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温州人商道全集
4987700000006

第6章 :金钱是一种手段而非命运的载体

第五章:金钱是一种手段而非命运的载体

商道精髓:

金钱是一种手段而非命运的载体,这就是温商的金钱观。温商正是拥有这样的观念,所以他们总是不怕生意细微,即使连最小的生意也不会放过。在他们的经商历史中,温商喜欢把“金钱不问出处”这句话挂在嘴上,实际上是在教人们创造和积累财富必须用尽全力,必须巧捕商机,必须妙用手腕。

温商深信此语:“路上纷纷,行人悠悠,载驰载驱,唯钱是求。”

《圣经》上说:爱财是万恶之源。《佛经》上说:如梦幻虚影,如雾亦如电;一切有无法,当做如是观。儒家经典说:君子固穷,小人好利;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正是这些经典,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观念,影响着人们的创富心——德者乐山,智者乐水,就是无人“乐财”。因此人们大多都羞于谈钱,耻于谈钱,不屑谈钱,看见那些对于金钱抱有过高热情的人,人们会不留情面地加以嘲讽甚至鞭笞。

温商并不这么看,尤其是在现今社会里。在温商眼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单单认为金钱是罪恶之源,不仅是过激的,而且否认了金钱只是人的工具这一事实——如果它罪恶,那么罪恶当归于不正当地谋取和使用金钱的人。这种人往往不敢让人知道自己喜爱金钱,明着附和人们痛斥金钱,其实一切谋取金钱的行为只不过是在暗中进行罢了。

在温商的思想观念里,经商、赚钱、做生意没有什么可耻的,是天经地义的事。温商始

终相信:“路上纷纷,行人悠悠,载驰载驱,唯钱是求。”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当代,经商、赚钱、做生意,这种观念在温商的思想里根深蒂固,即使是在“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温商也从未放弃过。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特别注重钱的“出处”,认为钱有“肮脏钱”和“干净钱”之分,规规矩矩、老老实实赚到的钱是“干净钱”,反之则是“肮脏钱”。但在温商看来,金钱只有“辛苦钱”和“便宜钱”之别,并没有“干净”和“不干净”之分。当然,温商也不讳言金钱的消极功能,不否认许多人为了金钱会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违背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事来。但是温商认为:用金钱堆积起来的现代文明,其福祉远大于弊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每个人都承认,现实生活中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又万万不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财产:宽敞的房屋、时髦的家具、现代化的电器、流行的服装、小轿车,等等,而这些都需要用钱去购买。人们的消费永无止境,当你拥有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东西之后,你还想要得到新的更好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中,金钱是交换的手段,金钱就是力量,金钱虽然可以用于干坏事,但更重要的是用于干好事。

比如,美国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通过巨额捐款,给成千上万的人带来了幸福。

在老洛克菲勒的晚年,小洛克菲勒就在其父亲最信任的朋友牧师盖茨先生的真心建议下,先后把上亿巨款分别捐给学校、医院、研究所等,并建立起庞大的慈善机构。对所建立的慈善机构,老洛克菲勒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在感情上对这种事业,他还是冷漠的。他更看重赚钱这门艺术,怎样从别人口袋里把钱赚到自己手中,是他毕生的工作,也是他生活的唯一动力。

这就给小洛克菲勒提供了个机会,他同时又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在老洛克菲勒“心情愉快”的时刻,譬如饭后或坐汽车出去散步时,小洛克菲勒往往就抓住这些有利时机进言,果然非常有效,他的一些慈善计划常常得到父亲同意。

在12年的时间里,老洛克菲勒投资了446719371元给他的4大慈善机构:医学研究所、普通教育委员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劳拉·斯佩尔曼·洛克菲勒纪念基金会。

在投资过程中,他把这些机构交给了小洛克菲勒。

在这些机构的董事会里,小洛克菲勒起了积极的作用,远不止充当说客而已。

1901年,小洛克菲勒应慈善事业家罗伯特·奥格登之邀,和50名知名人士一起乘火车考察南方黑人学校,作了一次历史性的旅行。回来后小洛克菲勒写了几封信给父亲,建议创办普通教育委员会,老洛克菲勒在接信后两个星期内,就给了他1000万美元,一年半以后,又陆续捐赠了3200万美元。在往后的10年里,捐赠额不断增加,到1921年时,总额上升到了12990万美元之多。

事实上,美国政府在20世纪后半叶建立的卫生、教育和福利事业,许多是洛克菲勒在20世纪上半叶就发起的。

在小洛克菲勒的一生中,他对慈善事业的捐款额在82200万美元以上,这些钱用以改善美国普通百姓的生活。

事实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金钱对任何社会、任何人都是重要的;金钱是有益的,它使人们能够从事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人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可以对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

记住,钱不是坏东西。怀着富足自己并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愿望,怀着实现健康的人生价值的愿望去赚钱,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

温商认为,从天性上来说,名和利都是人类的至爱,因为这些表面的东西,可以实现个人价值和满足个人欲望,不承认这一点是不行的。看着腰缠万贯的富翁,在嗤之以鼻之余,难道我们心里不羡慕吗?通过一番辛苦赚到了钱之后,我们表面淡然地接过它来,难道心里不激动吗?

