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领导人脱口秀
50351700000001

第1章 脱口秀的基本功

高超的口才是领导者应当具备的一项能力,也是一项基本功。它反映出领导者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工作能力以及性格、风度。可以说,口才很笨拙的人即使担任了领导职务也很难胜任,因为他们缺乏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是没法开展工作的。

一位工会主席揣着一份精心写就的会议稿,召集五个委员开会。开会的时间早已过了,可是只来了三个人。他叹气说道:“唉,该来的没有来!”有个委员听了这话觉得很不自在,他想:莫非我是不该来的人?于是这个委员悄悄地溜走了。工会主席见状,又叹道:“唉,不该走的走了!”剩下的两个委员听主席这么说,误认为他俩都是该走而没有走的人,于是一气之下全走了。

这则笑话说明,领导者的口才不光体现在那些事先拟好草稿或腹稿的报告与演讲上,更体现在平常不经意的只言片语上。细节决定成败,在口才上也是如此。

领导人脱口秀,指的是领导者事先未作准备,临场因时而发、因事而发、因景而发、因情而发的一种即兴言语表达方式。相对来说,领导者在工作与生活当中的言语表达,以即兴的为多。在工作场合,或提问、或回答、或谈判……很多时候都是“无”备而来;有时即使是有准备,但更多的时候要靠临场发挥才能产生良好的表达效果。因此,脱口秀对于领导者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深谙此道者常常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条不紊,对答如流,要言不烦,一针见血;而缺少技巧者则脑门充血,无言以答,结结巴巴,颠三倒四,言语木讷,哼哼唧唧。

领导者要想让自己脱口而出的话“秀”起来,有必要先练好以下基本功。

简明干脆,一箭中的

简明干脆的谈话最能体现领导者的谈话风格。简洁干脆并非讲话者积累不足,而是说话者极善言语的表现,是其丰厚的生活、知识积累的精选。如果一个说话者胸中没有充足的事实、现象、语词的蕴蓄,他主观上再想简洁,再想干脆,也是不可能的。

法拉第为了证实“磁能产生电”,在大厅里对着许多宾客表演,只见他转动摇柄,铜盘在磁极间不断地旋转,电流表指针渐渐偏离零位。客人们赞不绝口,只有一位贵妇人不以为然。

贵妇人问:“先生,这玩意儿有什么用?”

法拉第回应:“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喝彩声。

针对贵妇人取笑式的问话,法拉第来了一个反问。

众所周知,新生婴儿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的,这个比喻是如此的贴切,难怪宾客们要喝彩了。后来,他的预言也确实完全被科学所证实。

英国人波普说:“话犹如树叶,在树叶太茂盛的地方,很难见到智慧的果实。”

清代画家郑板桥有诗云:“削繁去沉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当今语言大师们认为:言不在多,达意则行。可见,用最少的字句包含尽量多的内容,是讲话水平的最基本要求。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是一种“水平”,而善于概括、词约旨丰、一语中的同样是一种“水平”,而且更为难得。很显然,领导人脱口秀担任的是后一种“水平”。

2000多年前,马其顿国王率领军队远征印度,时值盛夏,将士们口干舌燥。国王无奈,派人四处找水,结果只找来一杯水。国王高举水杯,对将士们喊道:“现在已经找到一杯水,有水就有水源,为了找到水源,前进吧!”说完,便将那杯珍贵的水倒在地上。将士们受到鼓舞,群情激奋,顽强地向前线冲去,夺取了战斗的胜利。试想,倘若国王自己把水喝了,再发一通冗长的训示,恐怕是不会奏“群情激奋”之效的。

说话要真正说到点子上,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领导者讲话也是如此,有的领导者讲话头头是道;有的领导者讲话前言不搭后语;有的能口若悬河;有的却笨口拙舌。这只是语言技巧运用的不同罢了。

有人问马克·吐温,演讲词是长篇大论好,还是短小精悍好,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礼拜天,我到教堂去,适逢一位传教士在那里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传教士苦难的生活。当他说了5分钟后,我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元;当他接着讲了10分钟后,我就决定把捐助的数目减至25元;当他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小时后,我又决定减至5元;最后,当他讲了一个小时,拿起钵子向听众哀求捐助并从我面前走过的时候,我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2元钱。”

这个幽默故事告诉我们,讲话还是短一点、实在一点好,长篇大论、泛泛而谈容易引起听众的反感,效果反而不好。

林肯的葛底斯堡讲话是美国历史上被誉为一篇最优美的、不朽的演说词!全篇只有10句话,271个字,仅用了两分钟,却成为林肯一生不朽的纪念!

