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49610700000020

第20章 创新意识与策划能力(1)

从1996年来到北京交通广播到现在,我一直切身感受着交通广播发展壮大的每一个脚步。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以北京交通广播为代表频率的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新型传媒的兴起,传统的广播不但没有衰落,反而越发显现蓬勃的生机?再把目光投放得远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广播辉煌过,也受到过新兴媒体的冲击,甚至一度有“广播即将消失”的声音。

然而“危机”总是这样微妙——“在危险中孕育着机会”,关键是如何分辨“机会”,实现新的蜕变。广播从繁荣到衰落,以至复兴,它依然是强势媒体的“秘诀”就是抓住了“机会”——作为一名广播媒体主持人,或许我们没有系统地研究过广播发展的历程,但是我们有对自己工作经历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从一个侧面告诉了我们“广播是如何抓住机会的”?

我在1998年到2000年之间主持的《金曲派送》获得了中国交通广播奖二等奖;从2001年至今主持的《欢乐正前方》获得过包括金话筒奖、中国广播创新大赛金奖、中国交通广播十佳栏目奖等在内的很多奖项;从2003年至今主持的《1039交通服务热线》也获得了很多奖项,包括中国广播播音主持一等奖、中国交通广播十佳栏目奖、中国交通广播一等奖等等;我主持的《狂彪周末》、《可乐加冰》、《情景全接触》、《奥运五环录》、《奥运拉拉队》等节目都受到了听众的欢迎。

得奖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荣誉就像澎湃着的发动机,激励着我们不断地提速:当你用一个漂亮的“漂移”飞跃一个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弯道,获得掌声的时候,那种满足感绝对不能算作“虚荣”。当然,得奖也有实际的作用:一方面代表了社会和业界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另一方面,荣誉也可以为主持人带来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我时常思考,我的节目为什么得奖?因为我勤奋努力?因为我聪明好学?因为我口齿伶俐……其实都不是,因为勤奋是工作态度,好学是岗位要求,口齿是基本素质,这些都是主持人应该做到的。

那么,节目被认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节目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有奖项就有评比,在评比中能够脱颖而出,不靠节目的竞争力靠什么?而节目的竞争力来自于哪里?答案是:创新。

媒体的基本任务是传播信息、丰富信息和创造信息。我们采访到一件事情,通过电波传递给更多的受众,这就是最基本的传播形态。

而在此基础之上,我们采访新闻人物、访谈明星、解析热点等等,都是丰富信息的过程。当然我们更可以创造信息(注意:可不是“造假新闻”),比如《欢乐正前方》编创的段子可以影响某些听众的说话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搞笑”的新方法,或者有些“选秀节目”翻天覆地地升级了“歌手成星”的固定模式……这些被创造的“信息”甚至可以影响全社会的审美和接受心理,形成新的“潮流”。

说到这里,我们先不要着急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而自豪,我们要先了解一个前提:媒体人传播的信息、丰富的信息和创造的信息实际上是时代的信息或是时代需要的信息。也只有如此,我们传递的信息才能被同时代的人所接受。而时代在前进,受众的思维意识也在前进,听众的审美需求也在前进,所以加工信息的“手段”也必须要前进,这个“前进”就是创新。不创新则滞后于人们的审美需求,创新则引领人们的审美需求,引领者就是标志,就是品牌,就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说,优秀节目的竞争力来自于创新。

对于主持人而言,主持人基本主导了广播节目的产生、形态和内容,说得再明白点,节目等于主持人。所以,创新意识和对节目的策划能力共同形成了主持人竞争力中处于较高层面的能力。因此,主持人是否具备创新意识与策划能力,关系到广播节目,甚至是广播媒体的成长态势。广播媒体之所以能抓住机会复兴,就是因为它“创新”了传播语态。

一、创新是主持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创新是什么?从大的方面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甚至是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对于从事各行各业具体工作的人而言,创新就是怎样把工作效果变得更好。

