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二年十月,侯景残害了梁简文帝萧纲,于十一月自立为皇帝。大宝三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开拔,与西路都督王僧辩会师后,三月,在建康和侯景展开了大决战,并彻底摧毁了侯景势力。萧绎此时就于江陵称帝,即梁元帝,而功臣武将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
梁承圣三年(554年)九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被杀。又一次从大局考虑的陈霸先和王僧辩反复商议,结果便迎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543~558年)至建康,准备称帝。
再后来陈霸先出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九月在京口举兵,除去王僧辩,把萧渊明赶下台,拥萧方智登基称帝。一辈子以大局利益为重的他始终有志于祖国的统一,平定侯景之乱后,又曾经亲自领兵三下广陵,以图收复失地。
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禅梁称帝,实际上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不得不为。那时北方诸强虎视眈眈,南方梁朝残部也都蠢蠢欲动,作乱不休,残破的江南更显得百业凋零,故而陈霸先称帝既是民情所需,也是时局所迫。此后百废待兴的江山便在他手中用任贤使能,清明执政的方法治理得局势逐渐稳定。
自登基之后,陈霸先一直恪守兢兢业业的治理心态,外抗强敌,内整民力,使得大量的广东兵民迁往江南地区,既补充了人口,又恢复生产,让中华文明的南朝政权终于在这时重现生机。
谁被称为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
陈文帝陈蒨,559~566年在位,汉族,字子华,是武帝陈霸先的侄子,始兴昭烈王陈道谭的长子。他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第二位皇帝,被称为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
陈文帝小时侯就非常有胆识,并熟读经史子集,加上俊美的外表与优雅的举止,高祖特别喜欢他,常称赞他“此儿吾宗之英秀也”。他最开始担任梁吴兴太守,敬帝绍泰元年(555年),辅佐周文育平定杜龛、张彪,被授予会稽太守。陈武帝即位时,将其立为临川王,后来率军常驻于南皖。永定三年(559年),武帝陈霸先驾崩,宣皇后和中书舍人蔡景历等私底下计划对外保密,不发丧,并召唤陈文帝陈蒨还朝,拥立为帝,改元天嘉。
据史书记载,陈文帝“起自艰难,知百姓疾苦。国家资用,务从俭约……妙识真伪,下不容奸,人知自励矣。”仔细考察其在位的所做所为,确实是个不错的皇帝。比如:
陈蒨于位期间颁布的禁奢丽诏、种麦诏等,由此可看出他务实、仁爱的治国态度。天康元年四月,他还在遗诏中写道:“但王业艰难,频岁军旅,生民多毙,无忘愧惕;今方隅乃定,俗教未弘,便及大渐,以为遗恨。”由此不难看出,陈文帝对于人民、百姓时刻怀抱仁爱之心,对于国家也尽心往国泰民安方向治理,的确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皇帝。此外,陈文帝还信奉佛学,《广弘明集》收有他忏悔的文章数篇。
陈蒨在位期间,一直励精图治,从整顿吏治到注重农桑,再到兴修水利等,使江南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恢复。这时陈朝政治延续并超越了陈霸先时期的清明,百姓生活变的富裕,国势也比较强盛,由此他被称作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566年陈蒨驾崩,享年44岁,谥号为文帝,庙号世祖。
六镇起义发生在什么时候?
北魏时期,长期戍守北边沃野六镇的军卒(多为拓跋部贵族及其成员与中原强宗子弟)因为待遇突然降低而产生不满情绪,在正光四年(523年)爆发了一场六镇联合发起的反抗北魏统治的起义。
北魏在魏文帝迁都到洛阳之前,首都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由于当时塞北柔然国十分强大,塞内又分布着高车(即敕勒)与山胡,北魏先后自东向西设置了怀荒(今河北张北)、柔玄(今内蒙古兴和西北)、抚冥(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怀朔(今内蒙古固阳西南)、沃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等军镇,史称北镇,又称六镇,用来对外防御柔然的袭击,对内制止高车、山胡的侵扰,保卫京都。
正光四年(523年),怀荒镇的镇民因为愤恨镇上的将领于景不给镇民发放粮食,将他杀死而开始起义。不久,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聚结民众联合杀害了守镇的将帅,攻占了沃野镇,自封为元真王。孝昌元年(525年)初,柔然率领十万人,从武川向西一直到沃野,帮助北魏镇压拔陵。不久之后的一场大战,让拔陵的主力部队宣告失败,但几个月后,起义再次于河北地区爆发。
之后,葛荣率领百万雄师围困邺城,尔朱荣率领精锐骑兵从滏口(今河北磁县西北)出发,与葛荣的起义军展开大战。尔朱荣派遣侯景为前锋,命令高欢于阵前对葛荣诱降。
葛荣由于犯了兵家大忌而轻敌,尔朱荣派出精兵,里外合击,从而导致了葛荣领导的起义军战斗的失败。在葛荣死后,他的余部韩楼继续在蓟城起义,却被尔朱荣用贺拔胜为大都督而击败。自此,六镇起义完全失败。
“尔朱荣之乱”是怎么回事?
