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破译成功人生的个性密码
5024900000066

第66章 合理控制转化个性 (2)

第十章第三节合理控制转化个性 (2)

还有什么美中不足的?

我该如何补救这个状况,并且从中寻找乐趣?

感激是快乐的种子。从今以后,我的心将充满感激。

我是否快乐决定于我的思想,而非我的环境。我控制我的思想,因此,我便可以控制我的快乐。

7天精神快乐法

“我在实行7天精神节食法”,他回答。有一本佛克思博士写的小册子,让他大感兴趣。这本小册子题目是《7天精神食疗》。佛克思博士看到多数的美国人只重视生理上节食,他希望大家也能开始实行心理节食计划。他强调,你所想的是什么,你便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什么是7天精神节食法?也就是你在任何一分钟可决定开始,往后的7天内,注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你不可讲任何一句消极、卑鄙或不诚实的话,同时,7天之内也不可以说任何沮丧的话。

当然,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我试过一天,失败了,”他说,“我又试了一天,坚持两天,我又再试一天,一直试。”不过,他是那种下定决心后,就非要达成目的的人。“我请求上帝帮助我,我知道我必须改变自己。最后,整整一周,我完全成功了。7天之内,我一次也没有违反规定。后来,我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恢复以前的旧日子。但是,你知道吗?我发现自己和过去大不相同了。实际上,我无法再回到过去的生活,我变了,虽然不是完全的变,但我和以往的自己已经不同了。从此以后,我的生活也随之改变,我的心中不再有消极的想法,我能真正享受人生的乐趣。”

“以前就发现,不能太勉强自己,你应该也要学到这一点,你们这些年轻人。明天,我要照常起来,轻松自在地吃早餐,看看报纸,如果在报纸的讣告栏里看不到我的名字,我就会上床再睡一觉。”

决定一个人是否快乐,完全在于一种内心的状态,你的内心状况,可以说明你是快乐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安东尼斯说过:“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是快乐的,他就不可能快乐。”菲尔斯也说:“一个具有趣味想法的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因此,如果你不快乐,你必须先对你的思想,来一次彻底的改造,你才能彻底享受人生的乐趣。如果你的心中充满了别扭、怨恨、自私或者灰色思想,当然,一切快乐的光芒便无法穿越。你需要改变的是精神生活,而且改用另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然后,你才真正获得人生的乐趣。

有一位和皮尔认识很久的读者,原本被他认为是“可怜的朋友”之一。因为他自己本身的不快乐,常使得围绕在他四周的朋友也感染到他的不快乐。因而被皮尔认为是“可怜的朋友”。不论你是多么高兴欢乐,但是一碰到他,你便无法高兴起来,他总是有办法让你的快乐消失无踪。

皮尔始终和他保持联系,邮寄各种积极思想的出版物给他。三四年后,皮尔再度碰到他时,他完全变了个人,整个人完全改观了似的。不论是心情或精神方面,均和以往判若两人,对于他的转变,皮尔印象深刻。于是,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把握转化中的渐变与缓冲

在克服不良性格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毛病是操之过急。有的人在发现自己的性格弱点后,想经过一阵子的努力就使不良性格完全转化过来,经过几次努力克服不掉,就容易由急躁走向灰心,失去继续进行性格修养的信心。造成这种半途而废的原因,在于他们对性格的稳定性缺乏了解,对性格的转化过程缺乏认识。

心理学告诉我们,性格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它的稳定性的特点决定了性格的转化只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已经知道,性格是在环境、教育等各种内外因素长期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在长时期内缓慢形成的东西,怎么能够设想在较短时间内一下子变过来呢?克服一种不良性格,必须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忽视性格的缓慢的渐变过程,想使不良性格在短时间内一下子来个转变,有时虽然从表面看也能奏效,但实际上这种转变很不稳固,转变快,反复也快。比如一个怠惰的人,在他下决心克服自己的怠惰时,暂时地克服怠惰,在较短时间内变得勤快起来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这种变化并不能说明他已真正克服了怠惰的性格,因为怠惰的劣根性在他身上依然存在,只要一放松控制,它还会故态复萌。有的怠惰者在环境艰苦时,也能表现出很强的吃苦精神,但一到条件好起来时,就又变得怠惰起来。因此,我们不能把性格修养看成是经过一下努力就能立竿见影的事,不能因为不良性格暂时在行为上消失了,就认为改变性格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必须老老实实地把性格改变当作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进行持续的努力,求得性格逐步的、缓慢的,然而却是稳固的和扎扎实实的转变。

性格的长期渐变过程,决定了性格修养在起步时要求不能过高,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有的人在性格修养中,一开始就提出过高要求,想使性格一下子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是不现实的。一个心胸狭窄、容易发怒的人,马上就要使自己变向豁达宽宏,雍容大度,这实际上是办不到的。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要自己马上就能做到闻过则喜,欢迎批评,这也是很难办到的过高要求。在性格的改变上急刹车,陡转弯,不但难以奏效,而且很可能使你失去信心。我们应当允许在性格的转化上有个缓冲的过程。一辆高速前进的车子,如果要倒车,就得先把车停稳,然后往回倒,停车的过程就是缓冲的过程。

