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容忽略的细节
50568800000002

第2章 细节就是从每一件小事开始

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捡纸总管

韩林是河南一所大学企业管理系的毕业生,父母亲戚上溯八代个个是清一色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许多人一辈子都没走到过百余里外的县城。毕业前夕,同学们都在“找关系”,而他则没有什么关系。

离校前期,共处三年的同学们匆匆话别各奔前程,只有韩林一脸茫然,形单影只扛着行囊南下去深圳。到了深圳,韩林东奔西走,见了招聘广告就去应聘,简直像只没头苍蝇。更让韩林傻眼的是,深圳特区像他这样怀揣一纸文凭,心怀一腔激情而流浪街头的人太多了,一个招聘摊位前,动辄都是成百上千争抢着、喧嚷着的应聘者,整个一片“狼多肉少”的严峻局面。

这天上午,在上步中路的一个广告信息栏中,韩林看到一则湿淋淋的刚张贴上去的招聘广告,韩林顿时双眼一亮,待他一字一句认真读完,刚刚腾起一片希冀的心差不多就全泄尽了底气。南方化工厂招聘。一名库料总管,仅仅一名啊,自己能应聘得上吗?但韩林还是决定去看看。

招聘点设在南方化工厂的大院里。韩林赶到那儿一看,早就来了黑压压一院的应聘者,摆了一溜长桌的招聘摊位前人头攒动,应聘者们争先恐后喋喋不休地向招聘工作人员推销自己,并一再亮出自己的文凭和各类证书。院里一片狼藉,草坪被接踵而至的人践踏得不像个样子,地上扔满了一张一张的废纸。韩林思忖,这纸或许是什么广告单吧?就弯下腰去捡了一张,展开一看,是空白的,白得连一个字都没有,韩林把它翻过来看,咦,背面还是空白的,还是一个字都没有。韩林很奇怪,于是又捡起一张,一看,还是空白的。纸是清一色的复印用纸,洁白而光滑,坚韧而厚实,地上足有几百张。多好的纸啊!韩林叹口气,想起自己在村小学读书时,每个作业本都是用了正面用背面,甚至连天头地脚都密密麻麻写满了,那真是物尽其用。地上这白花花的几百张纸,能钉多少作业本,能让老家的一个学生无忧无虑用多少个学期啊。

韩林禁不住蹲下身去,在地上一张一张地捡起来。许多洁白的纸上,都被闹哄哄的应聘者踩上了大小不一的鞋印,韩林将踩脏的一张张拍打吹拂干净,将踩皱的一张张仔细拉展,在人群的脚下捡来捡去,一会儿的工夫,就捡到厚厚的一沓白纸。

韩林正在东一张西一张捡拾地上的白纸时,忽然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仰起脸一看,是个西装革履的胖胖的老头。老头问:“先生是来应聘的吧?”

韩林点点头说:“是的。”

老头问:“你来应聘,不到招聘台前去,却捡这地上的白纸做什么?”

韩林站起来,将手中捡来的那沓白纸递到老头跟前说:“这工厂也太浪费了,这么好的一张张白纸,却扔在地上任人踩任人踏,不知道他们厂长明白不明白,这一张张白纸都是拿钱买来的,这样浪费下去这个厂准有破产的那一天!”

老头笑了,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说:“我是南方化工厂的总经理李海树,现在我宣布我厂招聘结果。”

韩林愣了。

总经理笑笑说:“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们南方化工厂这次只招聘一名库料总管,大家再往自己的脚下看看,大家的脚下是什么?”李总经理顿了顿说:“是一张张洁白的纸呀,可大家谁弯腰捡起过一张吗?没有!”李总经理将韩林拉到自己面前说:“只有这位先生弯下腰去一张一张地捡起了这么一沓白纸,因为只有他懂得这一张一张的白纸都是用钱买来的,一张一张白纸都是来之不易的,所以他懂得珍惜它。我们厂招聘的是库料总管,请先生们小姐们想想,对一地洁白的上等好纸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的人,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库料总管吗?”

李总经理说:“所以我宣布,这位先生即将出任我们的库料总管!”

人群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爆发出如潮的掌声。

微言大意

注意了细节才能把事情办得更加完美,注意了细节生活才会更真实更有意义。而忽视了细节,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甚至酿成重大责任事故。

形象换来的资金

戴尔一向很注重形象。他清楚地认识到,在商业社会中,一般人会根据一个人的衣着来判断对方的实力。因此,他首先定做了三套昂贵的西服,然后他又买了一整套最好的衬衫、领带、皮带等,而这时他的债务已经达到了700美元。

于是,戴尔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每天早上,戴尔都会身穿一套全新的衣服,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街道同某位富裕的出版商“邂逅”。戴尔每天都和他打招呼,并偶尔聊上一两分钟。

这种例行性会面大约进行了一星期之后,出版商开始主动与戴尔搭话:“你看来混得相当不错。”

接着出版商便想知道戴尔从事哪种行业。戴尔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极有成就的气质,再加上每天一套的新衣服,已引起了出版商极大的兴趣,这正是戴尔盼望发生的情况。

戴尔于是很轻松地告诉出版商:“我正在筹备一份新杂志,打算在近期内争取出版。”

出版商说:“我是从事杂志印刷及发行的。也许,我也可以帮你的忙。”

这正是戴尔所期待的。

出版商邀请戴尔到他的俱乐部,和他共进午餐,在咖啡和香烟尚未送上桌前,已“说服”了戴尔答应和他签合约,由他负责印刷及发行戴尔的杂志。戴尔甚至“答应”允许他提供资金并不收取任何利息。

杂志所需要的3万美元资金和购买衣物的700美元都是通过戴尔的形象换来的。

微言大意

细节决定成败,注意细节能够让事情顺利。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1959年,苏联的宇宙飞船即将升空。为了实现人类的首次太空之旅,苏联政府在此之前很早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在众多报名者中经过严格选拔,最后只剩下了20名候选人,25岁的加加林名列其中。在确定最终的太空之旅人选的前一周,20名候选人在实验基地进行模拟测试训练,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层层筛选,邦达连科、季托夫和加加林等三人不负众望,脱颖而出,成为这20人中的佼佼者,三人中的一人将最终成为执行这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的宇航员。当时的排序是邦达连科为1号宇航员,季托夫和加加林分别为2号和3号后备的“板凳”宇航员。

