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领导理亏时,给他留个台阶下。常言道:得让人处且让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对领导更应这样。领导并不总是正确的,但领导又都希望自己正确。所以没有必要凡事都与领导争个孰是孰非,得让人处且让人,给领导个台阶下,维护领导的面子。
②领导有错时,不要当众纠正。如果错误不明显无关大局,其他人也没发现,不妨“装聋作哑”。如果领导的错误明显,确有纠正的必要,最好寻找一种能使领导意识到而不让其他人发现的方式纠正,让人感觉领导自己发现了错误而不是下属指出的,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一声咳嗽都可能解决问题。
③不冲撞领导的喜好和忌讳。喜好和忌讳是多年养成的心理和习惯,有些人就不尊重领导的这些方面。一位处长经常躲在厕所抽烟,经了解得知,这位处长手下有四个女下属,她们一致反对处长在办公室抽烟,结果处长无处藏身,只好躲到厕所里过把烟瘾。他的心里当然不舒服,不到一年,四个女下属换走了三个。
④“百保不如一争”。会来事的下属并不是消极地给领导保留面子,而是在一些关键时候、“露脸”的时刻给领导争面子,给领导锦上添花,多增光彩,取得领导的赏识。
(3)关心上级的生活
喜欢别人关心自己的生活近况,这是人之常情,上级也不例外。比如上级遇到高兴的事——子女考上大学,提薪提级,乔迁新居等等,心里一定想找人夸耀一番,而如果遇到忧愁烦闷的事,也想找个人倾述。下级在上级高兴之时能够表示欣赏、赞同,在上级优烦之时表示同情,正是所谓“同甘共苦”,这样和上级的感情联系必将加深。一般人遇到喜怒哀乐的事,都不愿闷在心里,而希望有朋友同喜乐,解哀愁。下级如果对上级能做到随时关心,那么上级自然会在心中将你当成朋友。
但同时要注意,下级与上级的交往毕竟还是有顾忌的。不能丧失自尊像个跟班似的跑在上级后面,大事小事都随声附和,连上级不愿人知的隐私也去刺探,甚至为表示亲近关系还四处张扬,或者是不看别人脸色,到别人家里一坐就是半天,喋喋不休,占用上级已安排好的时间。这些交往的分寸若不掌握好,成为“粘粘糊糊”的人,在上级面前会很不受欢迎。不受到欢迎就不会有真正的交往。
(4)要善于赞美你的上司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即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一句恰当的赞美犹如在银盘上放一个金苹果,使人陶醉。因此,适度的赞美是赢得上级的青睐、缩短与上级的距离、成为上级心腹的重要方法。我们的上司每一位都是血肉之躯,他们同样需要他人的赞赏与奖励。我们对上司赞赏的目的是使他们领会到我们的真诚,同时也得到他最真诚的帮助,形成一种良好的上下级的关系。
恰到好处的赞美被誉为“具有魔术般的力量”、“创造奇迹的良方”。称赞他人是一种内功,会称赞应让人感觉到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恭维、阿谀、拍马屁。
赞扬与欣赏上司的某个特点,意味着肯定这个特点。只要是优点,是长处,对集体有利,你可毫不顾忌地表示你的赞美之情。上司也是人,也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及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受到称赞时,他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如果得知下属在背后称赞自己,还会加倍喜欢称赞者。
在你赞美上级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原则。
要选择上级最喜欢或最欣赏的事和人加以赞美。卡耐基说:“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谈论他最珍贵的事物,当你这么做时,不但会受到欢迎而且还会使生命扩展。”切忌对无中生有的事加以赞美,若你这样作,会使人们感觉到你是在“溜须拍马”,而心生厌恶感。
赞美必须是由衷的。虚情假意的恭维不仅收不到好效果,甚至会招惹麻烦。
要善于把握时机,该赞美时应及时赞美。
不要在赞美上级时同时赞美他人,除非是上级喜欢的人,即使你赞美他人也是给上级作铺垫而且要适时适度。
赞美最好由第三者尤其是上级最信赖的人转达效果更佳。
因为,尽管当面赞美可以直接地获取对方的好感。但是,对于某些比较敏感的人,尤其是那些过去彼此间有一定隔阂的人来说,它常常会引起某些误解,认为你是别有用心,或者是另有所图。与此相反,背后的赞美却可以更为深切地赢得对方的尊敬。因为,就对方而言,他会认为你对他的赞美是真正的,是由衷的,而且是不带有某些功利性目的,由此为今后进一步的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背后的赞美应该和当面的表现一致。也就是说,即使不当面夸奖,但也应有一定的表情,切不可一方面背后赞扬某人,另一方面在当面时又故意置之不理,面无表情,视同路人一般,这样也会起到负作用。
3.怎样向领导争取该得的利益
《圣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先生仙逝后欲进入天堂去享受荣华富贵,于是就排队领取进入天堂的通行证。由于他不善于竞争,后面的人来了直接插在他前面,他却保持沉默,丝毫没有任何反抗或不满,就这样等了若干年,他仍站在队的末尾,始终未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