在温商看来,金钱是一种手段而非命运的载体。

有一位演讲者在一个公众的场合演讲,为了证明人在任何时候都要看得起自己,他拿起了50美元,高举过头顶。

“看,这是50美元,崭新的50美元。有谁想要?”结果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

然后,他把这张纸币在手里揉了揉,纸币变得皱巴巴的了,然后又问观众:“现在有人想要这50美元吗?”所有的人举起了手。

他把这张纸币放在地下,用脚狠狠地踩了几下,钱币已经变得又脏又烂了。他拿起钱来,又问:“现在还有人想要吗?”

结果还是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于是他说:“朋友们,钱在任何时候都是钱,它不会因为你揉了它,你把它踩烂,它的价值就会有任何变化,它依然可以在商店里花出去。”

为什么那张钞票在那个演讲者的手里揉皱了,又被它踩脏弄破了,还是有人想要它呢?因为钞票就是钞票,钞票是没有高低贵贱的,它不会因为受到了什么“待遇”就有所差别,它的价值还是和以前一样,和其他等面值的钞票一样。只要它们的价值一样,钞票就都是平等的,这就是温商的金钱观。

温商正是拥有这样的观念,所以他们总是不怕生意细微,即使连最小的生意也不会放过。在他们的经商历史中,温商喜欢把“金钱不问出处”这句话挂在嘴上,实际上是在教人们创造和积累财富必须处心积虑,必须巧捕商机,必须妙用手腕。

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有多少的标志,它本身不存在贵贱问题。温商的赚钱观念和我们的传统观念不一样,他们丝毫不认为拉三轮、扛麻袋就低贱,而当老板、做经理就高贵,钱在谁的口袋都一样是钱,不会因为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就不是钱了。

因此温商在赚钱的时候,不会觉得钱是低贱或高贵的,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不好而感到自愧不如,他们在从事所谓的低贱的职业的时候,心态也表现得十分平和。 其实,温商的可贵之处也就在于:他们能以正确的态度看待金钱,以坦诚的态度爱慕金钱,不辞劳苦地公开追求金钱。这是一个长期生活在商业氛围中的社会群落通过经验教训形成的传统认识,因为承认金钱也就等于承认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温州,若说起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敢于创富的人,大家都会提到人称“潘爷”的潘明虎。他自幼学得了一手编蒸笼的手艺,建国后在温州市街上开了一家蒸笼店。但不久由于搞“公私合营”,潘爷的创富之梦没做成,却由小老板降成了一名青年店员。但一颗创富的心是关不住的,为了补贴家用,利用业余时间,潘明虎还是要编蒸笼、编竹筛。他编出的蒸笼和竹筛篾儿光滑,又细又密,经久耐用,人们都喜欢买。只是由于时代的关系,他只能偷偷进行。

1962年,25岁的潘明虎由于再不想这样混日子,就不顾家人的反对,辞职下海做了一名个体经营者。刚一开始,潘明虎从福建买回一些当时十分时髦的腈纶衫、尼龙衫和尼龙裤,这些“稀罕物”一到温州便一销而空。当时他的生意做得不错,可难在不是“名正言顺”,总让人觉得提心吊胆。1980年10月13日,43岁的潘明虎鼓足勇气走进了成立不久的温州市工商局,在全市第一份个体工商业户开业登记表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潘明虎。从此他开始借改革的春风放手做生意了。

在繁荣发展的温州小商品经济浪潮中,潘明虎的经营方式、经营意识历经磨砺,自然不再是编蒸笼或卖腈纶衫了,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让潘明虎觉得力不从心,因而他也时时叹道:“放开让你做,也难呀!”话虽这么说,潘明虎的日子毕竟早已小有殷实,而今他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都已侨居法国,自己则和老伴在温州过着自在悠闲的日子。但和众多的温州人一样,年逾花甲的潘明虎并不因年龄的衰迈而休闲,仍然在商海打拼。

在温商看来,能够凭自己的勤劳、凭自己的智慧去赚钱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而且,温商坚信:金钱没有贵贱,金钱没有“脏洁”,金钱不是罪恶,相反,它会给人们带来好运,带来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