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49630800000023

第23章 附录:相关阅读(3)

对中国动画播出模式的思考——从中国动画青睐26集和52集的现象说开去

稍做些统计就会发现,走上产业化道路的中国动画,似乎尤其青睐将电视系列动画片做成26集或者52集,13集、104集的也很多。

2006年广电总局第一批通过立案审批的动画片共有220部,其中26集的有36部(占16.4%),52集的有62部(占28.2%),其他集数为13的倍数的——如13集、39集、104集、156集等等——也有16部(占7.3%)。此三项相加已超过所有通过审批的动画的一半。2006年8月1日广电总局取消题材规划立案审批制度而改为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制度后,8月至12月这五个月获得公示资格的国产动画片共有190部,其中26集的有30部(占15.8%),52集的有43部(占22.6%),其他集数为13的倍数的有19部(占10.0%),此三项相加也将近公示动画总数的一半。

国产动画在集数上高度同质化的现象,还跟地域差异、公司差异无关,也就是说,无论是北京、上海、广州的动画公司,还是黑龙江、湖南、安徽的动画公司,都有很大一部分愿意选择以26集或者52集为动画集数。13、26、52、104这样的数字,甚至成为一种惯性思维的模式,每当策划一个新片的时候,总是不假思索地套上这些数字。

这种“怪”现象,其实并不“怪”。中国动画产业是在日本动画产业的模式下催生出来的,并且仍在以日本模式为模本不断临摹着。日本模式是怎样的一种模式呢?大抵说来有这么三个特点:一、细致和全面的策划;二、“长时间”的播放;三、从周边衍生品中获利。

日本每一部电视动画片在制作前都要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来运作。委员会成员由漫画作家(或者小说作家等版权所有者)、漫画出版社、动画发行公司、其他投资人等共同组成,其目的就是要全面策划该动画从投资制作,到出版发行,再到周边产品开发的完全生命周期。“长时间”的播放是指,日本电视动画片总是能在电视荧幕上出现很长时间,以提高在观众群中的获知度,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日本动画基本是每周制作一集然后播出一集,如果以季度为基本档期的话,刚好一个档期是13周,因为一年是52周,半年是26周,一个季度是13周。所以在策划该动画的时候,如果计划播出一年,就要制作52集;播出半年,就要制作26集;播出一个季度,就要制作13集。换句话说,一部哪怕只有13集的电视动画片,它在电视上也能播出三个月之久。这是日本动画“长时间”播出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很多超人气的长篇动画一开始并没有策划要播出多少集,比如柯南、火影忍者等,只要观众依然认可,它们就一直出下去。柯南到今天已经在电视荧屏上不间断地播出10年了,其影响之深远可想而知。日本动画通过“长时间”播出想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延长作品与观众的接触时间,以提高作品的影响力,最终为其周边衍生品的获利打下基础。日本动画从策划伊始,就格外注重周边开发和销售的环节,其人物形象的设计、播出时间的拉长无不是为着这一最终的获利环节而着想的。

今天中国动画的从业者们,对这三个特点已经有相当的了解,中国动画产业正在吸收日本动画产业的经验而快速成长着。然而,在临摹日本动画产业模式和吸收日本动画产业经验的同时,我们有时候缺乏思考就全盘照抄过来,这是不可取的。中国动画一股脑地选择26集或者52集,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

刚才说到了,日本动画多为26集或52集是为了迎合档期的需要,中国动画没有更多地去学习其档期的管理体制,而只是把这几个数字临摹过来了,这实在是有些去本求末的意味。中国动画的播出与日本有很大不同,不是每周一集,而是每天一集。一部52集的动画,按照每周播放5天来计算,两个半月就播完了,还没有日本一部13集的动画播放时间长——这里的播放时间,不是指绝对的播放时长,而是指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的时间总跨度。一部26集动画的播放时间就更短,只一个多月就播放完了。这就使得作品还没能完全“热”起来、在观众中的影响还不充分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不每天播放的话,观众就会离开了。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首先,日本电视动画每周播放却依然能保持收视率,这就是最好的反证。其次,我们还应该挖掘每周播放能持续吸引观众的深层次原因——也就是将观众们的期待时间延长。每日播放,观众对下一集的期待时间,是从这一集刚刚结束到第二天动画播出前这一天的时间。在这一天里人们可以做很多事,他们有可能会和朋友聊起昨天看过的动画,有可能看看报纸上的节目预告,有可能逛逛周边产品的商店。总之,这中间的时间是一段回味与分享的时间,而这种回味与分享本身也就是动画在观众群中扩大影响的过程。如果动画足够吸引人,他们会在期待时间里产生强烈的对下一集动画的心理期待。每周播放,将观众的这一期待时间从一天延长到一周,这一周里人们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事实上,只要保证在人们经常接触的媒体上不断有与该动画相关的消息出现,人们就能自发地回味;只要保证在观众的周围还有一些志同道合的观众,他们就随时可能分享感受。而且随着期待时间的延长,动画在观众群中能够扩大影响的时间也延长了。这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年举办一次,期待时间是一年,照样有很多人年年看。