这个故事对我们深有启发。在一个工作群体中,在利益面前,不要逆来顺受,也不要过分谦让,应该大胆地向领导要求自己应该得到的。
当我们考虑工作究竟是为什么的时候,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回答,比如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上电视或发新闻的话。然而,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我们是为利益而工作,比如金钱、福利、职务、荣誉等等,否则就未免太虚伪了。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说为利益而工作是正大光明的。
之所以强调在与领导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争利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有那么许许多多的人因为不会争利而频频“吃亏”。不会争利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不敢争利,甚至连自己应该得到的也不敢开口向领导要求,既怕同事有看法,也怕给领导造成坏印象,大有“君子不言利”的味道;一种是过分争利,利不分大小,有则争之,结果整日价跟在领导屁股后喋喋不休地讲价钱、要好处,把领导追得很烦。依我们的观点,这两者都是不会争利的,争利也有个技巧问题。
常言道:老实人吃哑巴亏,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我们的祖先总结出的地地道道的“真经”。在同等条件下,两个同事工作都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比较勤恳认真,但在分房时,一个“有苦难言”,对领导只提了一次要求,虽然自己结婚5年可3口人仍挤在一间破旧的平房里;但另一位却三天两头地找领导诉苦,有空就拨拔领导脑子里面分房的这根弦,结果被优先考虑,而他的那位老实巴脚的同事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难道他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吗?
有些人认为向领导要求利益,就肯定要与领导发生冲突,给领导找麻烦,影响两者的关系,什么都不敢提,结果往往也是一事无成。干好本职工作是份内的事,要求自己应该得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付出越多,成绩越大,应该得到的就越多。
只要你能为领导干出成绩,向领导要求你应该得到的利益,他也会满心欢喜。如果你无所作为,无论在利益面前表现的多么“老实”,领导也不会欣赏你。事实上,从领导艺术上讲,善于驾驭下属的领导也善于把手中的利益作为笼络人心、激发下属的一种手段。可见,下属要求利益与领导把握利益是一个积极有效的处理上下关系的互动手段。
赵忠祥在《岁月随想》中的“义气与职称”中就专门谈过自己为评职称而争了一争的经历,写得实实在在,没有任何哗众取宠的痕迹,读来着实让人有同感。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为自己的利益而争取是光明正大的。
(1)提出晋升请求要主动
人世间处处充满着竞争。就社会来讲,有经济、教育、科技的竞争,有就业、入学,甚至养老的竞争。就晋升来讲也不例外,在通向金字塔顶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是竞争的足迹。对于同一职位觊觎者众多。因此当你了解到某一职位或更高职位出现空缺而自己完全有能力胜任这一职位时,保持沉默,决非良策,而是要学会争取,主动出击,把自己的想法或请求告诉上级,往往能使你如愿以偿。战国时期赵国的毛遂、秦王赢正时的甘罗已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证明。特别是上级已经有了指定的候选人,而这位候选人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如你时,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应该积极主动争取,过分的谦让只会堵死你的晋升之路。
当下级向上级提出请求时应讲究方式,不能简单化。宜明则明,宜暗则暗,宜迂则迂,这要根据你上级的性格、你与上级以及同事的关系、你的知名度等因素而定。或采用“明示法”即通过口头书面形式直接明确地向上级提出自己的请求。或采用“暗示法”即在与领导沟通(包括谈话或报告)过程中作出某种暗示,如“我要是担任某职,会怎样,会比某某更恰当……。”或采用“迂回法”即由他人转达自己的请求,而这个人最好是上级的知己。究竟采用哪种方法更有效,应论条件而定。
(2)提出调换工作岗位的请求要适当
一个人如果能得到与自己的能力、兴趣完全一致的工作岗位,那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命运往往跟人们过不去。人们也往往在社会分工中,在某一部门,被安排在某个不甚理想的工作岗位。例如,有人想干电工,却分到了机床边;有人想开汽车,却来到锅炉旁……面对这种种不尽人意之处,人们应该有一个调整自己的取向,而不能一味迁就社会,将就自己。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要不要主动找上级或领导谈谈,提出调换工作岗位的要求呢?
