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网络青年心理分析
49595800000019

第19章 网络青年的角色选择(4)

(三)选择多元价值、保持心理平衡

青年在社会角色定位的初期,要注意从多元化、平衡化的角度,借鉴不同的价值标准,并通过训练自己的心智能力,形成完善的统一的人格角色。

第一,要学习在不同文化中、不同价值标准中平等相处、彼此尊重。中学阶段,青年不仅活跃在网络文化交际中,而且在学校生活中也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外来国际文化的交流机会,因而,过去封闭的学习环境已经被打破,人际关系也不像过去那样简单和狭隘。多方面接触的机会增加以后,自然就面临选择判断标准的问题。特别是上大学以后,仅凭个人好恶与人交往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群体生活,大家在集体中活动,每个成员无论你喜欢与否,都要每天面对相处。在这样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集体中,每个人既要学会建立自己的人格,也要寻找和稳定自己的社会角色。所以,必须利用多种价值标准,既能够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也能够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彼此尊重,互相借鉴对方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点,这是青年学习建立人际关系,必须适应和顺利度过的第一阶段。

第二,努力健全自己人格。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力,友好、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该有能力评价自己的个性特点,并通过现实和网络的多种途径,积极吸收多种文化价值的合理点,健全和完善自己的个性。

这样努力的目的是练就自己的人格专长,使自己的个性能力、才识不断提高,为确保自己向往的社会角色的出色表演打下坚实基础。在社会交往中,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听别人的意见,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习中,要重视多元化智能的培养,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内省智能等,老老实实练人品、诚诚恳恳做学问。

那么,怎样表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呢?心理学家卡耐基在《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一书中,总结出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展现个人魅力的六种途径:一是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二是多微笑;三是多提别人的名字;四是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五是谈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六是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自己很重要。

第三,要诚实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无论哪种文化背景,这一点都是做人的基本价值标准。一般来说,对个性品质评价最高的是真诚,评价最低的就是虚伪,围绕的核心就是信用。

人们总是喜欢那些欣赏自己的人,对真诚评价自己的人具有好感。但是过于欣赏自己,并且喜欢用自己的标准评价别人就不好了。

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别人所不适应和不喜欢的。因而,在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不能仅仅指责和埋怨对方,而要首先自己检查自己,老老实实地内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有没有问题,然后才能真诚地谅解和宽容对方。摆脱单纯而片面地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人们的社交行为有两个基本的理由,一个是经验分享,心中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想把一些新的发现或者创造讲出来让对方感受,比如自己发现一种新奇的自然景观给朋友们作介绍。另外一个是工具性互动,就是故意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进行工具性互动时,发动者希望尽可能以最有效的方法达成目标,比如主动开发市场,签订合作协议。从这两种交往理由推断,在某种特定文化背景下,要做到真正的诚实交往是很难的。

第四,要学习并且善于与人合作。确立社会角色的目的就是合作,个人之间不合作很难在社会上找到角色。在科学研究中彼此合作更是非常重要。美国社会学家哈里特·朱克曼对1901年至1972年的28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统计发现,与别人合作进行研究的有185人。在诺贝尔奖设立的第一个25年,合作的比例是41%,在第二个25年,合作的比例上升为65%,在第三个25年,合作的比例上升为79%。数字代表的历史事实说明,合作已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大趋势,社会角色的合作不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赫华斯博士的研究表明,与同事真诚合作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而言行孤僻、不善与人合作则排列在事业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

实际生活中,自觉地达到多元价值选择的人是不多的,大家多是在不太清晰的精神状态下,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选择角色应该采取的价值标准,或者积极,或者消极地观望。正因为如此,青年才更有必要培养自己的多元化价值选择能力加强自我精神修养,陶冶自己的性情,增添人格魅力。

二、主观情绪平衡

在个人选择和确立社会角色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个人主观精神状态的稳定和调节。前面已经讨论过如何对一种社会现象进行价值判断,那么,带着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对这种社会现象带来的主观态度和情绪怎么把握和调节呢?这就牵涉到心理学研究的情感和情绪问题。

一般地,人们认为情绪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行为反应。其中,情绪是以个人的需求和感受为中介的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环境满足或适应自己的感受与需求的时候,就会有积极情感反应,或高兴或愉悦;当不能满足自己的体验需求,甚至遭受到打击,就会出现低沉消极的情感反应,如沮丧、消沉等等。所以,情绪或情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自己内心的体验,体验与个人的生活阅历有关系,比如有过经验的事物,对自己的体验刺激就小一些。二是个体生理唤醒或改变,就是指神经激活的程度,这是影响情绪状态的最主要环节。三是外在行为表现,就是表情。表情是传递情感的直接符号,不过那些经过训练的人,表情就不一定是真实的。

(一)情绪和情感

情绪一般是指比较接近生物反应的原始的过程。它是指人在受到外来刺激时候的反应过程,是激烈的还是较为平静的,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是特殊环境下出现还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等等。情绪的好坏以及变化的特点,往往代表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中国文化中往往把情绪表现看作一个人的品行修养水平。

人类具有四种基本的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由此还可以派生出众多的复杂的情绪,如厌恶、羞耻、悔恨、嫉妒、喜欢、同情等。

情绪表现在社会交往中,在角色中体现出来往往比较复杂,有同情、慈悲、宽容、冷漠、轻蔑、骄傲、敬畏等。这种情绪的形成直接受到角色价值选择的影响,比如,法官对案件中弱者的同情,不能带到审判中来,因为法官这个职位角色已经规定了他必须履行的价值准则,就是冷静理智、公正合法。除了职业价值规定,还受到地区和民族文化价值评价差异的影响。

