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5042400000059

第59章 元明清时期的大一统(9)

纪晓岚被称为纪大烟袋。抽烟是纪晓岚平生一大嗜好,且吸烟成癖,烟瘾极大,所用的旱烟袋是订做的,容量非常大,据说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尽管言辞有些夸张,但在京中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也十分罕见。因此就被冠以“纪大烟袋”的绰号。

纪晓岚的烟瘾很大,旱烟袋常攥手中,嘴里不停喷云吐雾,备感舒心惬意。只有在吃饭、睡觉和见皇上这三个时段才会忍痛割爱。有一天,乾隆皇帝来到圆明园巡视《四库全书》的编纂情况。纪晓岚正一手持烟袋一边手不停挥地忙碌,一锅烟刚吸到一半,忽然听到“万岁爷驾到”的喊声,匆忙间忘记磕去烟火而直接将烟袋随手插入靴筒里,跪地给万岁爷请安。起身后觉得脚踝上火辣辣地疼,但皇上正和别人说着话,又不好意思打断,他只能咬牙忍着,疼的他腿直打颤。乾隆看他这副模样,吃惊地问道:“纪爱卿,你是怎么了?”“臣靴子里失火啦。”连话都变成颤音了。乾隆急忙挥手,“快点出去!”纪晓岚急忙跑到殿外,顾不得礼仪,坐在石阶上立刻子脱掉了鞋袜,靴筒里即刻冒出一股黑烟,这时脚上皮肉已被烧焦了一大块。乾隆皇上出来看时,发现烟袋锅还在靴筒里冒着烟,人们却被逗得笑弯了腰。在此后一段时间里,纪晓岚成了实在的“铁拐李”了。纪晓岚在当朝不仅有才而且人缘好,在家养伤期间同僚们多去探望,见依然他手握大烟袋,就劝他说:“既然深受其害为何不把它戒掉。”“诸君只见我身受其累,却不知道它对我有多大好处!每天吸上几口便思如泉涌,挥洒自如。若是缺少了它便觉文思枯竭,寂寞难耐啊。”纪晓岚大言吸烟是有利的,对此颇有一番宏论。“我吸烟是因为有这个癖好,不像那些趋附时尚的人为的只是显示高雅。”

纪晓岚天资聪慧,才华过人,幼年就有过目能诵的才能,但其学识之渊博,主要还是因为力学不倦的结果。纪晓岚的一生,有两件事情做得最多,一是主持科举,二是领导编修。他曾两次做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所以他的门人很多,在士林影响颇大。

中缅战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缅战争以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冬缅甸入侵我国云南普洱地区,中国自卫反击为开端,以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21日中国从缅甸老屯撤军为结束标志,历时7年,是一场对两国边境地区领土和资源控制权的争夺。

缅甸贡榜王朝建立后,凭借其军事实力向中国的内地土司强制征收传统的“花马礼”。不甘屈服的土司派人向云南地方官府请求支援。但当时乾隆忙于平定新疆内乱,因此云南地方官府对此事奉行绥靖政策。

公元1762年,缅甸向中国内地土司勒索贡赋未果,于是在冬天劫持了孟定的土司,焚烧了耿马土司的衙署和一些当地的民居。

乾隆三十一年三月,新任云贵总督的杨应琚指挥清军迅速收复了边境失地。本来事情至此,大局已结,杨应琚只要留心设防,巩固边疆即可。岂料他贪功冒进,扬言天朝有陆兵30万,水兵20万驻守在缅甸边境等待缅甸投降,不然就发兵讨伐。而当时清军仅有不足2万陆兵,水兵则并无一人。缅甸国王得知清军入侵的消息,率领3万精兵大举反攻,声势浩大。清军出关仅数百人,只抵抗两天便败退而归。

三十三年二月,乾隆帝不顾大臣的反对以及缅甸提出的休兵议和的愿望,任命傅恒为经略再次大举征缅。傅恒于同年7月出师,沿途没有遇到缅军主力,终在老官屯与缅军对峙。之后,缅军首先提出议和,此时傅恒率领出关的3万多清军只剩下1万3千人,所以没等议和开始,就班师回国。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初,乾隆表示“今审时度势,自当知难而退”,所以不再坚持征缅。此后近二十年,议和其实都没有谈成,只不过因为双方各被其他战事缠身,中缅边境才暂无战争。