可是就在宇宙飞船即将发射的前一天出现了意外,三名宇航员在纯氧的船舱进行例行训练结束的时候,1号宇航员邦达连科随手将擦拭传感器的酒精棉球扔到了一块电极板上,船舱里顿时燃起熊熊大火,邦达连科被烧伤后不治身亡。

面对这一意外情况,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飞船发射,苏联方面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上天的最新人选,按排序非季托夫莫属,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双方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飞船的总设计师科罗廖夫拍板确定加加林上天。接着,科罗廖夫说出了加加林入选的理由。

原来在20名候选人在实验基地进行模拟测试的时候,科罗廖夫就注意到了那个叫加加林的年轻人。当别人完成测试后,轮到加加林进入机舱了,只见加加林从容地走到机舱前面,然后停了下来。他没有像其他选手那样直接进入机舱,而是蹲下身子。科罗廖夫很奇怪:这个年轻人要干什么?正在大家疑惑不解时,加加林却脱下了鞋子,穿着雪白的袜子走进了机舱。

科罗廖夫走到机舱前,微笑着问加加林:“小伙子,我很想知道你脱下鞋子的真正用意?”加加林也报以一个真诚的微笑:“我有一个多年来养成的习惯,那就是对自己工作的对象非常珍惜。尤其是像这样精密的飞船机舱,更不能带进一丝的尘埃。我脱鞋进来,就是怕弄脏了它,也是对飞船设计者的尊重!”

听完加加林的话,科罗廖夫非常感动,他正是这艘飞船的主设计师。从那以后,他就记住了这个注意细节、不嫌麻烦的年轻人。

就这样,加加林凭借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养成的良好习惯,脱颖而出,最终乘坐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微言大意

邦达连科一个随手扔棉球的细节毁了他的宇航梦,加加林的一个脱鞋子的细节,成就了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的理想,此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尽职的信差

布莱曼是小区里一名出色的信差,他颇受大家的欢迎。一天,小区内刚搬来一位旅行家。布莱曼上门找到旅行家索要一份全年行程表。旅行家很奇怪:“您有什么用?”

布莱曼认真地说:“以便您不在家时,我暂时代为保管您的信件,等您回来再送过来。”这让旅行家很吃惊,因为他从未碰到过这样的信差。

“没必要这么麻烦,把信放进信箱就好了,我回来再取也是一样的。”

布莱曼解释说:“这样可不安全,窃贼经常会窥探住户的邮箱,如果发现是满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那住户就可能要深受其害了。”

布莱曼想了想,接着说:“这样吧,只要邮箱的盖子还能盖上,我就把信放到里面。塞不进邮箱的邮件,则搁在房门和屏栅门之间。如果那里也放满了,我就把其他的信留着,等您回来。”布莱曼的建议无可挑剔,旅行家欣然同意了。

两周后,旅行家回来,发现门口的擦鞋垫跑到门廊的角落里,下面还遮着个什么东西。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在旅行家出差期间,一家速递公司把他的包裹投到别人家了。布莱曼看到旅行家的包裹送错了地方,就把它捡起来,送回旅行家的住处藏好,还在上面留了张纸条,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费心地用擦鞋垫把它遮住,以避人耳目。

微言大意

注意细节就是对细节的把握要充分仔细,这样做事就能够精益求精。

只有总统能在南草坪上着陆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

1981年春,当时身为副总统的布什乘坐飞机“空军2号”飞往外地。突然他接到国务卿黑格从华盛顿打来的电话:“出事了,请你尽快返回华盛顿。”几分钟后的一封密电告知他里根总统已中弹,正在华盛顿大学医院的手术室里接受紧急抢救,于是飞机调头飞向首都华盛顿。

飞机在安德鲁斯着陆前,布什的空军副官来到前舱为结束整个行程做准备。飞机缓缓下滑时,副官突然想出了个主意,他说:“如果按常规在安德鲁斯降落后再换乘海军陆战队的直升机飞抵副总统住所附近的停机坪,然后驾车驶往白宫,要浪费许多宝贵时间。不如直接飞往白宫。”

布什考虑了一下,决定放弃这个紧急到达的计划,仍然照常规行事。

“我们到达时,市区交通正处高峰时期,”副官提醒道,“街道上的交通很拥挤,坐车到白宫得多花10~15分钟的时间。”

“但是我们必须这样做。”布什解释道,“只有总统才能在南草坪上着陆。”布什坚持着这条原则:美国只能有一个总统,副总统不是总统。

微言大意

细节不能触犯原则,必须在原则之内。

让生命不断地成长

有一条小河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它经过了很多村庄与森林,最后它来到了一处沙漠。它想:“我已经越过了重重障碍,这次应该也可以越过这片沙漠吧!”

当它决定越过这片沙漠的时候,它发现它的河水渐渐消失在泥沙当中,它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无功,于是它灰心了。

“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也到不了传说中的浩瀚大海。”它沮丧地自言自语。

这时候,四周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你这条小河流也可以。”原来这是沙漠发出的声音。

小河流很不服气地回答说:“那是因为微风可以飞过沙漠,可是我却不行。”

“因为你坚持你原来的样子,所以你永远无法跨越这个沙漠。你必须让微风带着你飞过这片沙漠,到达目的地。只要你愿意放弃你现在的样子,让自己蒸发到微风中。”沙漠用它低沉的声音说。

小河流从来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放弃我现在的样子,然后消失在微风中?不!不!”小河流无法接受这样的概念。毕竟它从未有这样的经验,叫它放弃自己现在的样子,那么不等于是自我毁灭了吗?

