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日本的生育政策和冷暖人情
在日本,无论是走路还是坐车,无论是逛超市还是逛公园,都可以看到年轻的妈妈带着两三个孩子,能走的用手领着,不能走的用车推着,也有极少数妈妈背一个、抱一个、领一个。尤其是在幼儿园门口,可以看到更多带着孩子的妈妈。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生育率有多高,恰恰相反,日本现在的人口仍然处于负增长的状态。只不过每对夫妻要孩子的年龄跨度小,上一个孩子与下一个孩子的出生时间普遍只差一两年。有的相差甚至还不到一年,这个孩子生完两个多月,下一个孩子又怀上了。
很多年轻的夫妇对生育几个孩子都有明确的规划,既然要结婚生孩子,妻子就要全身而退,把生孩子育孩子的事做为婚后的第一要务。等孩子长大了,当妈妈的再考虑出来工作。
本着一个孩子要养,两三个孩子也是养的育婴理念,多数年轻妇女都希望规划中的两三个孩子会在两三年内相继出生,同时带几个孩子虽然很辛苦,但也会尽早地从养育孩子的羁绊中解脱出来,不至于因为生育时间跨度过长而将自己婚后的所有精力都搭在养育孩子的事情上!在日本,年轻的日本夫妇很少有靠自已父母帮助带孩子的,长辈们即使退休了,也没有帮助子女带孩子的习惯。
日本早在1945年就形成了相应的法令要求计划生育,并且大力宣传节育措施和发放避孕工具。1955年提出一对夫妻只生两个孩子,直到1966年以后,日本发现他们的统合人口出生率到了警戒线以下,于是取消了相关法律。到了1977年,日本开始鼓励生育,但是直到现在,日本人口仍然处在警戒线以下。
为了鼓励生育,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生育优惠和补贴政策:在日本,每位孕妇可以凭政府发的产前检查补助券做14次免费的产前检查;生产时,每个妈妈可以凭医疗保险证领到42万日元的生产补贴;产妇的产假时间为预产期的前6周开始到产后8周总计约14周。
日本孩子出生后,0~3岁每月可领取1万5千日元营养补贴。3岁至小学毕业(12岁),第一个孩子和第二个孩子每月有1万日元生活补贴,第三个孩子开始每月有1万5千日元补贴。初中生(13~15岁)每月有1万日元生活补贴,18岁之前每月可领取5千日元补贴。
儿童去医院看病或因病因伤住院,个人只需承担几百日元的门诊费和住院费,其它都由政府给予医疗补助,以此来帮助有孩子的家庭。
日本托儿所接收0岁至学龄前儿童的收费与个人收入相对应,夫妻双方收入低缴费就低,收入高则多缴费。入托孩子并不会因为缴费不同而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产妇在孩子出生后到1周岁期间可以休育儿假。男性也可以休育儿假,如果有雇佣保险,在休育儿假的开始半年间可以领取67%的薪水,之后可以领取50%。不过,日本男性极少参与育儿,主要理由是“工作太忙,休不了假”。日本男性将工作看得比家庭更重要,在日本,几乎没有男性陪同女性到医院去作产检,照顾孩子和料理家务的事男性也很少伸手,甚至还要带孩子的妈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
这并不是说日本男性不懂得心疼老婆孩子,每逢节假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年轻的爸爸抱着孩子带着老婆一起去餐厅吃饭,一起去动物园或儿童游乐场玩耍,一起外出旅游或参加各种活动。
与中国人相比,日本男性更懂得自己在家庭所担当的责任,他们只所以会把工作看得比家庭更重,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把工作干好了,才有被提拔被晋升的机会,即使不被提拔和重用,也不会被别人看不起,更不会被解雇。如果一个男人失去了工作,没有了经济来源,还怎么谈家庭与责任。
日本“啃老”的青年人很少,男人从步入社会那天起,无论学历高不高,能力大与小,一般都不会再向父母伸手要钱。不靠父母,勇于担责、工作认真、服从和忠诚是日本男人普遍具备的品质!而哪些身体残疾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成年后一般也不需要父母供养,政府设立的残疾人福利机构会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与中国女性相比,日本女性更懂得尊重和关心丈夫,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女性对丈夫多是以礼相待,对丈夫所做的决定和所做的事横加干涉或指手画脚的妻子少之又少,日本人认为,一个被家务事和妻子羁绊住手脚的男人不配“大丈夫”的称号。每个日本女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丈夫被人看不起。因此,她们尽量把家里的所有事都做好,并照顾好丈夫的饮食起居,以便让丈夫有更充沛的精力做好工作。
尽管日本政府不断加大生产及育儿的优惠政策,日本的少子化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这其中有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一辈子未结婚;有些虽然结婚了,却一辈子未要孩子;有些人虽然想多生孩子,可毕竟政府的补贴有限,即担心妈妈一个人照顾不了太多的孩子,也担心经济负担太重,所以普遍生两个到三个孩子就会釆取避孕措施。
