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癌症的饮食治疗法
49600200000004

第4章 癌症的发病与饮食(3)

④微量元素适合“微量”补:补充人体微量元素虽然很重要,但过量的补充反而有害。例如健康的人体其实对锌的需求量很低,如果缺钙的宝宝补锌太多,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而感染其他疾病。补锌太多,成年后还易发展成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缺铁容易贫血,但铁补多了,也会导致中毒。据临床统计发现,急性铁中毒多发生在儿童身上,当儿童过量口服铁剂后,1小时左右就可出现急性中毒症状,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甚至面部发紫、急性肠坏死或穿孔,最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而导致死亡。所以儿童补铁、锌一定要在医学检测之后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年轻的父母别盲目听信广告给孩子乱吃补充微量元素的药物。

⑤预防有害元素超标:人体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除了锌、铁、硒等有益元素外,还包括铅、汞、铝、镉等有害元素,它们严重危害着人体的健康。最近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让大家对有害元素的关注度也进一步提高。专家提醒家长要防止孩子血铅过高,鼓励他们给孩子多吃一点含钙含锌的食物,因为在合成过程中,钙和锌会“挤”掉铅的位置,从而起到减少铅吸收、防止铅超标的作用。在这些元素内部也是一样,一旦某种元素过多,就会占了别的元素的“座位”,引发新的营养不良。另外,人们对有害元素的预防除了日常防范还要重视体检,特别是相关高危职业的人士及其家属。

8.饮酒有促癌作用

酒是一类特殊的饮料,自古以来,上至帝王将相,下到穷人乞丐,都有饮酒的习惯和爱好,尤其是欢乐喜庆之时,更是少不了它。据说少量饮酒除了能产生欣快感以外,还能扩张毛细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使胃酸分泌增加,促进消化,因此也受到一些医生的推崇。但如果将饮酒作为一种嗜好,常会成瘾,而且人体的耐受量越来越大,需要的浓度也会越来越高。除了意志特别坚强的人以外,一般人饮酒都难以控制在20~50毫升低度酒的界限内,稍有放纵,就会发展成豪饮,甚至狂饮。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大量的研究证明,乙醇能促发其他致癌物的致癌作用,对于一些已经明确的致癌物,如亚硝胺类化合物、氯乙烯等,乙醇都可增强其致癌作用,所以被列为促癌物质。

酒精是表面消毒剂,高浓度的酒精可使消化道黏膜表面的蛋白质变性,使致癌毒物容易直接与胃黏膜接触,从而增加癌症的发病率;乙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乙醛,乙醛已被肯定为致癌物,它削弱细胞修复自身DNA的能力,导致细胞发生突变致癌的可能性增加;东方人还有一个生理特点,就是酶的结构的特殊性,一种分解乙醛的酶的含量比西方人的低,饮酒后乙醛在肝脏和血液的浓度较高,且持续较久,对于致癌风险来说,是值得重视的一点;此外,酒的成分有千余种,酿酒的原料也常带来致癌毒物,如酿酒用果类可带来含砷农药,用于制酒的粮食难免有霉变的,可带来可怕的黄曲霉素,操作过程中还可带来亚硝胺、氨基甲酸乙脂以及石棉等致癌物质,在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素与肝癌的关系中,也发现过量饮酒在这些环节中有明显的协同与增强作用;过量饮酒会导致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非整倍体以及姊妹染色体交换增加等遗传学效应;大量饮酒还可加重肝脏的负担,损伤肝脏的代谢功能,长期大量饮酒可诱发肝硬化,酒中还有很多自由基,更可促使肝癌的发生;长期嗜饮烈性酒的人,易患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肝硬化和肝癌。