延长期待时间实际上是一个收视习惯的问题。日本动画每周播放的惯例是从20世纪60年代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开始的。那也是日本第一部电视系列动画片。可以说,日本从那时开始,就逐渐培养起观众以一周为期待时间的习惯。中国动画在这方面就有很大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动画多以短篇故事的形式呈现在荧幕上,不是连续剧,也就无所谓对某一动画的期待时间。90年代以后,日本动画被大量引进,而中国一开始便采用每天播出一集日本动画的模式,这大概和中国电视剧每天播出一集的传统有关。由于最早被引入中国的日本动画都是长篇的,动辄上百集,所以即使每天播出,也能持续好几个月。后来的中国国产动画,不假思索地沿用了这一模式,所以目前观众对中国动画的收视习惯,基本都是以一天为期待周期的。

中国动画之所以每天播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动画总是在全部制作完成以后再开始播出。而日本动画每周播出是和其制作一集播出一集的制播周期相对应的,这也是从《铁臂阿童木》开始的传统。无疑,这样的制播体制更适合产业化的运作。因为一旦动画的收视率下降,动画的制作人员就可以随时修改剧本以迎合大众的需要;如果收视率太低就干脆停止拍摄,投资人可以把钱投到更有市场的动画作品那里去。相比之下,中国动画制播体制的弹性就小得多,风险也大很多。当电视台买到一部52集的动画之后,它当然希望能每天不间断地马上播放这部动画,事实上它也没有理由不这样做。《蓝猫淘气3000问》是中国动画中一个“经典”的案例。它虽然也是边做边播的,但它第一次卖给电视台的动画就已经上百集了,足够电视台播几个月的,其实质依然是缺乏弹性的运作。当然,中国动画全部制作完成后再开始播出的制播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动画管理部门审批制的要求所致。因为一部系列动画必须要全部经过审批后才可以播出。

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动画是需要改变每日播出的模式的。过度密集、时间跨度却不大的播出方式,并不利于观众释放其期待心理,也不利于作品扩大其影响。从电视台的角度看,一两个月每天都播放同一动画片,既有些单调和乏味,也是媒体资源的一种浪费——因为它本来完全有能力同时展示几部动画片。当然,想要一下子成为日本那样的每周播放体制也是不现实的,一来面临观众收视习惯的调整问题,二来动画公司也不能马上调整到完全以市场为风向标的制作模式上来。可以考虑的改进方法是将一周划分为三个段,周一到周三、周四到周六以及周日。每周一、四播放一部动画片,每周二、五播放一部动画片,每周三、六再播放一部动画片,然后每周日播放本周集锦或者另一部比较吊人胃口的动画片。这样一来,每周至少有三部动画和观众见面,每部动画的期待时间延长为三到四天,无形之中这些动画在电视台播出的时间总跨度便延长了3倍多。

目前,在我国的动画播出市场上,已经有了对新播出周期的有益尝试。上海东方电视台在引进某日本动画片时,该动画片的赞助商BANDAI公司就要求其每周播出一集,最终电视台采用了每周播出两集的妥协方式。结果收视效果良好,人气很高。

我们对中国动画青睐26集和52集现象的思考,实际就是对中国动画播出模式的思考,这里总结一下:

多以26集或者52集为总集数,是日本动画的一个特征。它和日本动画以季度为档期的档期制,和弹性较强的每周制作并播出一集的制播制是相结合的。中国动画近来出现了将近一半作品被定位为26集或52集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中国动画产业以日本动画产业为模型参照发展的一个表征。这的确是在借鉴日本动画产业,但只借鉴了其表面,并没有借鉴其实质。26集、52集这样的定位固然可以,但其背后那种只模仿表面、不结合实际情况去思考问题的盲从心理是不可取的。

中国动画在播出方面应该考虑改变每日播出的现状。其好处是通过延长观众的期待时间,延长了作品扩大其在观众群中影响的时间,使作品被充分地加热、升温,最终为其衍生品获利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当这种新播放体制与动画制作公司的更有弹性的制作体制相结合的时候,中国动画将是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因为它更能依据市场的反应对制作计划作出合理的调整。事实上,这比《蓝猫淘气3000问》的那种鸿篇巨制、每日播出的模式,要节省不少成本。

本文提出的每周分为三段的播出制度只是一种设想,能否实施还要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对于一些学者提出的中国动画应该直接采取日本式的周播制的观点,笔者并不赞同,因为如果说中国动画在没有周播制的时候青睐26集、52集这样的集数是一种去本求末的模仿的话,那么中国动画在没有每周制作一集的时候就改为每周播出一集,难道不是另一种简单照搬吗?所谓周播制,实际应当是周制周播制,即每周制作一集播出一集,它必须是靠市场来引导制作的;而像中国动画这样的全部做完后再每周播出意义并不大。从目前中国动画的管理体制来看,要完全抛开审批的影响、完全依靠市场来导向,依然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所以本文只是从延长作品与观众接触时间的角度来思考,得出中国动画应当改变每日播出这一现状的结论,但并不一定要改变为所谓的周播制。任何改革都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本文发表于《出版广角》2007年2月第1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