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边关冷月
49610500000074

第74章

北京和昆明,对此自然更是了如指掌。各种以防不测的准备,在各地紧张而秘密地进行着。

小吴老师听说后,也匆匆赶来,坚决反对乌蛮过境。

她说,她宁愿再从她祖父那里去要一笔钱,来补偿乌蛮无法过境去收购甘蔗的损失,也不能让乌蛮去冒这个险。

乌蛮说,他办事从来都相信自己的预感。这次他的预感很好,而且他不但是佤山上谁也比不了的剽牛英雄,还在部队里练就了一身当边防兵的本领,谁也将他奈何不了。

小吴老师仍不同意,又提出出钱请苏玲芝全权代办的方案。

乌蛮说,苏玲芝是个见钱眼开的商人,而且极有城府,自己已经和她分道扬镳过一次。根据他对苏玲芝的了解,他认为苏玲芝虽然人还不算坏,但只能做一点儿吹糠见米的小买卖,干不了大事,不能与之进行更深的合作。他此次过去,虽有风险,但一旦和对方达成协议,今后糖厂的境外甘蔗原料便可一劳永逸地长期解决,用不着再跑,也不用受苏玲芝这样的中间人掣肘。

无奈之下,小吴老师只得同意。

离开时,她将一块异常精美的缅玉小佛像挂在乌蛮的脖子上,含着泪对乌蛮说,她为他祝福,等着他平安归来。

望着小吴老师含着泪的纯洁无瑕含情脉脉的眼睛,感受着缅玉小佛像上那姑娘的馨香和体温,乌蛮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过境的事,乌蛮压根儿就没有告诉木果。

自从木果提出离婚申请后,二人便没有再见过面。

临行前,乌蛮一人驾车来到木果的“佤山茶屋”外,他本来是打算来对木果提出的离婚申请作一次答复的。没想到,忙乱中的他忘了,这一天正好是第二年的春节。

春节在佤语中叫“卧”,是佤族一年中最欢乐、最高兴的日子。在节日祝辞中,佤族老人常常念到:“把牙公艾,斋公尼,卧公桑。”“把牙”类似其他民族的火把节,“斋”是中秋节,“卧”是春节。祝辞的意思是把牙节老大,中秋节老二,春节老三。佤族全年有三大传统节日,春节是第三个节日。

在春节前几个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好吃的食品,酿制水酒,大人小孩准备节日服装,修缮房屋,备足柴火。临近节日了,妇女割草准备马料。

佤族过年又叫“新水节”、“迎新水”、“接新水”,佤族春节最有意思的也是“接新水”。春节前几天,人们准备迎接新水。全村召开会议,杀鸡占卜,确定一户为接待户,每人凑出一碗谷子或一碗米、一只鸡、一筒水酒、一棵竹子,作好准备。第二天清晨,巫师带上祭品到水源地祭祀水神。巫师回到寨子后,全村男人立即出来参加修水沟,每家至少要有一人参加。除特殊情况经村寨会议批准外,无故不参加者要受到出双份物资的处罚。人们在高处挖水沟,低洼地方用竹子搭水槽,当天一定要把水引到寨子旁的大门外,但不能引入寨内。不参加引水的人则全部投入大扫除,打扫村寨,清除垃圾,铲除杂草,铺平道路,房前屋后、里里外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第三天清晨,太阳刚刚升上山头,全寨无论男女老少都换上节日盛装,从寨外到寨子中,排起长长的队伍,将新水引入寨内。人们喜笑颜开,高声欢呼新水到来。早等在笕槽边的巫师,一只手拿一个小小的竹筒,一只手拿芭蕉叶,作好迎新水的准备。新水一到,他念诵道:“日日盼,夜夜盼,男女老少盼来你,终于把你盼到寨子里。望你长流不息,给全寨人带来福气……”同时用芭蕉叶在水面不停地画来画去,表示对水的热爱和尊重。人们在水流两边栽上四棵木杈,插上鲜花。巫师接上一竹筒新水送到接待户家,倒入原先已经盛水的铁锅,再把各家拿来的肉、米倒入锅里,煮大锅烂饭,准备招待全寨子的人。

巫师离开笕槽后,大家欢呼着涌向新水,先喝一口尝新水,然后洗手、洗脸、洗发、洗澡,用竹筒接水回家。除了接新水外,大年初一这天是佤族的“戒忌日”,不能干活,不能出寨门,外人夜不宜入户。初二清晨开始,亲友互相拜访,新姑爷拜老岳父,同时开始叫做“考敖窝”的打歌,拉开春节狂欢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