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49625400000051

第51章 未来趋势(2)

一个定义品质潜力、目标受众和每个独立产品的可开发利用生命周期的商业计划

我们很快可能会发现,通过传统显示技术生产的消费内容将不能被新的播放技术(PDP、DLP)支持。获得授权的新的打包媒体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显示潜力。多媒体内容在存储和播放技术上惊人的发展与广播电台所提供的服务和质量已经完全超越了。为了支持长期的内容开发利用,我们要调节数据量和存储的相关费用以及生产量,这样才能够提供高数据率来保持最初的质量和存档内容的后期生产潜力。

工作人员资格和较短投资周期

快速进步的新消费技术驱动着大众期望的变更,这将使得对于质量与功能的参考指标不断更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受众对质量的选择越来越难以满足了。保持竞争和操作灵活的最低要求之一就是要对新的客户需求及时做出反应,通过确保系统投资和遵循创新周期而进行硬件更新,以此为广播电台制定摩尔法则。这就要求可预测的年预算要分配用来购买存储媒介、维护和更新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这些操作将建立新的业务过程,带来新的工作内容。在某些情形下,这些新的工作内容将要求把传统技术与计算机知识以及网络系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

元数据的产生、发布和开发利用

必须建立与内容产生、存储、操作及开发等各方面相关的元数据,这是无须任何人为的干预就能够对内容进行剪裁和家庭消费的先决条件。与内容相关的元数据应该尽可能地可以自动获得并且得到获取、生产和存储的硬件支持。

创建低码率内容代理

现代技术提供了多用户以不同方式对内容的访问,例如高码率或低码率、基于关键帧或文本,这为产品多样化以及增大节目吞吐量带来新的机会。为了节目汇编和重新使用,需要对现有的节目内容进行裁剪组合,如果在搜索和编辑时采用低码率影像模式,可以大大地节省时间。创建低码率的内容也将进一步允许利用已有技术通过传统网络进行操作,这已经在音频中得到实施。在互联网发布网页时,如果在图像允许的质量界限内,选择低码率和编码算法,也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内容存储中引入自动化操作

将电子媒体的内容存储到自动化的资料库,就能始终保持存储媒介处在被控制的环境下,从而保证对原始内容的严密控制。这样被授权的用户就能对内容进行远程访问,再也不用到现场查找磁带。这也将防止存储媒介的丢失,并且省去备份多个拷贝的需求。新的接口允许在质量无损失的前提下以原始形式传输内容,或复制、存储内容用于进一步制作。我们已普遍认识到,电影胶片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以及它的高质量潜力,需要在生产和保存时进行特殊的处理。

对内容的操作、交换和存储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平台

通过将内容操作、存储、传输平台分开,许多弊端可以最终得以克服。包括频繁地选择记录格式、花费大量的时间传递内容、质量下降,以及被个别厂商的产品所限制等。把内容做成公认的标准化的文件结构进行传输,将带来一个充满竞争的存储产品市场。将电视的应用整合到大量基于信息技术存储平台的通用应用范围内,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规划,并将有助于促进存储产品的向后兼容,提供与应用最为匹配的存储技术的选择以及能够在单一平台处理不同存储媒介的系统管理。通过提供更有效地使用存储容量的方法,通过在跨平台、分布式和多变的环境中更快地传送内容,新的存储系统管理概念就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需求。由软件控制的定时后台迁移操作和对内容完整性的自动监控将会允许控制内容资料库的各个层面,并且在迁移到新存储媒介时能够提供无间断的操作。

系统开发与维护

为了保障在系统中的前期投资,应该选择模块化的、存在厂商竞争的设备。此外,在设备中使用的接口与协议的技术指标必须是已经公开的,并且最好不是专利产品。

在这部分中非常有利的事实就是这个群体已认识到了从线性节目生产链到以内容为中心的生产模式的发展趋势,其中内容管理系统作为归档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所有内容相关过程的中心。在这种模式中,为了管理与交换,内容被放置于由基础构架支持的业务过程的中心。开发内容的业务过程包括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发布和销售。在前期生产阶段,内容以创意、脚本、生产计划文档等形式而存在。这些信息在参与部门间进行交换并且作为元数据的一部分进行存档。在生产期间,内容被制作出来并且添加到内容池中。后期制作是指对内容的编辑和表示过程,在广播行业,这就是一个实际的音频和视频的编辑过程、添加特殊效果和图像并且为发行做准备的过程。尽管广播行业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是他们也认识到了面向消费者的信息发行过程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了。十年前,这种多样化对广播来说,还只是局限在有线电视、卫星广播电视等,但现在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等传播渠道,内容的数字化传输也已经实现了。