有研究表明,凡乙醇饮料,无论啤酒、葡萄酒、黄酒或白酒,都可能诱发癌症。癌症的发生与饮酒量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偶尔饮少量的酒,无明显诱发癌症的作用,但长期嗜酒者癌症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如对乳腺癌的研究表明,嗜酒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比不饮酒者或偶尔少量饮酒者平均高1.5倍,而酒量越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也越高。在许多国家,饮酒习惯极为普遍,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很高。还有人调查发现,饮酒,尤其饮啤酒,与直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饮酒时吸烟是生活和社交上的常见习惯,两者之间有很强的协同致癌作用。同时大量吸烟和酗酒所造成的致癌危险,比单独一种的致癌危险性成倍增加。法国的布列塔尼调查资料显示,每天吸烟在30支以上和饮酒(乙醇)12克以上(通常饮1小杯白酒或1大杯啤酒,大体上相当于10~12克乙醇)的人,食管癌的发病率比每天吸烟在9支以下和饮酒(乙醇)4克以下的人高出155倍。在与大量饮酒相关的喉癌、食管癌、肝癌的研究中,也发现饮酒与吸烟可有协同作用。但是,有些人在豪饮时,偏偏少不了吸烟,这是一个相当有害的坏习惯。

酒精诱发癌症的另一种解释认为,酒精与人体内特定的生化酶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了这些酶的活力。这些酶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解毒功能,但是在消解毒素的同时能增加某些进入人体的致癌物质的毒性,使这些致癌物质变得更加活跃,从而诱发癌症。

也有学者和研究人员从人体营养学的角度来寻找原因,长期酗酒破坏了人体正常的营养吸收过程,使人体内的铁、锌、维生素E、B族维生素、维生素A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这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积极的防癌、抗癌的功效。

长期饮酒还会增加人体内致癌物质的含量,从而导致癌症发生。研究显示,酒精提高了绝经前妇女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而过高的雌激素水平是乳腺癌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也有研究发现,大量饮酒可使男性精子产生减少。

医学研究已经肯定饮酒和某些癌症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美国公共健康和社会服务部发表的第九版《致癌物质报告》中,已将酒精列入致癌物质名单。虽然至今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酒精本身就是一种致癌物质,但是酒精间接诱发癌症的观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医学研究人员明确建议:饮酒越少越好。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男性安全饮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纯酒精,女性每天不超过10克纯酒精。这一标准相当于男性每天饮酒不超过2瓶啤酒或50克低度白酒,女性每天不超过1瓶啤酒或25克低度白酒,而且每周至少保证两天滴酒不沾。对于红酒,专家的建议是男性每天2到3杯,相当于半瓶葡萄酒,女性还要减半。由于酒有促致癌作用和其他毒性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酒类列为8大毒物之一。

我国将40度以上的酒列为烈性酒,我们平时在饮酒时要尽量选用38度以下的低度酒。但在市场上还是可以买到60度的烈性酒,在有些地方,甚至还能买到65度、70度的烈酒,认为“只有这种酒才过瘾”的人还真不少。

饮酒,尤其是大量饮酒或酗酒,的确不是好习惯。佳酿虽美,少饮为妙。

9.食品添加剂中绝大多数不是好东西

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如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质,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观性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目前国际上有20多类、15000种,我国有近1000种,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漂白剂、着色剂、乳剂、增稠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等。

应该说,所有的加工食品都含有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以及食品都是无害的,在食品生产中只要按国家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就可以放心食用。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按照这一定义,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的食品强化剂不应该包括在食品添加剂范围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43条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8条,以及《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强化剂分别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物质,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和原料处理过程中,为使之能够顺利进行,还可能应用某些辅助物质。

这些物质本身与食品无关,如助滤、澄清、润滑、脱膜、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和发酵用营养剂等,它们一般应在食品成品中除去而不应成为最终食品的成分,或仅有微量残留。对于这类物质特称之为食品加工助剂。

因为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大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量。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是指其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毒性除与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有关外,还与其有效浓度、作用时间、接触途径和部位、物质的相互作用与机体的机能状态等条件有关。因此,不论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强弱、剂量大小,对人体都有一个剂量与效应关系的问题,即物质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或剂量水平,才显现毒害作用。

