书城成功励志优秀员工最爱读的感恩美文
5154500000021

第21章 笑纳挑战,稳扎稳打是硬道理 (2)

第七章 笑纳挑战,稳扎稳打是硬道理 (2)

可见,任何的事物背后都孕育着希望和机会,关键在于你是否会去寻找,是否能找到。工作中,用心与否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只有更多地投入,才可能会得到更大的回报。当你从心底认为你在公司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自己的职业人生积分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状态与行动都更加积极主动,因此,你的进步速度会也会更快,发展空间也会更加宽广。

用爱倾听——换个镜片看挫折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爱倾听‘节选’

——方冠晴

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腾得快疯掉了。

我家住二楼。住我楼下的,是一对下岗夫妇。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破旧得像个严重的哮喘病人,“突突突”的响声像哮喘病人的咳嗽,不但巨大,而且让人揪心般的难受。

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不知怎么心血来潮,给女儿买了一支箫。每天天刚麻麻亮,他就逼着女儿练习。那声音呜呜咽咽,毫不连贯,毫无乐感,听在耳里,像鬼哭狼嚎。

我每晚被楼下摩托车的“咳嗽”搅得没有睡意,早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箫声“哭”醒,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楼下的那个住户,破摩托车就是他们的饭碗;楼上的那个住户,箫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难道我要他们放弃饭碗放弃希望?我不忍开口,他们也不会答应。

几经考虑,我决定搬家,搬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居住,那样有利于我的写作,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朋友笑眯眯地听着,然后问我:“你觉得我居住的环境怎样?”我说:“就是觉得你这里清静,所以叫你帮我找住的地方。”朋友得意地点点头,说:“好吧,你先在我家里坐一个小时,感受一下。” 我在朋友家里待了一个小时,这里的环境确实幽静。但一个小时后,人们陆续下班回家,嘈杂开始显现。最要命的是,隔壁的阳台上,传来一种含糊不清的类似于说话的声音,像原始部落的人用特殊的声音在喊叫,声音刺耳而使人不明所以,让人听了格外不舒服。我问朋友这是什么声音。朋友说:“一个9岁的男孩,在学说话。你仔细听听,他说的是什么?”我侧耳倾听,那男孩无疑在重复一句话,但我怎么听都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猜测说:“他好像在说,羊刚扑倒在地。”朋友哈哈大笑,说:“你错了。他是说,阳光普照大地。”说着话,他拉开了通往阳台的门,使那孩子的声音更大一些,同时我听到,有一位妇女,在不断地纠正那个男孩。妇女说的正是“阳光普照大地”。但无论妇女怎么纠正,那男孩说的仍是“羊刚扑倒在地”。

朋友问我:“如果让你住在这里,每天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感觉如何?”我直摇头,实话实说:“受不了。”“但是,在我的耳朵里,这孩子的声音简直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不但我有这样的感觉,住我们这栋楼里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

朋友见我一脸诧异,便解释说:“这孩子是个弃儿,一出生就又聋又哑,所以他的生身父母抛弃了他。是我的邻居将他捡了回来,不但抚养他,而且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疗。从他4岁开始,我的邻居就开始教他说话,我们都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的邻居锲而不舍,坚持每天教他。到他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居然开口叫妈妈了,虽然声音那么模糊,但我们都听清了。我的邻居当时就激动得哭了,我们在场的许多人都热泪盈眶。我的邻居含辛茹苦这么多年,终于让这孩子开口说话了,你说这怎么不让人激动。所以从那以后,我的邻居更加认真地教他说话。我们这栋楼里的住户,都觉得这声音就是美妙的音乐。”

在我离开朋友家的时候,朋友说:“你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很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是用耳朵在听。而我们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动听,很欣慰,那是因为,我们是用爱在听。只要学会用爱去倾听,这世间的许多声音,都是美妙的音乐。”

朋友的话,在我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是的,如果用耳朵去听,这世界,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这些声音尽皆入耳,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折磨。但如果用爱去听,这世界,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美妙与和谐,让人觉着欣喜和欣慰的声音。

我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奇怪的是,再听楼下摩托车的轰鸣,我没觉着刺耳,而是觉着欣慰,这对下岗夫妇今天又有生意了,又有收入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而再听楼上的箫声,我也能听到小女孩的进步。

上帝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能听得到世间所有纷杂的声音;人类给了自己爱心,是让我们将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想享受美妙动听的音乐,就要学会用爱倾听。