此外,日本的大学学费高昂,国立大学四年约花费240万日元,私立大学的文科类专业4年花费为320万日元,理科类专业四年则需445万日元。这在贫富差距扩大,中产阶层持续减少的日本是很大的负担。这也是一些夫妻不想生孩子或不想多生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日本,靠权力和歪门斜道搞钱很难,老百姓没有巴结权贵的习惯!“权贵”们把名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贪污受贿很少有人沾边!几乎所有人的收入都是靠自己辛勤工作和聪明才智换来的,富人家的也不例外。对于哪些不想让自己生活降低质量的平民百姓来说,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不生孩子和少生孩子则是最好的选择。尽管有些人不缺钱,他们也没有想生育太多孩子的观念。
日本人虽然很注重礼仪,但在日本的电车和公交车上,日本人普遍没有给孕妇和小孩让座的习惯,这也许与电车或公交车上设有老、弱、病、残、孕和儿童专用坐席有关。日本人在这点上与中国人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在通勤高峰时段的电车里或公交车上,不管是西装革履的上班族还是十几岁或二十多岁高校生很少有给别人让座的。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婴儿车或婴儿的味道,看到有婴儿车在身边,表情会显得很冷漠,如果有孩子在车里哭闹,则会让一些人表现出厌恶。这种冷漠和厌恶往往也会使一些有孩子的爸爸妈妈们产生一定的精神“阴影”!
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问题上,日本人比中国人还舍得花钱,只不过他们不象中国人那样对孩子过于溺爱,也不会给予孩子太多的娇生惯养,不管家境是贫是富,孩子从走入幼儿园一直到高中毕业,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和所受到的教育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反而是穷人家的孩子得到的社会待遇会更多一些。
日本孩子犯错一般不会遭到父母的打骂,但会受到家长严厉斥责甚至过于苛刻的惩罚,在被斥责和被惩罚的过程中会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然,毎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有独特的办法和方式,并非千篇一律。
“自己的生的孩子自己养,自己的责任自己担”是日本人普遍奉行的生活理念。
年轻人一旦步入社会,无论是个人创业还是找工作,无论是找对象还是结婚生子,或者是买车买房,普遍都是凭自己的能力分步实施。
我们会社有个姓吴的华人司机,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和一个日本女孩结婚,现在他的三个孩子有两个已经上学,有一个还在幼儿园。当第一个孩子快要出生的时候,他妻子就辞职在家里当起了全职太太。
在三个孩子相继出生的时候,吴师傅的父母和岳父岳母年龄都不是很大,完全有能力帮小俩口照看孩子,且不说他岳父岳母是日本人会不会主动帮他们照看孩子。但吴师傅的父母是中国人,在吴师傅的父母看来,退休后帮助儿子和媳妇照看孩子是理所应当的,在三个孙子相继出生后,老俩口也来过日本几次,每次来住一两个月就回去了,因为在儿媳妇的观念中,把自己生的孩子交给公公婆婆养,或者自己被公公婆婆伺候会被人瞧不起,尽管她一个人照看三个孩子很辛苦,还是谢绝了公公婆婆的好意,让老俩口在中国好好享受他们退休后的生活。
我们社长的女儿出生后,住在中国的爷爷奶奶也已经退休,社长是独生子,他的父母在中国闲着没啥事,也很想照看小孙女。可社长妻子受日本人自主自立观念的影响,照顾孩子的事还是由她个人承担。
日本孩子从小就很自立,也很懂得遵守交通规则,意志力和耐寒能力也比中国的孩子强。
在日本的小学校门口,看不到有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家长,孩子上学放学有的由校车接送,家长只是在校车定点停车的地方送孩子或接孩子。大部分孩子上学或放学都会结伴站排同行。一些放学后在公园里嬉戏打闹的小孩也没有家长的陪伴,孩子在玩耍和奔跑的时候胳膊腿即使被磕碰出血也不会听到哭声,寒冷的深秋孩子穿着短裤走在街上依然看不出有什么不适应。
在日本,孩子到了二十周岁才为法定成年人。不管是平民家的孩子还是富人家的孩子,一进入成年阶段他们靠自己能力生存的意识就会迅速释放出来,边上学边打工的高校生在餐饮、超市、加油站等服务行业极为普遍,靠自己能力赚钱补贴学费的孩子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美。倒是那些家境不错不需要自己出去打工挣钱补充学费的孩子反而产生一种“寄生虫”似的自卑感。
与日本孩子不同的是,很多中国人对孩子过于溺爱,富人家的孩子当成富人养,穷人家的孩子也当成富人养。其结果是养出了一批不能吃苦,不肯务实的“啃老族”。这种家庭教育导致的结果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和失败。
从培养孩子自立、自尊、自爱、自强的角度看,日本人的冷暖人情却也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