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与生活全集
4985400000029

第29章 随心所欲的处世原则——处世中的博弈 (1)

第十三章随心所欲的处世原则——处世中的博弈 (1)

有人在社会关系里游刃有余,有人在社会关系里总是碰壁,有人善于公关,有人不愿与人打交道,有人能大能小,有人顾虑重重,除了性格因素外,人们忽视了一个非客观原因,就是在处世中是否会应用博弈论。

理性与非理性的较量

博弈是经济学概念,而经济学的建立是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假如说每个人都是理性的,那么,当与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是理性,还是非理性,就要看双方在博弈的时候,理性所起的作用有多大,因为做为个体的人而言都是感性的但分析事物时都是理性的,而当我们按理性思维去操作时,又难免流于感性,感性和理性往往参差于一件事物,所以我们要根据理性和感性谁起的作用更大来选择自己用什么策略。

在三国时期,曹操轻松的得到了刘表的荆州之后,却遭遇到了赤壁的惨败,从此三分天下之势形成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战略功亏一篑,有人说,曹操的这次失败,是偶然的,只是方针的制定上不够周全。

其实对于这次决定曹操一统天下的战略,运用博弈论来解释,曹操的失败是必然,并不是偶然,是无法避免的。

首先,在曹操的天下战略中,荆州并不是最重要的。但荆州却是东吴的要害,所谓敌之要地即我之要地。曹操和谋士们都有所疏忽,没有认识到巩固荆州的重要性。其次,曹操的谋士们多来自北方,他们熟悉、了解北方的情况,更了解曹操的北方对手,但是对南方的了解就相对不足,他们缺乏必要的“知彼”条件来做出正确的战略。

如果曹操按照这个战略执行,留曹仁、满宠守荆州,并且巩固荆州,训练水军。回军许昌,开始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另一方面,保持大军的“引而不发”,充分利用“挟天子”的优势,从政治和军事上威慑对手,并且开展以外交为主的战略,等待时机,那么,恐怕历史就要从此改写了。

而这个时候的南方,最难过的恐怕是刘备、诸葛亮了。刘备军手头上只有刘琦那儿骗来的万余水军,而且没有生存空间。搞不好真的要去投奔吴巨了。

吴蜀联盟也会彻底不存在。刘备不敢去投靠孙权,纵然可能因为受到曹操的威胁,刘备和孙权会有结盟关系,但此时此刻,占据联盟地位主导的必然是孙权,孙权和部下如周瑜、张昭等人都清楚的知道刘备是只厉害的“虎”,不能收为己用就要除掉。只要曹操不进攻,使得孙、刘同盟的基础不存在,而刘备根本没法从孙权这儿占到什么便宜。

从博弈的结果来看,实际上,刘备一旦选择入川,肯定也会发生一样的情况。赤壁之战后,刘璋之所以邀请刘备,是因为惧怕曹操,那么,在不久后,肯定会发生互相猜忌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时候刘备的局面还很艰难,虽然外面有诸葛亮的援军,兵力也强大得多。但刘备此时的入川行动只有孤军一支,势单力薄,而且外无援军,深入敌腹,无论地理条件、人心所向、粮食供应都成问题,纵使诸葛亮再有才能,单凭刘备的力量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但如果等到曹操占据荆州后,并且自己把荆州变成进可攻、退可守的一个于军事上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时,一统天下的局面基本可以形成了。

但此时还有一个不可预期的问题,就是孙权是否会趁曹操在荆州未站稳脚根时偷袭荆州?不过从周瑜的一贯行事来看,他是不会主动招惹曹操的,如果荆州那么好攻克,刘表经营荆州的时候就可以进攻了,以刘表的能力之弱和实力之差,孙权尚且不敢图谋,更不用说面对曹操了。所以孙权纵然垂涎三尺,也不敢老虎口中拔牙。

