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爱情,别人眼中的猎物。
一、青少年网恋心态
1.网络恋情
1998年12月18日,反映网络浪漫恋情的第一部主流影片《电子情缘》在美国上映。故事中,在美国在线(AOL)的网络聊天室里,代号为“小店姑娘”的凯萨琳遇到了一位很特别的男士——NY152,于是两人在网上接触、相识,最终他们在数字化虚拟空间里相爱了。网上鸿雁传书,情话绵绵,他们都没有料到彼此是现实生活中互相了解,并已经成为敌人的两人。随着两人从网络走到现实,敌对的冤家最终成为眷属。
情感是人类的第一大需求,互联网的许多特点给人们的这种需求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人们可以放心地对一个人说出自己心里最隐秘的话,而不必担心会让熟悉的人知道,青少年十分善于利用网络的这一特点。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与现代化的网络连在一起的爱情,在其美丽的意境里更多了些神秘的色彩,正是虚拟网络的虚幻使网恋有挡不住的诱惑和吸引力。以网络为主要的沟通工具,充分利用网络通信的各种方法来表达感情。网络的这种虚拟性,过滤了金钱、容貌、学习成绩、品德个性、家庭情况等外在条件,网络没有国界、地域的限制,给情爱的想象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东西在网上都能感觉到、找到。
网恋(Net-Love)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的男女恋爱与情感交往行为。与一般恋爱一样,网恋也是培育爱情的过程,但是,网恋行为具有不同于一般恋爱行为的特点。
2.网络恋情的特点
(1)以网络为中介,男女交往行为具有直接、随意性的特点。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作为交往工具,网络具有直接双向性和安全可靠性特征。通过网络,天涯人可共此时,万里心可连一线。另外,可由多种渠道自由选择对象,交往范围达到最大限度的自由,正是因为如此网恋才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一点对于天性单纯、浪漫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2)以文字等符号为载体,交往缺乏可感性,但可以形成较大的想象空间。目前,网络交往中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文字符号。文字的描述与对方的再造想象都是一种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里面渗透了各种主观的意愿,传达的往往是理性化的感情,缺乏闻其声、见其人的感性效果,而人类的爱情需要两个异性直接面对面地交流,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是爱情成长所必需的。只有经过这种直接接触,人类爱情才能最终生长出幸福之花。但是,文字载体却能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使人们在修饰、包装自我形象的同时,能够凭借自己的想象来营造对方的形象,当然,这种形象与实际形象往往有较大的出入。可见,缺乏感性和形象的理想化是网恋的两大不足,也是网恋往往以“见光死,下网散”收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3)虚拟性与真实性并存。与非现实感性和直接随意性密切相关的是虚拟性。一般情况下,网民使用的都是化名,交往时可以扬长避短,尽量多地对自己进行包装、掩饰,因此有人说“网上没有性别”。同时,在网上,你可以向异性吐露心声、诉说不幸、流露真情实感,也许别人可以不信,但是你可从中获得情感交流的满足。虚拟状态是最安全的,但又是最不安全的。
(4)网络属于精神恋爱,对现实考虑较少。与一般恋爱行为从感性直观到理性思考的顺序不同,网恋正好相反,是从思想感情交流开始的,缺乏的往往是直观感觉和现实的社会考虑,爱情成功率较低。事实上,许多人网恋的目的仅在于间接的思想交流,并不想下网见面,他们过的是一种典型的精神恋爱生活。
(5)具有时空的距离美。网络独特的交流方式既可以给人一种“传统方式”难以提供的亲密感,又能提供给人们精神交流所必需的“距离感”,它可以使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很快成为知己。也许是网上谈情的距离感,让人们产生朦胧感,为想象提供了“空间”,产生了美感。
(6)脆弱性。网络的脆弱在于双方认识的浅薄,没有任何安全感的屏障。正常的异性交往都是要有一个特定的背景环境的,即便是“一见钟情”,也需要“见”才行,这是最基础的现实接触,人们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而网恋没有,唯一的凭借就是计算机符号,好像在没有任何建筑框架的空间里,闭着眼睛建房子。
(7)隐藏着虚伪。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虚伪和谎言如同显示器和调制解调器一样,几乎变成必备的设施。有的人用谎言骗人,有相当一部分人坦言,每天在网上都会说几句假话,而且不觉得可耻,也不觉得不正常,反正所有的人都在说假话。网络的逻辑往往排除道德,当对方没有把道德约束在自己身上时,个人恶性意识膨胀,网恋就建立在畸形的逻辑之上,最终有可能导致人生的悲剧。
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恋是脆弱的,正像没有根基的大厦,随时都可能倾覆。网恋像雾像雨又像风,应该美丽,但是更多的是危险。不信,只要打开网络搜索一下“网恋”,就会知道有多少教训,有多少危险!