比较而言,情感没有情绪那样宽泛,它主要是指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心理表现形式,即外在的情绪表达。例如对一个人的好恶、对特定社会事物的好恶、对一种观念的好恶等等。它是在情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人格本身关系不大,但是社会角色特点更加明显,因为它直接代表某种社会所有权阶级的立场和态度。

(二)认知与情绪变化

情绪以及情感变化除了与价值选择有直接关系以外,和内心的心理认知模式也有一定关系。

作为比较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学派,建构主义,或者称为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其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个性化图式,即每个人都有一个图式,也就是认知模式。这是每个人对社会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独特方式,它和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方式有直接关系。这个图式是个人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而认知过程会严重影响情绪的变化。一般来看,认知过程的变化受三个过程要素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第一,同化。同化是指个体对外来刺激信息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外来刺激时,把它们纳入自己头脑中原来已经存在的图式内,使外部刺激变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当然其中一部分会由于注意力选择,被过滤掉。

第二,顺应。顺应是指个体调节自己心态,适应外部刺激环境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自己原来的图式同化外部刺激的情况时,就只好把自己原有图式加以修改,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相对来说,顺应比较困难,因为要克服自己固有的心理图式特点,甚至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念,有时候需要长久的忍耐。

第三,平衡。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使认知状态在原来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以后逐渐修正,向新的平衡状态过渡。积极的平衡特点是更新自己的知识和价值评判标准,用新的坐标衡量事物的发展,逐渐达到新的心身平衡。

认知过程的变化,会直接带来情绪的变化。积极的同化会让自己感受到收获,学到新的知识,增长见识;积极的顺应会让自己大开眼界,改变原来的陈旧观念,提升自己;这两种状态都会提高情绪中的快乐和愉悦成分。相反,消极的同化和顺应,会让自己感觉被动和压力,感觉在被改造、被排挤,因此情绪压抑。前一种情况下,认知状态和情绪状态都是积极的,达到新的平衡需要的时间也不长,而后一种状态下,却是消极的失衡状态,要经过很长时间痛苦地调整。

所以,情绪变化本身也是一种过程,而且是一种动态的心理过程,比较典型的情绪状态包括三种。一是心境,二是激情,三是应激。

心境是平静而持久的心理状态,某种心境持续时间较长,是日常生活中人的情绪状态。生活中的成败、顺逆、关系的融洽与否、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状况、自然环境改变等都会引起心境变化,良好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保证。

激情是短时间内爆发的强烈的情绪状态。往往是由重大事件引起的,形成生活中的情感冲突。不过生活中也经常有因为小事件引起的激烈的情绪对抗。这背后的原因多数也是由不良的生活刺激事件积累而成。所以,越是不起眼的事情引起的激情,越要注意其影响,不管是良性的还是沮丧的。

应激是重大事件引起的适应性情绪反应状态。比如迁徙、婚变、车祸、地震、家人伤亡等会给人以极大打击,这样的意外事件出现后,人自然出现应激反应,紧张、惊慌、恐惧、长期压抑等等。应激反应过头,可能会出现休克、肢体语言丧失、瘫痪等严重后果。

(三)情绪与情感的调控

情绪与情感调控过程集中在生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行为调节和人际关系调节等几个方面。

生理调节,主要是指心率、血压、瞳孔大小、神经内分泌、血管收缩、呼吸改变等生理指标变化。这些正常生理指标持续一段时间的改变,会直接导致生理性疾病。在喜怒哀乐爱惧恨中,正面情绪占3/7,反面情绪占4/7。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行为表现如失眠、哮喘、胃炎、泌尿炎症、四肢局部动作失调等等。典型的是胃肠道消化系统,习惯被称为情绪器官。

情绪体验调节,指个人依靠心理控制功能,调节自身的精神紧张或兴奋或压抑的程度,在适当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的心境状态。情绪内心调节,要依赖认知模式调节。良好的认知调节包括识别问题、解释问题、改变应对问题的方法、设定情绪表达的方法等等。有人提出在愤怒的时候,要争取理智地解决问题;在悲伤时要及时向别人传递、寻求帮助;伤感的时候要采取回避的办法,转移注意力调节自己;在厌恶或某些恐惧的时候可以采取忽视的办法,视而不见,保护自己的心境;过分激动而快乐的时候,可以调整自己的表情,降低自己的兴奋状态。

体验调节和行为调节具有信号功能。不恰当的情绪可以通过行为掩盖,降低社会行动效率;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人们的社会行为效率。同时,特定的情绪可以通过行为表情传递给别人,在一些特别的场所,情绪的行为表达可以传递某些重要的信号,影响人的行为结果,甚至会产生某些重大的事件。心理学家研究了英语使用者的交往现象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所以,表情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被视为人际关系的特殊纽带。

网络平台,为老百姓提供了很大的情绪传递途径,哪怕是情绪化的表达。与此相伴随,也出现了很多非常极端甚至非常浅薄的情绪表达,有很多激愤的言论,经过快速引申放大,任何一个问题、意见、人物、社会活动,都可能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有人通过大学生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使用BBS(网络论坛)的态度对行为目标有极显著的正向影响,体验到的实用性和积极价值,与态度感受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使用BBS过程中体验到的危害性对态度有反面影响。这个实证分析说明,网络论坛的功能可以直接影响青年的情绪体验,并参与青年的情绪调控过程。

毫无疑问,情绪调节作为改变情绪的过程,它是一种心理能力,而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非常切实的生存能力。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达到健康的平衡状态,需要网络青年深入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