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向明星学习
5016600000051

第51章 丁俊晖——直面挫折,“台球神童”不再哭泣1

第十三章丁俊晖——直面挫折,“台球神童”不再哭泣

1我不是神童

——冠军是辛苦汗水的结晶

1987年出生的丁俊晖,16岁时,就两度战胜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马克?威廉姆斯。18岁时,他击败了台球皇帝亨德利,夺得中国公开赛的冠军,可以说,丁俊晖是世界台球界当之无愧的“神童”,但丁俊晖却不喜欢别人这样叫他,他对别人说:“第一,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第二,我的所有成绩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并不是天生的。”

丁俊晖出生于1987年4月1日一个下着冰雹的中午,8岁开始练习斯 诺克台球,10岁便打遍老家江苏宜兴没有对手,11岁单杆打出了118分,15岁先后获得亚运会金牌和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18岁成为世界职业斯 诺克巡回赛凭外卡打入决赛的第一人。

鲜花和掌声的背后,这位头顶着荣耀光环、还稚气未脱的小伙子也付出了很多,在同龄人还在父母面前撒娇的时候,丁俊晖不得不远离父母,在陌生的英伦、在斯 诺克的国度追寻自己的梦想。

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是一个买卖香烟的小商人,没事的时候喜欢在自家楼下的露天台球桌上打上两盘。在丁文钧的影响下,丁俊晖8岁那年踩在一个木箱子上,打了平生第一次台球,从此便一发不可收。看到儿子对台球如此的热爱,丁文钧思考再三,在丁俊晖初中一年级时作出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让丁俊晖退学,专心练球。丁文钧一直认为,无论是上学还是打球,都是靠天赋,一通百通,之后的事实也证明了丁文钧最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退学后,丁俊晖每天的训练时间都达到10个小时左右。可是,在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中,热爱台球的他也开始觉得有些厌烦了。“当时,好多同学都很羡慕我每天可以有很多时间来打球,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当打球不再是娱乐的时候,就会变成一种痛苦,那个时候我常常很烦躁。”提起当年的生活,丁俊晖微微一笑,“后来有了一点成绩,年纪也慢慢大了,就能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苦练,丁俊晖走访了全国各地的名师,台球技术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先是打遍中国,而后又夺得了世界青年锦标赛的冠军。在2007年的中国北京公开赛上,丁俊晖遇到了他最重要的一个对手,斯 诺克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斯蒂芬?亨德利。结果,亨德利完败,丁俊晖完胜。

丁俊晖取得的成绩是他努力的结果,但在巨大的荣誉面前,他并没有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赛后,他对媒体说:“我不是神,我的成功是一点一滴努力的结果。我更不是神童,我已经20岁了。”

在一个人的成长里程中,天赋固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一味地依赖天赋而忽视了后天的积淀,那么天赋早晚也会有枯竭的一天。天赋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过度的浪费就会导致资源的匮乏。而后天的勤奋正是弥补天赋资源的化合物,二者结合,才能得到可持续的人生发展。丁俊晖无疑是天分与勤奋的完美结合体。为了打好台球,圆自己打败当时世界台球第一人亨德利的梦,丁俊晖的苦与累甚至枯燥乏味在他看来都是值得的。时至今日他依然如此,因此在同行中他有“第一吃苦球手”之称。丁俊晖不仅能吃苦,而且对台球的悟性也较高,10岁时就能一杆上百分,特别是他打球时的那种深沉内敛、从容不惊、骨子里谁都不服的气质令亨德利惊呼:他有点像奥沙利文,所以,也可以说是99%的努力加上1%的天分造就了丁俊晖的成功。

小编点评

台球名将埃伯顿评价丁俊晖的时候说:“如果丁不努力,导致他最终不能成为世界第一,那这对斯 诺克运动将是一种伤害,他浪费了上天赐予他的礼物,对丁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如果丁俊晖最初没有选择台球,那么或许会有人说他的天赋可惜了;但若是他选择了台球,却没有刻苦地训练和拜师学艺,那么也不会有今天的冠军。成功的模式不可复制,成功没有标准也没有模式,但是成功有捷径,这个捷径就是用辛苦和汗水浇灌成功之花,用勤奋和努力去迎接鲜花和掌声。努力勤奋,贵在坚持,有付出,收获就不会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