“我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小河流这么问。

“微风可以把水汽包含在它之中,然后飘过沙漠,到了适当的地点,它就会把这些水汽释放出来,于是就变成了雨水。然后这些雨水又会形成河流,继续向前进。”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

“那我还是原来的河流吗?”小河流问。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沙漠回答,“不管你是一条河流或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你内在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你会坚持你是一条河流,是因为你从来不知道自己内在的本质。”此时在小河流的心中,隐隐约约地想起了自己在变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风带着自己,飞到内陆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后变成雨水落下,才形成今日的河流。

于是小河流终于鼓起勇气,投入微风张开的双臂,消失在微风之中,让微风带着它,奔向它生命中的又一次旅程。

微言大意

我们的生命历程也像小河流一样,若要跨越人生中的种种障碍,达到自己想要的成就,必须有放下自我、改变自我的智慧和勇气,从而让生命不断地成长。

21世纪是一个不断革新的新时期。

不管你愿不愿意,时代的步伐总是向前进的,它不会以你我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会等我们半步。更多的变化、更多的挑战,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作家彼得·圣吉说,在这个时代,你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多、更好!

“昨是而今非”

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1.43米。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标准,究竟它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这是英国的铁路标准,而美国的铁路原先是由英国人建的。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用这个1.43米的标准呢?原来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这个正是电车所用的标准。

电车的铁轨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而他们是用马车的轮宽做标准。

好了,那么马车为什么要用这个一定的轮距标准呢?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任何其他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为什么?因为这些路上的辙迹的宽度是1.43米。

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是来自古罗马人。因为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他们的军队所铺的,所以1.43米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轮宽在这些路上行车的话,他的轮子的寿命都不会长。

我们再问,罗马人为什么以1.43米作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

原因很简单,这是两匹拉战车的马的屁股的宽度。等一下,故事到此还没有完结。

下次你在电视上看到美国航天飞机立在发射台上的雄姿时,你留意一下它燃料箱两旁的两个火箭推进器(solid rocket boosters),这些推进器是由一家名为Thiokol的公司设在犹他州的工厂所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话,这家公司的工程师希望把这些推进器造得大一点,这样容量就可以大一些。但是他们不可以这么做,为什么?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从工厂运送到发射点,路上要通过一些隧道,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是比火车轨宽了一点,然而我们不要忘记火车轨的宽度是两匹马的屁股的宽度所决定的……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是两千年前由两匹马的屁股宽度所决定的。

匪夷所思?看看周围,有多少事情是“昨是而今非”的。

工业社会要求员工打卡上下班是因为工厂内的工人要各就各位,生产才可以开始。但管销售的人还是要求销售人员打卡签到,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在公司里端坐的销售人员是毫无生产力的人。

“多做事,少说话”“管好自己,不要多管闲事”是老式工业生产线上的至理名言。可是它用在要求团队协作的组织里面便是倒行逆施的毒药。

微言大意

想想看,有多少你每天在做的事情是已经在今日的商业社会中失去意义的?哪些报表?什么会议?什么礼仪?哪些做事的方法、手段?

若想成长就要失去安全感

一只鲷鱼和一只蝾螺在海中,蝾螺有着坚硬无比的外壳,鲷鱼在一旁赞叹着说:“蝾螺啊!你真是了不起呀!一身坚强的外壳一定没有东西伤得了你。”

蝾螺也觉得鲷鱼所言甚是,正当它洋洋得意的时候,突然发现敌人来了,鲷鱼说:“你有坚硬的外壳,我没有,我只能用眼睛看个清楚,确知危险从哪个方向来,然后决定要怎么逃走。”说着,鲷鱼便“咻”的一声游走了。

此刻蝾螺心里在想:“我有这么一身坚固的壳,没有东西伤得了我啦!我还怕什么呢?”它便静静地等着。

蝾螺等呀等,等了好长一段时间,还睡了好一阵子,它心里想:“危险应该已经过去了吧!”它就想探出头透透气,冒出头来一看,它立刻扯破了喉咙大叫:“救命呀!救命呀!”此时,它正在水族箱里,外面是大街,而水族箱上贴着的是:蝾螺××元一斤。

此时,不知你的感想如何,这篇寓言告诉我们:过分自己封闭或自我膨胀的人,都将丧失自我成长的机会,甚至自陷危险之境而不自知!

你同样听过煮青蛙的故事吧,当把一个青蛙放进一锅烧得滚烫的开水中时,它一下子就会从里面跳出来,但是如果把青蛙放在温水里,然后在锅底下慢慢加温,当水温慢慢升高的时候,青蛙仍丝毫没有感觉,当它感觉到不舒服想跳出来的时候,双腿已经没有力量——它被煮熟了!

面对改变,我们时常会觉得有些不习惯,或者感觉有些压力,甚至是恐惧,可是我要告诉你:这正是你成长的时刻!

如果你不想接受这些不习惯或者压力,而去做你原来一直都在做的、一直都习惯做的事情,当然你也将一直是过去的你。若想要真正成长,那就要突破舒适的范围,也就是要暂时失去安全感……

所以,当你感觉自己有些不习惯,有些紧张或者压力甚至是恐惧的时候,起码要知道,你正在成长……

她离开办公桌去复印一份资料,不过三分钟时间,一只蚂蚁就爬上了她刚买的黑森林蛋糕。那蛋糕是她的午茶点心,这下享用的兴致全没了。

她拿起叉子把蚂蚁取出,然后质问它为什么破坏她的好心情。浑身沾满奶油的蚂蚁慢条斯理地回答:“我饿了,被蛋糕的香味给吸引过来。”蚂蚁又说:“我的食量小,吃不了多少,给我一小角蛋糕,就够了。”她听了更是火大,不顾形象,指责它:“你的身份哪配跟我一起吃相同的东西!”

她告诉蚂蚁,它应该去找残余的食物,不可以堂而皇之与她分食。“我有我的人格,不想卑微地讨生活。”蚂蚁一脸委屈地向她说道。它想出人头地,可是天生的不平等,让它只能不起眼地过日子,可是它的确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所以才选择到这陌生且危险的城市。

经它这么一说,她心软了:“你不怕无法适应?”她怀疑。

“只有做过了,才知道怎么回事。光是害怕,有什么用!”蚂蚁又接着说,它不觉得它的人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它相信它的生命充满了无限可能。

她不发一语,心情顿时复杂起来。这些年,她最大的困境,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却始终未曾付诸行动,或者应该说,她怕改变。

然而,胆小的人注定要失去生命中的种种精彩与美丽。因此,她只能原地打转,也许不会更坏,但也绝对不会更好。

回过神,她有了新的决定,同时准备把整块蛋糕送给蚂蚁。蚂蚁谢绝了她的好意,它说,它已经尝过滋味,想再去试点别的。

而她,一个新的人生规划已经成型,蓄势待发。

微言大意

过分自己封闭或自我膨胀的人,都将丧失自我成长的机会,甚至自陷危险之境而不自知!