对于广播媒体来讲,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如何把“喜欢听的受众搞的多多的,把不喜欢听的受众搞的少少的”——这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活学活用。现在,所有媒体节目的核心都是创新,这也是任何一个媒体的诉求——因为存在市场竞争,就需要用新鲜的内容吸引多多的人成为你的受众。

对于媒体而言,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媒体发展的内在要求。而“策划”是创新的具体方法,是实现创新的过程。

广播是以节目内容为核心的生产经营活动,内容创新成为媒体竞争的关键。这里说的“内容”实际上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包括传播手段、结构形式、题材选择、技术设备、表达方式、主持面貌等多方面的因素。作为主持人媒体,广播的内容创新实际上主要是由主持人来完成的,所以主持人要具备创新能力。

作为广播媒体主体的主持人,他的创新意识一方面是自发的,同时,时代、社会、媒体对主持人也有创新的要求。时代的创新要求大多是传媒语态和思维潮流方面的,社会的创新要求大多是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方面的,而媒体的创新要求大多来自于品牌建设及市场经营的压力。由此可以看出,创新能力对于主持人而言的重要意义。

明确了创新之于主持人的重要,下一个问题就要弄清楚:为什么而创新?

新东西是为了填补或引领时代的需求而产生的,因此满足了时代的需求,才会获得认可,获得认可才能成为品牌。由此得出结论:为时代而创新,为品牌而创新,为了主持人自己的荣誉而创新——你创造的新事物被肯定无疑是最有成就感的。

节目创新是为品牌服务的,品牌需要不断创新的节目来支撑。这个品牌的含义是广泛的,它包括节目的名字、主持人的风格、节目的个性等。你的节目是否给听众这样一个感觉:你的节目是灵动的,是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你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但是又要比他们超前一点点;你几乎每天都在尝试给他们惊喜,即使有时候他们并不认为这是惊喜的,但是他们会感受到你的用心,与你节目相关的一切都不会让他们失望。这些感觉需要你精心地营造和培养,每做一期节目,每做一些尝试,都要想想这两个字:品牌。与你品牌定义不符或者相悖的想法,即使非常新奇,也要学会舍弃。然后,去培养听众对于你这个品牌的信心。让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与你的节目相关的内容时,会想到你的品牌。

节目创新不是出奇制胜,而是“与时俱进”。曹禺说过:“新奇的东西是以奇取胜,所以新奇的东西不一定好,而好的艺术永远新奇。”“与时俱进”这个词,很值得研究。我想在研究这个词的时候,一定要把它放到我们的职业环境、我们的体制环境、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中去研究。与时俱进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和发展,使我们的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任何一个国家的媒体,都会有编前会、宣传精神会、周会、例会,这个会那个会。不要忽视这些会,这些会正是我们了解“时”的最佳途径。从这些会上,我们知道了“三个代表”、“三贴近”、“反低俗”、“改革开放30年”、“建国60年”、“08年要开奥运会”……这些都是主持人创新的来源和根本。你所处的位置越接近“时代”的“时”,你的节目就越具备“创新”的精髓。

所以,创新是“有目的”的创新,创新是否成功要经过听众检验。

在宏观层面,创新要满足时代的发展,符合时代的特征;在功能层面,创新要为创造品牌服务;而再具体一点,创新要么是为了把垃圾时段做火,要么是为了尝试新的风格,要么是为了应用新的技术,要么是为了让听众感觉更有意思……总之,听众说好才是“好”创新。

我们在主持人的基本素质中提到过“持之以恒”这个成语。如果我们认识到创新对于媒体内容的重要意义,那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持之以恒”对于创新的重要意义。