脱口而出的话,如何才能“秀”而不是“羞”?我们先来探讨脱口秀的特点。

脱口秀的特点如下。

1.形式自然,灵活多变

脱口秀有时没有明确的中心,只是自然而然地任意表述着各种话题;有时有中心,但由于受时间、地点和交谈对象的变化,不得不改变话题,改变表达方式。

2.语言精炼,达意为上

脱口秀是临场之作,不宜过长,否则繁杂哕嗦,节外生枝,语言拖沓,难以收场。

3.情感激发,诱导联想

没有情感激发就不存在成功的脱口秀,有时虽然是受命而谈,也需要一个情感酝酿过程。情感一旦形成,必定唤起表达者的情绪记忆,诱导丰富的联想,推进思维过程,从而捕捉话题,调动储备信息,引导思维信息加工,进行即兴表达。

4.随兴而发,针对性强

即兴交谈常常是面对接触后才开始进行的,不可能事先做好准备,由于思考时间短,出语速度快,交谈者必须听辨灵敏,临场引发,快速组话,否则会使交谈很不顺利。

5.相互制约,听说并行

脱口秀多半是现场有感而发,灵感常常来昕听众、观众席上。交谈中,必须使自己的话与对方的话相呼应,否则会驴唇不对马嘴,导致交谈的失败。

脱口秀因为其需“脱口而出”而有一定的难度,但其表达的结果应该符合特定的目的,切合特定语境,这样才能使表达方式正确,效果良好。脱口秀应该达到以下一般标准:

把握时机,灵活善变;言语和谐,语气适宜;

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立意明确,内容集中;

条理分明,逻辑严密;语势连贯,跌宕起伏;

用语规范,贴切易懂;适切语境,话语得体;

生动优美,诙谐幽默;委婉含蓄,蕴藉深邃。

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生动是领导者脱口秀的基本要求之一。领导者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需要使用易被对方接受、鲜明生动的语言,而忌讳那种干涩难懂、空泛乏味的说教。这就需要领导者努力把握好以下几点。

1.语言的生动性

领导者运用语言的生动性,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使用自己的语言。有些领导者往往愿意使用一些现代的“时髦词”,或者是流行的套话。把这些东西生拼硬凑在一起,乍听起来挺“新鲜”,实际上细细回味起来,有些是“生吞活剥”、“消化不良的”;有的是似曾相识,改头换面的;有的似是而非,很不准确的。这些语言不仅不能给自己的演讲增色,反而会使。其更加逊色。

前苏联的加里宁曾感慨地指出:“最坏不过的事便是用现存的公式和现存的口号来思想。这种做法当然容易得多,但若用自己的话把某种理论表达出来,那首先得好好地思索清楚,了解清楚,不然你就会犯错误。如果说话时只背诵那些记得烂熟的公式,则说明你的脑子并没有真正起作用,而是在睡觉。”同时他还明确地指出:“为什么你们在发言中总是力求用现成的公式来讲话呢?……什么叫做说现成的话呢?这就是说,你们的脑筋没有起作用,而只是舌头在起作用。说现成的一套话,你们就不能够给人家以印象。为什么呢?因为这套话用不着你们说大家也知道。你们害怕若按自己的意思来讲话,那就会讲得不很漂亮,其实你们错了。每个人应当力求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用母亲教会的语言说话。母亲所教出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请你们相信我说的是良心话。”

加里宁的这番话是颇能给我们以启迪的。每一个领导者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都要大胆地去总结,去思考,去创造,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去分析问题,并且去说服人,让人接受,愿意跟你共同去实行。

2.说明形象的生动性

说明形象的生动性,就是语言叙述中所选择的形象应该具有较高的生动性、感人性,并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要真实地描述出其行动性。这就要在形象的选择和描绘上精心筹划,适当使用比喻、拟人、衬托、渲染、夸张等手法。

东晋的顾悦与简文帝同一年出生,但顾悦的头发早白,简文帝对他说:“你的头发为什么先白?”顾悦回答道:“我好比蒲柳弱质,一到秋天就凋落;您如同坚贞的松柏,经过风霜,更加茂盛。”

