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黑客是道,还是魔?
一、认识黑客
1.黑客的产生我们一度认为,只有上帝知道自己是好是坏。现在,这种乐观态度正在被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所破坏:几乎任何拥有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及一条网线的人都可以进入你的私生活的最隐秘之处,把你的个人记录一览无余。谁在浏览,答案是黑客。
未经许可窥视别人的记录,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因为没有多少防范措施。还有一个隐忧就是,错误的和有害的“事实”可能进入数据库。好莱坞为网络热而投拍的《网络惊魂》(The net),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身为电脑程序设计师的女主角,平日离群索居,只在电脑网络上与现实世界打交道。她在网上购物,在网络上洽谈公务,在网络上娱乐……直到有一天,女主角被无端卷入一起谋杀案,才发现她的一举一动都在网络上被人监视,个人资料也被任意篡改,把她从一个平凡女子变成了一个前科累累的通缉犯,现实世界却无人为她平反,因为她谁也不认识,真正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如果有人要给别人制造麻烦,他们可以在千里之外,用一种难以发现的方式做。因为今天,复杂的计算机以及其他自动化设备正在对人的隐私权发起一场挑战,计算机可以成为反对我们的工具。这些都是可怕的、可恶的黑客在作怪。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黑客的活动越来越频繁,造成的破坏性也越来越大。有些黑客常常进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甚至窃取QQ密码、电子信箱账号,甚至窃取军队的核心秘密、企业的商业秘密;有的黑客截取银行账号密码,盗取巨额资金;有些黑客散布计算机病毒,不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还难以被控制,像eBay、“毒癌死”(DdoS)、“红码”、CIF病毒等。据2001年美国《今日美国》报道,黑客每年给全世界电脑网络带来的损失估计高达100亿美元。当然其中也有些黑客并非抱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有时不过是为了显示才华、戏弄他人而已,在这方面青少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据近年来的调查发现,网络黑客大都是14~21岁的男性青少年,如2002年5月1日爆发的中美网络大战的主要参与者“中国红客联盟”,其成员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低年级学生,他们智力超群,狂热迷恋计算机,同时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有着突出的才能,受到许多同龄人的敬佩。据调查,我国4%的青少年愿意成为黑客。
从黑客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产生有自己的社会文化背景。“黑客”一词开始时是有褒义的,指那些独立思考、有独创性的计算机迷,他们对电脑全心全意地投入,为电脑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还开创了个人计算机的先河,打破了计算机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局面。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计算机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型数据库也越来越多,信息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引起了黑客们极大的不满。他们认为信息应该共享,而不应该垄断,于是将注意力转移到涉及各种机密的信息的数据库上。随着电脑空间的私有化和隐私的需要,社会对黑客的活动不再听之任之,进而采取了必要的技术措施和法律手段进行控制,黑客活动受到打击。事实上,黑客也有了分化,有以追求发明先进技术并让大家共享为目的的“白帽子”,他们会协助人们研究如何维护网络系统的安全;也有以破坏、入侵为目的的“黑帽子”,他们会散布病毒,潜入网站窃取资料、修改数据、破坏网页、进行网上诈骗等。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灰帽子”。由于破坏分子常以黑客自居和进行自我辩护,所以黑客常成为网上捣乱分子和犯罪分子的代名词,事实上,黑客行为与网络犯罪不能完全画等号。
2.什么是黑客
两则新闻:
其一:“熊猫烧香”病毒制造者一审被判刑
新华网武汉9月24日电(记者张先国):曾一度引起互联网恐慌的“熊猫烧香”计算机病毒制造者及主要传播者李俊等4人,24日被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一审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分别判处一年至四年有期徒刑。
