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爱乳房爱自己:乳房保健问答
49609100000018

第18章 乳腺恶性肿瘤篇(4)

46.长期服用抗雌激素药物有不良反应吗

有人认为长期服用抗雌激素药物可致子宫内膜癌,但一般认为抗雌激素药物引起子宫内膜癌的概率极小,只要在服药期间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极大多数子宫内膜癌都是早期癌,是可以治愈的,相比之下其所得的益处远大于危险性。

47.年轻患者该如何服用抗雌激素药物

有研究表明,青年人连续5年服用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效果不亚于绝经后的老年患者;但青年患者连续2年服用该药,效果不明显。所以认为,青年乳腺癌患者,长期服用他莫昔芬效果较好,可以将他莫昔芬作为青年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用药。

48.为什么乳腺癌患者治疗后要进行随访

据报道,约有1/3的乳腺癌患者将在手术后5~10年内出现复发转移,而早期发现复发转移灶并及时治疗,有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早期,患者常无任何症状,定期到医院(最好到初治的肿瘤专科医院)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转移的迹象,所以,为提高乳腺癌治疗的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存期,需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49.随访复查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终身定期随访,一般手术后头2年内,应每3~4个月检查1次;第3~5年内,每6个月检查1次;5年之后每年检查1次,直至终身。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临床检查、易发生转移的脏器及部位的B超和X线检查以及必要的骨骼核素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l)检查等。随访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检查对侧乳房,因为一侧乳房患乳腺癌后,对侧乳房发生原发性乳腺癌的危险度将增加3~4倍。

50.乳头湿疹样癌有何表现

任何乳头异常,如湿疹、水疱疹、持续性刺痛或瘙痒、糜烂等,无论乳房内是否可触及肿物,必须首先考虑乳头Paget病即湿疹样乳癌,须做全面检查,包括:乳房X线摄像,脱落细胞或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等,直到证实是其他疾患,需确诊时还要进行活检。

该病易与乳头湿疹、乳头管腺瘤、乳管扩张症、皮肤鲍温病、恶性黑色素瘤、皮脂腺癌等相混淆,所以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查确诊。

51.如何治疗乳头湿疹样癌

本病首选手术疗法,手术范围的大小要以乳腺内是否能触及肿块而定。

一般病变局限在乳头而乳腺内无肿块者,应先行X线等影像学检查,发现为隐性肿物或微小钙化灶,则行全乳切除术;若无阳性发现,宜行保留胸大、小肌的仿根治术,术后再据病情进一步处理;如果乳腺内可触及肿块,应根据肿块的病理类型来确定治疗对策,对非浸润癌多采用保守手术,而浸润性癌治疗则与浸润性乳腺癌相同。

52.什么是隐匿型乳腺癌,有何表现

目前,隐匿型乳腺癌概念尚不统一,有人将无可触及的乳腺肿块而仅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前发症状的乳腺癌,称为隐匿型乳腺癌。患者多以腋窝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就诊,肿块可单发或多发,互相粘连、固定、质地硬,累及腋窝部神经时可有疼痛,若压迫腋静脉,患肢可有水肿。该病最长病期可达5年。

也有人将临床上未出现乳腺肿块的所有乳腺癌称为隐匿型乳腺癌。可能是由于乳房肥胖、瘤体微小、位置深在或癌灶呈片状生长等原因,乳腺查不出肿块。

53.如何诊断与治疗隐匿性乳腺癌

除上述症状外,常用乳腺X线检查,胸部X片,转移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测定,B超妇科及泌尿生殖系统检查等方法协助诊断,以与恶性淋巴瘤、乳腺腋尾部癌、副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胃癌、卵巢癌等疾病相区别。

对于原发灶已明确者,应按乳腺癌的治疗原则处理。若发生远处转移,原发灶或转移灶应做切除检查,以测定ER及PR,受体阳性者宜用以内分泌为主的综合治疗,阴性者可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病理确诊为隐性乳腺癌而未发现乳房或乳腺外原发灶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切不可因长期寻找原发灶或消极等待原发灶出现,而延误治疗。术后密切随访,如有原发癌出现,应及时进行处理。