采用新的管理与平台技术并以内容为核心的集成过程模式,其优点在于减少了内容保存的费用,并且更便于内容的管理和访问。在前期生产阶段,现有的内容可以更加容易地被考虑进去,新的创意、脚本等都可以在生产开始之前就被集成到系统中。在生产期间,支持这种模式的新技术允许我们更快、更简便地访问实际内容。所有相关部门可以观察到生产处理的进展并且可以提前为接下来的工作步骤作准备。

我们期待新的发行渠道将为传统的媒体公司和传播机构开辟新的市场。当新技术使得广告、访问与内容发布更加简捷时,可以期望媒体销售(它目前只是传播行业收入的一小部分而已)将会欣欣向荣。由于新的渠道不仅仅是服务于新产品,我们预计B2B的交易额将会有大幅度增长。因此,档案馆的作用将今非昔比,可以期待他们将成为更加重要、更具核心力也更能获取利润空间的部门。

针对以内容为核心的过程和档案库模式,P/FTA的最终报告提出了一种集成技术方案,通过它可以认识协同作用的潜力和经济规模,这与本书所引入的概念非常相似。本书与P/FTA报告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主要基于到目前为止从这个领域大量项目中所获得的经验。

10.3IETF关于内容发行网络和内容发行互联网的创新

IETF内容发行网络(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ing, CDN)和内容发行互联网(Content Distribution Internetworking, CDI)的创新主要涉及到内容发行,并没有把内部的内容管理当作它们的目标。然而,既然CDN和CDI需要对发行内容进行管理,因此在这部分中所产生的概念是非常有趣的。但这些概念和协议在被使用时,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为一个更具交流化的模式和发行方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万维网的出现引发了因特网的使用变革。然而在此之前,因特网主要还是用来进行电子数据的传送,现在它越来越多地被当作信息资源库并实现内容的交换。IETF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从而提出内容发行网络(CDN)和内容发行互联网(CDI)的创新,而内容发行互联网(CDI)的创新已经引发了IETF CDI WG。CDN/CDI致力于为内容的提供者发布内容提供服务平台,而内容的提供者无需管理整个基础设施。有关CDI的工作仍然处于需求阶段,目前,它关注的是用网页来进行内容发布。工作组正在研究的问题包括关于CDI模型、结构、发行式需求、CDI身份认证与计费(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 AAA)等需求。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就是定位、下载以及在CDN/CDI中的内容使用轨迹。

内容网络系统可以被认为是覆盖网络系统,它运行于实际通信子系统的顶部。它使用高级协议,例如HTTP、RTP、RTSP或是正在发展的通信协议,例如SOAP。因此,CDN利用已有的构架,在现有的基于IP的网络和协议上运行。CDN处理路由问题,并对内容提出请求和反馈。CDN试图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允许内容需求者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并且把它传送给内容的需求者。内容条目(特别是视听内容)可能体积非常大,因而需要足够的带宽和存储空间,CDN就是要解决在CDN内负载的分配机制,包括高速缓存、服务器群、与网络条件及载荷有关的路由机制、在CDN内产生副本等。

服务器群是一个对外显示为单一地址的服务器群体。内容的多个副本可能存储于一个服务器群的不同服务器中。用户对某个内容的请求,可以由服务器群中的不同服务器来提供服务,这就可以在所有可用资源上实现平衡负载。服务器群还能在其中某个服务器发生故障时绕开此故障点,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损失。在CDN中,服务器群的配置通常被置于代理占据机构中,以此来管理内容的副本。这些结构被称作代理服务器。发行机制考虑到网络状态的动态信息,将内容从最初的服务器移动到代理服务器。根据网络情况和负载信息,用户的请求被发送到最合适的代理服务器。