然后,曹操可以破马超解除后患,再征汉中让益州失去屏蔽。等到刘备和刘璋闹翻脸对峙的时候,袭击四川。最后南下江东。进军次序可以调整。总而言之,破坏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削弱刘备的发展,以荆州为本,等待时机,不为眼前利益得意忘形,怎样看来一统天下也是指日可待的。

不过,过去的时光不再返,历史已经形成,一切都无法改变,在这场理性与非理性的较量中,不言自明,曹操已经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运用博弈论的角度去分析,曹操的失败是一种必然,而非偶然。

其实,在一定条件下,尤其是策略的选择,有的时候,根据需要非理性的选择也是博弈论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抉择。

再比如,很久以前,在北美地区活跃着几支以狩猎为生的印第安部落,经过长时间的生存拼搏之后,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狩猎之前,请巫师作法,在仪式上焚烧鹿骨,然后根据鹿骨上的纹路确定出击方向的印第安部落,成为惟一的幸存者;而事先根据过去成功经验,选择最可能获取猎物方向出击的其他部落,却最终都销声匿迹了。

也许有人会感到不可思议,“科学预测”怎么能败给“巫师作法”呢?其实不然,仔细品味故事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科学与迷信之间,根本原因就在于,几个部落的竞争战略有所不同。

依据经验进行预测并确定前进方向的部落,或许暂时能够获取到足够的食物,但是,不久的未来,他们的路就会越走越窄。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理性”的部落之间,势必产生相同的推测与判断,瞄准同一目标的部落越来越多,他们对猎物的竞争不断加剧,而他们每天的狩猎方向经过“科学分析”之后,变得日趋一致,而在原始的状态下,猎物不会迅速增多,最后,这些部落们只好在同样的狩猎区域,你争我夺、你拦我抢,杀得鱼死网破,同“输”而归。很明显在这场理性与非理性的较量中,非理性成了最后的胜者。

其实,现实当中的企业界又何尝不是如此,某个领域的市场需求热了,十个、数十个甚至上百个企业因为对目标市场的共同期盼,纷纷杀将而来,结果呢,市场有效需求并没有因为他们的频频光顾而迅速放大,僧多粥少,就会有人挨饿,直至撤退和消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远的不说,仅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就上演了彩电业界、VCD业界、手机业界、PC业界、笔记本业界……多少企业生而又死,死而复生,周而复始的拥挤至死场面。

而按照巫师作法,焚烧鹿骨的那个印第安部落,虽然在战术上出现了很明显的错误,明显有些盲从和随意,但是,基于他们当时的条件,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判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核心因素——竞争战略,却要优于竞争对手,那就是他们在发现新市场或者说创造新需求,这样一来,无形之中,他们就避开了与其他部落之间在战术层面的相互厮杀,从而赢得了生存空间。

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信息化战争正在以咄咄逼人之势扑面而来。不可回避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竞争将变得异常激烈之时,世界各国企业之间相互模仿的速度就会骤然增加,速度也会越发加快,这必将导致一场印第安部落生存式的“狩猎游戏”。

诚信是处世之本

诚信在处世原则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原则,诚信乃处世的根本,无诚无信,则众判亲离,有诚有信,则众人相助,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是一个重复博弈的大家庭,每人都需要与其他的人不断的接触,在不断的接触过程中,就需要彼此的相互信任,若果你骗我,我骗你,如此尔虞我诈,那谁也得不到博弈的结果,在整个博弈中就都成为失败者,而没有胜利者了,诚信本身是一个博弈工具,是用来做事的。大家要信守诚信也是因为做事的需要,倒不是因为道德层面需要如此,是利益层面决定的。

东汉末年太史慈在郡里担任属官,正巧郡里和州里发生争执,是非难辨,于是分别上奏章分辨。谁的奏章先到达京城洛阳,谁就能占上风。

当时州里的奏章已派人送出,郡里的官员怕自己落在后头,选中太史慈去追赶州里送奏章的人。他昼夜兼程赶到了洛阳,马上来到专门接待臣民上书的公车衙门,送了奏章。

这时州里派出的官员刚到,正在求守门的官吏为自己通报。太史慈问他:“你想通报上奏章吧?”州里来的官员说:“是的。”太史慈问他:“你的奏章在哪里?题头落款是不是写错了?”