完全可以。如果在同一个单位内,你觉得有更适合你的工作岗位,那儿也需要人员补充,你当然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在这种时候,通常有这样几种情况会影响你的请求。其一是你目前所在的岗位更需要人,特别是一些相对而言比较艰苦劳累的工作岗位,上级和领导不大愿意轻易地把人员调动,以免动摇人心。于是,尽管你想去的岗位也需要人,上级也不一定会满足你的愿望。因而你的请求便是不适当的。其二,虽然你所在的岗位也可以让你走,但你想去的岗位却是一个令许多人都想往的地方,不少人也都有同样的请求或愿望,在这种情况下,上级也常常宁可保持一种稳定和平衡,不做任何调整。于是,你的请求可能也会招致不好的效果。
总之,在提出类似的请求时,最好是先考虑一下这样做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然后再作决定。否则,将是不适当的。
(3)争取利益要把握火候
现实表明,领导在交代重要任务时常常利用承诺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对下属而言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对领导而言心理上也感到踏实、稳定,他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领导在交代任务时忘记了承诺,或不好做出承诺,你应该提前要求你应该得到的,这不是什么趁火打劫,领导也较容易接受。
王翦是秦始皇手下战功累累的大将,他协助秦始皇消灭晋王,赶走燕王,并数破楚军,但秦始皇对他疑心重重,怕他功高镇主,因而在攻打楚军时有意重用李信将军,后来王翦称病告老还乡。李信在与楚军交战时受挫,秦始皇也只好放下架子赶到王翦面前谢罪并请他出山。王翦率兵60万由秦始皇亲自送到灞上,一方面表示秦王的信任,但同时他对王翦掌握重权表示不放心的顾虑也流露出来。于是,王翦在出发前,向始皇请求许多田宅园池。始皇问:“将军就要走了,为何忧虑贫穷呢?”王翦说:“作为君王的将军,即使有功也不能封侯,所以趁君王信任、重用和偏向我时,我得及时请求点好处为子孙造福。”始皇见王翦如此坦诚可爱,觉得放心不少,开怀大笑。王翦到了边关,又5次派人回都请求良田。有人觉得这样不妥,便问:“将军这样强请硬求未免太过份了吧。”王翦深谋远虑地说:“不然,秦王粗鄙而不信任人,现在倾全秦国的士兵而委任于我一人,我不多示田宅为子孙谋基业来巩固自己,反而让秦王因此而怀疑我吗?”
王翦不愧为智勇双全的大将,于外于内都是八面玲珑,可谓老谋深算。在接受重大任务前,当面向领导请求自己应该得到的,既表明你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也能表明你既然如此坦诚的要求了利益,那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可能不再玩“猫匿”,至少在领导心目中能造成一种印象。
尤其是牵挂经济、利益和好处的一些事情,领导也深明其中的厉害,把这样的任务交给你去办他能不存疑心吗?比如你或许能在其中捞点回扣、作点手脚、收取礼品等等,领导都能胜算到,如果你接受任务时不声不响非常痛快,领导往往会认为“你这小子这么高兴地接受了,心存不良。”所以,你最好有话说在当面,有要求提在前面,要玩“马前卒”,不要搞“马后炮”。
(4)争取利益要把握好“度”
有些人向领导提要求很不会把握分寸,往往要求很高,引起领导的反感,招致“讲价钱”、“干了多少事”的奚落。依我们的经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不争小利。不为蝇头小利伤心动气,略显宽广胸怀、大将风度,在领导心目中形成“甘于吃亏”、“会吃亏”的好印象,在小利上坚持忍让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