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播音主持工作性质
我国人民广播事业以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为诞生的标志,是播音员的声音宣告了这个消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立足于解放区,主要以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军官兵为主要宣传对象,节目内容以新闻和评论为主,广播文稿由新华社提供。延安台的新闻真实,评论富有战斗性和说服力。中国人民的第一代播音员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顽强地传播着中国共产党的声音,被国统区的听众誉为“茫茫黑夜中的灯塔”。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广播事业迅速发展,以国家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龙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级地市广播电台乃至县级广播电台、广播站办得红红火火。我国国家电视台也终于在1958年5月1日创建,原名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2005年,我国有广播电台273座,电视台302座,广播电视台1932座;共播出广播节目2416套,电视节目2200套,全年播出公共广播节目1030.16万小时,公共电视节目1259.16万小时。已基本形成了无线、有线、卫星等多技术多层次混合覆盖的、现代化的、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电视覆盖网。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4.48%,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5.81%。[朱虹:《2005年广播影视新进展》,人民网转载《视听界》2006年9月8日。]除了自人民广播创办以来辛勤工作在有声语言传播岗位的播音员之外,我们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也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主持人节目在中国内地兴起,而合乎历史逻辑地涌现了出来。这些在电台、电视台工作的播音员主持人更是数以万计,他们在广播电视这个以有声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的特殊的传播前沿的岗位上,直接向广大的听众观众传播新闻讯息和各类资讯,普及思想、文化、科技、法律、心理等方方面面的社会教育,提供丰富多彩的文艺欣赏和大众娱乐的参与,以及财经、健康、旅游、天气等多方面的生活服务。播音员主持人每天为广大受众播报、解读国内外新闻,在大事发生的第一时间把人们引领到新闻现场共同关注事态的发展,他们在你需要的节目中为你沟通资讯,开阔眼界,与你交流思想和情感,也给你的生活带来诸多欢乐和艺术的享受。
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历程看,无论战争年代、建国初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甚至十年动乱当中,广播电视都是我国民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和最为便捷的方式,同时也是社会公众认可的最可信赖的信息源。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性质,从广播电视在历史及现实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我国广播电视与广大听众观众形成的长期默契的关系看,足以说明播音主持工作的重要性。况且即便是常识的角度——广播电视在大众传媒中的特点看,如果没有播音员主持人,电台、电视台将无法向人们传递信息,也就无从发挥。
广播电视在当今的大众传媒中一直处于显赫和重要的位置,与其他大众传媒相比,它除了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受众广泛的优势外,还有一个无以取代的特点,就是在传播中有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出声、出面直接为听众观众服务。指向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方式,加之电子大众传播媒介发挥出区别于纸媒的、声情并茂、声画兼备、富于人性的特殊而强大的传播作用。播音员和主持人是广播电视传媒中的公众人物,他们是广播电视传输中的信息源(节目内容)与信息接收终端(听众观众)之间的中介,他们的传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播音主持工作的性质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播音主持工作的社会属性是由其隶属的电台、电视台的性质决定的。我国的广播电视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事业。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重要的思想文化传播领地,播音主持工作当然要坚持党性原则,自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和谐文化、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服务。
第二,具体到播音主持工作的特点,语言传播是主要的工作手段,传播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文艺各个不同领域,而播音员主持人在不同节目类型和不同节目形态的传播中,具体的语言功能、语言方式、语言风格又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其工作与语言密不可分,与艺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播音主持工作仍不同于演艺工作。播音员主持人首先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其媒体形象应当有公信力,言行举止不忘社会责任和影响,在任何节目中都要注意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品位格调;其次才是语言艺术工作者,应具有语言和艺术的魅力。
二、播音主持工作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位置和作用
广播电台、电视台向大众播出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全天整点播出的新闻节目及多种多样的新闻现场报道、深度报道、评论节目;有紧密联系百姓关注热点的访谈节目;有色彩缤纷的音乐、文学、戏曲、综艺、娱乐、益智、游戏、竞技节目;有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对象性节目,以及涉及多种不同领域的各类专题节目、服务节目;还有大量意气风发、扣人心弦的体育节目;更有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电视剧;以及制作精良、开阔眼界、耐人寻味的纪录片;等等。不过绝大多数的广播电视节目都是经由播音员主持人播出的,他们或郑重大气,或娓娓道来,或出神入化,或幽默风趣,或循循善诱,或谈笑风生,为人们传播天下资讯,沟通交流思想,提供娱乐欣赏,活跃精神生活。
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以个体出现,却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各个工种通力合作的结晶。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媒体直接面对听众观众的传播者,在他们背后有众多的策划、记者、编辑、导演、摄像、灯光、舞美、化妆、制片、监制,以及音频、视频技术和传输部门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以编辑部门为例,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说的话主要来自记者、编辑采写完成的播出稿,播音员主持人通过自己的理解感受,将稿件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直接可感的清晰、正确、生动、形象的有声语言传播出来。播音员主持人的劳动是智慧、情感和艺术的投入与加工,在这个层面上集中反映的是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创作的专业能力和水准。与此同时,在节目内容生产链中,播音员主持人处在最后一个加工环节,同时又是传递给受众的最前沿,因此他们的“把关人”作用不容忽视,事实的准确、政策分寸的把握、舆论导向的鲜明、文化品位的坚守,播音员主持人都“守土有责”。遇到各种问题,录播节目尚有补救的余地,在直播节目中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紧急情况,能最迅速、最有效地化险为夷的就是播音员和主持人。
