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讲点人文知识
4989500000038

第38章 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2)

杨全仁一听,也觉得新开店铺要换个名字,改成‘全聚德’正合心意,一来自己名字中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意为聚拢德行,可以标榜店铺做买卖讲德行。于是请书法家钱子龙书写了牌匾,全聚德就这样风风火火地开张了。

杨全仁将全聚德烤鸭店经营得蒸蒸日上。他的烤鸭从饲养、开生到炙烤均有独到之处。全聚德选的鸭子一律是北京填鸭,饲养期一般是40天。全聚德的鸭子,开膛是将刀口选择在右翅下,且一寸多长。遮住刀口,这样使得鸭子整体着色一致。杨全仁悉心研究烤鸭方法,创出了挂炉烤鸭,并一炮打响。

最后出炉的烤鸭,色泽枣红,味道香甜,外焦里嫩。鸭子从炉子里烤熟后,还要经过烤鸭师傅们最后一道绝活才能进入食客口中,那就是片鸭。相传,片鸭高手要把一只鸭子片出108片,并且片片皮肉相连。

慈禧太后与百饺园的饺子

饺子可谓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人们(尤其是北方人)逢年过节或者一家团聚时,总要美美地吃顿饺子,一副很惬意的样子,使人不自觉想起一句俗语:“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然而,最好吃的饺子还得说是天津百饺园的饺子!

天津“天津百饺园”的饺子品种最多,约有229种,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它们大致可以分为十大系列,有素馅类、水产类、野菜类、保健类、海鲜类等,各个都是薄皮大馅,现包现煮。其中有一种如小指肚大小的饺子格外显眼,它形如珍珠,馅鲜味美,被誉为“太后火锅”饺子。相传,慈禧太后最爱吃这种饺子。

清朝光绪年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出逃路过天津杨村时,感到有些饿,细心的太监为了讨太后欢喜,私自给御厨们下了一道菜单。命令他们做一种太后从没吃过的,可边吃边做的御膳。不一会儿,一盘用太后平时最爱吃的童子鸡胸脯肉,加上作料调馅包好的饺子端了上来。这些饺子如珍珠般大小,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时,太监在支起单风紫铜火锅,小心翼翼地倒进高汤,点燃下面的木炭。在夜幕下,不断跳动的火焰如同盛开的朵朵菊花,因此又称“菊花火锅”。太后颇为兴奋,连连赞好,“太后火锅”饺子也由此得名。

苏轼与“东坡肉”的不解之缘

在杭州,有一道名菜叫“东坡肉”,它的名字很特别,使人不由想起大文学家苏东坡。事实上,它与苏东坡之间确实有着不解之缘呢!

相传,苏东坡不仅仅是一个大文豪,还是一个美食家。他对美食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从烹调中得到无限的乐趣。为此,他还写了一首《食猪肉诗》。当时,黄州人几乎都知道苏轼爱吃猪肉,并擅长做红烧肉。苏轼第二次去杭州时,他做的红烧肉一下子闻名全国。

苏轼的人生可谓大起大落,被贬黄州以后,宋哲宗又把苏轼调回杭州任知州。苏轼知道每逢梅雨季节,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因此,他上任之后,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并且利用这些洪水浇灌庄稼,使得杭州的粮食年年丰收。

杭州的老百姓非常感激这个贤明的父母官。他们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年底,纷纷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并烧的红酥软烂,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并且把他送来的红烧肉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乾隆帝与松鼠桂鱼

苏州不仅有古老的园林,还有一些有名的美味佳肴。其中有一道菜叫松鼠桂鱼,据说这是乾隆帝最喜欢吃的一道鱼菜!

