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大结局
未满十五岁的坤正帝皇子准予暂住宫内,二品妃以上的儿子一律加封王,四品以上为郡候,五品及以下一律为二等公。
四月十六,明隆帝册封一干嫔妃:太子妃因其善妒,封为元妃;太子嫔崔氏,封为淑妃;太子侧妃刘氏,封为德妃;其余众嫔妃有一人为嫔、一人为媛、三人为美人。
四月二十,明隆帝再封元妃父兄为一等候;崔何氏姗姗封为敏国夫人,封崔隽铭为敏国公;封崔成为宣国公,崔老夫人为宣国夫人;刘德妃父兄等一律封为二等公。
一时之间,满朝文武猜不透新君的用意,同时封了三位妃,谁也不知道他会立哪位为后。
映月又怀孕了,已有六月之重,崔家上下,尤其是崔成和崔隽安巴巴地期望着她能产下一个男孩。这样他们就可以与其他两妃竞逐后位。
明隆元年八月,在满朝文武的一再请求下,明隆帝决定册后。
因为三妃娘家人在朝堂上争斗得极为厉害,加之映月诞下皇子,谁也不肯让谁。
崔府之内一片肃静,没有了往昔的静寂,取而代之的是国公府的繁华。
雨姗正陪隽铭在书房绘画丹青,只听外面一声高呼:“皇上驾到!”
明隆帝已近在书房之外。
雨姗已将景天知晓实情的事告知了隽铭。
他早早退避书房外室,留母子二人在书房内谈话。
“娘,朕想在嫔、媛二人之中立后。”
雨姗知道这两位嫔妃,娘家父兄皆是地方官宦。
“她们二位,一个出生书香门第,一个乃是武将之后,确实不好定夺。”
“娘不想建议朕立淑妃为后?”
雨姗摇头笑道:“映月这几年虽经磨砺,但还不能为后。她性子虽温和,性情太过直率。皇后之人需得宽容大度,还得有母仪风范,这二人谁为皇后我这心里还真是没底,不如你讲来听听。”
景天沉思片刻,道:“静嫔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温婉贤淑。伶媛性情活泼,颇有女将之风。”
雨姗发现当他说到静嫔时,眼睛放光,连说话的语调都柔缓了许多,心里有底了:“天儿最喜欢的女人是静嫔吧?”
景天缓缓垂下眼帘,雨姗便愈能肯定了。
“元妃善妒你不喜欢,那德妃呢?我可是听说她待宫人最好,与各宫之间相处也最融洽,所以你才封她做了德妃。更难得的是,她懂得制约刘氏一门却为人谦让,天儿不觉得她就是能襄助你的皇后人选吗?”
景天放声大笑几声,道:“那娘可知道,这是刘氏一族使的诡计,表面上让她劝阻,背后却令父兄收买百官,娘还会劝孩儿立她为后?”
雨姗笑道:“既是如此,那你还问我做甚。”
景天衣袍一放,手落在案上,道:“朕想立淑妃为后。”
“映月不宜为后。”
“不,孩儿认为她可堪为后。她是您的女儿,有娘教导她,用不了多久,她就会是一个很好的皇后。”
“得了,你还是立静嫔为后吧。”
雨姗可不想映月被推到风口浪尖,只是有一点她想不明白了,静嫔为后,而静嫔未育子嗣,景天这么做又是为什么?她望向景天的眼睛,有一丝得意之色,难道从一开始他就想立静嫔为后。如果他立静嫔为后,那么静嫔就不是他真正喜欢的女人,可他又特别提到了淑妃,而且还是两次提到。难道映月才是他心里喜欢的女子。
“你爱上映月了?这怎么可能?”
