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是国力竞争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人才。本文依据人力开发的原理。从“培养开发”角度,阐述了对编辑进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性,并就创新教育的途径和原则作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编辑;创新教育;途径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民族之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体制、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创新的确关系民族的生死存亡。在新的形势下,客观现实已经表明:谁拥有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和旺盛的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谁就能拥有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综合团队,谁就能掌握世界政治经济的命脉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在出版过程中,编辑工作处于开端和核心地位,直接影响、制约甚至决定整个出版过程,编辑素质高低,创新能力大小直接关系到出版物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党的出版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努力加强对编辑创新教育工作,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编辑队伍,已成为新闻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人力开发的有关原理,本文从“培养开发”角度,对编辑人员进行创新教育问题作以分析和探讨。
一、对编辑进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知识经济时代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关键是培养编辑的创新能力。
1.现代化的媒体需要现代化的编辑
作为现代编辑,必须使其思维活动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思维方式与科学文化同步发展,学会从多角度,结合多学科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问题,才能不辱社会使命。封闭的、单一的思维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编辑工作的需要,并逐渐被开放的综合思维方式所取代。首先,思路决定出路,有了创新的思想,才能有创新的行动,作为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编辑,必须更新传统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其次,对编辑主体而言,还要实现理念的现代化。理念现代化指对编辑理论、程序、技术、管理、经营、效益等一系列编辑工作相关要素所形成的综合意识。增强这些意识,是编辑工作的必由之路。第二,编辑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编辑提供了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机会,使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得以更具体的展现。
2.时代的发展,使老编辑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充电”
编辑工作时间长了,一方面经验会越来越丰富,轻车熟路,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人产生厌倦感,甚至出现因循袭旧、固步自封的情况,这是不必讳言的事实。
曾有人把编辑的劳动比喻为“就像光合作用中的叶绿体一样,利用自己的能量,即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知识以及认真的审读、加工、技术处理、文字修饰、设计构思、反复校对等,将不完全成熟的书稿变成合格的产品,输送给社会。但是,编辑的能量是有限的,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就像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一样”。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在不断更新,许多编辑原有的知识结构远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长此下去,编辑的能力越来越弱,其“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怎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呢?
3.具有知识而缺乏能力的年轻编辑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知识和能力是编辑成才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知识和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内容上看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能力则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才智。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比知识的获得慢得多。掌握、占有知识的多少,并不能说明能力的高低,能力的高低是由构成能力的诸多因素的整体综合水平决定的。许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编辑,经过实践就发现了自身能力不足。可见,知识多并不等于能力高。因为,国内新闻教育,对学生的考核往往是分数为上,大部分对学生考死题是造成“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其次,传统的教学内容极端强调完整、系统的学科体系,片面强调概念、原理、条文和规范,而轻视理论付诸实践的环节。据报载,目前大学新闻专业只有一学期教学实习,而且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年。由于实习实践过于集中,就无法有这种理论和实践反复结合的过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大量问题,发现自身在能力方面的不足就带到了工作岗位上,用人单位就得对这些新人进行重新培训。可见,知识多并不等于能力高。同样,能力也不能代替知识。一个人纵然有较好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但他不掌握文化知识。或者只有一点点肤浅的知识,充其量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而无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更不用说创新了。
4.面对竞争市场,编辑创新“有心无力”,无所适从由于机制和历史的原因,一些编辑依然遵循的是靠自然来稿、约稿式的作业方式,不太注重对读物的整体策划和栏目策划,缺乏有份量、有新意、有深度的主打稿件。面对激烈的竞争,一些编辑无所适从,既对自己原有的编辑理念心存疑惑,又找不到走向市场的突破口。在缺乏准确可靠的数据、调查和让人信服的分析的情况下,常常轻易地“盲目跟风”。编辑只有不断坚持创新,才有出路。如果只甘于跟在他人之后,庸庸碌碌,不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那真是编辑一大不幸。如果出版单位不重视编辑创新教育工作,只“挤奶”不加“食”,那编辑能力的枯竭之日,将是出版单位关门之时。
二、对编辑进行创新教育的途径
出版行业具有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和许多形之有效的创新教育方法与形式,只要开动脑筋,善于发掘,运用得当,出版单位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应该是大有可为的。出版单位开展创新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有创造性的育人环境,激励编辑树立创新信念和参与意识编辑工作是一种创新性的工作。这就是需要出版单位广泛普及科技知识,大力提高编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并鼓励编辑人员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更加支持和鼓励出版工作者进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前进。《青年文摘》编辑部为激发编辑创新的勇气和自信,自创了《青年文摘》进行曲:“为了弘扬世界文化精华,丰富青年一代的精神生活,我们充满勤奋工作的生气,《青年文摘》在知识的海洋里游弋探索。从创刊的那天起,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我们用心和手编织真善美的蓝图,《青年文摘》把温馨送进读者心窝……”同时他们还制订了《目标和价值观》,让编辑“每个人不断寻求更好的工作方法并协同合作,以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脚踏实际的精神,创造更优秀的杂志”。正因为,《青年文摘》编辑部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使每个编辑树立了创新理念,才使这本杂志在读者中喜闻乐见,常读常新,有趣有益,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实践证明:只有编辑树立起坚实的创新信念,才能激发出编辑部创新热情、创新意识、创新潜力,实现出版事业的飞跃发展。