CDN中的计费基础结构,可以跟踪和收集路由上的请求信息并发布和传送内容。通常CDN服务提供者代表着内容出版者,为他们产品的发行提供基础结构(包括计费基础结构)。一个CDN可能拥有来自于多个内容出版者的内容。提供CDN服务者的获利点是服务于不同内容出版者的规模经济,而内容出版者将因此而拥有日益增加的观众。

按照惯例,一个CDN是由单一的服务提供者操作的(也就是在单一的网络环境中)。为了改善CDN的可度量性及增加CDN可以到达的范围,人们提出了CDI的理念。CDI将允许在多个网络与多个内容提供者之间进行跨网络资源共享。在这种架构中,每一个加入的CDN仍然可以对其他的CDN隐藏其内部的详细资料,并且可以保持对内容定位和内容传送的独立决策。因此,某一个CDN对与它相邻的CDN来说是一个黑箱。CDN间的互联网络的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内容广告、内容复制以及信号。

因为CDN的主要目标是内容的放置和处理,所以从IEFT CDN/CDI的创新内容中发展出来的概念与协议是和内容发行管理相关的。虽然协议主要是针对网页内容而设计的,但有些概念是与专业内容管理相关的,针对的是一个更加分散、更加非中心化的内容管理系统。例如部门的内容管理系统可以考虑使用以CDI技术互相连接的CDN,当然还要采用存储以及其他的技术。如今仍然存在着大量不同的概念融合的研究工作,然而考虑到使用基于IP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可以预计,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将会很快被采纳,并且被应用于它们目前尚未涉及的领域(例如专业的企业级的内容管理)。

10.4经验与展望

关于企业范围的专业内容管理系统技术已经到达了一个新阶段,第一批系统已经在日常的操作中得以实际应用了。在这些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人们积攒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地发展内容管理系统技术。我们现在已经处于这样一个阶段,此时检验一下所获取的经验以及已经出现的主要问题(即吸取的教训)将是非常有益的事情。我们也要关注未来对内容管理系统有意义的相关发展,关注已经改变了的方方面面,关注支持内容管理的各种技术的出现。未来的发展是指那些预期可以丰富内容管理系统特性集合的领域,这些是通过提升内容管理系统的功能或提高它的操作效率来实现的,当进一步开发内容管理系统的时候,很有必要对这两方面都进行充分的考虑。

10.4.1与内容管理系统相关的问题

最初对内容管理系统的期望就是使之成为多媒体内容数字化、无磁带生产、管理以及发布的平台。实际的管理应该是高度自动化的,只要可能都应使用计算机化的分析、存档、处理以及管理工具。同时系统应该具有通用性、普遍性,在只有少数或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对内容对象的所有元素(素材与元数据)方便地实现跨组织机构的交换。此外,系统应该是规模可调的,可以用于各种格式和不同的媒体。这就意味着一定要使用相同(至少是兼容的)的技术。既可以管理相对较少数量的视听、低带宽、低码率的对象,也可以管理世界广播业巨头的资料(包括各种清晰度和多样化的媒体,它们还可能是存储于多个不同的载体上的)。这些内容对象可能是音频、视音频、图像,也可能是网页、文档等等。另外,内容管理系统应该足够灵活地支持和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状况和工作流。尽管内容管理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绝大部分(至少是部分)期望的要求并没有达到。接下来的一些段落将会略述这部分所涉及的问题。

在专业环境下使用内容管理系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内容管理系统被认为是先天不可靠的。在24×7的运行过程中,任何因故障的停工都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许多系统(例如自动系统或是广播服务器)都已经内建了某些机制来处理硬件和软件的故障。从根本上看,现今的这些系统通常都使用信息技术,并且看起来还是相当稳定的。因此,使基于信息技术的内容管理系统满足特定应用的可靠性需求,是系统设计和正确投资的问题。同时在实施中,还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技术的灵活性,以此来保证将内容管理系统成功地引入那些富媒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