54.副乳腺癌有哪些临床表现

副乳腺癌是指发生在副乳腺的肿块,以腋部、前胸部及外阴部多见,以浸润性癌居多,发病年龄与乳腺癌相仿,多在50岁左右。

临床一般表现为副乳腺内有质硬、边界不清的肿块,基底部固定或与皮肤粘连,皮肤表面可发生水肿,晚期可发生破溃。发生在腋窝的副乳腺癌腋淋巴结多有肿大、质硬或呈融合状。老年患者常因腺体萎缩,副乳腺多不明显,应注意识别。腋部钼靶摄片表现为边缘不清的肿块阴影,与乳腺癌的征象相似。

55.如何诊断与处理副乳腺癌

副乳腺癌容易诊断,但临床上发生于腋部的副乳腺癌与乳腺腋尾部癌、以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及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癌易相混淆。在乳腺癌诊断确立后,需对正常部位乳房进行细致检查,通常需做连续的病理切片,以排出同时伴发其他癌症的可能。

副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与乳腺癌相同,宜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时,依据肿瘤发生部位采取相应的术式。肿瘤接近正常部位乳腺时,宜切除同侧乳房。发生在腋部的副乳腺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较一般乳腺癌预后差。

56.妊娠及哺乳期乳腺癌有哪些表现,如何诊断

由于妊娠或哺乳期乳房生理性肥大,易掩盖肿瘤,即使有乳腺肿瘤的乳房表现,也易被患者用妊娠、哺乳期乳房肥大解释,故乳腺癌误诊率高;同时由于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激素分泌旺盛,因而该类乳腺癌有进展快、预后差、误诊率高的特点。

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内可扪及不规则或圆形、质硬的肿块,可于近期突然增大,乳头可出现血性或浆液性溢液,出现皮肤水肿,发红,有触痛及皮肤温度升高等类似炎性乳腺癌的表现。就诊时常有腋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出现远处转移。

进行辅助检查时,初诊阶段宜先选无创伤、无放射损伤的方法,如B超、红外线、液晶热图检查等;钼靶照相宜在高度怀疑为癌时选用;穿刺细胞学检查宜选用细针,以免在非癌的情况下造成乳瘘,诊断率可达66%以上。

57.老年期及青年期乳腺癌分别有何特点

老年和青年这两个年龄段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易误诊误治,为特殊临床问题。老年及青年期的概念尚无统一定论,现在临床一般将≥70岁患者的乳腺癌称为老年期乳腺癌,而将≤35岁患者的乳腺癌称青年期乳腺癌。

老年期乳腺癌是由于患者对疼痛等病理变化反应迟钝,以及某些社会、经济因素,缺乏交流,不愿将疾病告诉家人,以致延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由于老年人机体生理物质较差,乳腺癌的发展相对较慢。另外老年人生理功能差,伴发的疾病较多,加之老年患者的自然寿命有限,宜选择保守的治疗方案。

青年期乳腺癌是由生理旺盛、家庭及社会负担较重,对所出现的疾病重视不够等因素所致;青年患者处于新陈代谢的旺盛阶段,疾病的发展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乳腺癌的发展很快。年轻患者对创伤的耐受性好,治疗措施容易顺利进行.但此期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性格较为脆弱,对现实的接受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给予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方能使患者进入良好的配合状态。同时在青年期乳腺癌治疗方案选择上,不仅要考虑预后,还需要考虑到生活质量,如果可能的话,应选择保留乳房治疗或考虑乳房重建的问题。

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青年组与老年组乳腺癌在临床表现、组织学类型、预后等生物学特性方面有明显差异。

