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行动 (1)
华莱士夫妇:成功不难
——刘燕敏
聪明不等同于成功,因为聪明往往使人人苛求更多的捷径,而漠视已经具备的成功条件,从而失去了机会。而成功者清醒地知道时机永不会成熟,所以他们从不等待,而是选择行动。
1921年6月2日,电报诞生整整25周年。美国《纽约时报》对这一历史性的发明发表了一篇简短的社论,其中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现在人们每年接受的信息量是25年前的25倍。
对这一消息,当时在美国至少有16人作出了反应。那就是,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让人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尽快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这16人中,有律师、作家、不动产推销员,有本来就在新闻部门工作的编章、记者,有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甚至还有一位名叫瑟·麦卡锡的国会议员,他们都认为这类刊物必定有广阔的市场,投资创办之后,其收益必将不可限量。
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这16位有先见之明的人,都到银行存了500美元的法定资本金,并领取了执照。然而,当他们到邮电部门办理有关发行手续时,却被告知,该类刊物的征订和发行暂时不能代理,如需代理至少要等到明年中期选举过后。
得到这一答复,其中的15人为了免交执业税,向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递交了暂缓执业的申请。只有一位叫德威特·华莱士的年轻人没有理睬这一套,他回到他的暂住地——纽约格林尼治村的一个储藏室,和他的未婚妻一起糊了2000个信封,装上征订单寄了出去。
在世界邮政史上,这两千件信函也许永远算不了什么,然而对世界出版史而言,一个奇迹却诞生了。到2002年6月30日,他们创办的这份文摘类刊物——《读者文摘》已拥有19种文字、48个版本,发行范围达127个国家和地区,订户1亿1千万,年收入5亿美元。在美国百强期刊排行榜中,几十年来一直位居第一。德威特·华莱士夫妇也由原来的不名一文,成为美国的富豪和有名的慈善家。
近年来,各国出版界不断有人组织会议,从编章出版的角度探讨《读者文摘》的成功经验,然而从华莱士夫妇个人角度探讨成功经验的却不多。前不久,偶尔在网上看到美国出版署公布的一份历史资料,读后感慨颇深。
我想,为什么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而成功者却很少呢?是因为很多聪明人在已经具备了不少可以成功的条件时,仍在苛求更多的捷径,从而失去了机会。而成功者从不等待时机的成熟,因为他们知道时机永远都不会成熟。
职场感悟
俗语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足以表明成功的不易。然而,华莱士夫妇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成功不难。是的,成功并不难,但没有行动永远不可能成功。李践说不行动就带不来价值,就是这个意思。
世界上为什么聪明的人很多,而成功者却很少呢?是因为很多聪明人在已经具备了不少可以成功的条件时,仍在苛求更多的捷径,从而失去了机会。而成功者知道时机永不会成熟,所以他们从不等待时机的成熟,而是选择行动。对于还没成功的人来说,什么阻碍了成功,不过是惧怕,推辞罢了。事实上,只有敢于迈出第一步你才能走向成功,才能有机会接纳成功。
行动的实质就是付出。要成功,就必须明白付出的道理,没有付出,单单坐享其成是不现实的。而付出了,并不一定就有收获,这时候我们要明白,行动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坚持才能胜利,半途而废的人是永远不会与成功结缘的。付出了,坚持了,还需要专心致志,专心致志是一种“瓦伦达心态”,看看华莱士夫妇的一心一意便可以明白决心和专心的重要性了。不要在没有成功之前便反复揣摩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失败,而是应该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就是职场的优秀人物成功的必备的素质。成功不难!
没有签署的宣言
——高飞舟等
优秀的人善于行动,而不是站着抱怨,优秀的人认定,任何时候、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去做就有可能成功。阻碍人们变优秀和成功的,只是因为想象不可能而选择了放弃罢了。
一位叫马维尔的法国记者去采访林肯。马维尔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想过废除黑奴制度,《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草就,可是他们都没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给您去成就英名啊?
林肯说:“可能有这个意思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马维尔还没来得及问下去,林肯的马车就出发了,他一直没弄明白林肯这句话的含义。林肯去世50年后,马维尔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林肯在信中谈到幼年时的一段经历:“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一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得以以较低的价格买下。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主人就不卖给我们了,它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
“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里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我们就把它们给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晃动它们。”
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其实,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马维尔已是76岁的老人,就是在这一年,他正式下决心学习汉语。据说,三年后的1917年,他在广州旅行采访,是以流利的汉语与孙中山对话的。
职场感悟
奋斗是一把钥匙,在职场的空间里游走,打开成功的大门。然而,很多人缺少奋斗,或者他们打算奋斗,却往往否定自己的判断:我走这条路是不可能走成功的,还是换一条平坦的路来走吧。林肯说,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其实,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
是的,“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可惜,能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渴望成功,总是习惯于夸大困难,不愿去尝试和努力,最终往往会自己把自己吓住。一个优秀的员工绝不会经常否定自己的追求而选择工作量最少的。
莎士比亚说:“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许多人没有成功,关键就是没有下定决心去努力。所以,自己认为有价值、有必要的事情,想好了就马上行动去做,不要再找推辞的理由,马上着手参与计划,继而展开行动,你就会在职场中变得一帆风顺,业绩突出成功。行动从现在开始,如果不立即行动,再好的计划最后也只是一场空。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必须明白,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去做就有可能成功。
拉斐尔赢了
——流沙
生命不已,学习不止。一个人只要不怕失败,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那么,总有一天会走向成功。
一位电台主持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遭遇了18次辞退,她的主持风格被人贬得一文不值。最早的时候,她想到美国大陆无线电台工作。但是,电台负责人认为她是一个女性,不能吸引听众,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她。
她来到了波多黎各,希望自己有个好运气。但是她不懂西班牙语,为了练好语言,她花了三年的时间。但是,在波多黎各的日子里,她最重要的一次采访,只是有一家通讯社委托她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去采访暴乱,连差旅费也是自己出的。
在以后的几年里,她不停地工作,不停地被人辞退,有些电台指责她,根本不懂什么叫主持。
1981年,她来到了纽约的一家电台,但是很快被告知:她跟不上这个时代。为此,她失业了一年多。
有一次,她向一位国家广播公司的职员推销她的清谈节目策划,得到了他的肯定。但是,那个人后来离开了广播公司。她再向另外一位职员推销她的策划,这位职员对此不感兴趣。她找到第三位职员,要求他雇用她。此人虽然同意了,但他不同意搞清谈节目,而是让她搞一个政治节目。
她对政治一窍不通,但是她不想失去这份工作。她“恶补”政治知识……
1982年的夏天,她的以政治为内容的节目开播了。凭着她娴熟的主持技巧和平易近人的风格,让听众打进电话讨论国家的政治活动,包括总统大选。
这在美国的电台史上是破先例的。
她几乎在一夜之间成名,她的节目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政治节目。
她叫莎莉·拉斐尔。现在的身份是美国一家自办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曾经两度获全美主持人大奖。每天有800万观众收录她主持的节目。
在美国的传媒界,她就是一座金矿,她无论到哪家电视台、电台,都会带来巨额的回报。
莎莉·拉斐尔说:“我平均每1.5年,就被人辞退一次,有些时候,我认为这辈子完了。但我相信,上帝只掌握了我的一半,我越努力,我手中掌握的一半就越庞大,有一天,我终于赢了上帝。”
“我赢了上帝”这句话曾经作为标题,出现在美国的许多媒体上,包括国家电台对她的一个访谈录。
职场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