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49628500000030

第30章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4)

4.不竭的创新力

创新力,或者叫做创造力,同样是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不可或缺的职业素质之一。

所谓创新力,一般是指主持人能够突破传统思维,创新播音主持业务和艺术的能力。央视海外频道新闻主播徐莉敢于突破传统的新闻播报,按照自己的特色,结合栏目的风格,开创了新时期快节奏的新闻播报方式。又在2005年的《直播新疆》中,大胆尝试了主播走出演播室,进行现场报道的形式,取得了成功,并且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主持艺术。

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李咏、综艺频道主持人毕福剑都是业界公认的极富创新能力的主持人,他们不仅是具有个性的屏幕前出场主持节目的人,同时还是幕后栏目内容与形式创新的智力核心,经常有出新的点子和新奇的创意涌出,是栏目的品牌和名副其实的核心竞争力。

不竭的创新力不仅是播音员主持人灵机一动、灵光闪现的有力武器和灵感源泉,同样也是主持人能够不断适应新变化、新要求,顺利完成自身转型的职业素质。由于播音员主持人工作本身的高强度与高密度以及节目样态和播出方式的“同质化”现象,一个主持人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待的时间一长,难免会有被掏空的感觉或遭遇难以突破的瓶颈,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另外,由于众所周知的所谓的审美疲劳,当听众观众长时间面对一个一成不变或毫无创新的播音员主持人时,即使这位主持人的主持技巧或其他方面素质再高,观众也会对这位主持人产生某些厌倦情绪。这时,如果播音员主持人能具备不竭的创新能力,那么主持人的主持生命无疑将得到延长。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竭的创新能力又是播音员主持人永葆青春的有力武器。

二、语言素质

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具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既是其基本条件,也是其突显魅力的主要手段。毫无疑问,一个口齿不清、说话木讷的人无论如何是不会成为一个好的播音员或主持人的。这也是我们在调查和深访中几乎所有访谈对象的一个共识。在这个意义上,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就如同一个门槛,如果跨不过这个门槛的话其实很难胜任播音主持工作。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表示:“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才选拔,语言的天赋很重要。”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夏童非常欣赏高潮东主持的节目,她觉得高潮东的语言清晰准确,很多大事可以深入浅出,达到了举重若轻的效果。事实也是如此,在中外众多名播音员主持人中,越是有名、越是在受众中影响大的播音员主持人,其口语表达能力往往也越强。而受众在对播音员主持人评价上,或是在解释他们为何喜欢某个播音员主持人的时候,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或“语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很多人喜欢崔永元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机智、幽默,善于总结和概括,而崔永元如果不是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出众之处,受众也不会将他和其他主持人一样称之为“国嘴”或“名嘴”了。

1.说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作为面向最广大的群众、以有声语言为最重要的传播手段的大众传播媒体,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理所当然地应当率先使用普通话,并成为说普通话的典范,同时也只有使用普通话的播音主持才能最有效地到达最广大的受众。针对广播电视节目传播中存在的普通话水准滑坡,有些播音员主持人以模仿“港台腔”为时尚的不良倾向,2001年起施行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由于有了这个规定,中央电视台、包括省级电视台在选择和录用主持人的时候,要求主持人必须持有关部门颁发的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否则就不能走上主持人的工作岗位。

传播学研究表明,“意义的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因此,只有使用合乎规范的标准语,才能使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因存在共同的意义空间而在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上达成一致,否则,播音员主持人在那里满口“港普”“台普”或是洋泾浜式的英语,张口“八卦”,闭口“pose”,不但可能让人闻之如坠云里雾中,更为可虑的是这种语言趋势影响了年轻一代的语用,使社会语言出现“嗲声嗲气”的单一风格,不利于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也许正是出于这个考虑,国家广电总局在2004年5月发布的《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实施方案》中再一次明确要求:“除特殊需要外,节目主持人必须使用普通话,不要以追求时尚为由,在普通话中夹杂外文,不要模仿港台语的表达方式和发音。”

2.表达清楚

主持人在将有声语言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策略运用时还有一种情况:主持人的语言在某种程度没有超出现代标准汉语的规范,其语言中也不存在所谓的冗余信息,但受众依然抱怨无法听懂主持人的话,主持传播的效果并不很理想。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吐字发音习惯不佳,表现为发音含混,吐字不清,容易造成观众接受的障碍和干扰;二是理解表达能力欠缺,有的播音员主持人照稿播音不走脑,不过心,对稿件理解不准或理解不深,只停留在字形到字音的简单转换上,甚至形成了某种与内容、与服务对象脱节的固定腔调,加之有的播音员主持人语速过快,完全不考虑观众的接受理解,只图自己说得痛快,或误以为语速快是时下流行的“风格”;三是话语组织基本功差,有的主持人使用的语言过于抽象、晦涩,不善于把书面语转化为适于听觉接受的口语,超出了受众的语言理解能力范畴,有的离开稿件说不成整句,有的言之无物,费话、空话连连。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广播著名主持人梁言把播音主持语言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概括为六个字,即“弱控制,说清楚”。他认为,这是作为一个一线播音员主持人的最基础的素质要求。