3.青少年网恋心态种种
(1)让朦胧心情更甜蜜。“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少男不善钟情”。逐渐成熟的少男少女,有着朦胧的心情。
“让自由的心,飞翔在自由的网上”。在网络盛行的今天,少男少女们,把朦胧的心,抛向网络空间,追求一份清纯,一份美好,一份纯洁。网恋的美丽,在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篇小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网上恋情的温柔缠绵、凄婉动人和惊心动魄。当《第一次亲密接触》被以话剧的形式搬上舞台时,其男女主角早已成为网上爱情追寻者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和梦中情人,他们的形象和名字深入人心,广为流传。有的人认为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往往受到名利或传统观念的约束,他们幻想在网络上能够有超越一切的纯洁爱情。这种心态很容易使人在网络上坠入爱河,不能自拔,它让朦胧的爱情更甜蜜,我们把这种类型称之为理想型。
(2)柏拉图式的精神型网恋。向往爱情,崇尚爱情的纯洁。这类网恋者,把精神享受看得较重,他们寻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双方所保持的是网络上的“恋情”,而不准备在现实中有任何接触。他们除了网上相恋之外,彼此不通电话、不写信、不见面、不知道对方的名字,甚至不知道对方的性别;他们不求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接触,却愿在炽热的网恋中相伴到天涯。在他们看来,柏拉图式的精神相恋是人类最圣洁的感情,它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物质条件,是人们内心深处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这类网恋者的痴情投入常常难以潇洒走一回。人的感情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只要这类网恋中的任何一方在精神和心理需求上有了新的要求,网恋就是五彩斑斓而又旋即破灭的肥皂泡,“无言的结局”常常是这类网恋最真实的写照。
(3)恶作剧心态。出于种种原因,有些青少年以在网上用情感的幌子欺骗、引诱、勾引、挑逗异性为快,从达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利用网络上的恶作剧,戏弄别人,欺骗别人,使别人的内心得以暴露的时候,便对对方抱有一种“嗤之以鼻”的幸灾乐祸的心态。正因为在网上互不相识,又可以保持一定的隐私,就出现了这样一群无聊之人的无聊之举。有些男生为了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或者出于恶作剧心理,往往用女性化名上网,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据有关研究报道,有的青少年会因为长时间在网上使用女性身份而变得不适应自己的性别角色,进而不适应现实社会,不敢和别人接触。
(4)空虚寂寞总为情。有些青少年内心较为空虚,现实又有许多的道德束缚、家庭、学校等条件的限制,空虚的内心无以弥补填充,于是把青春情怀寄予虚拟空间,寻找真情,寻找心与心的理解,同是网络空虚人,相逢哪管曾相识。在偌大的虚拟空间里,总会有惺惺相惜的相遇,于是情感的寄托就发生了,恋情就产生了。这就是空中楼阁似的网恋,也许会成为现实,但更多的是美丽的肥皂泡。
二、网恋陷阱
1.雾里看花——不要误入网恋陷阱2003年6月,美国退役士兵斯迪尤德贝克为了排遣孤独,开始在网上的聊天室里聊天。很快,他就在聊天室中认识了住在英国曼彻斯特的英国“女郎”谢沃恩·彭宁顿。谢沃恩·彭宁顿自称是一名19岁的大学生,两人一“见”钟情,感情迅速升温,很快就讨论起结婚生子的事情。
斯迪尤德贝克于7月12日横跨大西洋来到英国,和自己的网上情人谢沃恩·彭宁顿一起去法国旅行。斯迪尤德贝克以为是在和一位19岁的女郎共享浪漫,却不知道自己引发了一场轰动美国的“退役大兵携12岁英国女孩私奔”的案件。直到看到报纸,斯迪尤德贝克才知道谢沃恩·彭宁顿是12岁而不是19岁。英国、法国和德国警方迅速介入此事。
在诸多由网络引起的问题中,网恋可能是最能引起争议的。网络可能带来甜蜜但更多的是温柔的陷阱。网恋的成功最终也要把网络情缘移植到现实生活中来。网络是有许多浪漫、新奇的特点,带给人刺激的感觉。但是事情却不总是向着好的一方面发展,网络上的交流毕竟与现实生活中不同,这样的沟通有很多时候是建立在虚假信息上的,一旦反馈到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给其中一方造成巨大的灾难。