对别人感兴趣,是在别人对自己感兴趣的时候

有一位医生到母校去进修,上课的正是原先教过他的一位教授。教授没有认出他来。教授的学生太多了,何况他毕业已整整10年了。

教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男孩患了一种病,为治病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却仍不见效。后来听说有个郎中能治,母亲便背着男孩前往。可是这个郎中的药钱很贵,母亲只得上山砍柴卖钱为孩子治病。一包草药煎了又煎,一直到味淡了才扔掉。

可是,小男孩发现,药渣全部倒在路口上,被许多人踏着。小男孩问母亲,为什么把药渣倒在路上?母亲小声告诉他:“别人踩了你的药渣,就把病气带走了。”小男孩说:“这怎么可以呢?我宁愿自己生病,也不能让别人也生病。”后来小男孩再没见到过母亲把药渣倒在路上。那些药渣全倒在后门的小路上。那条小路只有母亲上山砍柴才会经过。

故事讲完了,医生觉得教授真是古板,都10年了,怎么又把故事拿出来讲呢?医生觉得索然无味。教授的课在故事中结束,给学生留了几道思考题。思考题很简单,要求学生当堂课完成。前面的题大家答得很顺利,可是,同学们被最后一道题难住了,这道题是这样的:“你们单位里每天清早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叫什么名字?”同学们以为教授是在开玩笑,都没有回答。

那位医生也觉得好笑,都10年了,还出这样的题,教授的课怎么一成不变呢?

教授看了学生的答案,表情很严肃。他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在我们的职业当中,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关心,请关爱他们。”教授说,“现在我要表扬一位同学,只有他回答出来了。”

这个人就是那位医生。医生这时才猛然发现,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常会下意识地去记清洁工的名字。他工作的医院有1000多人,他竟然记得每位清洁工的名字。因为。这道题10年前就曾难倒过他。没想到当年第一堂课会影响他这么多年。

是的,生活中也是这样,你周围的每个人对你而言,都应该是重要的。

已故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夫·阿德勒写过一本名为《人生对你的意义》的书。他在书中说:“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不仅一生中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人类的所有失败,都出自这种人。”

简在纽约大学选修过一门关于短篇小说写作的课程。有一次,柯里尔杂志的主编来给他们上课。他说,每天他只要读上几段送到他桌子上的小说,就能感觉出作者是否喜欢别人。如果作者不喜欢别人,别人就不会喜欢他的小说。

这位激动的主编在讲授小说创作的过程中,曾两次停下来为他不得不说这些大道理而致歉。同时他还说:“我现在所说的,和老师告诫你们的是同样的道理。但是请记住,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小说家,就必须对别人感兴趣。”

如果写作真是如此的话,那么可以确定,待人处世更应该这样。

这也是西奥多·罗斯福异常受欢迎的秘诀之一。他令他的仆人都喜爱他。他的那位黑人男仆詹姆斯·阿默斯曾写过一本关于他的书,取名《西奥多·罗斯福——他仆人的英雄》,阿默斯在书中写了这样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话:

“我妻子有一次问总统关于鹑鸟的事。因为她从未见过鹑鸟。于是总统详细地描述了一番。不久以后,我们小屋里的电话铃响了。我妻子拿起电话,才知道是总统本人打来的。他特意来告诉她,我们屋子窗口外面正好有一只鹑鸟,如果她往外看,就能看到。罗斯福时常做这类小事。每次他经过我们的小屋,如果看不到我们,他就会轻轻地叫着‘呜、呜、呜,安妮!’或‘呜、呜、呜,詹姆斯!’这是他表示友好的一种招呼习惯。”

仆人怎能不喜欢一个像他这样的人呢?任何人都不会不喜欢他。

有一天,卸任后的罗斯福到白宫去。不巧的是,塔夫脱总统和夫人都不在。这时,他那种真诚对待身份卑微的人的态度完全体现出来了:他同所有的白宫仆人打招呼,而且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连厨房里的姑娘也不例外。

当他见到厨房的阿丽丝时,问她是否还烘制玉米面包。阿丽丝回答,她有时为其他仆人烘制一些,但是楼上的人都不吃。

“他们的口味太差了,”罗斯福颇为不平,“等我见到总统的时候,我会这样告诉他。”

阿丽丝端出一块玉米面包放在盘子上给他,他一面吃着一面向办公室走去,经过园丁和工人的身旁时,还不断跟他们打招呼……

“他对待每一个人,还和以前一样。”仆人们互相低声议论着。而一名叫艾克·胡佛的仆人眼中含泪地说:“这是近两年来我们唯一的愉快日子,我们任何人都不愿拿这个美好的日子去换一张百元钞票。”

一个人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的话,即使是从极为忙碌的人那儿,也可以得到关心,获得帮助。希尔曾在布鲁克林文理学院讲授小学写作这门课。他们希望邀请当时最著名的那些作家来,请他们把写作经验告诉学生。因此他就写信给作家,说学生热爱他们的作品,殷切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指导以及获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每封信大约都有150名学生的亲笔签名。信中写道,学生知道他们非常忙,没有时间准备演讲稿。因此,就附上一些关于学生自己以及有关写作方法的问题,请他们回答。作家很喜欢学生们的做法。结果,他们都想方设法赶到学校来上课。用同样的方法,希尔成功地使西奥多·罗斯福任内的财政部长里斯利肖、塔夫脱总统任内首席检察官乔治·威克尔沙以及富兰克林·罗斯福等许多著名人物到他的讲习班来跟学生交谈。

微言大意

如果我们要交朋友,就要挺身而出为别人效力,并且做那些花时间、花精力、需要诚心和思考的事。当温莎公爵还是威尔斯亲王的时候,曾排好日程计划到南美旅行一趟。启程之前,他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学习西班牙语,以便能用当地的语言发表公开的演讲。

“我们对别人感兴趣,是在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时候。”

要令人觉得有趣,就要对别人感兴趣

美国汽车推销之王乔·吉拉德曾有一次深刻的体验。一次,某位名人来向他买车,他推荐了一种最好的车型给这位名人。那人对车很满意,并掏出10000美元现钞。眼看就要成交了,对方却突然变卦而去。

乔为此事懊恼了一下午,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11点他忍不住打电话给那人:“您好!我是乔·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经向您介绍了一部新车,眼看您就要买下,为什么却突然走了?”

