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百姓食品安全指南
49615600000009

第9章 饮水卫生(2)

间隙水柜、调整柜和浮力调整柜,也应按上述方法进行消毒。

(3)给水用水龙带应专用和保管好,防止污染。

15.海水淡化时有什么卫生要求

(1)海水淡化装置只能在海水未被污染的海区航行时进行淡化,当靠近港口、江河入海口处,或停靠码头时,均应停止使用制淡装置,以防污染。

(2)对蒸馏式海水淡化装置所制淡化水(蒸馏水),因缺少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应经矿化处理,使其水质达到GJB1335-92《低矿化度饮用水矿化卫生标准》,方可作饮用水。

16.在紧急情况下是否可以饮用海水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饮用海水,这个问题目前有争论。有人认为,海水盐度高于人体含量的4倍,喝了海水会使体内总渗透压升高,虽然暂时可以解渴,但不久就会大量排出,使体内水分大量丧失。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短时间饮少量海水,会有利于延长生命。有人试验,从落海第1天开始喝海水,每隔一个半小时喝一次,每次喝50毫升,每天只喝500毫升,连饮4~5天,再喝淡水,结果,试验者体内新陈代谢很快恢复正常。被誉为“海军的榜样”的法国博士阿兰帮巴尔说:“如果你有淡水,在严格控制比例的情况下,加进海水来延长你的供水时间;如果你没有淡水就喝海水来救命,直到你能得到雨水、得到一条鱼来挤压鱼汁或等到救生船来到为止。”阿兰帮巴尔并不是提倡喝海水,而是强调在生死关头,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喝海水。阿兰帮巴尔的经验是用2:1的比例,即用二份淡水、一份海水掺合在一起饮用,一般不会伤害人的身体,而会大大延长海上遇难者的生命。因为只有赢得时间,才能积聚力量去捕鱼或收集雨水,才能继续航行和向救生船发出信号。法国著名海军主治军医布里埃奥里在最近的著作中写道:“遇难者可以喝少量的海水,每天可达400~900毫升,不要等完全脱水时再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3个失事的水兵,在黑海中漂游,他们饮用海水止渴,其中一名连续喝了34天,他在头两天只能用又苦又涩的海水润润喉咙,以后就喝一两口,到了第三天,渴得忍耐不住便大量地喝,一昼夜喝了2000毫升左右,然而,他却活下来了。看来,在没有淡水的情况下,少量饮用海水也是一种应急的办法。

17.如何对野外饮用水进行净化处理

一般来说,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饮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还是通过渗透、过滤、沉淀而得到的水,最好都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饮用。其方法如下:

(1)将净水药片放入水容器中,搅拌摇晃,静置几分钟,即可饮用,可灌入壶中存放备用。一般情况下,一片净水药片可对1升水进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质较浑浊可用多片净水药片进行消毒。

(2)如果没有净水药片,可以用随身带的医用碘酒代替净水药片对水进行消毒。在已净化过的水中,每1升水滴入3~4滴碘酒,如果水质较浑浊可用多片净水药片对1升水进行消毒,亦可在每升水中滴入6~8滴碘酒。搅拌摇晃后,静置的时间也应长一些,20~30分钟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3)利用亚氯酸盐,即漂白剂,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净化的水中,每升水滴入漂白剂3~4滴,水质浑浊则加倍,摇晃均匀后,静置30分钟,即可饮用或备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剂的味道,注意不要把沉淀浊物一同喝下去。

(4)如果以上的消毒物都没有,那么野炊用的食醋也可以对水进行消毒处理,在净化过的水中倒入一些醋汁,搅匀后,静置30分钟后可饮用或备用。

(5)在海拔高度不超过3000米且有火种的情况下,把水煮沸5分钟,也是对水进行消毒的很好方法。

(6)如果寻找到的水是成水时,用地椒草与水煎煮,这种方法虽然不能除去原来的成味,却能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如果水中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应用浓茶与水煎煮,最后出现的沉淀物不要喝。

目前,有一种饮水净化吸管,在野外非常实用,形如一支粗钢笔,经它净化的水无菌、无毒、无味,无任何杂质,不需要经过煮沸即可饮用,很方便。

18.在水源紧缺、环境险恶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安排饮用水

在水源紧缺、环境险恶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饮用水,不要为一时的口渴而狂饮。喝水也要讲究科学,如果一次喝个够,身体会将吸收后多余的水分排泄掉,这样就会白白浪费了很多水。如果在喝水时,一次喝一两口,然后含在口中慢慢咽下,过一会感觉到口渴时再喝一口,这样重复进行,可坚持6~8个小时,甚至更长些。

19.在野外条件下,没有可靠的饮用水,又无检验设备时,如何鉴别水质的好坏

在野外没有可靠的饮用水,又无检验设备时,我们可以根据水的色、味、温度、水迹,概略地鉴别水质的好坏。纯净的水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浅蓝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碗盛水观察,通常水越清越好.水越浑则说明水里含杂质越多。水色随含污不同而变化,如含有腐殖质呈黄色,含低价铁化合物呈淡绿色,含高价铁或锰呈黄棕色,含硫化氢呈浅蓝色。

