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49627400000021

第21章 对外报道受众定位及传播(4)

第三,我国主要对外报道媒体的主要受众有很大重合,同质化情况严重。由于电子对外报道媒体几乎没有公布过受众信息,只能以平面媒体为例。从以下平面媒体的受众构成对比看,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主要对外报道媒体的受众差别不大,尤其是英文媒体,基本都以政、经、商、学界的受众为主。《中国日报》的受众教育背景和职业分析图基本代表了我国对外报道受众的基本状况,即教育背景较好,职业种类较好,经济和社会阶层较高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即所谓的“精英阶层”。精英阶层的影响力较大,应该是我国对外报道的主要目标受众群,但是所有媒体一窝蜂地瞄准这一个群体,显然不符合对外报道的本意。而且精英阶层在各国的数量都不大,这大大限制了我国对外报道到达的受众人数。

第四,我国的主要对外报道媒体覆盖国家和地区较多,但实际到达的海外受众数量很少。比如印刷媒体,覆盖国家很多,发行量却不是很大,分布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行数量更小。《北京周报》和《今日中国》等历史悠久的对外报道媒体,发行国家均达到150多个,但总发行量都只有几万份。而唯一的全国性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发行也达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海外发行量只有7万多份[17],平均每个国家和地区500份左右,如果除开该报在每个国家的图书馆、研究所、政府机关等集体用户,个人用户数量极少。相比之下,美国《纽约时报》的子报——专门针对国际市场的《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日发行量达到26万多份,发行到世界180多个国家[18]。就我国对外报道广电媒体而言,实际受众的数量难以统计。另外,我国对外报道媒体受众中,来华在华外国人多,真正的海外受众少。

由于英语学习在我国的热潮,许多英语媒体的中国受众占据比例较大,国内受众对于某些英语媒体甚至占到相当大的份额。尤其是不少地方性对外报道媒体,虽然针对来华外国受众,但是往往因为吸引的受众数量不足,而主要以我国英语爱好者为服务对象,这大大影响了地方对外报道媒体的效果,弱化了对外报道的功能。

第五,对外报道的人员力量不足。我国从事对外报道的专业人员数量不多,尤其是熟练掌握英语之外的其他语种的对外报道工作者人数很少。同时,既了解外国语言文化又掌握新闻知识的综合性人才数量就更少。这导致了我们相当部分的对外报道依靠编译国内新闻的稿件,使得对外报道的时效性、现场感、感染力等大打折扣。

第四节 对外报道传播效果提升

提高传播效果是所有媒体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实际上,提高传播效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从外部环境来看,人口的教育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环境、媒体的法规政策等,会影响到传播效果;从传播过程来看,对外报道从业人员的素养,对外报道媒体的知名度、可信度、可利用资源等,传播手段、传播技巧、传播技术、传播内容、受众素质等等,都会对传播效果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对于我国的对外报道来说,除了以上的种种因素,还要受到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使得对外报道的不可控因素增多,传播过程更复杂,因而效果提升更加困难。因此,提升对外报道传播效果是一个长期并需要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的过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提升对外报道的传播效果:

一、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以丰富的本国新闻资源为依靠,以广阔的世界视野和胸怀为指引,以本土化和接近性为策略,这是我国对外报道媒体提升传播效果的办法之一。我国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面临一些困境,这为我国的对外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改革开放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引起了众多外国媒体对中国的关注。据官方消息,我国目前有347家外国常驻媒体,来自54个国家,记者人数达到700人。仅2007年一年就增加41家外国媒体和111位常驻记者[19]。当我国发生重大事件时,前来采访的外国记者人数更多,比如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时,来华采访的外国新闻机构267家,境外记者总人数达1092人,是十六大时境外报名记者人数(590人)的2倍[20]。而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外国记者超过三万人。我国越引起世界的瞩目,就说明我国的新闻资源越丰富,我们的对外报道媒体就越有无人可以比拟的优势,因此,“向世界介绍中国”不仅是对外报道媒体当仁不让的首要职责,也是走向世界、参与世界竞争的根基。

以广阔的世界视野和胸怀为指引。虽然我们的对外报道立足中国,但毕竟以外国受众为服务对象,而且不止是为哪一个国家的受众服务,是为尽可能多的外国受众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放眼全世界,胸怀全世界,以包容的心态去学习和了解世界各国千差万别的国情和各国受众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各种文化、价值观、政治制度、和针对具体事件的观点的差异欣然接受,不能过于主观,过于自我,强加于人,要把“以我为主”和“服务受众”平衡好。除此之外,胸怀宽广还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和从业者不以一时一势之变化而改变我们的原则和政策,而是长期坚持用真实的新闻报道中国,用诚恳的态度服务受众,以信取人。