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除了上述情况,往往在节目制作前期就参与一些重要的生产环节,如谈话节目主持人一般要从策划开始介入,认真研究要讨论的话题,仔细了解嘉宾资料,与栏目策划、编导反复商讨,方能在谈话时较好地掌控现场;担负新闻主播或其他各类栏目访谈任务的主持人,政策的准备、背景资料的收集,深入采访的功课要做足,如果只是照着编导提供的问题机械发问,就不可能给听众观众带来反映真相和深度的信息,也不可能有人们期待的心灵沟通,特别是调查性节目,如果主持人只是充当一个“话筒架子”,事实真相的揭示就难以实现。而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节目,面对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各方传来的信息,要求主播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分析评论以及妥善处置突发情况的现场驾驭能力。如今广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其主持人对节目进程的驾驭、互动环节的轻松活跃,都要求主持人在有声语言创作之外有更多层面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总之,随着主持人节目形态的日益丰富,主持人在保证传播最后一环重要位置的基础上,他(她)们在节目中的位置和作用日显深入和重要。随着广播电视节目改革的深入,必然要求主持人从内容表现层面深入到内容生产层面,然后再进入内容表现层面,以便更深入、更到位地发挥主持人在节目传播中的驾驭和主导作用。
三、播音主持工作的社会影响
广播电视在各类大众传媒中地位显赫。在接收方面,广播电视信息传播音声化带来直接可感的优势,声音图像生动丰富,接受条件简单方便又经济,而且不存在文化程度的门槛,较之于平面媒体和网络新媒体都有无可比拟的强势及优势,有更广泛的受众,因此传播之“大众”特色尤为突出。不仅如此,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包罗万象,节目形式丰富多彩,能满足人民群众多领域、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坚持党的领导,其为广大群众服务的社会主义性质,使广播电视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相当高的声誉和威望,长久以来一直在大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产生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广播电视的地位和影响,同样也体现在进行传播的播音员和主持人身上。老一辈播音艺术家齐越、夏青同志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播音前辈,他们的工作最及时地传递党中央的决心,反映人民的心声和时代前进的步伐,他们的声音鼓舞并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他们的播音创作到达的艺术巅峰,至今无人能够企及。
播音主持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受众的桥梁和纽带,许多受众有了具体要求或问题就直接给播音员主持人写信、打电话、发短信或电子邮件,民众的这些举动也足以证明播音主持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播音员主持人是节目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国家形象、民族形象、媒体形象的体现者。在一定时期,人们甚至把播音员的着装看成是某种政治事件的“晴雨表”。这个特殊岗位赋予播音员主持人重要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播音员主持人戴上了美好的光环,人们往往自然而然地把一些理想的、美好的期望投射到他们身上,这正所谓广播电视的“授予声望功能”。事实上,播音主持工作在完成传播任务的同时,对社会的引导功能、示范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如价值观、行为方式、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语言风格等方面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都有着“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因为播音主持工作处在广播电视这一当代最强大的大众传播媒介最贴近受众的前沿,播音员主持人是名副其实的传媒公众人物,一些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更进入社会名人的行列。也因为广播电视传播的影响力巨大,播音员主持人语言传播可能发生的负面作用亦不可小觑,想想“文革”时期的语言传播,曾使得普通老百姓“拿起笔来会写大批判文章,张开嘴四六句的套话成串”,那种文风的普及似乎不费吹灰之力。从某种程度看,“语风”反映着“社会风气”,同时也影响着“社会风气”。现在,有些主持人语言素质不高,凡是不好连接或无法起始的话,就用“那么”、“那”来充当黏合剂,于是,节目中主持人、嘉宾以及打进热线的听众、或现场的观众,“那么”之声不绝于耳;还有什么“好高兴,好好看”、“你有听过吗”、“你有想过吗”、“哇、哇噻”之类不合普通话规范的、矫揉造作甚至疑似脏话的词语轻易地挂在了人们的嘴边;更不要说那些唧唧哝哝的小家子气、玩世不恭的痞气、油嘴滑舌的俗气,以及打情色“擦边球”的性暗示、性挑逗话语,这些语言杂质不但没有给人们提供优秀的语言营养,反而在价值观、生活情趣、审美取向方面也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由此可见,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与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和表现有极大的关系。
在当代社会,媒体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媒体的社会责任因而也变得十分重要。媒体中的公众人物——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是引人瞩目的职业,而且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因其在大众传媒中的位置和作用较之于其他社会公众人物就尤为突出。鉴于播音主持工作对社会、对受众的影响力及社会现实情况,2004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了《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强调了“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应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良好品格,自觉追求德艺双馨;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举止,自尊自爱,树立良好形象,维护媒体公信力”。指出播音员主持人“要有公众人物的自觉意识,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较常人更为严格的监督;确立正确的公众人物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网,邮箱:gdzj@chinasarf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