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则常带有一些异味。

如含硫化氢的水有臭鸡蛋味,含盐的水则常带成味,含铁较高的水带金属锈味,含硫酸镁的水有苦味,含有机物质的水有腐败、臭腥、药味。为了准确地辨别水的气味,可以用一只干净的小瓶,装半瓶水,摇荡几下,打开瓶塞后立即用鼻子闻。也可把盛水的瓶子放在约60℃的热水中,闻到水里有怪味,就不能饮用。

地面水(江河、湖泊)的水温,因气温变化而变化。浅层地下水,受气温影响较小,深层地下水,水温低而恒定。如果水温突然升高,多为有机物污染所致,工业水污染水源后也会使水温升高。还可以用一张白纸,将水滴在上面晾后观察水迹。清洁的水是无斑迹的;有斑迹则说明水里含杂质多,水质差。在野外,最好不要饮用从杂草中流出的水,而以从断崖裂缝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为佳。饮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时,可在离水边1~2米的沙地中挖个小坑,坑里渗出的水较之从河湖中直接取水清洁。

饮用水里的悬浮物质和胶质物质越少越好,否则长期饮用容易致病。在野外,因条件限制,也可用一些含有黏液质的野生植物净化浑浊的饮用水。如灌木丛的根和茎,榆树的皮、叶、根,木棉的枝和皮,仙人掌和霸王鞭的全株,水芙蓉的皮和叶,都含有黏液质,都含有糖类高分子化合物。这些植物与钙、铁、铅、镁等二价以上的金属盐溶液化合,形成絮状物,在沉淀过程中能吸附悬浮物质沉底,起到净化浑浊水的作用。

上述野生植物中,仙人掌和霸王鞭是可以食用的植物,而且净水时需用量很少,产生的絮状物又能沉淀析出,用其澄净饮用水是最理想的。用野生植物净水,最好挑选深绿色的植物,将其捣烂磨碎。使用时在一桶水内放4克左右植物糊,搅拌3分钟后再静止10分钟,浑浊水即能澄清。在原始森林中,许多小溪、河流表面看起来清澈干净,实际上却含有多种有害的病菌。人一旦喝下去就会染上像痢疾、疟疾这样严重的疾病。1943年2月在缅甸作战的英国特种部队在丛林中行进300多千米,因为水的问题,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有1/3的队员死亡或患病而不能继续前进,最后英军不得不取消预定的远程渗透作战。

切记,无论多么口渴,都不要饮用不洁净的水,以防止病菌通过饮水进入人体内。对于在周围环境中无任何绿色植物生长的池塘或者周围出现动物残骨的水源和附近的其他水源,都要保持警惕,这些水源可能已被靠近地表的化学物质污染;富含矿物之处的水常会是碱性的;沙漠地区会有一些无活水源头的死湖,它们逐渐形成盐湖。万不得已,一定要将水煮开或经过蒸馏后再喝。

20.特殊条件下,如何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在海边,如没有离子交换树脂脱盐剂,可以用锅煮海水收集蒸馏水的方法使海水淡化。煮海水时,在锅盖内侧贴上毛巾,将蒸馏水的水珠吸附在毛巾上,然后再拧在大贝壳或其他容器内。这样反复制作,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淡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些中国和英国海员,在没有人迹的荒岛上,就是用类似的方法,大量地制造淡水而维持了76天的生命,终于等到被英军飞机发现而获救。

冬季,可将海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冻结。当海水冻冰时,大部分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就会结晶而离水,因此,冰块基本上是淡化的。而将未冻冰的水,即浓盐水在锅内加热,熬干后可得到结晶盐,再展于纸上,除去苦分,即得食盐。

我国西北部地区的大片沙漠戈壁中,在有植物的地方,通常深挖4~5米即有潜层地下水。水经过沙层过滤,一般清澈透明,但因地下水大量蒸发浓缩而成盐碱水,不能饮用。如无离子交换树脂脱盐剂,则可用上述海水淡化的方法处理后饮用。

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居民,用当地的地椒草处理苦成水。方法是在1千克含矿物0.37%~0.72%的苦成水中加入0.1~0.9克的干地椒草同煮,虽然不能除去苦成,但可以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

在有湿沙或苦成水的地方,可以用简易的太阳蒸馏器取得淡水。方法是挖一个直径1.5米、深1米的沙坑,上面盖一层透明塑料膜,四周用沙子或石头固定,中问放上一块小石子,使塑料膜成一倒圆锥体。在这个圆锥体下面预先放一个接水的容器。阳光透过塑料膜使沙坑中的水分蒸发,水蒸气遇到塑料膜凝结成水滴,顺着圆锥体的顶端滴入容器内。这种方法,可以获得蒸馏水1.5升左右。

(王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