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与周强是某公司的两位年轻业务员。赵亮心细,考虑事情周到;周强性情鲁莽,但业务能力强。两人因一件小事发生了争执,赵亮说不过周强,并且被周强训了一顿,觉得非常委屈,就去向主任诉苦。主任说:“赵亮啊,你脾气好,办事周到,大家都很欣赏。你是个细致的人,周强是个急性子,脾气上来了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知道。你怎么能和他计较呢?你一向都非常注意团结同事、不感情用事的,怎么能为了这么点事情就觉得委屈呢?”一番话说得赵亮心里又甜又酸,从此再不与同事争执了。
故事中的主任先夸奖赵亮,然后强调两人之间的差距,让听话的一方受到赞扬,从而轻易化解了两人之间的冲突。
不过这个调解办法在使用时必须注意不可伤害到另一方的自尊,你对一方的“抬高”最好不要当着另一方的面说,否则会事倍功半,收效不佳。
另外,跟当事人说一件很重要的事,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及价值的存在,从而让他退出争执,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技巧。冲突之所以持续,往往是一种非理性情绪支配的结果。在调节冲突时,如果你能提出一件足以唤起一方理性思考的事情,转移其注意力,往往也能达到让一方退出争执、化解冲突的目的。
话不投机,及时转弯
哲思小语
话不投机往往会造成一些尴尬,这时就得赶紧设法转移话题。
精彩跟踪
日常与他人交流的时候,话不投机往往会造成一些尴尬,令气氛紧张。
话不投机有多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某种言谈举止使人为难,那就要及时转换话题,以缓和气氛。
两个青年去拜访老师。在谈话中提到:“老师,听说您的夫人是教英语的,我们想请她指教一下行吗?”
老师为难地沉默了片刻,说:“那是我以前的爱人,前不久我们离婚了。”
“哦?对不起,老师……”
“没什么,喝点水吧。”
“老师,您的书什么时候出版?快了吧?”
这样转换话题,特别是提出对方很愿意谈的话题,就会使谈话很快恢复正常,让气氛活跃起来。
第二种情况是,有人有意或无意地和你开玩笑,带有挖苦意味,使你窘迫甚至生气。
如你的头发脱落许多,快成秃子了,有人很可能挖苦你是“电灯泡”、“不毛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可恼羞成怒,伤了和气;也不能忍气吞声,硬装没事。最好是一笑置之,豁然大度地来两句:“好啊!这说明我是聪明绝顶。没听说吗?热闹的大街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这样的答复,话题未转,内容却引申、转折了,既摆脱了窘境,又自我表扬,岂不妙哉?
第三种情况是双方意见对立、谈不拢,但问题还要解决,不能回避。这种话不投机的情况就需要绕路引导。
在找对象的问题上,一对母子有矛盾。儿子不愿也不能和母亲闹僵,只好等待时机再说。
一天吃饭时,母亲又唠叨起来,说:“你这孩子,怎么就不听妈的话呢?人家局长的女儿,人长得不错,又有现成的房子,你为什么不和人家谈,偏要……”
“妈,快吃饭吧,菜凉了不好吃……”儿子先回避话题,意在绕路引导。
机智应对揭短
哲思小语
面对他人的“揭短”,幽默的解嘲是最好的办法。
精彩跟踪
想象一下,当你正在眉飞色舞地向你的朋友讲述你怎样从池塘里钓上两条大鱼时,而你的妻子却在一旁插话说:“别听他的!他钓了两天,一条小鱼的影子都没见着!那鱼是他花钱买的!”
你正在和新结识的女友吹嘘:“我最近拍了一部戏,这是我头一次独立执导,故事非常精彩,上映后一定会引起轰动。”旁边却走过来一个朋友说:
“嘿,不怕西北风煽了舌头!姑娘,别听他瞎编,他哪是什么导演,只是个场记而已!”
你正在帮助你的领导修理电视机:“原因可能在天线,也可能是显像管出了毛病……”这时,你的同事走过来说:“嗨,他只会拆零件。前天我那台彩电,没修前能看两个频道,让他一修,只能看一个频道了!”
妻子、朋友、同事有时会开玩笑似的揭你的“短”,弄得你有点下不来台。你想默认又觉得窝囊,想还口又觉得理亏。
怎样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你不妨运用幽默的语言、滑稽的表情从这尴尬的处境中解脱,活跃气氛。
你可以接着妻子的话说:“不错,我往池塘里扔了5元钱,那两条鱼就自动跑进我的网兜里了!”
