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网络青年心理分析
49595800000021

第21章 网络青年的角色选择(6)

第四节 个人角色失调和冲突

一、区别与转换

不同角色担当着不同的社会期待和任务,所以角色是要区别开的,而且不能互相替代或篡位。比如把警察的角色带到家庭中,对待自己的孩子或配偶,且不说职业环境要求和家庭环境要求不同,就是在感情和理性之间也会出现家庭关系混乱。因为家庭婚姻的基础是感情,而感情和理性在理念上是对立的,因此家庭多半是不需要理性的,把非常强调理性的警察职业角色带到家庭这个感性环境中,必然会引起角色混乱。因为这一点,警察的家庭纠纷相对偏多就不奇怪了。不仅是警察,几乎每一个家庭中的矛盾都有不同程度的角色替代混乱的问题。

作为一种确定的社会角色,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这不完全取决于个人,还有社会职业规范对角色的规定,比如,老师就是教学的,若老师偏要每天去站岗指挥交通,那就是违反社会规则,如果不是故意的恶作剧或实习,那就要看你的人格是不是出现问题了。如果把社会角色规定的内容和个人的感觉协调起来,自己感觉比较适应,就可以说,自己的角色定位处理得比较好了。

区别划分角色要从家庭亲情开始向外围展开。人最基本的角色包括父母、子女、社会成人三部分,彼此界限明确,角色定位清楚,这是人格健康的基本前提。

关于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确定和互动方式,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认为是“差序格局”模式的。其实质是家庭本位,就像石头丢在水面发生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那样,家庭是波纹圈子的核心。圈子所及范围是自己人,圈子以外则是外人。这对于说明人的角色的彼此区别和位置确定,很有启发性。

比如你作为子女,需要父母等长辈合理指引,行为上自然要学会独立,逐渐从家庭中走出来,进入社会生活;作为两性婚姻的一方,就要认真以丈夫或妻子的角色接纳和宽容对方。同样,在一个人不同的成长阶段,角色任务也不同,要及时划分开。例如成人相恋产生的情爱乐趣,就不能在作为孩子的角色中得到,也就是说,孩子应该享有的天真乐趣与青年的情爱乐趣大不相同,不能混同,孩子不应该探寻情爱。与此相关,独生子女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仍然带有很多幼年的依赖和矫揉造作的孩子习气,在爸爸妈妈看来没什么,但是作为独立的社会职业角色看来,就成了需要克服的毛病。

所以,进入社会以后,青年的第一堂人生课,就是要强化自我角色的特点,划分清楚角色界线,学会做好父母、夫妻、社会职业角色之间的转换。

学会角色转换的重点是什么呢?是学会以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角色为轴心,用自己的本来角色和其他社会角色打交道。

关于避免角色失调,及时处理好角色转换的话题,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在北京电视台一次采访中,影视界著名人物张国立谈到和自己的儿子张默合作演戏出现的尴尬,很有感触地谈到角色的转换困难。

在戏中,他扮演大臣,儿子扮演皇帝,大臣要向皇帝下跪,可是现实中爸爸怎么向儿子下跪呢?在他犯愁的时候,儿子也犯愁,恰好张默反应机敏,正式拍戏前先给爸爸下跪,礼仪上算是扯平了。

二、失调和冲突

在分析人格角色确定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角色定位出现的失调和冲突问题,普遍和家庭关系障碍密切相关。

英国人约翰·豪威尔(John Howell)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有了人格问题,那么他的家庭本身就是患者,家庭成员的不正常只是家庭病态的表现而已。如果夫妻双方都来自不健康家庭,带着原来家庭的伤害痕迹,很难组建健康家庭。也许因为如此,一般心理咨询的起点,都无声地标明从家庭成长开始。一方面,看看家庭有没有给予自己足够的认同和确立社会角色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自觉摆脱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调整自己的角色。

角色失调,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能胜任角色,即某人不具备担当某一角色的能力,但却被安排或任命到这一位置上了;二是角色错位,没有能够承担相应合适的角色,出现角色瑕疵;三是自己选择了不适当的角色,出现交际心理冲突,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

举例来说,两位中学时期的同学甲和乙,甲考上了大学后来又从了政,乙没有考上大学而做了普通社工。这样的两个人见面联系的时候,就有几种角色可以选择,同学、朋友、官与民。当两人相见时,如果一位以官僚自居,另一位就会感到不自在、不舒服,这就是角色选择的不适当。

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其表现在于,一种是角色之间的冲突,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比如同业种的业务经理因为争抢业务而发生冲突。它常常是由于角色利益上的对立、角色期望的差别以及人们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起的。另一种是角色内部的冲突,即一个人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身,在他自身心理产生的冲突。例如,一位售货员为了多卖货,他就要向顾客宣传所卖商品的优点,但为了讲良心、对顾客负责,他就要向顾客说明商品的缺点。当明知道商品不合格、质量有问题,还要推销给顾客的时候,内心的冲突就不可避免。

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一位身居高位的部长卸任以后,短时间内人们还会叫他部长,这时候在他内心很容易产生角色不清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朋友,他受命单位派遣,到一个贫困地方县挂职副县长锻炼,过了一年县长的官瘾,回到家以后便以县长的口气和妻子说话,妻子顿生无名怒火,和他大吵道:“你以为在家里还是那个破县长啊!”说得那个朋友甚为尴尬。这是典型的角色篡位,也是自己角色感不清造成的生活小笑话。

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

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我们说某人为人很好,就是当官不行,说的就是他当官这个角色失败。

社会角色定位偏差、出现失调或者冲突,人际交往就会出现问题,心里就会出现障碍。大体有以下表现:

第一,自负。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不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

第二,忌妒。通过把自己与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进而产生一种忌恨心理。

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有时候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体现在行为上时较为隐蔽,不太容易判断。

第三,多疑。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心理变态。比如企业竞争对手之间,自己策划一个活动,不敢提前对外宣传,并且主观推测、没有根据地怀疑对手会来搞破坏,在公司会议上公开自己的怀疑观点,这是典型的多疑和妄想。

第四,自卑。儿童时期或青春期如果因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相反,如果受到一些打击,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内心会产生自我焦虑,并且转换方式表现在行为中,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成年以后会带到社会角色中,成为自卑角色。

第五,干涉。人人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和自我心理空间。有的人在相处中,偏偏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这种人热衷于探听别人的情况,不仅仅是以刺探别人隐私而沾沾自喜,还喜欢干预别人的生活,这是不成熟的角色特性决定的。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角色失调或冲突形成的混乱现象,是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形成精神疾患的重要动因,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