创新与策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个持续的过程一方面是指主持人对待节目的态度和认识要保持创新的心态,另一方面在具体操作层面,创新同样是在摸索、试验、反复中逐渐明朗的过程。有些时候,你认定的创新不一定被当时的眼光所接受,但是如果你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创新需要探索的勇气,需要瞄准市场的精准眼光,更需要排除干扰的坚持,同时要学会如何向领导向别人表达坚持这种创新的意义,从而获得可能得到的支持。我说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欢乐正前方》在2001年刚推出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接受,只有一些年轻人喜欢,上岁数的人都觉得低俗,总编室经常收到投诉电话和来信,监听报告上也时常出现我们的名字,为此我没少写检查。好在汪良台长支持,他认为这个节目有想法,一定会发光发热,这也是我说要感谢领导的原因之一。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也逐渐把握了娱乐节目受众需求和媒体标准的尺度,许多虽然搞笑但是迎合低俗口味的素材,我们都无情地抛弃了。

对主持人而言,不是策划了一档节目就完成了创新,其实节目播出的第一天,创新才刚刚开始。新节目让人仅仅记住名字,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你要忍受住寂寞,但是不要停止创新,不要放弃。所以,创新应该是持之以恒的。

二、创新是最富有激情的实践

主持人不一定是一个“时尚”的人,但至少应该是关注时尚的人,像新闻资讯、最新的歌曲、电影、服装潮流……这些都能为主持人提供创新的灵感和素材。我们所谓的创新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创造”,而是改良、组合与编辑——“旧元素新组合,新元素巧运用”就是最基本的创新。

你为节目所做的一切——采访、编辑、合成、直播、改版、特别节目、现场、衍生产品、线下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从直播到录播等等这一切,都蕴涵着创新的机会。其实作为电台这个媒体,可以利用很多已有的资源。访谈模式、歌曲、音效……新的组合方式会让这些已有的资源焕发新生。而且,你每天所接触到的一切,都可以成为你节目的创新资源。做个有心人,养成日常收集灵感的习惯,不要等节目开始前再去想。

之所以说创新是最富激情的实践,是因为创新的过程是痛苦的。

当你为了突破现有定式而绞尽脑汁的时候,可能还不知道“创造”的过程是孕育生命力的过程。当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时候,一种淋漓尽致的愉快会油然而生,这种愉快会冲走之前的纠结与痛苦,带给我们超越自己的信心。我们要建立个性化的品牌,就必然要走创新之路,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聚集新的听众群落,扩大或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个过程是富有激情的,展现了主持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创新不是口号,而是有具体内容的实践。对于广播节目而言,我们可以完全革新节目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可以针对其某一元素进行“升级改造”,从而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效果。那么,创新究竟可以在节目制作的哪些部分起到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去分析创新是如何引领广播节目发展的。关于节目的创新方式,大致有题材方面的创新、技术方面的创新、内容方面的创新、结构与形式方面的创新、日常素材方面的创新、表达方式方面的创新等,小到片头,大到审美趋势,无处不可以创新。

题材方面的创新与技术方面的创新,往往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而出现的。

首先来看看“题材方面的创新”。所谓“题材”,指的是栏目的总体内容和栏目定位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我们先来看一个具体栏目的例子。

从“霞光一缕”到“阳光灿烂”,河北电台《阳光热线》节目在2004年荣获中国首届十佳广播新闻栏目的基础上,2005年又蝉联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十佳栏目奖,并且排名第一,实现了新的突破。《阳光热线》也被领导和专家誉为“党委政府通过媒体施政的典范”,成为引发全国广播界第三次改革浪潮的河北“阳光模式”。

《阳光热线》由河北电台与河北省民主评议办公室联合举办,2002年6月3日开播,是全国省级电台第一个早间黄金时段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每天早上7:30~8:00播出,参与河北省民主评议的54个省直厅局、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带领相关处级干部轮流到电台直播间,通过热线电话和手机短信,直接和广大听众沟通,解答政策咨询,受理听众投诉。

《阳光热线》至今(2006年中)已经播出1100多期,先后有9位省级领导和500多位厅局级领导多次走进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