本土化是跨国公司的一种经营策略,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一个要素,这两者相结合,能有效提高我们对外报道的效果。虽然我们的对外报道是向世界报道中国,但是没有接近性作为原则和本土化作为策略,难以引起外国受众对中国的兴趣。本土化要求在面向不同国家提供产品时,体现地区差异和个性。比如全球音乐电视频道MTV,覆盖了全球160多个国家的近4亿家庭用户,它不仅有MTV亚洲,MTV欧洲等以洲际为区域划分标准的节目,还针对主要国家以不同的语言推出针对当地观众的节目,MTV中国,MTV印度,MTV韩国频道等。接近性强调的是在采集新闻和写作新闻时,记者和编辑不断地问“这个和我的受众有什么关系?他们为什么会对这个感兴趣?”从受众的角度去把握新闻,让新闻直接触及普通受众的心灵,让受众对新闻内容产生共鸣,从而建立起媒体与受众的联系。只有这样的媒体才能真正进入受众心中,进入受众生活,使受众对新闻媒体产生信任和好感。虽然我国的对外报道以报道我国为主,对外国受众来说是发生在“异国他乡”的事件,但在全球联系密切的今天,尽量以接近受众的角度,用受众熟悉的语言,通过受众接受的方式,甚至使用受众熟悉的人员等,都可以拉近和受众的距离。

二、“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对外报道作为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整体系统,各个对外报道媒体因而是系统的一分子。对外报道的目的是“对外”,对外报道媒体之间不能搞恶性竞争,也不应该单打独斗,而是要联合起来,互相配合,形成对外传播合力[21]。因此,我国对外报道媒体要树立“一致对外”的观念,在对外报道中开展协作。一致对外,要求对外报道媒体主要以拓展海外市场为主,不能只着眼于来华在华的外国人。拓展海外市场,意味着对外报道媒体必须和世界各国的媒体进行竞争与合作,《人民日报·海外版》就在服务世界各地华人方面做得较为成功。目前,《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世界8个国家的华文报纸联合发行,发行量大增。而对于在华来华外国人,要能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通过他们触及和影响更多的海外受众。

对外报道媒体的协作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多种资源共享发掘新闻资源,供应新闻内容,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影响。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外报道的分工问题,在目前阶段,最重要的是突出“差异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细分市场,细分功能,细分内容等方面。首先,对外报道媒体应该在受众定位上有所差异,即在目标受众群体、覆盖区域、语言种类、发行地区等方面各有分工,显出差异,避免雷同。其次,应该在媒体定位上有所差别。比如,有的以成为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全球性媒体为目标,那就以“品牌战略”为主,增强可信度,保持中立性,独立的编辑方针,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关注世界的视角,争取最大数量和最广泛的受众群,获取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有的要以传达政策讯息,表达我国立场,配合政府工作为主,针对的主要是各国的决策层和精英层,以及有影响力的群体;有的以打造专业性媒体,服务专业人群为主,就应该以专业的知识,精辟的见解,深入地分析,独特的视角为吸引力,以质取胜。最后,在内容上细分,就是不能所有的对外报道媒体都搞“大而全”和“广而泛”,在各方面都有所涉猎,但都涉及不深,而应该各有所长,各有所专,各有特色。总之,对外报道媒体通过差异定位,避免在某些领域激烈竞争,造成资源浪费,降低整体对外报道的效果。

三、求同寻异

对外报道有一条传统的原则,就是“求同存异”。同,在于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和面临的相同问题;异,在于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差异和特定时期内各个国家关注中心的差异。“同”产生共鸣,“异”产生争议。求同存异,要求我们在进行对外报道时搁置与受众的不同之处,突出显著性议题,即共性问题,并在相同点上大做文章。而在当今充满多样性并且认可多样性的世界,对外报道不能仅仅求同存异,还应该“求同寻异”。寻异,在于学习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展现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尊重别人不同于自己的地方。具体到对外报道这一领域而言,首先要长期坚持深入研究受众所在国的情况,充分理解各个国家之间和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异与同。虽然受众是不同个体的组合,但是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时空内,在一定的社会团体中,在一定的国家体制内。尤其对于我们的对外报道受众,受到所在文化传统和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多重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生活态度等,需要我们去理解;他们的社会问题,热点问题,需要我们去了解,并体现在具体的对外报道中。其次要敏锐地把握国际形势变化,随时掌握各国各地区受众热点问题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报道重点。虽然对外报道要以我为主,但是不能脱离受众需求这个实际。时刻关注目标受众国家的形势,把我们的传播重点和目标受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求同释异”,以与受众的共性作为讨论差异性问题的起点和基础,对“异”不回避,而是用报道角度、方式、用语等技巧来传达,只要是摆事实,讲道理,就能理直气壮。了解完整真实的中国,“异”是个不能回避的现实。对待差异时,需要自问:是情绪原因还是价值观原因?是感性使然还是理性推论?对于情绪原因造成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大量耐心细致和充满人情味的报道来表现;对于价值观造成的不同,我们应该强调和利用文化多元化的共识,大胆地承认并配以合理地解释,大胆地表现并注意表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