魏孝明帝武泰元年(528年)二月,胡太后毒害孝明帝元诩,将刚出生的皇女冒充是皇子,立为皇帝,几天后又改立三岁的元钊为帝。车骑将军尔朱荣,以并、肆、汾、唐、恒、云六州讨虏大都督的身份假借给孝明帝报仇的名号,发动叛乱,从并州领兵南下,目的就是攻击洛阳,“尔朱荣之乱”由此开始。
四月十一日,尔朱荣在河阴(今河南洛阳东北)立元子攸为皇帝(孝庄帝),自封为侍中,独揽了朝政大权。同一天,洛阳东北门户的河桥守将投降了尔朱荣,自此,京城也就没有了可供抵挡他的军队了,于是北魏皇城军队解散,胡太后被迫削发为尼。
北魏尔朱荣之乱并非一起普通的民间起义,而是统治集团内部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发生的一次变乱,又称“河阴之变”。尔朱氏是胡人,胡人原本是匈奴族的一个部落,北魏初年依附于鲜卑拓跋部,被安置在秀容川(今山西朔县北)这一适合放牧的地区。
因为尔朱氏世世代代为这一部落的酋长,因此积聚了大量财富。北魏后期,鉴于各族人民频繁爆发起义,尔朱荣于是和汉族地方豪强势力相勾结,积极发展政治、军事力量。
他先后镇压收编了秀容一带的人民的起义,兵力逐渐强盛起来。
具有相当政治野心的尔朱荣认为:北魏朝政的腐败,是在于全朝上下纲纪的败坏以及大臣的贪婪残暴,所以安排兵士将王公卿士两千多人全部杀死,即历史上着名的河阴大屠杀。不甘当傀儡的孝庄帝元子攸目睹了河阴大屠杀的惨景,也深知尔朱荣的政治野心,于是他经过一番密谋,在永安三年(530年)九月,趁机杀死尔朱荣。从此,尔朱荣之乱宣告终结。
“侯景之乱”是怎么回事?
侯景,羯族人,曾经为东魏将领,后来投靠了西魏。梁武帝只因想收复中原就顺带将随时准备跳槽的侯景挖墙脚过来,封他做了河南王。后来,梁朝的宗室子弟萧渊明被东魏俘虏,梁武帝打算用东魏的叛将侯景同东魏交换人质萧渊明。这件事情彻底激怒了侯景,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于寿阳(今安徽寿县)率领军队正式起兵叛变梁国,攻破了台城(今江苏南京玄武湖南),战胜了梁武帝萧衍。后来侯景又率军攻入京城建康,攻破皇城,困死了萧衍,封自己为丞相,开始执掌朝政。到了551年,他又自封为皇帝。
梁太清三年(549年)三月至十二月,自封为丞相的侯景派遣将领攻夺三吴(以吴、吴兴、会稽三郡为三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宁波一带),并获得了胜利。太清三年初,侯景攻取台城(今江苏南京玄武湖南)后,在三月末就派遣于子悦带领几百个军士攻夺吴郡(今江苏苏州)。之后,侯景的军队突然之间疾疫盛行,士兵死伤了大半。萧绎趁机部署作战,频频胜利之后,终于平定了这次叛乱。
侯景之乱,给社会、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第一,他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目标而发动的战争。第二,他纵兵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给人民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第三,他发动频繁战争,不仅耗费了社会财富,还滞阻了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