“喂,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吗?”

“非常抱歉,我知道现在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但是我检讨了一下午,实在想不出自己错在哪里了,因此特地打电话向您讨教。”

“真的吗?”

“肺腑之言。”

“很好!你用心在听我说话吗?”

“非常用心。”

“今天下午你根本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签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吉米即将进入密执安大学念医科,我还提到他的学科成绩、运动能力以及他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但是你毫无反应。”

乔不记得对方曾说过这些事,因为他当时根本没有注意。乔认为已经谈妥那笔生意了,他不但无心听对方说什么,反而在听办公室内另一位推销员讲笑话。这就是乔失败的原因:那人除了买车,更需要得到他对于一个优秀儿子的称赞。

卡尔在纽约出版商格林伯所主办的一个晚宴上,见到了一个著名的植物学家。卡尔以前从没有跟植物学家谈过话,卡尔发现他很有意思。卡尔专注地坐在椅子边沿倾听着他谈论大麻、印度以及室内花园。他还告诉卡尔有关马铃薯的一些惊人事实。卡尔自己有一座室内花园——他真好,耐心地教卡尔如何解决植物生长的一些难题。

几个小时过去,午夜来临了,卡尔向每一个人道了别,走了。那位植物学家接着转向他们的主人,说了几句赞美卡尔的话,说他是“最有意思”的人。他最后说,卡尔是一个“最有意思的谈话家”。一个最有意思的谈话家?卡尔?他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话。如果卡尔要说话而不改变话题的话,他也说不出什么,因为卡尔对植物,就像对企鹅解剖一样一窍不通。但是卡尔做到了这点:专心地听讲。因为卡尔真诚地对植物学家的谈话感兴趣,而他能够感觉到这一点。自然,这使他高兴。专心地听别人讲话,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大的赞美。杰克乌弗在《陌生人在爱中》里写道:“很少人经得起别人专心听讲所给予的暗示性赞美。”卡尔不只是专心听别人讲话,卡尔还“诚于嘉许,宽于称赞”。

一个商业性会谈成功的秘密又是什么呢?根据那位和蔼的学者查尔斯·伊里特的说法:“成功的商业性会谈,并没有什么秘密……专心地注意那个对你说话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再也没有比这个更有效的了。”

显而易见,你不必先上四年的哈佛大学才能发现这一点。不过大家都知道,有些商人会租借昂贵的地方,干练地购进他们的货品,把商店装潢得漂漂亮亮的,花了大量的广告费,却用了一些不懂得听别人说话的店员——那些店员打断客人的说话,跟人家争执,给人难堪,这样只会把客人赶走。

以墨顿的经验为例。他叙述了他的一段经历:

他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一家百货公司买了一套西装,结果这套西装令他很不满意,上衣褪色,弄脏了他的衬衫领子。他把西装送回店里,找到了当初卖给他的那位店员,他试着把情形说出来,但被店员打断了。那位店员说:“这种西装我们卖了好几件,你是第一个抱怨的人。”

这是他所说的话,但他的语调更糟糕,他那咄咄逼人的语调等于在说:“你在骗人,哼!我可要给你一点颜色瞧瞧。”

在这场激烈的争吵中,第二位店员插嘴进来,他说:“所有深色的西装,因为颜色的关系,开始的时候都会褪点颜色,这是没有办法的,这种价钱的西装都是如此。”“这个时候我已经怒火中烧了,”墨顿先生在叙述这件事的时候说,“第一个店员对我的诚实感到怀疑,第二个暗示我买的是低级货。我火大了,我正想叫他们滚到地狱去的时候,突然间,服装部的经理走过来了。他很有一手,他把我的态度整个改变过来。他使一个愤怒的人,变成了一名满意的顾客,下面就是他所做的:第一,他从头到尾地听我把事情叙述一遍,没有说一句话。第二,当我说完的时候,那两个店员又提出他们的说法,他却以我的观点跟他们争辩起来,他不只指出我的领子显然是被那套西装弄脏了,还坚持说该店所卖出的东西,必须令顾客感到100%的满意。第三,他承认自己不知道毛病出在什么地方,他对我很干脆地说:‘你要我怎么处理这套西装呢?我完全照你的意思做。’就在几分钟前,我还准备叫他们收回这套该死的西装,但这时我却回答:‘我只要你的忠告,我要知道这种情形是否是暂时的,以及是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他提议我再穿一个星期看看,并说:‘如果那时候你还不满意,再带来,我们再换一套你满意的。很抱歉,给你带来这么多麻烦。’我满意地走出那家商店。那套西装穿了一个星期,其间没有什么问题发生,于是我对那家百货店的信心又全部恢复过来了。”

“难怪那位经理是服务部的主管,至于他的两名下属,他们将永远——我本来要说他们将永远只能当个店员而已,不,他们可能会被降到包装部去,他们在那儿,将永远没有机会接触到顾客。”

伊萨克·马克森可能是世界上一等的名人访问者,他说许多人不能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是因为不注意听别人讲话。“他们太关心自己要讲的下一句话,而不打开他的耳朵……一些大人物告诉我,他们喜欢善听者胜于善说者,但是善听的能力,似乎比其他任何的物质还要少见。”

不只是大人物喜欢善听的人,普通的人都如此。正如有人所说的:“许多人去找医生,但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名听众而已。”