【心灵感悟】

很多时候,换个镜片看世界,你能得到更多,哪怕你一无所有,也会幸福。

贫穷、落魄、失败本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当你改变自己的看法,对这些挫折报以感恩的态度,这些悲观的事情就会焕然一新,让你感觉温馨。让你不再为失去的东西而烦恼,不再沉浸在痛苦之中,将你的思想指向光明处,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你真的快乐和富裕多了。

【感恩行动】

如果你换个镜片看世界,会有截然不同的感觉。红色镜片看到的世界是激情的,蓝色镜片中的世界是淡泊的,绿色镜片中的世界是纯净的,黄色镜片中的世界是热情的。你改变不了外界,那就改变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吧!

乐观的人将生命视为一次机会,任何挑战都是上天的恩赐。只有当你敞开心灵时,才会觉得快乐。当你用积极乐观的视角看待世界时,不仅让自己变得美好,能够寻找更有意义的目标,而且有足够的能力处理生命的变迁,让我们回归生命的健康完满,更好的是,还能将这种幸福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

60岁也不晚——机会永不过时

60对也不晚‘节选’

——袁颖薇 编译

有多位日本人虽已过花甲,尽管或许有过令人遗憾的前半生,但依然忠于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懈地追求,在年近古稀时终于成就人生一番事业,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

安藤百福——61岁时发明了速食食品:方便面

“日清食品”的创业者安藤百福发明了世界最早且最为大众所欢迎的速食食品。1956年他任理事长的信用合作社倒闭,身无分文。他于第二年开始开发速食食品,1958年生产出了世界最早的即食方便食品“鸡肉拉面”。61岁时又进一步发明了世界最早的速食“杯面”。“杯面”的发明被媒体称之为世界上对人类社会最伟大最有贡献的发明之一。

辰野金吾——61岁时建成了东京火车站

从辰野金吾时期开始,日本的建筑终于摆脱了明治时期以来一直仿照欧美的建筑风格。生于佐贺县的辰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工部大学建筑系,之后留学于英国。其代表作品东京火车站竣工于1914年,辰野时值61岁。该建筑充分体现了日本砖瓦建筑结构所特有的明快感。

绪方贞子——64岁时就任联合国难民署高等事务官

曾在圣心女子大学、美国乔治敦大学、东京大学学习,是国际政治学者。1968年出席联合国大会,1975年成为第一位女性联合国公使。64岁时就任联合国难民高等事务宫。一直到74岁共连任三期,任期长达10年。其工作能力及才华备受赞赏。

日中久重——76岁创建田中制作所(后来的东芝公司)

在江户时代已达到登峰造极的提线木偶技术支撑起了近代日本的制造业。田中久重是通晓其制作原理的技术人才,在幼年时所制作的提线木偶曾令大人们都惊讶不已。不久,他又制作了万年表和蒸汽机车的模型。75岁赴东京,在银座创立了田中制作所(东芝的前身)。

【心灵感悟】

一个人一生中能有多少机会,连老天爷都无法清楚地告诉你,因为机会随时都在你的手中,你能给自己多少,机会就有多少。

当机会来临时,你能做的,就是感谢上苍的厚爱,然后勇敢前进。如果你不珍惜机会,或者双脚没有跨出就退回原点,请问,怎能要求命运之神再给你多一点机会和幸运?

当你珍惜机会并把握机会时,机会才会帮助你发挥所长。就像放风筝,如果你不懂得在起风的时候放风筝,又如何能让风筝飞得又高又远呢?

【感恩行动】

虽然机会不等同于成功,但是,你抓不住机会,就一定不会成功。

自助者天助,尤其在职场中,再好的机会,也是因为你有能力,它们才会眷顾你,因此,让自己多一些付出和努力,给自己多一点信心,别让机会再白白溜走了!

不管环境如何恶劣,情绪多么不安,都要睁大眼睛积极主动去寻找,总会发现,身边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失去的就不再伤神或后悔,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隔6秒钟就有一个机会,关键看你能否把握住。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信念:激发斗志的利器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蒋光宇

明朝末年时,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他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就下落不明。

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对年过六十、两鬓已开始花白的谈迁来说,更是一个无情的重创。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谈迁又继续奋斗十年后,又一部《国榷》重新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一百零四卷,五百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详细精彩。谈迁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也遭遇了类似谈迁的厄运。卡莱尔经过了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

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几张散页外,已经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做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

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当初他每写完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

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他平静地说:“这一切就像把我笔记本拿给小学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