2.营造追求“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促进编辑树立学习意识江泽民指出:“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要求编辑不仅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品质,而且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出版单位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编辑创新能力。通过学习,丰富知识储备是编辑创新能力的形成的前提。在全球化时代,学习观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观。因此,必须培养编辑具有与形成创新能力相适应的学习观念。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老化的速度加快,要求编辑不断更新知识。只有追踪世界科技知识发展的前沿,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其次,创新思维的观念。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电脑和网络广泛使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实现了出版物信息交流手段的现代化。编辑不仅可以通过电脑多媒体进行富有成效的学习,而且能通过互联网迅速了解掌握新科技,为不断创新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第三,追求“永无止境”的观念。永无止境,是一种勇往直前,不甘落后的品质,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一种追求。只有无止境,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编辑永无止境地追求知识,就能站得高、走得更远,就能为读者奉献出更新、更美的作品。
3.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技能竞赛活动,帮助编辑树立实践意识邓小平曾经指出,经过实践,真正能干的人就会冒出来。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应用型、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因而编辑的实践操作技能应成为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单位要注重编辑的实践活动,经常开展一些具有创新技能的竞赛活动,增加编辑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对年轻编辑进行全方位岗位培训,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是推进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如此复杂的“适应”和“选择”面前,在如此变化着的生活潮流面前,青年编辑的行为只能是多样式的、多层次的。同样的思想按照不同的方法去实施,结果肯定不同。行为的创新有时比思想的创新更可贵。因为它更直接,更有感召力,更富于行动的力量,更能迅速判断它的正确与谬误。火柴的发明,正是基于科学家们在石头之间千万次的磨擦带来的灵感。每一次的创新,也是基于千万次实践中智慧火花的一闪。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让编辑在实践中去撞出智慧的火花,使其创新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熏陶,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新的前提之一。因为知识储备、实践经验越丰富,学术视野越开阔,创新思维能力就越强。因此,编辑要充分利用岗位和社会这两个大课堂,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为创新能力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
4.造就创新型的总编,构建培养编辑创新能力的教育机制“创造教育”旨在造就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这既是人类教育发展的自然规律,又是全球化时代对我国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这也是对编辑进行创新教育应遵循的方针。当前,我们要树立创造教育的教育观,培养一批创新型的总编。要形成一支具有创新型的编辑队伍,必须要有创新型的总编。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总编,才能带出创新型的编辑队伍。所以,总编要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具有现代化思维和创新能力,善于用科学的方法启发引导编辑。并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善于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指导编辑的工作。同时,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开展编辑包括智商、情商以及学习类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出版单位的领导应克服“只要工作使用,忽视培养提高”的倾向,为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舍得投入必要的时间和合理的经费,构建对编辑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为了获取最佳教育效果,不妨拓展思路,由社内扩展到社外,挖掘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内外合力,形成出版单位、学校、社会多位一体的创新教育网络,为开展对编辑进行创新教育创造必要条件。
三、对编辑进行创新教育的原则
对编辑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工作既是当务之急,又不可能一蹴而就,速成速效,我们必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积极努力,不断探索,稳步前进。对此,应把握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树立爱才、惜才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索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教育体系。
2.整体性原则
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纯能力,它是多重能力素质综合基础上的结果。因此,我们全面研究和改进教育过程每个组成部分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套从内部到外部,从过程到结果,从人员到制度等全方位的编辑创新教育体系和管理体系。
3.全面性原则
时代对社会成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需要的编辑必须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否则不仅会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也不会培养出创新能力很强的编辑。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提高编辑素质,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造就一批适合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编辑人才。
4.自主性原则
创设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树立尊重个性,鼓励个性发展的观念。为编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自己,寻找求发展提供各种可能,以培养编辑创造力为目的,启发他们突破旧的模式和框架,探索新路子,在传承和“扬弃”中创新,在编辑过程中创新,在借鉴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