有了这个缓冲过程,才能抵消车子前冲的惯性,顺利地把车子倒回去,否则就会把车子弄翻。性格在发展中也有一种惯性,现在你要改变它的发展方向,就必须首先把它的惯性停下来,然后再慢慢改变它的发展方向。比如,急躁易怒、爱发脾气的人,性格修养的第一步应当是先设法克制火气,在将要发火时使自己冷静下来,即使克制火气时,呼吸急促、脸涨得通红、感情很不自然,也不要放松克制。过了一段时间,再提出进一步要求,即不但不发火,还要表情自然,呼吸不急促,脸色无变化。这个要求达到了,再进而要求自己抑制火气时能潇洒自如,豁达大度。如此循序渐进,性格才会逐步地由急躁易怒变为豁达大度。克服不良性格,只有这样从较低的起点开始,一步一步提高要求,才能顺利实现性格的转化。

变临时状态为稳定状态

每一种性格在个人身上都可以表现为两种状态,即临时状态和稳定状态。比如自信心,一种是作为性格特征的自信心,一种是完成某一任务的自信心。前者是自信心的稳定状态,它始终存在于个人的性格之中;后者是自信心的临时状态,它只存在于从事某一任务的过程之中。再比如勇敢,有的人不管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勇敢的,勇敢在他的性格结构中呈现出稳定的状态。而另外一些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怎么勇敢,只是在进行某一特定的工作时才表现出勇敢。那么,我们就不能说他具有勇敢的性格,而只能说他在从事某特定的工作时具有勇敢精神。无论何人,在一定范围、限度和时间内,使自己保持某种性格状态,毕竟不是很难的。因此,性格的临时状态比较容易形成,只要置身于非需要某种性格不可的环境和场合,他就能暂时地表现出这种性格来。

性格的临时状态是不巩固的,需要或者产生这种性格状态的条件一变化,这种性格状态也就消失了。但是,我们可以把这种性格临时状态作为培养良好性格的起点,并把它保持下去,使这种状态持续积累,逐步变为相对稳定的性格特点。比如,一个优柔寡断的人要培养性格的果断性,就可以先在一件具体事情上培养果断性,做这件事是果断的,做下一件事仍然是果断的。一个自卑的人,可以先从培养对具体工作的自信心开始,每一件事情都充满信心地去做。这样,就把每一件工作都当作了培养性格的过程,而把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性格临时状态,当作整个性格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链条”。把许多这样的“链条”连接起来,各个阶段的性格临时状态就会联结成整体的稳定状态的性格了。

转化过程中注意“慎独”

“慎独”,也是古人倡导的一种修养方法。《礼记·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大学》中也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闲居,即独居,两句话联系起来,就是说,能不能做到“慎独”,是区别“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曾提倡过“慎独”,要求在“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要严于律己,加强对自我的管束。

“慎独”的基本含义,就是《礼记?中庸》说的八个字:“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所谓“莫见乎隐”,就是说,不要以为没有人看见,就放纵自己。一个人能不能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严格的自我约束,既是衡量自我修养自觉性的坚决性的依据,又是决定自我修养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在公众场合比较注意克制和涵养,注意表现出优良的性格,但一到单人独处、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让各种不良习癖和嗜好放纵起来。比如懒惰的人想要培养勤快的性格,如果只在集体场合是勤快的,到了家里就又懒惰起来,那么,他永远不可能真正养成勤快的性格。性格暴躁的人,如果只是在单位里注意克制暴躁,一到家里就又任性起来,随便对家里人发脾气,他也不可能使暴躁性格真正被克服。一个人如果真要下决心培养优良性格,那就必须从“慎独”始,做到没人监督和有人监督一样,公众场合和私下一样,单独活动和集体活动一样,使优良性格始终如一地贯穿在自己的活动之中。

“慎独”,除了要“莫见乎隐”而外,还要能“莫显乎微”,即在微小的事情上也不要放松自己。三国时的政治家刘备,一生颇为重视修身养性,在他弥留人世时,尚不忘叮嘱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恶和小善,常常就是大恶和大善的先兆和起头。许多不良性格,往往就是从小的坏事开头。像生活中诸如上公共汽车不遵守秩序,在大街上行走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影剧院时大声谈笑,平时讲话中不注意语言文明,等等,虽然算不得什么大事,但正是这些小事反映了一个人缺乏教养。起初,这些可能是小的瑕疵,但是如果任其发展,就有可能酿成大的性格缺陷甚至是品质上的缺陷。等到它已经化为你的性格并已“定型”时,你再要克服它就将会困难得多。所以,性格修养一定要从小事做起,从小毛病改起,小中见大,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