3.感染力强

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中,广播电视因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传播之情真意切的感染力独领风骚,这一先声夺人的传播优势不是印刷媒体无可比拟的。不言而喻,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感染力在职业素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规定》在对主持人的基本条件做要求时,便明确规定“嗓音良好,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国人民的播音泰斗齐越、夏青的播音艺术,照亮了几代人前进的步伐,虽然他们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富于中国气派的黄钟大吕之声依然回荡在人们心间。新时期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继承了他们的光荣传统,继续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发挥着语言的感人魅力。播音员是这样,一些著名的主持人也深有体会,如白岩松就体会到“人们只有感受到了你的真情,他们才会被你的语言内容真正打动”。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更应善于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气氛,调动观众积极性,赵忠祥、倪萍的语言表现力、感染力都是很有造诣的;长于现场互动的李咏,其语言的感染力、号召力就被称赞为“不需要领掌人,而能直接掀起观众一波一波的高潮”。

4.语言组织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既包括主持人口语表达时即兴组织语言的话语能力,也包括主持人撰稿、改稿的写作方面的语言能力。由于广播电视媒体的语言传播需经由观众的听觉语言分析器来处理,与阅读书面文字语言有很大区别,加之电视面向大众,主持人必须懂得使用符合广播电视媒体传播规律的、具有口语化特点的话语。由于主持人与观众之间平等、朋友般的传播关系,主持人还应避免套用文件语言、教科书语言、社论语言,而应采用符合主持人“人际性”传播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观众喜闻乐听又富于个性特点的话语,用观众的话即“少说正确的废话”,要有语言的贴近性和冲击力。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作为一项职业素质对主持人而言犹为重要。其实我国第一位电视栏目主持人沈力从做主持人的第一天就非常重视电视传播和主持人传播的规律,本着“为观众服务”的指导思想,她从细微处着手改稿、十分讲究“练字”的做法在业内传为佳话。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等在这方面都有十分自觉的意识,并有出色的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换个说法”的语言转换能力。

5.谈话沟通能力

如果我们将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品质这项重要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分解的话,那么会说普通话,能够声情并茂地驾驭有声语言,能够将思维结果迅速转化为有声语言,能够毫不费力地组织起清楚、规范、简洁、完整的有声语言,充其量还是这项素质的基本层面,而对主持人的语言品格或语言能力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在一定程度上说还要算是其善于沟通的谈话能力。毕竟,语言是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而存在的,任何对于语言基本功的掌握最终都将体现在对语言的实际应用上,体现在具体的语境当中。主持人,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一个媒介角色,作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中介人物,其真正发挥的作用或其传播的真正优势就在于将人际传播中的诸多优势引入了大众传播,而这些优势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传播中加入了人际沟通和互动的因素,使大众传播有了明确的对象性和交流的现实性。为了体现这种对象性和互动性的优势,主持人必须掌握高超的与人沟通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表现在主持人的一切行为举止中,首先就是体现在主持人的善于与人沟通的谈话能力上。缺少这样的素质,主持人的访谈、与嘉宾及参与节目的听众观众交流,乃至与合作团队的交往中都将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主持人工作的效率和传播的效果。而从实践来看,一些优秀的主持人也都有着极强的交际能力,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善于沟通的谈话能力。正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副总监金涛说的那样,“媒体人应该有这种社会能力,他必须能跟各种人对话”。

三、亲和力素质

亲和力是当今广播电视受众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一致要求,也是播音员主持人重要的特殊的职业素质。在我们的访谈中,不少主持人和专家学者也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提示亲和力的内容,如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在说到亲和力的时候就用了“人缘”、“人格倾向”这样的词汇,上海资深财经节目主持人左安龙则说“凡是亲和力强的都是把你的受众当平等的人来对待”。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夏童同样认为,播音员主持人被观众认可的核心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就当属亲和力。对很多人来说,亲和力似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亲和力含义异常丰富,但它显然不等同于“漂亮”,也并非简单的笑容可掬。

所谓亲和力,乃是播音员主持人身上总体散发出的令人愿意亲近、不使人感到紧张和距离、易产生信赖感的特殊品质。亲和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可亲近的对人态度,即播音员主持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中自然流淌出来的内心的真诚及对听众观众的尊重,当然还包括播音员主持人性格中的随和、包容、乐群的吸引力;二是可信赖的对事态度,即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表达出来的是非判断、情感倾向,与听众观众即社会公共价值判断的一致性程度所产生的凝聚力;三是可接受的播音主持能力,即播音员主持人的传播方式、传播态度为听众观众喜闻乐见所具有的感染力。这三方面的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的契合程度高,亲和力就强。

四、职业传播素质

1.具有新闻敏感

所谓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它是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作为新闻媒体的一员,播音员是新闻传播中直接面对受众的传播者,新闻节目主持人面对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其新闻敏感方面的素养更是不在话下,即使是社教类、经济类、艺术类、体育类节目主持人,他们在节目中经常需要采访,因此在角色定位上都具有明显的记者色彩,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媒介工作者。

新闻敏感对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具备强烈的新闻敏感,广播电视主持人才能敏锐地发现深藏在社会各个角落的新闻素材,也才能够在报道新闻和评论新闻时,乃至在其他类型的节目中与嘉宾、受众的谈话里发现新的角度和视点。只有具备强烈的新闻敏感,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也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饱满的情绪,也才能够始终具有旺盛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