这种讲话风格融信息传递于柔美愉快之中,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接受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勃发认同、倾心的情趣,使讲话更能达到目的。

领导者要在谈话中尽量使自己的言谈充满使人感动的词汇,增加文采,即如宋·程颐在《程氏粹言》中所说:“言不贵文,贵于当而已;当则文。”

平实自然,通俗易懂

脱口秀不是散文朗诵,不必追求华丽的词藻,也不是学术报告,不需要深奥的专业术语,脱口秀要求用平实的语言来叙事或说理。

1860年,阿伯拉罕·林肯竞选总统时,发表了下面一段风趣幽默的竞选辞。

“有人打电话问我有多少银子,我告诉他们我是一个穷棒子。我有一位妻子和儿子,他们才是我的无价之宝。我租了一间房子,房子里有一张桌子和三把椅子。墙角有一个柜子,柜子里的书值得我读一辈子。我的脸又瘦又长且长满胡子,我不会发福而挺着大肚子,我没有什么可以庇荫的伞,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们!”

这段话类似于一首百子歌,通俗易懂,生动浅显。1861年至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伦敦的《星期六评论报》告诉读者:“美国人民有一个十分优越的条件,就是他们现在的总统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国家元首,还是全国第一位爱开玩笑的人。”

脱口秀要多用贴近人民现实生活的、自然轻快通俗易懂的口语,如多选用儿化名词、像声词、迭音词、语气词、民谚、歇后语等。概括起来,你可以通过下列方法使表达口语化。

(1)少用文言词,多用现代词汇;少用方言词,多用通用词汇;

(2)少用书面语,多用口语词汇;少用抽象语,多用形象词汇;

(3)少用学术语,多用普通词汇;少用连接词,多用动态词汇;

(4)少用成语,多用俗话。

谈到口语化,有必要谈谈领导惯用的口头禅误区。

口语中常见的口头禅,比如:“好像”、“也许”、“说不定”、“大概”、“大约”、“或许是”、“反正吧”、“太那个了”、“怎么说咧”、“啊”、“吧”、“好吗”、“行吗”,等等。

这些口头禅会削弱表达的效果,影响听众的情绪。口头禅会使个别语句反复出现,破坏语言结构,使语言断断续续,前后不连贯,每一次口头禅的出现等于一次切割,把整个过程切得支离破碎,给人以离散之感。口头禅是一种相似的模式,令听众觉得平淡、枯燥,有人把口头禅比喻为“语言的肿瘤”,这是有道理的。

尤其是一些“脏乱差”口头禅更显粗俗、下流,一定要根除,没有必要把粗俗当个性。

谚语俗话,信手拈来

善于把生活中的谚语俗话引入讲话之中,便于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地解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谚语俗话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语言,经历了千百年长期传诵,千锤百炼,凝结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智慧。谚语俗话具有寓意深长、语言精炼、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还可以为语言增色。

美国前总统里根到前苏联访问,两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在欢迎仪式上,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说:“总统先生,你很喜欢谚语,我想为你收集的谚语再补充一条,这就是‘百闻不如一见’。”

戈尔巴乔夫之意,当然是宣称他们在削减战略武器上有行动了。

里根也不示弱,彬彬有礼地回敬道:“是足月分娩,不是匆忙催生。”

在当时,里根的谚语形象地说明了里根政府不急于和前苏联达成削减战略武器等大宗交易的既定政策。

两国领导人经过紧张磋商,在某些问题上缩小了分歧,都表示要继续对话。戈尔巴乔夫担心美国言而无信,于是在讲话中用谚语提醒:“言必信,行必果。”里根于是还给戈尔巴乔夫一句谚语:“三圣齐努力,森林就茂密。”

两位领导人都是讲话高手,巧妙地把握谚语的喻指尺度进行磋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基于两个不同意识形态及文化氛围中的国家领导人,尚能用谚语俗话清楚明了的传递出各自的意思,可见谚语俗话的应用之广。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流传在民间的谚语俗话数不胜数,领导者在工作之余不妨收集、记录一些谚语俗话在脑海里,以便在应用之时信手拈来。

值得注意的是,领导者在运用谚语俗话时也要注意应用适当,用得不适当不但使听者厌烦,还会产生副作用。比如某单位的一位领导在分配住房的会上讲:“在不同单位工作的夫妇,不能两个单位都占房,只能一方分房。‘屙尿擤鼻涕——两头都捉住’是不行的。”这话就显得太粗俗,一位领导在大庭广众中说这种话很不恰当。领导者应该在追求表达效果的同时,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说出的话要符合自己的领导地位和品位,千万不要让人看笑话。