在美国南北战争最黯淡的日子,林肯写信给伊利诺伊州春田城的一位老朋友,请他到白宫来。林肯说他有一些问题要同他讨论。这位旧邻到白宫来了,林肯跟他谈了好几个小时,探讨关于发表一个声明解放黑奴是否可行的问题。林肯一一检视这一行动可行与否的理由,然后把一些信和报纸上的文章念出来。林肯说了数小时之后,跟这位旧邻握握手,说声再见,就送他回伊利诺伊州,甚至都没有问他的看法。林肯一个人说个没完,这似乎使他的心境愉快起来。“他在说过话之后,似乎觉得好受多了。”那位老朋友说。

林肯并不是要别人给他忠告,他所要的只是一个友善的、具有同情心的听众,以便解脱自己的苦恼。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而且这通常是所有不高兴的顾客所需要的,也是那些不满意的雇员,或受创伤的朋友所需要的。

反之,如果你要知道如何使别人躲开你、在背后笑你,甚至轻视你,这里也有一个方法:决不要听人家讲上三句话,只是不断地谈论你自己。如果你知道别人所说的是什么,不要等他说完。他不如你聪明,为什么要浪费你的时间倾听他的闲聊?随时插话,使他住口!

微言大意

无聊者,他们就是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很重要。只谈论自己的人,所想的也只有自己。“而只想到自己的人,”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巴特斯博士说,“是不可救药的无知者,他没有受过教育。不论他曾上过多好的学校。”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谈话家,首先要做一个专心倾听的人。正如查尔斯·洛桑所说的:“要令人觉得有趣,就要对别人感兴趣——问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谈自己和他的成就。”

细节中看人品

日本学者有岛武郎说过,释迦、基督和苏格拉底这三位圣人,生前都没有著书立说,他们留给后世的所谓说教,似乎不过对自己邻近所发生的事件呀,或者与人的质问等,说些随时随地的意见罢了,并不系统地演讲过哲学大道理,日常茶饭和谈话,即是他们给后人留下的大说教。这个现象十分使人反省。

孔子好像也大体如此。这些圣人留下来的传世经典,都是其弟子们记录整理他们的语录。人类的伟大精神,中外的哲学精髓,似乎并不单是那些一大厚本、一大厚本的理论,更深刻的哲学思维大多蕴涵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并非远古如此,近代也有类似的伟人。本杰明·富兰林克,是美国人骄傲不已的名字,他不仅是著名的政治领袖、外交家、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记者、作家……还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之一,美国独立运动的先驱,《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他给自己制定了十三条戒律——严格的“道德格言”,竟然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几乎都是吃喝穿戴、待人接物等“生活琐事”。如“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贪杯。”如“缄默。说话必须对人对己有益,避免无谓的闲聊。”如“秩序。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应当做什么事情。”如“俭朴。花钱必须于人于己有益;切忌浪费。”如“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力求干净。”……一共十三条,是他自定的戒律,也是他的美德修养。

读了富兰林克的十三条终生戒律,我真正感觉到这位伟人“伟大得平凡”,平凡得也与众不同,平凡到每个生活细节之中,每个细节又凸显出他的认真态度。富兰林克的戒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伟大,一点也不可逃避平凡生活的约束。伟大是从爱人、爱己、爱生活开始的,单纯的豪言壮语代替不了日常的平凡生活。这一点,富兰林克与爱因斯坦是一致的。爱氏说:“雄心壮志和单纯的责任感不会产生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一个人的伟大不仅仅表现在他的特殊行动上,尤其表现在他的日常行为中。凡出类拔萃人物大体如此。

富兰林克那些“节制”“缄默”“秩序”“俭朴”“健康”等等戒律。并非无足轻重的小事,只有坚守这些普通道德的人,才可能根植扎实的品行,用点点滴滴的行为构筑做人的基础;日积月累,升华成一种境界;以小见大,折射出一个人的本性和本质,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造就时代伟人。一个人的德行往往不彰显在大事业大成功中,它喜欢隐藏在生活的细节里;它也往往不一定让人们经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获得,它与你内心的良知同在。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卢梭说:“德行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难道非要那么多的痛苦与工夫才能认识你吗?你的原则不是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吗?为了认识你的法则,只要返求自我,并且在感情宁静的时候谛听自己良知的声音不就够了吗?这就是真正的哲学,让我们学会安心于此吧!”

做人切不可忽略细节,如果说一个人的大事业大成功是他的框架和骨骼的话,那么若干“细节”就是他的血肉,是来自生活母体的活性细胞。一个人往往因为好多优秀的“细节”,终于筑就了良好的人品与德行。谁如果能从富兰林克遵循十三条戒律的细节与过程中,用心思考,静静地品评,即使表面看来多是平凡无奇的举止,也会从中得到深刻的修养。许多人的德行败坏是从“不拘小节”开始的。德行就像一架时钟的发条,为了一个辉煌的目标,一分一秒不能松劲,不放弃使命,不放弃责任,不放弃尊严……这些原则都不在豪言壮语之中,而是在生命和生活的细节中体现。

微言大意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人品与德行的大厦不可能“拔地而起”,只能在一个个的生活“细节”中长高。

讥讽嘲笑不如保持沉默

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场由自由分子领导的叛乱,并判处领袖李列耶夫死刑。当绞刑开始时,在一阵摆动之后,绳索断裂了,李列耶夫猛然摔落在地上。在当时,类似这样的事情会被当成是天意,犯人通常会得到赦免。

李列耶夫站起身后,向着人群大喊:“你看,他们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宫殿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并说:“陛下,李列耶夫这样说:‘你看,他们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听到这样的话,沙皇说:“那么,让我们来证明事实相反。”

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索没有断裂。

你必定会为李列耶夫的愚蠢而发笑,却不会想到,类似的事情在你的身上也可能发生。想想你是否为了逞强而说过过激的话就明白了。

你应该明白,如果想要用言语震慑别人,你说得越多,就越显得平庸,而且越不能掌控大局。同时,你说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说出愚蠢的话。

如果你说得比需要的少,必定会令你看起来更了不起,更有权势。因为你的沉默会让其他人不自在,而人是追求诠释和解释的机器,他们想要知道你在想什么,如果你小心翼翼地控制住要吐露的讯息,他们就无法洞察你的意图。