你可以接着朋友的话说:“场记怎么啦?导演都得先干场记,不信你去问问黑泽明!”
你可以接着同事的话说:“每个电视机都有不同的毛病,修不好你的,不见得修不好他的!”
显然,设法改变处境比保持沉默要主动,但有一点你应明确:那些“揭短”的人通常是你的配偶、亲友,你不能说气愤的话予以还击,幽默的解嘲是最好的办法。
智言妙语,摆脱尴尬
哲思小语
处于尴尬局面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镇静,然后随机应变,机智巧妙地应付尴尬。
精彩跟踪
一天,林肯在擦皮靴。某外交官不无揶揄地问:“总统先生,您总是擦自己的靴子吗?”林肯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是啊,那你是经常擦谁的靴子呢?”林肯的高明在于他巧妙地绕开对方所提出的一个判断性问题,进而找出破绽,给对方回敬了一个特指性的反诘。
有一次,一位客人造访,其中一位女客人还带着一个5岁多的小女孩。交谈中,男主人见小女孩活泼可爱,便不时逗她玩。在亲近中,小女孩突然惊奇地叫起来:“叔叔,你脖子上怎么有个疤?”天真而又很不合适的问话,使在场的人都陷入了尴尬之中,倒是男主人急中生智,做了巧妙的解答:“这不是疤,这是花,这叫‘颈’上添花。”一句幽默的解答,不仅顿时使众人解脱了尴尬的局面,而且,更活跃、融洽了交流的气氛,使主客之间进入了欢快、轻松的佳境。在这里,主人用的便是引喻解说技巧。“疤”和“花”本是互不相干的两种事物,在男主人的巧妙牵引变换下,使事物在人们的印象中实现了美的转化,从而创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境。
尴尬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刹那间的事情,如果缺乏镇静,大惊失色,或是缺少智慧与口才,那只能是手足无措,乱上添乱。因此,遇到这样的场合,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镇静,然后随机应变,机智巧妙地应付尴尬。
面对紧逼,不落被动
哲思小语
面对咄咄逼人的谈话,光具有丰富的知识还不够,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精彩跟踪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常常被别人咄咄逼人的话语逼入死角,其惨状极尴尬。咄咄逼人的谈话,对方一般是有备而来,或是对自己的条件估计得比较充分,有信心战胜你。他的谈锋一般是指向一个地方,对你的要害部位实行“重点攻击”,会令人一开始就处于被动位置。面对咄咄逼人的谈话,光具有丰富的知识还不够,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对付的办法有多种,你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加以选择。
(1)把球踢给对方。这是谈话中要运用的一个很普遍、很实用的技巧。
当对方的问题很难回答,问的角度很刁,你回答肯定、否定都可能出错时,那就不要回答,把问题再还给对方,从哪个地方踢来的球,再踢回到哪儿,将对方一军。
有一个国王故意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聪明,不知是真是假?如果你能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我就认为你聪明。”阿凡提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我骑的毛驴身上有多少根毛,我就告诉你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2)装作退却,另作计策。假如对方的问话是你所必须回答的,不能推辞的,而又要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你可以装作退却,对方乘机逼过来,你把他带得远了,让他完全进入了圈套,然后再回过头来反击他。
(3)打擦边球。打擦边球的技巧就是给予对方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好像打乒乓球时打出的擦边球。面对咄咄逼人的追问,你就还一个擦边球式的回答,看起来与对方的问题不相干,几乎没有回答他的追问,但又确实与此有关,使对方不能对你进行无理的指责。
(4)针锋相对。针锋相对,即是以对方同样的火力向对方进攻。对方提什么问题,你就给予十分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丝毫不退让,一点也不拖沓,也不拖泥带水,使对方无理可言。
(5)胡搅蛮缠。胡搅蛮缠是当你理亏时,被对方逼到了死角,而又实在不想丢面子,就可以乱缠一番,把没有理的说成有理的,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说成是很有联系的事物,把不可能解决的、不好解决的问题与你的问题扯在一起,以应付对方的一连串进攻。
胡搅蛮缠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正当的,但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特别是当对方欺人太甚、丝毫不留情面的时候。另外,用胡搅蛮缠的办法,可以先拖住对方,以便有时间考虑真正应付的办法。
(6)后发制人。这是使自己能站稳脚跟的最有效办法。特别是中国人,更擅此道。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以静制动”、“反守为攻”的论述很多,本节是无法尽述的。每个人也许都有这样的经验:先把拳头缩回来,到一定程度,看准了对方,再猛烈地打过去,这样才能打得准、打得狠。
后发制人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施行最为有效。