虽然中缅战争以缅甸入侵中国为开端,但却是一场双方以争夺地区利益与霸权为目的的战争,战争以中缅议和,缅甸名义上对中国称臣为结局,两个国家都没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清朝在这场战争中耗费大量白银,损失了大量兵员,最终也没能征服缅甸,缅甸也因为这场战争而元气大伤,改变了整个国家的路线。

文字狱是在何时发展到顶峰的?

文字狱在每个朝代都有,但以清朝最多,根据史书记述,仅在庄廷鑨《明史》一案中,所诛杀的就不下千人。自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发生了10多起较大的文字狱,所杀人数之多可想而知。

文字狱到了所谓的“圣主”、“十全老人”乾隆帝时期达到了顶峰,一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有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生者被凌迟、死者被戮尸、男性亲族在十五岁以上都被连坐立斩。而这种牵强附会、望文生义到捕风捉影所造出的文字狱,就如脱缰野马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更有甚者连一些疯子的胡乱涂抹也被判定为“逆案”,凌迟处死,荒唐到极点。

乾隆帝刚即位时,为了笼络人心,首先下令刑部将悬挂在菜市口枭示的汪景祺头骨取下“制竿掩埋”,然后又降旨将曾被发配的汪景祺及查嗣庭的亲属赦免。为了再次避免以文字罪人的冤狱发生,乾隆帝暂时接受了山东道御史曹一士“请宽妖言禁诬告折”,批准刑部的建议:今后凡有告发旁人诗文书札等悖逆讥刺的,如查无此事,一律按照诬告罪处置;如果承审的法官率行比附成狱的,就以“故入人罪”论处。虽然这时文人早就被康熙、雍正两朝抽去了脊梁,但仍然非常高兴,纷纷上表对乾隆帝大为称颂“上下无隐情”、“为政以宽缓”,并凭借其文学才华编造民谣:“乾隆宝,增寿考;乾隆钱,万万年。”以此来对比雍正时期的歌谣“雍正钱,穷半年”。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文字狱又死灰复燃,起因是“伪孙嘉淦奏稿”案。孙嘉淦曾任过左都御史、吏部和刑部尚书及直隶总督、湖广总督等中央、地方要职,因为敢于直言极谏着称,声望颇高。乾隆十五年(1750年)前后,民间开始流传一个假托是孙嘉淦写的奏稿,稿中的内容“五不解,十大过”,意指乾隆帝,并且把当时的朝中大臣几乎全部都进行了揭露斥责。全国上下争相传抄伪稿,次年六月,伪稿在云南流传时被当局发现,由此开始顺藤摸瓜,辗转根究,在全国追查伪稿作者。

文字狱的发展使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皇帝和他周围的人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断章取义,罗织成罪,严重者便会因此招来杀身之祸,甚至连家人和亲戚都会受到牵连,遭满门抄斩乃至株连九族的重罪。

“白莲教起义”的起义军是哪个阶级?

“白莲教起义”又称“川楚白莲教起义”。是湖北、四川、陕西三省的农民,以白莲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起义。发生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至九年(1804年)期间。

乾隆后期,白莲教在楚、川、陕三省发展迅速,清廷下令逮捕教中骨干,要求全部缉拿。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月,除刘之协等少数人逃脱外,各地教首大多被捕。

地方官吏乘机敲诈勒索,将不配合者以邪教治罪;加之为镇压湘、贵苗民起义,百姓徭赋极重,致使大量农民破产,无法生活。

刘之协等便以“官逼民反”为号召,同各地教首约定于嘉庆元年三月十日同时起义。

因事泄露,宜都、枝江张正谟等于正月初七提前发动,长阳、长乐(今五峰)林之华、覃加耀接踵而起,当阳、竹山、来风、孝感等地也有人纷纷响应,占领当阳,将竹山、保康二城攻破。二月初二,襄阳张汉朝(即张富国)在黄龙起义,王聪儿、姚之富起义于夹河州,河南邓州高均德在高家湾起义。这三支义军于三月间在襄阳以北吕堰、双沟地区集中,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所有的起义队伍,不论男女,均以白布缠头作标志。