借助言语想要驱使人们去做你希望的事通常是行不通的,他们只会因为你的怪僻而反对你,毁灭你的愿望,不服从你。所以,在人生绝大部分的领域内,你说得越少,就越显得神秘。当你学会闭上嘴巴时,实际上更有机会拥有权力。

请记住:话一旦出了口,就无法收回。控制你的言语,要特别小心讥讽之言,你从刺人的话中得到的短暂满足感远远不及你付出的代价。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万世警训在今天依然见证着它的价值。

古人早有明训:“言语伤人,胜于刀枪。”许多人常以“嘲弄”他人为乐,也有部分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戏称未能在比赛中过关的来宾“笨”,或嘲笑比赛者的长相“丑”。其中有些虽然只是属于玩笑性质,但总让人觉得不妥,毕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批评,会使听者产生不悦。因此,古人说:“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这其中的道理真是叫人不得不谨慎。

法国巴黎有一名美食专栏作家,他经常在文章中特别赞誉某家餐厅,或严厉批评某些餐厅的菜肴。有一次,此专栏作家在专栏中对一餐厅的菜色做出“像猪食”的评语,以致激怒了餐厅老板。该老板事后特别邀请此美食专栏作家去试吃“精致美味的佳肴”,不料美食专家吃完后脸色大变,晕倒在地,送到医院时气绝而亡。餐厅老板被警方逮捕收押后,坦承“设毒宴”下毒,他说:“批评我们的美食像猪食的人都该死!”这真是叫人瞠目结舌,“专栏作家”们下笔时可得小心点,就像你说话一样,若言词过于尖酸刻薄,批评太过分,可能也会惹祸上身。

我们常常可以在影片中看到监狱里有一个叫作禁闭室的房间,用来惩罚不听话的犯人。房间不仅非常狭窄,而且最重要的是那里既见不到阳光又没有人和你说话,你就这么静静地待着,一待两个星期或者更长的时间。实际上,正常的人即使是在里面关上一天都会觉得度日如年。因为人生性是排斥黑暗和沉默的,沉默使人感到没有依靠,有的时候真的可以让人为之疯狂,所以人常常会沉不住气。

正因为如此,许多擅长心理战的高手才经常会利用“沉默”这张牌来打击对手,也往往利用它来达到目的。

台湾有一个经营印刷业的老板,在经营了多年之后萌发了退休的念头。他原来从美国购进了一批印刷机器,经过几年使用后,扣除折旧费应该还有250万美元的价值。他在心中打定主意,在出售这批机器的时候,一定不能以低于250万的价格出售。有一个买主在谈判的时候,针对这台机器的各种问题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缺点和不足。这让印刷业的老板十分恼火。但是他在自己刚要发作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250万元的底价,于是又冷静了下来,一言不发,看着那个人继续滔滔不绝。结果到了最后。那人再没有说话的力气,他突然蹦出一句:“嘿,老兄,我看你这个机器我最多只能给你350万元,再多的话我们可真是不要了。”于是,这个老板很幸运地比计划多得了整整100万元。

沉默并不是简单地指一味地不说话,而是一种成竹在胸、沉着冷静的姿态,尤其在神态上更是要表现出一种优势在握的感觉,从而逼迫对方沉不住气,先亮底牌。如果你神态沮丧,像霜打的茄子一般,这只能是山穷水尽的表现了。这是表达力量的一种技巧而不是本身就是优势力量。

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教育家说,沉默是一种智慧;文艺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是的,沉默即智慧,它使人深邃,而深邃的人更趋向成熟;是的,沉默即力量,它使人充实,而充实的生命才会永远年轻;是的,沉默中有含蓄,它使人想象,而想象给予人的往往更多。麻木不是沉默,蔑视不是沉默,昏睡更不是沉默……沉默是临产前母腹中的胎动,沉默是爆发前地下运行的岩浆,沉默是春寒里芽苞中萌生的新绿……

沉默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品格。

微言大意

受挫时要学会沉默——在沉默中镇定,在沉默中反省,在沉默中坚强,在沉默中撞击出新的火花;成功时更需要沉默——在沉默中冷静,在沉默中清醒,在沉默中寻找新的起点,在沉默中确立新的目标。

虚心能让你受益匪浅

从前有一只蚂蚁,它力气很大,开天辟地以来,像这样的蚂蚁大力士还不曾有过,它能够毫不费力地背上两颗麦粒。若论勇敢,它的勇气也是前所未有的:它能像老虎钳似的一口咬住蛆虫,而且能单枪匹马地和一只蜘蛛作战。它不久就在蚁穴之内声名大噪,蚂蚁们的话题几乎都离不了这位大力士。

后来,这只蚂蚁大力士的头脑里塞满颂扬的话,因此它一心想到城市里去一显身手,到城市里去博得大力士的名声。有一天,它爬上最大的干草车,坐在赶车人的身旁,像个大王似的进城去了。

然而,满腔热情的蚂蚁大力士在城里碰了一鼻子的灰!它以为人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可是不然!它发觉大家根本不理会它:城里人个个忙着自己的事情。蚂蚁大力士找到一片树叶,在地上把树叶拖呀拖的,它机灵地翻筋斗,敏捷地跳跃,可是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瞧。所以。当它尽其所能地耍过了武艺却无人关注后,它便怨天尤人地说道:“我觉得城里人都是糊涂和盲目的,难道是我不可理喻吗?我表现了种种武艺,怎么没有人给我以应得的重视呢?如果你上我们这儿来,我想你就会知道,我在全蚁穴是赫赫有名的。”

蚂蚁大力士就是这样没有自知之明,自以为名满天下,恍然大悟时才知道自己的名声仅仅限于蚁穴的范围而已。

自豪,一旦它与骄狂、偏见及狭隘同行,一旦它与同情、谦逊及友谊分手,就成了一种消极的品质。这种虚幻的自豪感是傲慢和无知——对创造性生活的无知,对朴实、谦恭和果敢的无知。

妄自尊大的悲剧在于,它阻止人们达到完美和正直的高度。试问,你能在妄自尊大的同时怀有真正的自尊吗?不能!你能在妄自尊大的同时拥有对他人的理解吗?也不能!