州里的官员说:“你得答应不能弄坏了。”太史慈答应了。

于是就把那官员的奏章拿过来看,奏章刚一到手,太史慈就把它官员大叫起来,拉住太史慈不放。太史慈对他说:

“你要不把奏章给我,我也没有机会把它撕了,是祸是福,咱俩都一样承受,反正也不能让我独自蒙受罪责,与其这样,不如咱俩都悄悄离开这儿。你回去就说奏章已经送到,反正也不会有人知道。”

于是太史慈与州里的官员一起悄悄地回来了。郡里送的奏章终于被批准。州里认为自己的奏章没有起到作用,也就没有追究。

外交领域是信用诺言最难经受住考验的。白纸黑字的外交公文和友好邦交的外交辞令在这里用得最好最勤,但是在背后往往都是外交时机和国家利益的表现。在外交家中,谁都能背得出来的。英国外交家德斯累利的话:“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不必守信还有一种情况是情况紧急,必须要靠信义为引子达到目标,而信守承诺又难以达到的时候。

宋朝陶鲁字自强,二十岁时,因为父亲陶成在战争中牺牲,被录用为广东新会县丞。有一次,都御史韩雍下令,要犒劳军人,需要一百头牛,限三天内备办出来。令出如山,众同僚都不敢允诺,陶鲁越过同僚承担了这项任务。

三司和同僚们责备他胡来,陶鲁说:“我决不以这件事来连累你们。”

于是他在城门上张贴布告说:“交一头牛酬谢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牵了一头牛来了,陶鲁马上给他五十两银子。

第二天,人们争先恐后地牵牛来,陶鲁选取其中一百头肥壮的,按平价给了主人钱,说:“收牛这是韩公的命令,我没有权利多给你们钱啊。他按期向韩公进献了一百头牛,韩公十分赞赏他,让他担任自己的后勤官员。

古今中外,有很多人拿信用来说事。信用最普遍使用的是爱情领域。但是古今中外,有许多悲剧正是由于诺言问题而产生。在特定情况下,信用是做给别人看的,是一件道具而已,是用来显示自己的魅力,或者达到特定目的的工具。

实质上的不等价交换

对于博弈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说到底它就是人与人之间采取合作还是非合作的方式,但无论选择那种方式,其目的只有一个趋利避害。

现代社会讲究的是一切都要公平,公平竞争,公平合理。但实事上,一切都公平吗?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制约下,由于涉及不同的商品,其势力相差悬殊,再者其价值与使用价值也存在着不一致,必然是通过“等价交换”的规律作用实现不等价的交换,或者说形式上的等价交换只是实质上的不等价交换。在出现这种矛盾而特殊的不等价交换规律中,弱者的选择是:要么在这种局势下想办法尽可能让自己的损失最小,要么就此灭亡,当然,出于人的本能,其博弈的结果,往往是前者,那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合作还是“背叛”其选择不是固定的,不过尽可能减少损失,让己得利,则是不变的处世原则。

前不久曾看到一篇题为"头只有灯泡大小残疾人竟被当猿人进行商演"的文章。文中讲道:"大丰镇一俱乐部大门正中挂着'世纪怪星西部大型巡回演唱会'的广告。其上说该团'重金特邀21世纪独一无二的原始猿人,身高仅1.1米……”此人的头确实小得出奇,和幼儿差不多。演员们称他为'小头'"。“四川华西医院的专家称,从'小头'的身体状况来看,说明他患有侏儒症,头部偏小可能是患有小头畸形或脑组织发育不全造成的”在很多人看来,让这个残疾小矮人以这样的方式演出,实在是有失人道主义,并大呼仁爱主义,人道主义,大力谴责商家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