58.什么是转移性乳腺癌,一般有哪些转移

转移性乳腺癌是指有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乳腺癌,即临床分期为Ⅳ期的乳腺癌。

乳腺癌容易远处转移,术后应定期检查骨、肝、脑、肺等重要器官。

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为骨转移,约占全身转移的80%,最常见的部位是脊骨、盆骨、肋骨和颅骨。病理性骨折常为骨转移瘤的首发症状,此前可无自觉症状,甚至没有疼痛。疼痛初为间歇性,后呈持续性,休息和制动不能减轻,晚期剧痛需用麻醉止痛药物。全身骨扫描(ECT)可以确诊。

乳腺癌术后3年内应常规每半年复查1次胸片,有时可发现无症状的肺转移灶。如患者久咳不愈或近期有气促症状,要警惕有肺转移;术后每半年复查肝B超和肝功能,如患者出现腹胀、食欲减退、消瘦、肝大,需做肝B超检查,必要时做肝CT确诊;乳癌脑转移约占全身转移的10%左右,主要症状为头痛、抽搐、行为或情志急剧变化。脑部CT或MRI检查有助于诊断。

59.乳腺癌复发了怎么办

乳腺癌患者经过治疗后间隔一段时间,乳房检查又发现肿瘤或其他部位出现肿瘤,提示乳腺癌复发。乳腺癌复发预后较差,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目的并非治愈疾病,而是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

对于局部复发或癌肿只出现一处转移者,可用手术切除或放疗进行局部治疗,然后加上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疗法、中医治疗等行全身治疗;出现肺转移者,可考虑放疗或全身治疗;胸膜转移者,出现胸腔积液可采用胸腔局部化疗;骨转移者,多行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也有效;肝转移且病灶局限者,可考虑介入或手术治疗;脑转移者可行放疗;多处转移者,主要是全身治疗。

60.如何防止乳腺癌复发

①进行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根据分期,手术前后积极进行放、化疗或内分泌、生物治疗可减少复发概率。②术后随防,定期复查。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早期,患者常无任何症状,而定期到医院(最好到初治的肿瘤专科医院)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转移的迹象。③适当锻炼,心态平和。若能保持良好心态,适当体育锻炼,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对于减少复发转移的发生还是十分有益的。④尽量避免诱发因素。避免高热量、高脂饮食;避免妊娠、哺乳;戒烟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可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

61.男性也患乳腺癌吗,发病原因是什么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很低,大约为女性发病率的1%,国内外发病率相差不大,发病年龄多在53~65岁之间,预后一般较差。多表现为乳房肿块。

男性乳腺癌发病尚无十分清楚的原因,国内外对男性乳腺癌报道提示,男性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家族性;另外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增高,雌激素/雄激素比例失调有关。常见诱因有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睾丸损伤、肝硬化肝功能障碍、男性乳房发育异常症等。

62.男性乳腺癌有何特点

男性乳腺癌非常少见,其发病率地域性差异较大,非洲国家发病率较高。男性乳腺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从儿童期至高龄患者均有报道,但一般认为50~60岁年龄段发病较为多见。病期较长,有1/3患者病史超过1年;就诊时病期较晚(多为临床Ⅱ~Ⅲ期),不少已发生远处转移。

临床表现为病程较长,肿块体积小,多单侧发生,多位于乳头乳晕区,坚硬无痛,界限不清,随着病程进展可与皮肤粘连,常呈结节样隆起,形成溃疡,也可向深处扩散与胸肌粘连固定,伴血性溢液。

63.如何诊断和鉴别男性乳腺癌

男性乳腺小且紧靠皮肤,出现肿物易于发现,发现以上异常时,应按乳腺癌做进一步确诊,如行局部、腋下、锁骨下及肺部、脊柱、骨骼的检查,排除是否有癌性病变的存在,必要时做活检以明确诊断。

男性乳腺癌易被误诊为男性乳房发育症,男性乳房发育症是一侧或两侧乳房呈女性样发育,变得肥大,常见于青春期或成人。有文献报道,在男性乳房疾病中,65%为乳房发育症,25%为癌症,因此凡中、老年男性,有相关病史者,一旦乳房内出现无痛性肿块伴乳头内陷、乳头溢液、皮肤粘连甚至溃疡者,就应该考虑乳腺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