相传,有一次,乾隆皇帝下扬州,微服走进了松鹤楼,见神台上放有鲜活的元宝鱼(鲤鱼),执意让随同拿下做好供他食用。但在那个时候,神台上的鱼是用来敬神的,吃不得。但因乾隆执意要吃,堂倌无可奈何,便与厨师商议如何处理此事。厨师发现鲤鱼的头很像松鼠的头,而且想到本店招牌的第一个字就是“松”字,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决定将鱼做成松鼠形状,以回避宰杀神鱼之罪。这道菜做好后,端给乾隆皇帝吃。乾隆细细品尝后,感到此菜肴外脆里嫩、酸甜可口,赞不绝口,便重赏了厨师。紧接着,苏州官府传出乾隆来松鹤楼吃鱼的事,因此菜的鱼形似松鼠,故名松鼠桂鱼,从此松鹤楼的松鼠桂鱼闻名天下,流传至今。

传说中的烤乳猪

在广州,有一道誉满中外,堪称一绝的名菜——烤乳猪。这道菜在旧京食馔中应算是“阳春白雪”,只有达官贵人才吃得上,但现在平常老百姓都能吃上了。相传,烤乳猪的出现,比尧舜禹的出现还早!

很久以前,在河岸边住着一家三口:猎人、他的妻子以及儿子火帝。火帝稍大后,父母每日上山猎猪,火帝就在家饲养仔猪。有一天,火帝偶然拾得几块火石,便在圈猪的茅棚附近敲打玩耍,忽然火花四溅,茅棚着火,引起一场大火。火帝不但一点也不担心、害怕,反而感到很开心,惊奇地听着柴草的噼啪声和仔猪的号叫声。待那些猪停止号叫了,这场由火帝引起的火灾也自行熄灭了。就在此时,一股闻所未闻的香味自被烧过的废墟中飘散而至。火帝找来找去,惊奇地发现这诱人的香味发自皮烧焦、肉烤熟的仔猪。那诱人的色泽、馋人的香气,早已令火帝垂涎三尺,他意外地尝到了香美的滋味。

天黑了,火帝的父母狩猎回来,见猪棚化为灰烬,仔猪全被烧死,正要问个究竟,却见火帝呈献上一道美味菜——烧乳猪。父亲不仅没有责备儿子,还高兴地喊道:“儿子发明吃肉的新方法了!”据说,人类最早得知动物烧熟更加美味可口便是从此时开始的。后来人们对烤乳猪的烤法和烹技进行了改进,使之成为世间一道绝菜。

王致和与臭豆腐

“王致和”作为地道的“中华老字号”,它的产品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其实,“王致和”的创始人王致和是靠着做臭豆腐打出名堂的!

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它原名叫“青方”,起源于清康熙八年。当时,北京前门外延寿街有个叫王致和的人,开了一间豆腐坊,每天都做很多豆腐。没想到,有一天豆腐全剩了,而且由于天气太热,豆腐都发霉了。王致和舍不得扔掉,就把这些豆腐置于后院。数日后,他看到豆腐长了黑毛,又有臭味,就往这些豆腐上撒了一把盐。又隔了几天,他到后院去,看着这些豆腐觉得实在可惜,用手抠开一块,只见豆腐露出白瓤,他又尝了一口,真是闻着臭,吃起来香啊!于是他把这东西拿到集市上去卖,没想到大受欢迎,遂取名为“青方”,并从此做上了臭豆腐的生意。没过几年,他的臭豆腐便名声在外了。

“油秦桧”与“炸油条”

油条这种油炸食品,早在我国宋代时就已经出现了,并且这种食品的来历还与历史上著名的卖国贼秦桧息息相关!

南宋年间,卖国宰相秦桧害和他的妻子一起害死了岳飞。消息传开后,百姓们个个不服气,酒楼茶馆、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件事。那时,在众安桥河下,有两个小吃摊:一家卖芝麻葱烧饼,老板叫王二,一家卖油炸糯米团,老板叫李四,这一天,两人议论起此事,很是激愤,就做了两个面人,并把两个对背的面人扔到油锅里,表示对秦桧夫妻的愤恨,并称这是“油炸桧”。掏出来,尝尝还真好吃!这种食品一经问世,引来食客无数。

