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病有所医的回顾—贵州民族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历程
49626800000035

第35章 贵州民族医药卫生事业存在(3)

11.农村饮水问题要继续列入国家计划。科学改进饮水工程,优先解决边远民族村寨的人畜饮水困难,保证村民和牲畜有水喝和喝上安全水,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12.加强民族地区爱滋病防治工作。2007年7~12月,中央民族大学调研组分赴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南、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甘肃等11个省区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发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爱滋病疫情快速蔓延,进入高流行期的地区越来越多,已经对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以及边疆社会稳定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因此,建议:

(1)在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成立“爱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和爱滋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2)出台“关于民族事务部门加强爱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3)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爱滋病防治中长期规划》;(4)提高领导干部爱滋病防治工作能力;(5)将爱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考核范围,推行行政领导问责制,实行一票否决;(6)组织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高级领导干部参观考察团,赴云南实地考察学习防治爱滋病工作的先进经验,并在考察学习过程中组织研讨交流活动;(7)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宣传教育材料的开发利用;(8)开发针对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课程和同伴教育培训手册。

13.加强高校与民族地方资源协作。贵州是中国四大中药材基地之一,广泛开展贵州民族医药研究是贵州科技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贵阳中医学院具有雄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有能力承担和发扬贵州民族医药研究的重任,应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优势和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各学科积极参与贵州民族医药研究,制定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与贵州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建立协作关系,协助做好当地少数民族医药资源调查,建立当地少数民族植物药种植基地。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少数民族医诊所、少数民族专科门诊、少数民族医医院等,给有专长的少数民族医创造一个实践的平台,使长期沉睡深山老林的少数民族医药经验走出山寨,为广大群众服务。

14.要切实加强贵州民族医药的多学科研究和发展创新。民族医药作为一种卫生资源,必须与时俱进,不能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夜郎自大。要在全面发掘整理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尊重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或者用现代语言提炼和归纳它的基本经验。一定要注意医药结合,防止废医存药。废医存药最后只能够把传统医药当作植物药原料,从而丢失用药的传统机理,丢失群众千百年来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用药经验,丢失它的灵魂和生命力。因此,要推广民族药,必须要有懂得民族药的医生,让民族药在医疗单位占有一定的地位和份额。企业界一心放在生产上,往往容易忽视民族药的医学地位和临床指导作用。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提出“让民族药下山进城,造福人类”和让民族药“三进殿堂”:一进“中国药典”;二进“医保目录”;三进药店专柜。医疗、科研单位和生产、经营企业齐心协力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贵州民族医药是贵州各个少数民族几千年防病治病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总结,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毛南族、瑶族等民族医药都有自己的特色。贵州少数民族医药不仅包括了医药各科知识,而且还涉及民族学、心理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植物学、生态学、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体育等各门学科。因此,联合不同学科对民族医药进行研究,并且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突出重点和主攻方向,有计划地开展所涉及的内容与相关学科联合攻关。为了使这些民族医药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很有必要将它们与现代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包括:(1)现代医学与民族医学在临床中的结合研究。(2)把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与民族新药的开发相结合。(3)将民族医药的传播手段现代化,如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电子商务及设立专门的民族医药网站。如北京藏医院正以自身的民族医药优势为依托,尝试与清华科技园的全面合作,力争在医药、科研、培训、传播领域占领科技制高点,为民族医药的振兴抛砖引玉。每一民族医药流派都深植于该民族的文化土壤,并与该民族特有的宗教、哲学、天文、物候、民俗等内容息息相关,其理论规范、思维方式、技术手段、道德伦理等内容也都蕴涵着该民族的文化特征。因此,发展民族医药,振兴民族文化,必然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和政治稳定。

15.切实加强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医药学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

由于当前贵州已有的民族医院绝大部分是民营的,因此基础设施非常差,临床能力和临床医药机构日趋萎缩;民族医药缺乏科研基地、仪器设备和研究经费;许多民族名医和具有一技之长的民族医学人才先后辞世,后继乏人;有些民间的民族医生虽然有技术特长,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以中医和西医文化基础作为考核标准,被迫改行;也有些民族医生由于民族医院无法正常维持而转学中医等等。因此,民族医学人才匮乏和学术研究薄弱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仅有贵州的苗族医药进入贵阳中医学院的本科教育,其他少数民族的医药还没有被纳入高校本科专业教育。因此,在继续加强和巩固贵阳中医学院现有苗族医药的本科教育建设的同时,尽快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编辑出版贵州民族医药卫生培训教材,创办民族医学培训基地,加强对民族医学工作人员的培训,使民族医学基地与民族民间医紧密协作,提高民族医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布依医、侗医、土家医、彝医、仡佬医、水医、瑶医、毛南医等贵州世居民族医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进一步创造条件实施贵州民族医药硕士研究生阶段招生工作,为贵州民族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在培养与选拔民族医药人才方面,一定要有“不拘一格将人才”的用人思想观念。对于群众反响好并且确实具有民族医药技术特长的要重点培养,在其参加省内外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在职继续深造与科研项目资金的配备等方面要有倾斜政策。另外,还要加强贵州民族医学的基础研究,不断提高临床实践研究,深化药物开发研究。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明确学科发展目标,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培养民族医药紧缺实用人才。在全省范围内,遴选50位名老民族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100名继承人;遴选100名优秀中青年民族医药人才,开展优秀民族医药临床人才研修项目。

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瑶族、毛南族等民族医药具有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中国加入WTO,生命科学领域的传统医药研究也日益受到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传统医药在162个国家和地区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在8个国家获得了合法地位,在9个国家被纳入医疗保障体系,这就标志着民族医药的价值愈来愈多地被世人所接受,也就造成了中国民族医药发展的特殊机遇和巨大挑战。特别是2004年11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会议以“传统医药与人类健康”为主题,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向大会发来贺信,强调“在中国,中医药学以及藏医、蒙医、维医、傣医等民族医药同现代医药学拥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传统医药在中国卫生保健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贵州是民族医药资源聚宝盆,应当不断深入研究,合理开发与利用民族医药资源。尽管今天对少数民族医药的研究还存在着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等一些问题,但是,只要贵州省委、省政府抓住机遇,做好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瑶族、毛南族等民族医药这一优势工作,及早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贵州建立多个少数民族医药科研基地,培养与造就一批专心从事贵州少数民族医药优秀人才,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新药开发并重,充分发掘整理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医疗方法和用药经验;坚持在少数民族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尊重贵州各个少数民族医药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并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找准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中的闪光点,以提高临床核心进行重点研究,实现贵州民族医药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与国际化,我们就有信心发展好民族医药卫生事业。相信贵州少数民族医药研究必将迎来繁荣昌盛的明天,并在不久的将来跻身于世界民族医药产业之林,为中国的民族医药事业和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特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