真正的自豪感来自于对自己的理解,这是一种由成功和谦恭结合而成的幸福。

虚心,能使自己保持头脑的冷静和思维的敏锐,帮助自己最大限度地了解困难和不利条件,为整体成功创造有利因素;虚心,能使自己具有涵养和修养,为顺利打通成功之路创造条件;虚心,能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知识,保持不断进取的坚韧精神。

虚心是在坚信自己力量的同时表现出的宽广胸怀。虚怀若谷的人,往往是知识渊博、成功系数最大的人。因此,虚心是成功的第一块基石。唯有真正的虚心,才是成功的条件。表面上的谦虚,受制于环境的虚心,这是无济于成功的。

所以虚心的同时还要适时地表现得不比别人聪明。

正如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对他的儿子所说的:要比别人聪明——如果可能的话,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即使你知道是错的,你也要这么说:“噢,这样的!我倒有另一种想法,但也许不对。我常常会弄错。如果我弄错了,我很愿意被纠正过来。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所在吧。”

用“我也许不对”“我常常会弄错”“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所在”这一类句子,确实会收到神奇的效果。

你承认自己也许会弄错,就绝不会惹上烦恼。因为那样的话,不但会避免所有争执,而且还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宽容大度;此外,还会使他承认他也可能弄错。如果你肯定别人弄错了,而且直率地告诉他,结果会如何呢?

有一次,彼得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他置办一些窗帘。等账单送来,他大吃一惊。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彼得,看到那些窗帘,问起价钱,这位朋友面有怒色地说:“什么?太过分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

真的吗?不错,他说的是实话。可是很少人肯听别人羞辱自己判断力的实话。身为一个凡人,彼得开始为自己辩护。他说贵的东西终究有贵的价值,你不可能以便宜的价钱买到质量高而又有艺术品位的东西,等等。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拜访,这位朋友开始赞扬那些窗帘,表现得很热心,说她希望家里购买得起那些精美的窗帘。彼得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了。“说句老实话,”他说,“我自己也负担不起,我所付的价钱太高了。我后悔订了这些。”

当我们错的时候,也许会对自己承认,而如果对方处理得很适合,而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对别人承认,甚至为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但如果有人想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我们的食道,你想,你的感觉将会如何?表现得聪明未必是件好事。

如果你想知道一些有关处理人际关系、控制自己、完善品德的有益建议,不妨看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它是最引人入胜的传记之一,也是美国的一本名著。

在这本自传中,富兰克林叙述了他如何克服好辩的习惯,不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比别人聪明,从而使自己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老练的外交家的。当富兰克林还是个毛躁的年轻人时,有一天,一位教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训斥了他一顿:“本,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在场,他们会很不自在。你知道得太多了,没有人再能教你什么,也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会吃力不讨好,而且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旧知识又很有限。”

富兰克林的优点之一,就是他接受了那次的教训。他已经能成熟、明智地领悟到他的确是那样,也发觉他正面临失败和社交悲剧的命运。他立刻改掉了傲慢、粗野的习惯。

“我立下一条规矩,”富兰克林说,“绝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有太肯定的意见表达,比如‘当然’‘无疑’等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我想象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或‘目前,我看来是如此’。当别人陈述一件事而我不以为然时,我绝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两样不要等等。我很快就领会到我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了一些冲突。我发现自己有错时,我并没有什么难堪,而我自己碰巧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

“我最初采用这种方法时,确实和我的本性相冲突,但久而久之就习惯了。也许五十年来,没有人听我讲过些什么太武断的话,这是我提交新法案或修改旧条文能得到同胞的重视,而且在成为民众协会的一员后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重要原因。我不善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用字也很迟疑,还会说错话,但一般说来,我的意见还是能得到广泛的支持。”

如果把富兰克林的方法用在经商上呢?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纽约自由街114号的麦哈尼专门经销开采石油所使用的特殊工具。一次他接受了长岛一位重要主顾的一批订单,图纸呈上去,得到了批准,工具便开始制造了。然而,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那位买主同朋友们谈起这件事,他们都警告他,他犯了一个大错,他被骗了。一切都错了,太宽了,太短了,太这个,太那个,他的朋友把他说得发火了。于是,他打了一个电话给麦哈尼先生,发誓不接受已经在制造的那一批器材。

“我仔细查验过了,确知我方无误,”麦哈尼先生事后说,“我知道他和他的朋友们都了解情况,可是,我觉得,如果这样告诉他,将很危险。我到了长岛。当我走进办公室,他立刻跳起来,一个箭步朝我冲过来,话说得很快。他显得很激动,一面说一面挥舞着拳头,竭力指责我和我的器材,而我却耐心地听着。结束的时候,他说:‘好吧,你现在要怎么办?’

“我心平气和地告诉他:我愿意照他的任何意见办。我说:‘你是花钱买东西的人,当然应该得到适合你用的东西。可是总得有人负责才行啊!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请给我一张制造图纸,虽然我们已经花了2000元,但我们可以不提这笔钱。为了使您满意,我们宁可牺牲2000元钱。但我得先提醒你,如果我们照你坚持的做法,你必须负起这个责任。而如果你放手让我们照原定的计划进行,我相信,原计划是对的,我们可以保证负责。’

“他这时平静下来了,最后说:‘好吧!照原计划进行。但若是错了,上天保佑你吧。’

“结果没错。于是他答应我,本季还要向我们订两批相似的货。

“当那位主顾侮辱我,在我面前挥舞拳头,而且还说我外行的时候,我要维护自己而又不同他争论,真需要有高度的自制力。的确,我们常常需要极度的自制,但结果很值得。要是我说他错了,开始争辩起来,很可能要打一场官司,感情破裂,损失一笔钱,失去一位重要的主顾。所以,我深信,用这种方法来指出别人错了,是划不来的。”

显而易见,虚心的态度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让你受益匪浅,使你获得生意上的、名声上的、人品上的及人际关系上的诸多收益。

微言大意

自豪,一旦它与骄狂、偏见及狭隘同行,一旦它与同情、谦逊及友谊分手,就成了一种消极的品质。这种虚幻的自豪感是傲慢和无知——对创造性生活的无知,对朴实、谦恭和果敢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