法院经审理查明,李俊于2006年10月开始制作计算机病毒“熊猫烧香”,并请雷磊对该病毒提出修改建议。2006年12月初,李俊在互联网上叫卖该病毒,同时也请王磊及其他网友帮助出售该病毒。随着病毒的出售和赠送给网友,“熊猫烧香”病毒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由此使得自动链接李俊个人网站流量大幅上升。
王磊得知此情形后,主动提出为李俊卖“流量”,并联系张顺购买李俊网站的“流量”。张顺购买李俊网站的流量后,先后将9个游戏木马挂在李俊的网站上,盗取自动链接李俊网站游戏玩家的“游戏信封”,并将盗取的“游戏信封”进行拆封、转卖,从而获取利益。从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李俊共获利14.5万元,王磊共获利8万元,张顺共获利1.2万元。
(http://news3.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9/24/content_6785406.htm)
其二:网络公司欲以百万年薪聘请熊猫烧香案主犯
昨日,“熊猫烧香”案在湖北仙桃市法院一审宣判。主犯李俊被判刑4年。庭审中,李俊的辩护律师出示了一份某网络公司发给李俊的邀请函。据悉,案发后已有不下10家网络大公司跟李俊联系,欲以100万年薪邀请其加入。
(http://news3.xinhuanet.com/society/2007-09/25/content_6787278.htm)
今天,只要对网络有所了解的人就不能不知道“黑客”这个词。但究竟什么是黑客,谁是黑客,在不同人的眼里差别是很大的。
在一般公众眼里,黑客就是“电脑捣乱分子”。
在警察眼里,黑客就是“计算机犯罪分子”。
在叛逆的青少年眼里,黑客就是信息时代的“牛仔”和网络时代的“英雄”。
我国学者王小东认为:“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极为贴切的概念来比喻黑客,这就是‘侠’。黑客就是信息空间中的‘侠’,因而不妨译成‘信息侠’。在古代社会中‘侠以武犯禁’,他们凭自己的武艺自行其是、独来独往,不受体制的束缚。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体制的控制力加强,‘侠’似乎消失了,至少是少了。然而新的信息技术,似乎又提供了体制外的活动空间,黑客们凭自己的智慧,各行其是、独来独往。”
黑客(Hacker),源于英语动词“Hack”,意为“劈,砍”,引申为“干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工作”。在早期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俚语中,“黑客”则有“恶作剧”之意,尤指手法巧妙、技术高明的恶作剧。在日本《新黑客词典》中,对黑客的定义是“喜欢探索软件程序奥秘,并从中增长了其个人才干的人。他们不像绝大多数电脑使用者那样,只是规规矩矩地了解别人指定了解的狭小部分知识。”他们通常具有硬件和软件的高级知识,并有能力通过创新的方法剖析系统。
实际上,热衷于电脑程序的青少年都有点像崇拜明星似的模仿头号黑客莫尼卡。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少年天才莫尼卡年仅13岁就喜欢上了业余无线电活动,并开始对电脑发生浓厚兴趣。小学还没有毕业时,他的电脑操作水平已经达到大学计算机专业水平。
15岁那年,还在上中学的他成功地破译了“北美防空指挥中心”的密码,并进入其信息系统,获悉美国所有指向天空、俄国及其盟国的核导弹的名称、数量和位置。
莫尼卡的行为可以说是黑客史上一次“经典”之作,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美国一位军事情报专家说:“如果当时莫尼卡将这些情报出卖给俄国人,那么他至少可以获得50万美元的报酬。而美国一旦发现后,则可能花数亿美元来重新部署核武器。”1983年,好莱坞曾以此为蓝本,拍摄了电影《战争游戏》,演绎了一个同样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一个少年黑客几乎引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破译了“北美防空指挥中心”的密码,使莫尼卡信心大增。不久,他破译了美国著名的太平洋电话公司通信网络的用户密码,随意更改电脑用户,特别是知名人士的电话号码和通信地址,迫使该公司不得不赔礼道歉和修改密码。稍后,他又成功地“偷听”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的电脑网络。
有一天,他发现联邦特工正在查一名“电脑黑客”,便饶有兴致地偷阅起资料来。看着看着他大吃一惊——被调查的竟然是自己。于是,他便施展浑身解数,闯入了联邦调查局的中央电脑系统,开始每天认真阅读“案情进展报告”。在特工漫无目标搜索的时候,他将几个负责调查他的特工的档案“调”出来,删改了他们的个人履历,或改成十恶不赦的流氓,或罪行累累的惯犯。但最终他还是被抓获,这时他因未满16岁,只好被送进“少年管教所”。