白巾军虽然在多次作战中取得胜利,但自身损失很大。自五年夏起,清廷的“筑寨团练”及“坚壁清野”等措施开始产生效果,使白巾军转为被动应战,不仅粮源、兵源日渐减少,而且行动受阻,很难进行大范围的流动作战,而主要在川、陕、楚边境地区进行出击及流动。

至七年七月时,这三部相继被清军歼灭。十二月,额勒登保奏报嘉庆帝起义军已全部消灭,实际上还有许多小支白巾军活动于南山老林进行游击作战。八年九月,白巾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又苦战一年后,直至九年九月,最后一位白巾军首领苟文润被叛徒杀害,历时九年的白莲教(白巾军)大起义方告结束。

清政府为缴白莲教起义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国家四年的财政收入,使清王朝元气大伤,之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道光帝对朝政进行过改革吗?

道光帝(1782~1850年),1820~1850年在位,是清朝第八位皇帝,这段时期正值清朝衰落,他为挽救清朝颓势进行过一些改革,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等,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道光帝的改革主要包括三点。

第一是漕粮海运。过去从两江(江西、江南两省,江南省包括现今江苏和安徽)、湖广等地征来的漕粮(田赋中运送京师、通州部分)都是从大运河运至目的地,漕运官员经常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索贿、中饱私囊。再加上大运河经常受水患的破坏,运输常常遭到阻碍,而且运费又高。道光帝采纳了户部尚书英和的建言:“二十七年以来国库匮乏,从本年开始直省河运、海运一律改征折色。”所谓的折色是所征田粮折价征银纱布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官员的贪污现象。

第二是将纲盐法改为票盐法。清朝盐政一向采用明朝遗留下来的纲盐法。在这种制度之下,固定的盐商凭盐引行销纲盐,而盐引完全为盐商所垄断。盐商垄断盐业导致了盐价提高,极易引起销售上的困难。长期以来市面上私盐泛滥,盐税减少,严重打击了盐商,这使得纲盐法难以存在下去。包世臣见状便提出了以票代纲,允许私贩经销,使其合法的主张。这一主张得到了道光帝的支持,于道光十一年进行了推广。

这种只要纳税就可以领票运销食盐的制度顺利打破了食盐运销的垄断情况,盐价降低,不但促进了盐的销售,增加了盐税,更加剥夺了官员利用盐政营私的途径。

第三是打破了封矿政策,允许矿藏开采。乾隆中叶,乾隆帝害怕开矿引起民众闹事,就采取了封矿政策。道光帝实行了任由老百姓自由开采的政策,这一举措对开发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了积极作用。为堵塞贪污,道光二十四年,道光帝要求禁止河工费让过往的官员、贡生、监生染指,并在同年四月处分了一批贪污的河工官员。

道光帝虽然因循守旧,但多少还有点改革精神。这里有个小例子:有恭维者说《康熙字典》无一错误,乾隆时期的王锡侯在《字贯》指出了一部分错误,但惨遭文字狱。

嘉庆一朝都是维护包庇。但道光七年,道光帝就冲破传统观念,纠正了它的错误。

谁是中国禁烟第一人?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使他成为了中国禁烟第一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是林则徐一生的写照。1839是中国禁烟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他最辉煌的岁月。

进入广州禁烟之前,林则徐先调查清楚了广州受鸦片毒害的情况,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1839年3月,林则到达广州后迅速展开禁烟运动。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并通知外国烟商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在收缴鸦片的过程中林则徐一刻不怠,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外国人认为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鸦片买卖就可以合法化。但事与愿违。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焚毁所有鸦片。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亲自带领大、小官员进行监督。

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将生水煮沸,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共历时22天,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展示出了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是难得的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林则徐主持销烟的正义行动,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销烟,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就连外国人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的第一个伟大胜利,严厉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利益,极大地鼓舞了了中国人民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