起初,“油炸桧”是背对背的两个人。但面人要一个一个捏起来,做一个“油炸桧”,实在很费工夫。后来,将面切成许多小条,然后拿两根,扭在一起,放到油锅里去炸,这样,大大提高了“油秦桧”的效率。这时,仍然叫做“油炸桧”,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油秦桧”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食品,并且人们根据它的形状,把它叫做“油条”。

葡萄酒是神赐的佳酿

葡萄酒历来被奉为上等美酒。相传拿破仑每次出征前必定要饮上几杯葡萄酒,滑铁卢一役,他因未饮葡萄酒而心情不佳,导致失败。在中国古代,文人也钟爱葡萄酒,著名的边塞诗人王翰就曾吟出“葡萄美酒夜光杯,语音琵琶马上催……”的千古佳句。那么葡萄酒究竟源于何时何地呢?

最早酿造葡萄酒的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大约4300年前的苏美尔国王乌鲁卡基那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留下的锲形文字中就已经有了“栽培葡萄”的记载。在苏美尔人的锲形文字里把葡萄树称为生命之树。

无独有偶,埃及人也将葡萄树视为“生命之树”,认为葡萄酒神是神灵赐予的佳酿。在埃及神话中,代表王权的女神伊希斯就是由于吃了葡萄而怀孕,生下了众神何露丝。可见,葡萄被视为生命和充满活力的象征。

在古埃及遗留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当时酿制葡萄酒的场面:人们把采摘下来的葡萄果实放入桶里,光脚踩踏压碎葡萄,再将葡萄汁封进酒坛发酵,这便制成了最初的葡萄酒。最初的这种制作方法不伤果皮、果柄和葡萄子,可以减少加工过程中带来的苦涩味道,所以现在仍有一些国家沿用这种方法。

那时候,贵族们对于葡萄酒特有的芬芳心醉不已,苏美尔和埃及的那些贵族常常用葡萄酒祭祀诸神和祖先。于是,葡萄酒逐渐被附上了宗教意义,成了专供统治阶级享用的饮料。在古埃及,葡萄酒还等同于财富,它常被用来作为酬金支付给金字塔的建造者。

在古埃及的一些壁画里,我们还会看到人们在节日庆典时一起欢聚。这时,女人也一样有权喝葡萄酒,甚至有画面描绘一些女人偶尔喝得太多,以至于呕吐。

远古的大众饮料——啤酒

啤酒是一种大众化的饮品,尤其是炎炎夏日,喝上一杯冰镇啤酒,人顿时会神清气爽。殊不知,啤酒在远古时代,已经是一种大众化的饮料了。

大约5000年前,古人用麦芽煮粥喝,喝不完便倒掉,那粥在屋外经自然发酵,居然成了芬芳的液体,一喝即刻感到有一股使人陶醉的香气。人们从中受到启发,开始有意识地制造这种琥珀色的美味液体,这便是人类与啤酒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3000年,波斯一带的闪米特人不仅会制啤酒,还把做法刻在黏土板上献给农耕神女。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蓝色纪念碑”上就记录着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的苏美尔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事迹。但那时啤酒中并无满杯的泡沫,15世纪后酿造啤酒时才加入酒花,19世纪发明冷冻机,开始对啤酒进行低温后熟处理,从此,有泡沫的啤酒便出现了。

下午茶的新时尚——美式鸡尾酒

现在,美国人常常在下午喝点口感新奇、色彩缤纷鸡尾酒,这种习惯逐渐代替了过去喝下午茶的风气,并且成为一种饮食习惯。鸡尾酒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呢?

相传很久以前,一艘英国船只驶入了墨西哥尤卡里半岛的坎佩切港,停靠后水手们来到一家酒吧喝酒。水手们看到酒吧的酒保手拿一根漂亮的鸡尾形无皮树枝正在调制一种混合饮料。好奇心促使水手们向酒保询问这种饮料的名字,酒保却以为他们在问树枝的名称,便随口答道“考拉德?嘎窖”,就是西班牙语中的“公鸡尾”。于是弄巧成拙,鸡尾酒的名称就这样流传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