网上的爱情,是雾中的玫瑰,朦胧多彩而又诱人。网上的爱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是浪漫的,爱情是让人激动不已的,爱情是一个人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爱情是需要时间和空间交织而演绎产生的动人情感。爱情需要的是一种接触,而不是对虚拟世界的陶醉。在网上,人们往往只是通过直觉来判断爱情,又在网上把自己的真实面目掩藏起来,让人无法获得真正的印象和感觉,而当男女双方在网上建立起了爱情关系时,就会无法抗拒爱情的力量,就会陷入情网而不能自拔,这个时候就会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变数,使得网上的爱情危险而无法控制。也许因为网上的爱情像风,像雨,又像雾,就这样地走进我们,使得它与魅力和美丽、神秘和虚幻共存,从而使得年轻人都想尝试一下。
有人这样评价网恋的情与爱的关系,当情与爱进入了赛博空间,借助虚拟技术成为一种“触摸”的可能,那么人们就将生活在X元的情感世界中。这种空间不是一个纯理性的逻辑拓展空间,而是一种随缘邂逅的“迷宫”,一种与人的情感本身真正吻合的混沌状态。也许网上的爱情虚拟就是在人们期待的一种缘分和无法控制的拓展中要实现的对“迷宫”的行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描述过人生的三大境界。如果稍稍改变一下顺序,就可以用来描述网络恋情。网络恋情的第一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网恋时人们爱得死去活来的境界;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痴迷的追寻后,却发现了对方移情别恋。第三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网恋的最后结局,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无奈境界。三种境界描绘出了网恋的悲哀:网恋是水中月,雾中花,来去潇洒,心无牵挂,怎知是真是假!
面对青少年的正直、可信与分辨能力低,许多人别有用心地利用网上的控制威力,来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在互联网上随处的可见的《泡妞大全》、《如何让美眉和你上床》、《24小时搞定你男友》等内容,起到了普及网上控制手段的作用,从而使网上控制更加泛滥,给青少年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
一篇名为《泡妞的境界》的网上文章是这样教导人们如何去控制别人的:
现在的新人类、新新人类,思想解放得干脆彻底,先是看《泰坦尼克》之后春心荡漾、想入非非,又看《上海宝贝》后百无禁忌、敢作敢为。有些女学生,虽然外表美丽,但是内心空洞,没有多少思想,整天生活在浪漫的幻想之中。报上不是经常有女大学生、女研究生被人拐骗的报道吗!如果遇上经过包装的“帅哥”、“酷哥”,或者“才子”、“成熟男人”,就难免把持不住,贪图虚荣的小妞遇到看起来有钱的“成功男人”,那就更是“沙土萝卜,一带就来”。所以,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女孩子,泡她们的条件并不苛刻,手法并不高深,只要你在外表、气质和地位三方面下点工夫就行了。外表方面,如果长得不算太差就装帅,如果先天不足就扮酷。气质方面,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比如包装成才子,似乎才气十足,会一些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戏剧、音乐、格言警句,不时甩出来吓人一跳;或者装深沉,作出饱经风霜、曾经沧海很受伤的样子,骗取同情,这是利用女性潜意识中保护弱者的母性本能;或者装成洞察入微、善解人意的“成熟男人”……
很多人可能看到上面的文字后会发笑,认为太夸张了。事实恰恰相反,上述文字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灵活运用,在网上控制住别人的成功率还相当高。不要轻言自己在网上绝对不会被人控制。古人在论及兵法的应用时说过一句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人在某个时候的某个网上,在某种特定的网络环境下,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被别人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