委婉含蓄,典雅持重

星期一的早上,总经理乔治的一位年轻的女秘书上班迟到了,这是她最近一个月的第五次迟到。秘书看到乔治正在等着自己,心里很不安,便编造了一个理由:“对不起,总经理,我的表出了毛病。”

乔治婉转地说:“那么,恐怕你得换一只表了,否则我就要换一个秘书了。”

乔治是一位极守时的人,对秘书的再三迟到感到不可容忍,尽管如此,他没有揭穿秘书推诿的谎言,而是顺着她的话,让她换一块表。这样一来,即让人感到乔治有人情味,又让女秘书受到了教育。

在脱口秀里,委婉含蓄的风格不能理解为圆滑取巧,因为讲话者有非常清晰的信息传递意识,讲话的目的是完全明确的,只不过是出于对方接受的需要才为之。有时,则是为了礼貌或缓和矛盾而用此方法表达。

掌握典雅持重的谈话风格也是领导者应对策略之必须。典雅持重就是文明礼貌、规范端庄、不粗不俗、沉稳厚重。

这种讲话风格可以体现领导者的地位、修养、性格、气质,对接受者来说,又有一种平等、尊重的感觉,因此讲话效果是较好的,在正式、庄重的场合,常需要此种讲话风格。

我国自古就有“雕言”之说,提倡言语的典雅持重。《礼记·祭义》提出:“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告诫人们不要说粗鄙、轻浮的话。荀子《非粗》中则认为:“言而非仁之中也,则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辩不若其响也。”也是提醒人们说话要文明、稳慎。如说了不文明、不慎稳的话,还不如不说的好。当今,国家之间、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在各种交往中是离不开典雅持重的风格的。即使是两个人已互相.厌恶对方,这种风格也是需要的。《战国策·燕策》中说的“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即为此理。

注入情感,激起共鸣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有两位军人竞选国会议员。一位是著名英雄陶克将军,功勋卓著、曾任过国会议员;另一位是约翰·爱伦,他是一位很普通的士兵。

陶克精心设计了他的竞选辞,他是这样开始的:“诸位同胞们,记得十七年前(南北战争时——编者注)的昨晚上,我曾带兵在荣山上与敌人激战,经过激烈的血战后,我在山上的树丛里睡了一个晚上。如果大家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请在选举中,也不要忘记那吃尽苦头、餐风宿露的造就伟大战功的人。”

这段话很精彩,感情色彩很浓,赢得了选民雷鸣般的掌声。爱伦见状,当即调整了自己的竞选演讲的开头:“同胞们,陶克将军说得不错,他确实在那次战争中立下了大功。我当时是他手下的一个无名小卒,替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这还不算,当他在树林里安睡时,我还携带着武器,站在荒野上,饱尝寒风冷露的滋味,全力地保护他。.”

爱伦见机行事、脱口而出的话更实在更动人,更易激起共鸣。他最终击败了陶克,取得了竞选胜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脱口秀在激情迸发时,好比冲出龙门的河水,呼啸奋进的浪花,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

这就要求表达者性情豪爽,话语坦率,推心置腹,以真换真,以诚对诚,讲出真情实感;这就要求表达者情感的显示应该是炽热、深沉、热情、诚恳、娓娓动人的,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就要求表达者必须和听众一起喜怒哀乐,不掩饰、不回避,对真、善、美热情讴歌,对假、丑、恶无情鞭笞。浓浓情感溢于言表,使听众闻其声、知其言、见其心,达到感情上的融合,思想上的共鸣,认识上的一致,既影响了听众,也受到听众的影响,达到情感的交流与平衡。

审时度势,利用语境

有时候,你在某个会议上发言时,听众态度冷淡,对你的发言毫无兴趣,甚至呵欠连天,这可能是你的发言内容比较乏味,讲话的方式不生动形象所造成的。发现这些情况之后,你不必着急,可以做一下适当的调整和转换,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吸引众人。不过,这种调整和转换要力求自然,不能猛然增大自己的音量,也不能突然间转换话题,要有一个过渡。你可以联系发言内容,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逗乐的笑话,大家一乐,注意力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世界上许多善辩家之所以成功,是与他们的善“变”分不开的。所谓“变”,是指故意改变对方言语的蕴意、概念,或有意变换观察的视角,跳离原定思维轨迹等,方式可谓多种多样。

