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爱心摇篮·妈妈幸福宝典:妇幼保健知识355问
49609500000020

第20章 儿童常见疾病防治(2)

216.如何防治营养不良性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主要原因与断奶期喂养不当,未及时补充铁质有关。缺铁性贫血小儿常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生长发育迟缓,因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而且,缺铁还会影响婴幼儿智能发育,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较大的贫血儿可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差,少数还会有异食癖,如吃土、沙子、墙皮及纸等。

因此,若怀疑孩子患缺铁性贫血,应及时去看医生。缺铁性贫血虽然对儿童危害不浅,但它是可以预防的。预防婴儿铁缺乏要从母亲孕期做起,孕母铁不足时应及时补充。足月儿从4个月或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从2个月补铁。提倡母乳喂养和合理添加辅食,婴儿在4个月起可添加橘子汁和维生素C、蛋黄,以促进铁的吸收;5~6个月后可添加铁强化谷物或菜泥、蛋黄、鱼泥;7~8个月开始喂肝泥、肉末,给予丰富的血红素铁。幼儿要注意营养平衡,多食用含铁丰富,吸收率高的食物,如牛乳、动物肝类、动物血、猪牛羊瘦肉,其不仅含铁丰富而且吸收率很高。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大豆、赤豆、毛豆等食物铁的含量也较高。

217.如何防治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通常在生后第2或第3个月开始发生,好发于颜面及皮肤皱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轻至痊愈,但也有少数病例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病因比较复杂,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的营养失调等因素。营养过多、消化不良、衣着不当,外部刺激等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患者常是先天性过敏体质,约有3/4的患者父母有过敏性疾病病史。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为了防止由食物过敏引起的婴儿湿疹,在开始试用新的食物时,必须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如无过敏,经过7~10天后再增添另一种新的食物。如患儿过分肥胖,就应该节制喂食的量和次数。如估计患儿对牛乳过敏,可在喂食前将牛乳多煮沸几次,使牛乳蛋白变性,或者改喂人乳、豆浆等。如果患儿对蛋白过敏,可只给蛋黄,或者先给予少量蛋白,再逐渐加多。如果患儿对母乳过敏,乳母暂时少吃或不吃鸡蛋、牛乳、海鲜或刺激性强的食物。患儿如有便秘,为防止过敏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可酌情给予蜂蜜或麻仁丸润肠通便。婴儿湿疹皮损勿用水洗,严禁用肥皂水或热水烫洗,可用植物油擦干净,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婴儿睡前应将其两手适当约束,以防抓伤,引起皮损扩大和感染。衣着应宽大,清洁,以棉织品为好,婴儿尿布应勤换洗。

婴儿皮肤比较嫩,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218.如何防治尿布皮炎

尿布皮炎俗称“臀红”,是出生后1~4个月发生在婴儿尿布包裹部位的局限性皮肤炎症。发生皮炎后,可见婴儿在与尿布接触的部位,如外阴、臀部、下腹、股内侧等有边缘清楚的大片红斑及少数的丘疹,严重的可出现水疱、糜烂、溃疡,有的还可因继发细菌感染而化脓。预防尿布皮炎发生的关键在于保持婴儿外阴和臀部皮肤干燥清洁,尿布用吸水性强、质地细软的旧白被单改制,并要勤洗勤换。孩子每次大小便后应用温开水将臀部洗净,用细软布擦干。洗尿布时应用清水冲洗、充分洗净除去污物和尿布上残留的肥皂和洗衣粉,尿布要多晒阳光或烘干后再用。如已发病,除了迅速除去病因、清洁患处、做适当处理外,不要用肥皂热水洗擦,不要乱涂药物,应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慎重治疗。

219.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患儿咽喉、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传播,疱疹液及粪便中的病毒经手感染及排泄物污染水源传播,潜伏期2~7天,多发于夏秋季节,3~6岁发病率较高。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1~3天,可有喷嚏、咳嗽等感冒样症状及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口腔及咽部多有散在的大米粒大小的疱疹,周围绕有红晕,1~2天后因疱疹溃破形成溃疡可出现口痛、咽痛、拒食、厌食等;皮疹多与口腔黏膜疱疹同时出现,先为玫瑰色红斑、斑丘疹,可变成疱疹,多在2~4天后吸收;皮疹有离心性分布的特征,主要发生在手掌、足跖部,有的患儿在臀、膝、踝、肘、腕等部位也可见到,病程为7~10天。年长儿及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可自愈,大多数感染者预后良好,极少数感染者可引起心肌炎、脑炎、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本病的防治不可忽视。

