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爱心摇篮·妈妈幸福宝典:妇幼保健知识355问
49609500000027

第27章 儿童、青少年的精神生活(1)

275.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我们都希望心理健康。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有关专家根据我国青少年的特点,制定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是指一个人认识能力与活动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健康。它的主要标志是大部分时间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3)意志健全。体现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行,而不是顽固执拗、言行冲动、行动盲目、轻率鲁莽,或者害怕困难、意志薄弱、优柔寡断。

(4)人格完整。主要表现在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是协调一致的。

(5)自我评价正确。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至于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善于正确地自我接受。

(6)人际关系和谐。对人情感真诚、善良;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不是自私自利。

(7)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8)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276.如何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石。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对人做情感依恋、产生安全感和信任别人。父母子女互相信任,共同努力,子女的教育就变得容易多了。在与孩子相处时,首先家长对于自己的身份要有正确态度。

(1)家长不是超人,也不是完美的人,只是平常人,所以可以有胜败;有心情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

(2)家长与孩子都是人,所以要相互尊重、公平对待。家长希望别人对他和蔼、友善,孩子也一样,家长希望做得好时有人赞赏,不够好时有人谅解和鼓励,悲伤、烦恼、颓丧时有人给予支持和安慰,孩子也同样需要。

(3)没有一个家长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我们要把这种爱表达出来,当孩子成功时,家长分享喜悦,失败时给予支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期盼被肯定、接纳。沟通的目的在于相互尊重。孩子与父母亲能够彼此真诚地表明想法和感受,不必担心被拒绝。也许父母不同意孩子的想法,但可以表达接纳他们的感受。当孩子被如此对待时,良好的亲子关系才得以建立。他就能破茧而出,改变自己,塑造全新的自我,使自己更有作为。

277.要给孩子制定某些限制和规定吗

谁都知道不能让孩子为所欲为,他们的行为必须有所控制。所以一定的限制和规定还是必需的。尤其是在6岁以前的孩子,由于还处于他律时期,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事情。6岁以后,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强,可以和他讲道理了,逐渐形成自律行为。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不要紧盯着孩子管头管脚,不要过多限制。这样会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与家长对着干。导致的结果等于没有规矩。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明确自己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当孩子有超出界限的行为时,家长的反应也不能简单粗暴,要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动机,是不是因为不知道规则的原因,要允许他有犯错和改错的机会。总之,大事要有原则,有范围,小事要有自由。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要做到“温柔地坚持”,态度是温和的,而原则是明确的。这样的孩子,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自律、明理的好公民。

278.在与孩子沟通中如何做到有效倾听

一般人的观念里,认为沟通的元素主要是“说”,父母所呈现的态度是“我说,你听”。其实,“说”只是沟通中较不重要的一环,真正重要的沟通元素是“倾听”。在心理学上,倾听具有净化作用。当孩子遭遇挫折、困惑、失败和难过时,积极地倾听能够沉淀和过滤孩子复杂而奔腾的情绪,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协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促使孩子愿意听父母的看法和意见,愿意和父母说话。在倾听过程中,父母必须有想听孩子说话的心意,允许并真诚接纳孩子可以有和你不同的想法,必须相信孩子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在倾听过程中毋需害怕孩子说些情绪性的语言。例如:我恨老师,我诅咒他快死掉。要知道情绪的感觉只是一时的,而非长久不变。你要庆幸的是当孩子倒出这些囤积在内心的垃圾后,他的心灵才能获得祥和宁静。

父母要成为一名有效的倾听者,不仅是要听懂孩子的表面话语,还要把孩子的叙述加以整理,找出孩子隐藏的感受。同时还必须对他的非语言行为所代表的意义有所了解。通过面部表情、音调与速度等的观察了解孩子。倾听最大的优点就是指出隐藏于交谈背后的感受,帮助孩子从较合理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感受。

279.如何保持与孩子的交流

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少说套话:最常见的套话是“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面对这种沟通方式,孩子的本能反应是闭上嘴巴。类似于“等你自己有了孩子,你就会明白的”之类的话也同样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良好的沟通应该是用现在时来解释你的行为。

(2)避免气话:当你的情绪很不好的时候,往往会说出一些伤人的话,这时最好不要教育孩子。这时的教育效果不会好。最好等自己情绪平静后,再和孩子交流。

(3)认真地听孩子说,不在孩子说话中间插话:等孩子把话讲完时,不妨复述一下他的讲话要点,问问他是否是这个意思,这也是对他的尊重。大人眼里很不起眼的事情,在孩子眼里却可能是很大的。

(4)选择合适时机:什么时候听与怎样听一样重要。家庭沟通最有效的时间是休息时。

(5)慈爱为本:家长的慈爱是最温柔、最恬静的交流手段。表达慈爱的方式也有讲究。孩子不喜欢大人在公共场合表达爱意,可采用一些无声语言。

(6)尊重孩子的观点:允许孩子参加家庭问题的讨论,在这样的情景下,孩子会愉快地接受家长的决定,他觉得自己得到重视。当然,尊重孩子的意见并不意味着迁就孩子。

280.孩子常常咬指甲该怎样引导

孩子反复咬指甲与心理紧张和情绪不稳有关。繁重的作业、复习迎考、看惊险的影视片以及受到父母的责骂或惩罚等,都会造成孩子咬指甲的习惯。

有些孩子咬指甲行为常常发生在他们聚精会神地看电视、听故事、找东西、做作业和想问题的时候。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咬指甲,不要急于制止,首先要做的是寻找原因,消除引起孩子心理紧张和情绪不稳的因素,如减少过早、过多的各种学习压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等。具体方法有:

(1)转移法。以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2)不要过分限制孩子动手的行为。对孩子的各种动手行为进行限制,会束缚孩子的手,压制孩子好奇探究的天性,使孩子感到生活单调,容易产生紧张、抑郁、孤独、沮丧等不良情绪。

(3)让孩子的手参与到各类活动中。

(4)定期给孩子剪指甲,并讲授一些手的卫生知识,让孩子意识到咬指甲是对自己身体有害的行为。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需要时间,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粗暴强制、嘲笑、打骂、恐吓会使孩子的情绪更紧张,从而强化咬指甲的习惯。

281.孩子经常说谎怎么办

说谎对于一个3~4岁的孩子来说不是什么道德品质问题。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还分不清现实和想象的差别,往往把自己的想象当做事实来诉说。

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还是经常说谎,就应该引起重视。一旦发现孩子经常说谎,家长首先要寻找其说谎的原因,大致如下:逃避责备;家长的管教比较严厉;孩子的虚荣心作怪。在弄清原因后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矫治,方法有:

①认真分析其说谎的原因,摸准其说谎的规律,要多花点功夫,不要轻信孩子的话,稍有怀疑,必须马上核实孩子话,如是谎言,应予及时揭穿。要让孩子知道谎话骗不了父母,就只好说实话。否则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好骗的”,“可欺的”继而胆子越来越大,慌话越说越多。

②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专制,严厉往往是孩子谎言的温床。因此,家长一定要民主、和谐地对待孩子,让孩子敢于说实话。

③家长自己不说谎。决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谎,或说话不算数,欺骗孩子。我国古代“曾参杀猪”的美谈可成为广大家长学习的楷模。使孩子从小知道,说话要算数,不能骗别人。

282.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小学一二年级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学校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变成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小学生,是一个转折点。作为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首先,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给予体贴关心和照顾。孩子上学后,生活规律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过去“自由自在”的生活转向比较紧张而有规律的生活。

他们处处要受到学校严格集体生活的约束,因此会感到很不习惯。父母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特别要注意创造有规律的生活。其次,要注意孩子的健康状况。要关心孩子睡眠时间是否充分,食欲是否旺盛。作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家长第二大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在幼儿园以玩为主、以学为辅,到了小学就不同了,变成了以学为主。

所以,家长尽量要在家中把孩子的学习搞得丰富多彩,给孩子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要求先做作业再去玩,并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并制定一个时间表,培养时间观念。完成作业后,也让孩子自由活动,做喜欢的事情。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要动脑筋教育孩子把玩和学习兴趣联系在一起,让孩子学得轻松有趣。使孩子感到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考试成绩并不十分重要。

283.为什么说小学三四年级很重要

小学三四年级是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孩子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加上孩子自身心理和能力的发展,这些都会引发比较明显的学习分化现象。

10岁前后的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处在转折时期,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因此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在三四年级尤其关键,而独立性和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所以三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期。

三四年级孩子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可以胜任更加复杂的学习任务。

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书面言语水平逐步超过口头言语水平。这一时期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孩子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孩子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归类、对比、推理等能力的增强,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们说三四年级是养成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最后关键,如果教育得法,将会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会使孩子的学业取得成功。

284.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家长要注意什么

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已进入青春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渐广,这一时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自主思维空间。此时的家长该如何以引导,如何把握其间的度,便显得尤其重要了。它事关今后孩子的独立程序、适应能力及良好心态的形成。青春期又称第二反抗期,这时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希望被尊重。因此,父母应改变教育方法,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交流。

五六年级的孩子,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这为他们进行各种训练提供了充分的思维能力保证。因此,小学高年级也是学生分化的一个关键期。家长应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孩子去不断地尝试、去探索,在实践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建立足够的自信。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此时期人际联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迅速增强。因此,家长还应该注意引导孩子的交友,应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在一定的自由的空间内健康地成长。

285.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的表现,正说明孩子的自主意识在觉醒,是成长道路上必然要发生的。父母要想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还必须深入孩子的内心,用心灵与之对话,这样才能真正感化他们,使他们自觉发生转变。

对逆反的孩子,父母应当经常与其保持沟通,促使孩子把所想所感都倾诉出来。让孩子能有机会宣泄情绪。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和关心他,以缓解孩子的心理重负。要平等相待孩子,使他从对着干到愉快合作。

要尊重孩子隐私,不要干涉孩子的合法权利。通过循循善诱,对症下药,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来。

父母在纠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还应该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有不当之处,是否有过激行为,是否考虑过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

只有找出自身教育的不足之处,才能扬长避短,从孩子和自身两方面出发,双管齐下,找出解决孩子不听话的解决方案。

不听话是孩子的一种独特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必然的生理现象,父母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只要父母找准孩子不听话的根源,以科学的家教艺术予以正确的引导,就能化孩子不听话为求知上进的动力,促使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