菲律宾阿基诺夫人在同马科斯竞选总统时,马科斯说阿基诺缺乏经验,他声称,“女人最适合的处所是卧房”。

阿基诺抓住“经验”大做文章:“我承认我的确没有马科斯那种欺骗、说谎或暗杀政敌的经验,但我不是独裁者,我不会撒谎,不会舞弊。我虽然没有经验,但我有的是参政的诚意,选民需要的是一个和马科斯完全不同的领袖。”

在竞选场合中,相互揭短是家常便饭,护短也是难免的交际行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应护短,而在于应该怎样护短。阿基诺夫人采取的是变“短”为“长”的策略。她承认自己缺乏经验,但缺乏的主要是干坏事的经验,显然缺乏这种经验对于选民来说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这种变短为长的方法是政治家常用的方法。据说里根在1984年竞选总统时已是72岁高龄。有记者问他,年龄是不是他竞选的一大问题。里根答道:“我不打算为了政治目的而利用我的对手年轻和没有经验这一点。”相比之下,里根更为含蓄婉转。

人类语言交流的实践证明:在同一社会环境中表达同一思想内容,不同场合要求采取与之各自相应的语言形式,否则达不到说话的目的。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说话应当看场合,即“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有一次,钢琴家波奇在美国密西根州的福林特城举行演奏会。当他登场时,发现全场有一半的座位空着,但他还是大步走向舞台,向观众表示谢意:“朋友们,我发现福林特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

全场大笑,热烈鼓掌。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阔人家在孩子满月时举行庆宴,前来庆贺的人见到孩子,有的说孩子将来一定能当大官,有的说孩子将来一定能发大财,有的说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就大事业,等等。这时有一个人却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前人都是随口奉承,没有根据;最后一人所言确有根据,符合客观规律。但从口语表达的效果看:对前者,主人眉开眼笑,连连道谢;对后者则怒气冲天,棍棒相加。孩子满月是喜事,主人这时愿听赞美之词,尽管是信口之言;而说孩子将来必死确是有据之言,却使主人反感。因为言语与场合和喜庆的气氛不相协调。由此可见,在庄严的场合言语也要庄严,在轻松的场合言语也要轻松,在热烈的场合言语也要热烈,在清冷的场合言语也要清冷,在喜庆的场合言语也要喜庆,在悲哀的场合言语也要悲哀。

讲话有水平的领导者都能做到审时度势,且善于利用语境。

加强训练,提高素质

脱口秀是领导者面临的一个新的口才高峰,要想表达时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平时要加强训练,努力提高以下素质。

1.完美的人格

古人云:“有德不敌”。“人之情,心服于德而不服于力”。即兴说话总的宗旨是树立自己,说服对方,无德乃不能使人心悦诚服。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思想情操与气节的修养,要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胸怀坦荡,镇定自若;要平心静气,遇乱不惊。唯其如此,才能在脱口表达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励之以意、导之以行。

2.广博的知识

广博、完整、严谨的知识结构是表达者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谈笑风生的坚实底蕴。下面我们来看一则“狮城舌战”的即兴论辩例。复旦大学队在半决赛对悉尼队时,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为阐述单靠医学手段不能征服艾滋病这个“世纪恶魔”的观点,三辩在自由论辩中讲到:“在非洲许多地方,艾滋病已经造成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对方难道还要让医学这个‘孤舟蓑笠翁’来‘独钓寒江雪’吗?”这里辩手巧妙进行语言转换,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原因当然应归功于辩手丰富的知识储备。

3.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它是说话者所必须具备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顺利进行脱口表达的前提,也是取得满意效果的可靠保证。

心理素质的因素很多,其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性格、气质等构成的感情流露,都直接影响着脱口表达的效果。心理素质能力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充分的自信心、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大胆的创造力等。

4.强烈的表达欲望

欲望是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是人们的思想行为所共有的内驱力。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言语表达的欲望,该说的话没说,或说而未能尽兴,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因此,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将自己的感情和观念,通过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或者通过公众场合表达出来,让别人能够发现你的才能。随着表达能力的提高,你会逐渐发现真正的自我,你的意志和信心也会跟着提高。表达欲望在人们的交际行为中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它是促使脱口说话走向成功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