莫尼卡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黑客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从年龄上看,大多数黑客是年轻人。例如,黑客马修·贝文14岁时,就成功地进入英国电信公司电脑系统,发现免费拨打电话的方法。他巅峰时期的作为是有能力进入到世界上最严密的系统,如美国空军、美国宇航局和北约的网络,因而成为最风光的黑客之一。他的“壮举”奠定了他在黑客中的地位,被认为是“比希特勒还要危险的人物”。现在他每月收到超过3000封电子邮件,信件来自世界各地,大多数是慕名向他讨教的,令人惊讶的是80%出自青少年之手,而其中最小的才9岁。
第二,从性别上看,大多为男性。
第三,从成长看,大多数黑客与外部环境并不和谐,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学校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不和谐,不被他人理解,得不到女性的青睐。在社会上,他们倾向于做一个“边缘人”,用反传统、反主流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纽约佩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玻西·布莱克博士认为,恶意的黑客活动也许源于“内生兴奋缺乏症”,简单来说就是,黑客的家庭生活、饮食或社会生活有一定的问题,使他们的头脑不能分泌足够的“感觉兴奋和良好的化学物质”,从而无法产生内在的满足感。
第四,从价值观上,大多数黑客都崇尚信息无价值和信息共享。在他们看来,作为大众的工具,信息应该人类共享,信息应该被任何人所平等地、无限地获取。
第五,从人格上看,大多数黑客聪明并富于挑战性。大多数青少年黑客具有极高的电脑技术水平和编程才能,且多数有极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富有冒险精神,自认为自己比他人有更高的才能,以发现网络系统的缺陷为乐趣。在黑客的人格中,也确有一些可能危害社会的个性因素:
(1)自以为是,妄自尊大;
(2)沉迷于巨大成功的幻想中;
(3)需要不断得到他人的注意和崇拜;
(4)如果自尊心受到伤害,会采取强烈的报复手段;
(5)个人权利至高无上;
(6)无情地利用他人;
(7)对人和事不是抬得很高,就是贬得一钱不值;
(8)缺乏同情心。
黑客是怎么样看待自己的呢?是密码破译者,还是“电脑系统的侵入者”?著名黑客Eric S.Raymond在其著作中有下面一段描述:“第一台分时共享的小型和最早的ARPANET试验时期。这个文化的参与者们创造了‘黑客’这个词。黑客们帮助建立起了Internet,黑客们使Unix操作成为今天这个样子,黑客们搭起了Usenet,黑客们让www正常运转。如果你是这个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已经为它做了些贡献,而且圈内的其他人也知道你是谁,并称你为黑客,那么你就是一名黑客。”
二、青少年黑客心理
1.黑客精神传统的黑客总是坚持说,在黑客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行为:一种是恶意的,另一种则是带有探索精神的。他们抱怨媒介曲解了“黑客”一词的本来意义,他们认为真正的黑客应该坚持所谓的“黑客精神”,正是这种黑客精神,在很多大学生眼中,黑客活动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犯罪。黑客精神的主要内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Free”,自由、免费的精神。这是黑客文化的精髓之一,“Free”是作为一个黑客所应该具有的态度。作为一个“好”的黑客,应该主动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创造新的东西,相信自由并自愿互相帮助。黑客们编写的各种黑客软件都是完全免费共享的,甚至连源代码都是公开的。黑客们在帮助他人之后,唯一的要求就是在他人成长起来以后同样地帮助别人。所以,“Free”可以算是黑客的传统精神,也是一个真正的黑客所尽力保持的。
(2)探索与创新的精神。所有的黑客都是喜欢探索软件程序奥秘的人,他们探索着程序与系统的漏洞,并能够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他们都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
(3)反传统的精神。反传统的精神在黑客们的身上表现得最明显不过了,不具备这种精神的人,很难想象他会成为一名黑客。而这里的“反传统”主要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反传统,并不包含任何贬义。黑客们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探索与创新,这都需要他们具有反传统的精神,他们的快乐就源于攻破传统的东西。
(4)合作的精神。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黑客们很明白这一点,因此才有了那么多供黑客交流的论坛与新闻组,在技术上保留的人是不可能成为黑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