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A级绿色食品可视产品本身或生产中的需要使用食品添加剂,包括可以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但以下产品不得使用:亚铁氰化钾、4-己基间苯二酚、硫黄、硫酸铝钾、硫酸铝铵、赤藓红、赤藓红铝色锭、新红、新红铝色锭、二氧化钛、焦糖色(亚硫酸铵法或加氨生产的)、硫酸钠(钾)、亚硝酸钠(钾)、司盘80、司盘40、司盘20、吐温80、吐温40、吐温20、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苯甲酸、苯甲酸钠、乙氧基喹、仲丁胺、桂醛、噻苯咪唑、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乙萘酚、联苯醚、2-苯基苯酚钠盐、4-苯基苯酚、戊二醛、新洁而灭、2,4-二氯苯氧乙酸、糖精钠、环乙基氨基磺酸钠等37种。而在AA级绿色食品中只允许使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不允许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

目前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认识的误区,人们往往认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化学合成的安全,实际许多天然产品的毒性因目前的检测手段、检测内容所限,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就已检测出的结果比较,天然食品添加剂并不比合成的毒性小。卫生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规定禁用以下天然的原料:八角莲、土青木春、山莨菪、川鸟、广防己、马桑叶、长春花、石蒜、朱砂、红豆杉、红茴香、洋地黄、蟾酥等59种。因此在绿色加工食品的生产中,生产厂家在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时一定要掌握合理的用量。由于天然添加剂的价格一般较高而增加成本,这就要求绿色食品的生产厂家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科学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复配技术可以减少添加剂的使用量并更新产品,食品添加剂的复配可使各种添加剂之间产生增效的协同作用。但是不幸的是目前我国食品加工业还处于基本混乱的情况,将在以下的相关章节中讨论。对于消费者来说,必须对食品添加剂保持高度警惕的态度,提高识别能力,保护自身的健康。

10.各种各样的有毒食品都可能致癌

当前,粮食类和肉、禽、蛋类食品的化肥和农药的污染问题正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这些污染是诱发癌症的原因之一。前些年,大工业城市郊区引工业区的废水灌溉蔬菜,成为镉、镍、汞、铅等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虽然这一问题已较普遍地得到一定的解决,但仍应警惕这些污染的致癌危害性。

自从毒奶粉事件以后,各地提示的有毒食品种类很多,如毒鸭血、毒鸡翅、毒鸡腿、毒鸡爪、毒馒头、毒面粉、毒银耳、毒醋、毒豆芽、毒蔬菜、毒肉松、毒火腿、毒海鲜……这些由不法商贩昧着良心制作的食品,如硫黄熏的银耳、甲醛浸泡的水发海产品、氨水泡的虾米、激素催长的禽类、肉类和蛋类、加有吊白粉的粉条、用“地沟油”炸的油条……真是触目惊心,令人发出“还有什么敢吃”的呼声。国内的《食品卫生法》出台以后,情况有所好转,但仍应高度警惕,选购时要倍加注意,认真辨认,以减少受害机会。由于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情况复杂,有些问题解决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如我国广大中、小城镇居民的早餐,多为路边摊点的油条、油饼等各种油炸食品、面制品。本来当油炸至规定的次数后,要废弃掉,换上新的油,但这些摊点的油是“十年一贯制”,从开始炸油条的第一天起,每天只添入新的油,从来没有换过炸过的油,这里面α-苯并芘的含量高得惊人。还有面粉,在某些中小城市住宅区,总有人来收购粮食,哪怕是发霉、长虫的面粉也要,只要价钱低就收,这些面粉都到哪里去了?据知情者介绍,都转到摊贩那里,最后都进入了市民的口中。这种粮食中含的黄曲霉素和α-苯并芘一样都是强致癌物,而我们的市民却还在天天吃,癌症的发病率怎么能不升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