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老妈爱看的CBA都跟着了赛期推迟了,NBA就更不用说了。
还是当年在广州期间,老妈追NBA的比赛,只认得一个球星:“科比”,只记得一只球队:“湖人”;可如今,NBA不转播了,他们自个儿作的;老妈最喜欢的“科比”也竟然在这个春节期间,死于直升飞机的航空事故,让她老人家都感慨万千:“那个孩子还很年轻啊!球又打得那么好,可惜了!”
上天真的是公平吗?收走了这么多优秀的人:“高高、吉喆、科比”,他们还都很年轻,很努力、很杰出,在有限的生命里,竭尽所能地认真活了,但是却被“疾病、意外”打败了。
不过,生命的价值,真的不能只用“时间长短”一项指标来衡量的:有些人活了百岁,却碌碌无为;有些人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寿命,却活得精彩,其中的佼佼者,还能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独有的美名和精神遗产。
也就是在这个春节,山伯哥哥在微信上发布了江苏商会老爷子病逝的讣告:那个曾经一见我们就笑呵呵,叼着个烟斗一口一个“乖乖”的可敬的老人家,走了。他出的书,还签名赠送过我一本,现在看来,已成绝本了。对于新疆的江苏人来说,他这一生所做出的贡献,让大家都不能忘却,虽然由于疫情原因大家不能去石河子亲自参加他老人家的葬礼,但都发自内心地缅怀着这样一位可亲、可敬、可爱,最爱唱“父亲的草原”的老人家。
反观自己,活得可真是够“窝囊”的:窝在家里,啃着“馕”,就很满足的样子。
只要家里有馕,还真是万事不愁,能应付任何突然而来的生活困境。
自从家里买了烤箱,一次也没用过,因听说玩烘焙,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很多,而烤馕,似乎就不需要太多的设备,二姐还专门给我发了制作流程图,就差我来个兴趣,试验一番了。
一直不敢开烤箱,一是没用过,另一是因为总看流程上要烤个几十分钟、甚至个把小时,烤箱温度也很高,而我现在几乎每天都要给爸做粥,破壁机的用电量应该也不会太小,还有给爸洗那些衣物还需要时不时开洗衣机,这几天又是这种情况,我怕浪费电,万一没电了可就耽误正事了,就把这种娱乐之事先放一放。
求生欲很强,朋友圈里很多人已经大声宣布:“我已复工,在线接单!”
越是这种情况下,非实体店的章雯海淘的生意似乎不错,消毒用品十分抢手;而大冬瓜的保险业务也因此而更有了“强大的说服力”,没有比这样规模的“保险”说明会让大家对风险的认识深刻了。
看到好朋友们“躺赢”,替她们高兴。
但又真心希望让这类生意突然好起来的事,不要再发生了:实在是太伤大众了。
刷剧的日子,还多多少少真能有一点放松作用。一边追着《2020版绝代双娇》;一边刷着《陈情令》,觉得这么多年以来,其实“口味”也一直没变:喜欢帅帅的、情节简单、爱恨分明的、看起来令人感觉到爽歪歪的。
其实,那是一种感觉,就象是,在试验还有没有“爱”的能力。
已经很久没有那种,可以令人“怦然心动”的感觉了:而这些古风的电视剧中,用一个又一个的特写镜头,把那些细节再一一显示出来,虽然也清楚那些美好的镜头背后,演员眼中所看到的是一群现代装的工作人员,各种摄像设备、灯光,但我还是愿意相信,他们所努力表现出来的美好,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美好。
电视上,在绿地上村落的雪花,可能是化肥做的,可是演员表现的,那是鹅毛大雪,我们闻不到味道,只是看到了效果,就坚信,那是真雪;而我们的屋外,铺天盖地,此时此刻,真正的雪花正在漫天飘舞,而我们却只是匆匆路过,就算是偶然抬头看一眼这雪花天地,和电视剧中的场景相比,浪漫感顿消,偶然一丝心动,也不过就是在仰面直天,避开所有地面建筑物,只剩下树梢的时候,人眼的取景框可比相机要“宽荧幕”多了,想要绝美,很难!
刷剧对于女性的需要,就如同一剂“安慰药”,能让躁动的心灵,暂且找到一丝可以平和下来的感觉:就如同男士们嘴里的烟酒,其实,都不过是为了安抚情绪罢了。
一看就停不下来,还觉得很愧疚:毕竟应该是工作日了,虽然全国人民都在共同努力,接着“放假”,但这可怕的“自律”啊,就象是《陈情令》中,魏无羡在玄武洞中看到腿部受了伤的蓝忘机聊着聊着天,突然就睡着了,感叹的话。
多年以来形成的习惯,让我觉得多看一集电视剧,都是在犯罪似的,此时,春光初现,一切都应该开始新的一年的工作了,不应该把大好时光浪费在刷剧上,但又止不住,想一口把它刷完:于是,那些陈年积累下的必要动作就变得如“自律的傀儡”一般,每天不得不重复的那些动作,每一样做起来,都可以由肌肉形成的“条件反射”直接做完,不经大脑。但刷剧不一样,要动脑了,有新鲜感了,就觉得“灵感”这种东西快被这样的情绪沉浸体验激发出来了:原来可以真的,每晚只睡6小时就很清醒,腾出来的时间,都泡在剧情里,然后,就象是喝一种令人上瘾的饮料,每每劝自己要分开喝,不要一次性喝太多,却难以控制住,最终还是没日没夜地,一口气赶完了。
然后,就给自己说:“看完了,安心了,可以好好工作了。”
其实,那种情绪还在,被激起来的一种感觉:似乎,很久没有研究过人了,是因为长久单身,长期理智,完全忘记了别人一个短短的“痛吗”?就能激起一片胸中波澜的年少时光了吗?
似乎,把这种微小感动抹杀掉的,就是当年中专时,老师在公文写作的课堂上把我的一篇如此细腻感悟秋色的文章作了一次评价:“这篇文章很美,可是公文写作上,不能这样写,以后工作了你们就知道了,生活中,那些没有人情味的格式文本,才是能挣到钱,让你们走得长远的。”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的眼睛里,就不再有为写美文而跳动的细腻笔触了,因为老师说了,这东西没用,不能当饭吃。
但过了这么多年,从今天这批90后年轻演员所塑造的形象上,我似乎又找回了当年如他们一般年少时的“轻狂不羁”:这种感觉就象是,重返青春岁月,人事更迭,没有人的身体可以永远停留在那个年龄段,但没有人的心不在那个年轻的时代里感动过、流泪过、认真过;这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太多的风尘沾染了那原本单独快乐的心境,太久的日子,让灵魂这种东西渐变麻木,感情成了“最没用的东西”———就算是到今天,还有网上有热传美女教授说:“谈感情是一种没用的东西,除了浪费你的时间,它毫无价值,有这时间,你不如多读几本书。”
感情!这种奇怪的东西,真的没用吗?
那“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一“怒”不是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