220.如何防治儿童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很容易传染的,主要是通过口腔进入肠道,传染媒可以是食物、水、唾液、空气、脏手、小孩子的玩具等,所以要特别注意小孩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同时,还要增强小孩自身的免疫力。此病流行期间,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控制流行的主要措施,一般隔离2周。对患儿口腔排出物及粪便、玩具、食具、便器应严格消毒,以防止传播。未病儿童应避免与患儿接触,避免去公共场所,减少传染机会。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密切接触者可用大青叶、板蓝根等口服以预防。

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支持疗法,辅以抗病毒药物、解热剂,中医以利湿清热、解毒透疹为主要治法。护理患儿最重要的是保证足够的休息,饮食要容易消化,如果患儿口腔已经溃疡,应避免咸食,否则宝宝会因为疼痛而拒绝进食。

221.如何防治婴幼儿腹泻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尤以婴儿期发病率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夏秋季最多见。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严重腹泻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也是婴幼儿期死亡原因之一。因此预防腹泻尤为重要。

提倡母乳喂养,添加辅食不宜过早,夏季或患病时不宜断奶。注意饮食卫生,食具、奶瓶每次用后要洗净,每天煮沸消毒一次,喂奶前要洗手,衣服要整洁。注意气温变化,避免过热或受凉。多户外运动,增强抗病能力。

患营养不良、佝偻病和肠道外感染时积极治疗,防止并发腹泻。

222.如何早期发现新生儿眼疾

婴儿时期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外界不良刺激和先天眼球发育异常均会影响视力正常发育。而在此期间,婴儿不会表达自己眼部不适症状,家长若不加注意,很难发现孩子的视力异常。对于不良视力如不及时纠正,错过有利时机,往往会影响孩子终身视力。早期发现婴儿视力障碍,对其视力矫治十分关键,所以认识新生儿常见的眼睛疾病以及明白如何早期发现小宝宝的眼睛异常,应是所有父母的责任。新生儿期眼睛异常现象很多,包括先天性眼睑下垂、先天性青光眼、白内障、早产儿视网膜症等。所以家长首先要注意婴儿双眼大小、位置、外形、运动、色泽及朝向注视的反应。要注意是否有眼睑下垂、小眼球、眼球震颤等症状。如发现小宝宝眼睛看起来白白的(白瞳孔)、常常跌倒、畏光流泪、红眼睛、分泌物增多时,则应立即到眼科门诊做检查。

223.危害婴幼儿的严重眼病有哪些

(1)新生儿结膜炎:病儿的眼皮会极度红肿,几乎睁不开,而且有大量的脓状眼屎源源不绝地产生,若不好好治疗,甚至会发生角膜溃疡,进而引起角膜穿孔,甚至有失明的危险。

(2)鼻泪管不通:有4%~6%的新生儿,出生后不久便出现泪眼汪汪(通常是单眼),而且伴随着许多的眼屎并且眼睛充血。

(3)先天性眼睑内翻:角膜长期受到睫毛的不断刺激,充血、发炎、流泪、眼屎多的情况也就不时发生。

(4)弱视:小孩6岁以前,正是大脑视觉系统发育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段时期,眼睛无法将清晰的影像传给大脑,就会引起婴幼儿视觉功能的永久性障碍,也就是小孩子长大后,弱视的那只眼睛即使用戴镜片矫正,视力也无法到达0.6以上。而造成眼睛无法将影像清晰地传给大脑的原因,包括:斜视、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以及先天性白内障、眼睑下垂等。

(5)斜视:如果孩子的眼睛看起来好像黑眼球(角膜)向内缩,家长可拿一手电筒照小婴儿的眼睛,看灯光的反射光点,如果两眼都落在瞳孔范围以内,大概就没有问题,如果有一些落在瞳孔范围以外,就需要到眼科检查是否真的有斜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