当对方到了已经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咄咄逼人者,其开始时锋芒毕露,也许你根本找不到他的破绽。但是,你应该抱着这么一种观念,他总有不攻自破的地方,总是有软弱的地方,只是你还没发现而已。等待时机,一旦其锋芒收敛,想作喘息的时候,你就可以反攻了。
当对方已是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时就是对方已经把要进攻的全部力量使用完毕,把要打击你的部位打击完毕,而后发现,他连你的“伤口”部位还没找到,其锋芒所指无非是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或者其打击的部位亦不全面,从本质上动摇不了你,这就是所谓的“山穷水尽”。他技穷之时,也是你反守为攻之时。
(7)抓住一点,丝毫不让。这是在你几乎无计可施的时候。对方话锋之强烈,火药味儿之浓,使你无法反击,他提出的重大问题,你却无法一一回答,这种情况下怎么办?迅速找到他谈话内容中的一个小漏洞,即使再微不足道也无所谓,可以把这一点无限扩大,使其不能再充分展开其他方面的进攻。你就在这一点上,来回与他周旋,并迅速地想出应付其他问题的办法。
反击恶语要讲究策略
哲思小语
生活中,也许你会遇到无聊者搞的恶作剧。这时你千万要沉着冷静,找准切入点,因势利导,化解矛盾。
精彩跟踪
在生活中,也许你会遇到无聊者搞的恶作剧。这时你千万要沉着冷静,找准切入点,因势利导,化解矛盾。
李雯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教师。校长派她到一个全校闻名的“调皮班”教课。调皮的学生根本不把这个身材瘦小、刚毕业的女教师放在眼里,他们搞了一个恶作剧:李雯走进教室时,只见黑板上画着一个哭丧着脸的小女孩,下边写着“黄毛丫头,不欢迎你”八个大字。同学们敲着桌子,哈哈大笑。
“同学们!”李雯平静地说,“你们的张老师工作变动,由我接替他教你们的语文课。我这个‘黄毛丫头’在教学经验上的确不如张老师,他比我早毕业两年,书教得好,篮球打得也很棒,不过,他也有一招不如我,乒乓球打不过我,我们在师院读书时就曾经有过较量,结果他输了。”
同学们听到这里都兴奋地看着李雯。李雯接着说:“在正式上课前,我们先做两个游戏。大家看着黑板上的漫画,谁有本事只用三笔就把这个女孩的哭像变成笑像?”一个男生上去改动了嘴巴和眼睛的线条,小女孩果然笑了起来。“改得好!这才像你们的老师!”李雯接着说,“现在看下边的那句话,要求改两个标点,使意思反过来,谁来?”一个女生上去改了两处标点,念道:“黄毛丫头?不。欢迎你!”同学们欢呼起来,从心里接受了这位聪明且口才不凡的新老师。
女教师李雯在面对学生们的恶作剧时,应对有方。她先退一步,承认自己不如前任老师,表现了自己的谦虚诚恳,但又巧妙地凸显自己的亮点——乒乓球高手,使学生对她刮目相看。对黑板上的漫画,她让学生把“哭像”变成“笑像”,把“不欢迎”变成“欢迎”。至此,一堂看似不可避免的“战争”课,在李雯的巧妙应对下,变成了一堂充满欢笑、趣味非凡的“娱乐”课。
失言后及时弥补
哲思小语
人失言了也可用妙语去弥补,但会不会及时弥补自己的失言,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精彩跟踪
高明的辩论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绝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从某一方面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从另一方面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他们不屑于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未知之数。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一次,某位总统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
有人低声提醒他说漏了嘴,这位总统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并未去玻利维亚,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滔滔不绝的议论声中了。
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出丑,不失为一种补救的有效手段。
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失足了可以再站起来,失蹄了可以重新振作,而人失言了可以用妙语去弥补。但会不会及时弥补自己的失言,结果是大不一样的。遇到失言的情况时,可以试用以下三个补救办法。
(1)改义法。改义法就是巧改错误的意义。当你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
(2)引申法。引申法就是迅速将错误的话语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你可以接着那句错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作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3)移植法。移植法就是把错误移植到他人头上。你可以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可以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的话纠正过来了。对方虽有某种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