“为何不可能?”景天反问着,“孩儿发现她身上有许多和娘相似,淡然、无争,心地善良,还有纯洁、正直,这几年相处下来,孩儿无法不喜欢她,虽然她的才华难以与娘相比,但孩儿还是喜欢上她了。更难得的是,前几日朕问她要不要做皇后,她居然说立德妃为后。”
雨姗长长地叹息一声:“映月到底是长大了,悟到了如何在后宫生存。”
“立静嫔为后吧。”
母子二人商议之后便定下了。
次日,明隆帝在朝堂之上下旨,册静嫔为后,入住凤藻宫,当年的鸾鸣宫更名为凤藻宫。
端午佳节前夕,明隆帝封崔隽铭为文华阁大学士。
日子又平静了下来,因为崔隽铭出仕之故,雨姗在京城住了下来。
明隆二年二月,元妃因设计陷害皇后流产,被夺去元妃位,降为宁媛。同年三月,各地选送的二十名秀女入宫,经过一番筛选之后明隆帝只留下了两名女子,将其余的女子赐予皇族兄弟为妻妾。
明隆二年秋,淑妃再产一子。
时光流转,岁月匆匆,转眼又是几个寒暑。
明隆五年春,大越、蜀越战起。明隆帝派人从秦岭小径直扑利州,打开了入蜀之路,蜀越危及。登基不到一年的柴丛俊被迫投降。明隆五年秋,明隆帝一统南边,将柴丛俊封为洛阳候。
明隆五年夏,皇后产下一女后险些丧命,虽保住了性命却被告知再难侍寝、怀孕。
明隆五年中秋佳节,淑妃崔氏省亲回府。崔府之内张灯结彩,一片忙碌热闹。
更重要的是崔府的两位公子:羲元、羲之学成归京。
兄弟二人回京不久,媒人就络绎不绝,说亲的队伍不亚于皇帝选妃。
羲元早心有所属,据说是陈文翰的千金。
羲之无心官场,决定子承父技拜父亲为师学习丹青。
明隆六年秋,羲元高中状元,不久娶陈文翰次女为妻。
羲之开始了父亲当年的云游之旅,别了家人前往江南。
明隆九年冬,皇后病殁,明隆帝赐封号:慈端,尊称为“慈端皇后”,葬于皇陵。
明隆十年正月,明隆帝封淑妃崔氏为贵妃,掌理后宫,尊为后宫之首。又过两年,明隆帝见映月确有凤仪之姿,立为皇后,封三皇子为太子。
老了,老了……
雨姗站在院子里,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身后书房里是沉浸在丹青、墨宝之中的隽铭。月上柳梢头,因为是炎热的夏天,孩子们还没有睡觉,三五成群地在后园里吵闹着。
“姐姐,推高点,再高点……”
荡秋千的、捉迷藏的,玩得极是欢快。
步入而立之年的羲之,手里捧着一副画卷,匆匆近了院子,道:“娘,你再帮我瞧瞧,我现在与父亲的丹青相比如何?”
雨姗拿着画走到书房,眯着眼睛看了一眼:“就这竹子越来越像你父亲画的了,可别的么,还总是差那么一点,不是功夫不好,而是心境没你父亲的宁静……”
她的话还没说完,一边的崔隽铭就哈哈大笑起来,而羲之则是满脸愧色:“娘,这竹子是父亲先前去我那时画上的。”
雨姗诧异:“我说怎么这么眼熟呢。”
“儿子,好好学着吧。再过五年你若还追不上为父,这辈子你怕是追不了。哈——哈——”
笑声久久地回荡在院子里,雨姗依旧望着头上那轮明月,她还想跳舞,可老了,腿脚越来越不方便了。
看着月亮,她好像望见了柴迅的脸,他死了,她再也不用浪迹。
雨姗近乎呢喃地道:“希望你来生也能寻到幸福。”
如果,他们不曾相识,她的生命里不会有那么多的磨难;如果当年逃出的不是她和他,他或许不会一生都沉浸在爱、恨之中。
“忘了吧,重新开始吧……”
她回到屋子里,合上书房的门,似要彻底忘记那些不开心的过往。
闭上眼睛,耳畔回响着孙子、孙女们的欢笑声。
像他们这般大的时候,她也和他们一样,和流锦坐在秋千上,比着谁的秋千更高,比着谁的技艺更好。
能活着,真好!
能这样平静而幸福的活着,更好!
其实生活很简单,不需要荣华富贵,只要平淡就好。
平淡的生活里有幸福,平淡的生活更充实、安宁。
听着孩子们的笑声,雨姗很快就进入了梦乡,仿佛自己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有流锦、有何修,还有柴迅,身边陪着孝仪皇后和母亲,他们六个人挤在一骑青帏油壁马车里,驶离晋阳城,奔向广阔的北凉草原。
他们在草原上赛马、追逐,在一个开满鲜花小河旁,青春年少的她,遇到了一个白马少年,他冲着她傻傻地笑。
雨姗看着他一袭南国服饰,好奇地问:“你是谁?我怎么以前没见过你,你也是从晋地过来的吗?”
少年笑道:“我叫崔隽永,我的父亲是崔先生。”
“崔先生,是那个白天在帐篷里教孩子们认字的崔先生吗?”
少年笑得很灿烂,就像草原上的太阳一样的明媚:“那是我。”
雨姗被这样的笑感染了,说道:“我喜欢有才华的人。你觉得我好看吗?”
隽永点头。
“那么,你就娶我吧!”
隽永诧异,对于她的大胆瞪大眼睛。
雨姗又道:“你敢不娶我,我就把你绑回帐篷去。”
“不,我只是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何雨姗,是何将军的女儿,你一定要来哦,我在家里等着你。”
这么漂亮的女孩子,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他得跑回去告诉娘,不用再找媳妇了,今天有个长得好看的姑娘愿意嫁给他。
隽永觉得很高兴,跳上马背往自家的帐篷奔去。
(全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