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百姓食品安全指南
49615600000029

第29章 人畜共患疾病(1)

1.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auianinfivenza,AI)是指由高致病性H5和H7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鸡、鸭、鹅等禽类烈性传染病,给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国际兽医药局和我国农业部都将其定为A类传染病。禽流感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一类,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球型,直径80~120毫米。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5个H亚型(H1~H15)和9个N亚型(N1~N9)。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可灭活,用紫外线直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禽类感染了此类病毒后,几小时至数天不等,出现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及全身败血症、衰弱症状。发病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2.什么是人禽流感

人禽流感是指过去只感染动物的禽流感病毒(H5、H7、H9)跨越物种界限,引起人类感染的一种新发传染病。200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将其定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并要求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人感染了人禽流感后,多在7天内急性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3~4天,可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不适,部分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等综合征,死亡率较高。

3.怎样预防人童流感

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禽流感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而感染H9N2、H7N7者较轻。禽流感病毒主要是鸡、鸭、鹅等家禽感染或携带,但不排除其他禽类或猪成为传染源的可能,病毒主要通过禽类分泌物、排泄物、受毒污染的水等感染,以及直接接触被感染毒株。

在发生禽流感地区,不要购买活禽,特别是发蔫和拉稀的禽类,要采购有检疫证明的禽肉,不吃半生不熟的白斩鸡和糖心蛋,不吃生蛋。吃禽肉,应先煮透,后加工烹饪,勤洗手、少摸嘴。避免用手直接接触自己的眼、鼻、口。远离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尽量避免触摸活的鸡、鸭等家禽及鸟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疑动物尸体要焚烧或喷洒消毒药后深埋,防止污染水源。加强个人卫生,餐具、运输工具、手、皮肤要消毒。

4.什么是疯牛病

疯牛病即牛海绵状脑病,是一种危害牛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最早于1985年在英国发现,到目前为止,西欧(主要是英国)34个牧场已出现了17万多头牛感染疯牛病,已屠杀、焚烧30多万头。受影响国家已超过100个。疯牛病的病原是朊病毒,具有与普通病原微生物不同的异常理化、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对各种理化因素(如紫外线、沸水和消毒药)抵抗力极强,主要污染肉和骨等,烧成灰是最好的杀灭办法。

疯牛病潜伏期长,为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通常为4~5年,4岁以上的成年牛多发;机体感染后不发热、不产生炎症、无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传播途径主要是食入被朊病毒污染的食物,如反刍动物肉骨粉,另外,脑内接种和医源性感染也可引起传染。

朊病毒缓慢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使神经细胞空泡化和脑海绵状病变等,临床上以进行性精神状态异常、共济运动失调、震颤、对光及声和触摸感觉过敏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发病在感染后14~90天内,100%死亡。朊病毒可引起多种类似发病过程与病理变化的疾病,除疯牛病外,还有绵羊瘙痒病、人的库鲁病和人的克-雅症等。

我国还未发现疯牛病,但曾在英国进口绵羊中检出瘙痒病,也发现了人的克-雅症。由于朊病毒的特殊传播方式和发病率低等原因,人们大可不必恐慌。1990年我国农业部即禁止从英国进口牛、牛精液、牛胚胎、牛肉及其肉骨粉。为净化环境和减少朊病毒在动物之间及动物与人之间的“传递”机会,也不应在动物饲料中使用任何哺乳动物骨粉。

5.什么是猪链球菌

猪链球菌是链球菌的一种,属革兰阳性球菌,根据血清学反应,分为20个血清群。猪链球菌Ⅱ型不一定都具有致病性,毒力可能与夹膜多糖、MRP、EF等多种毒力因子有关。

据江苏兽医研究所1998年作的一次调查显示,正常猪群中猪链球菌Ⅱ型的带菌率很高,平均为42.6%。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研究表明75%的健康猪携带有猪链球菌,3%的健康猪血液培养阳性,但不发病。2005年6月中旬以来,我国四川省部分地区发生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局部暴发流行。疫情发展迅速,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214例。这些病例中,死亡39例。

6.人感染猪链球菌有什么症状

人感染猪链球菌并引起发病的情况比较少见,1968年丹麦学者首次报道了人体感染猪链球菌导致脑膜炎的病例。此后,在我国香港、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瑞典和我国台湾、江苏也陆续报道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例。通常情况下,从病例中分离到的猪链球菌多为Ⅱ型。但克罗地亚干2000年报道2例因猪链球菌Ⅰ型感染的病例。

1998年,我国江苏南通地区发生了小范围的猪链球菌疫情,病人在发病前2日内均与病、死猪或来源不明猪肉有直接接触史,提示人类感染发病与病猪接触密切相关。国外有学者认为人感染猪链球菌是人类的动物源性职业病。

调查显示,我国江苏猪链球菌Ⅱ型感染的疫情中,病例的潜伏期较短,均在3日以内,最短的从接触到发病只有4个小时,27例病人中20例在暴露后2日内发病。此次四川疫情初步统计潜伏期为2~13天,最短数小时。

主要传染源是猪链球菌感染的猪,国外也有野猪被感染的报道。致病菌经破损皮肤等侵入人体,尚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

常见症状:猪发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体温高达到42℃,四肢呈游泳状爬动,眼结膜充血,颈下、耳根、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出血斑,全身发抖,口吐白沫,并于1~2天内死亡。

人体感染猪链球菌后,视细菌侵入部位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例发病初期高热、全身不适、头痛。临床上主要分为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另外,猪链球菌还可侵入人体的关节、眼睛和心脏等,引起化脓性关节炎,眼内炎和心内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