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科技与传播
49591000000039

第39章 网络融合对新闻呈现方式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前瞻

刘羽丹、李智

摘要: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深度介入,这类融合了纸媒、广播和电视媒介等多重特点,同时具有极强交互性的新闻样态,开始成为人们全方位获知新闻事件的重要媒介渠道。而这一类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重媒介表现力的新闻报道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融合新闻。总的来看,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融合式新闻将突破原有的媒介属性,借助多重媒介表现的手段,获得受众的普遍欢迎。

关键词:融合新闻、技术、传播

2009年5月23日,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自杀身亡,新浪、搜狐等媒体在第一时间开辟了新闻专区,采用主页链接的方式进行了详尽的专题报道。在报道中,除了文字、图片、声画报道之外,还汇集了专家评论、民间博客、BBS等各种观点展示平台,使得事件在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维度上都有了具体细致的展现,同时也引发人们通过多元观点进行自主思考。

这早已不是中国互联网第一次进行类似的新闻报道,从更早之前的雨雪冰冻灾害、“3·14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出现时,相关的媒介机构就开始利用自身技术的特点,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报道。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深度介入,这类融合了纸媒、广播和电视媒介等多重特点,同时具有极强交互性的新闻样态,开始成为人们全方位获知新闻事件的重要媒介渠道。而这类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多重媒介表现力的新闻报道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融合新闻。

在百度词条中有这样的解释:“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不同的媒体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站及手机等,集中在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统一策划,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根据各自媒体和受众特点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地传播给特定受众。这里的融合可以指两个层面的融合,一是表现形态的融合,二是内容的融合。

目前,融合新闻在传统媒体中也有,例如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前每天下午“我的今日之最”栏目,就是从互联网上寻找选题,结合电视新闻报道和演播室嘉宾评论而产生的节目样态。目前,虽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规定对于网络博客等不能直接在电视媒体中展示,但是网上的数据、资料、信息在传统媒体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常态。在央视改版之后,晚间《24小时》栏目就有不少根据网上的图片整理的排行榜等子版块。

不过,目前总的来看融合新闻在互联网上数量是最多、最丰富的。由于互联网的传输、更新速度比较快,且把关人制度比传统媒体要弱化,加之网络的匿名性特征,融合新闻展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网络融合新闻的报道模式

网络融合新闻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新闻有较大的不同。

以电视新闻类节目为例,电视节目可以从网络取材,增加选题的来源渠道;可以开通网上讨论区,在电视节目中摘录讨论区中的留言;也可以在电视的平台上就网上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辩论,等等。但是电视的播出性质决定了其收看的一次性特征,新闻类节目播出完成,也就意味着新闻时效性的一次性利用已经完成,重播往往也只是短时间内的一次重复。至于纸质媒体,虽然在查阅方面较有优势,但是纸张也不易存留。

相形之下,网络融合新闻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存留很长时间,且经过了复制转载,可在不同网络空间里留存。需要了解什么样的新闻信息,只需要通过搜索引擎的关键字查找,就会找到从几千条到几十万条不等的相关信息。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网站对做融合类新闻,特别是重大新闻的融合报道非常重视。而在此类新闻报道中,新闻专题已经成为最常使用的模式。

所谓网络的新闻专题,就是在网站首页嵌入该新闻专题的小版块,其中加入最新信息的超链接,点击标题即可进入该新闻系列报道专题页面的新闻呈现形式。在重大新闻事件的专题报道中,往往融合了事件报道、相关背景、最新进展、发展趋势、深度分析、评论文章、专家意见、相关事件和类似事件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新闻报道,同时还有丰富的新闻图片和一些音视频。这种形式可以让任何阶段进入该新闻阅读的受众,在不了解事件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通过专题报道中的不同单篇报道来了解事件全貌。同时,这类专题报道中也提供了多种意见看法供受众选择阅读,这样既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事件真相,同时也促使受众进行比较和思考。

网络新闻专题可以进行实时更新和修改,并且在速度上也优于电视、报纸。另一方面,网络专题报道取多家之言,对观点精辟的博客文章进行转载,将其置放于同一专题版面上,便于读者查找、阅读、比较、评论;而电视新闻、报纸的专题报道大部分还是自身调查采写的结果,较少会借鉴其他媒体的文章和观点,即使有时候在评论中会提到一二,也不会全篇摘取和转载。

网络融合新闻的特征

立体式报道是融合新闻的最大特征之一,具体来看其具备下列特征:1.图文并茂。网络融合新闻的专题报道首先要求图文并茂。受众在选择的时候,对于新闻标题后面加个“图”字的新闻,点击的欲望比普通文字新闻要高。而且,与纸媒的呈现方式不同,网络融合新闻的图文报道往往是多图少文,在一则报道中有多幅图片供受众浏览,更加符合读图时代的受众心理。

2.声画并行。在融合新闻中,突破了纸媒只有文字图片的局限,将新闻信息转化成声音文件和视频文件在网络平台呈现,甚至可以将这四者有机结合,因讯制宜,任意组合融合报道,使整个报道更加生动、立体、直观,真实性和公信力也因此得到提升。

3.互动并存。网络融合新闻报道区别于电视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新闻背景和各方观点等信息与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共时性并存,在同一页面通过不同链接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前后并存的样态使受众的选择更加自由,突破了“我播你听”的单向传播方式。

网络融合新闻中单篇报道的写作特点

正因为有了专题报道的形式,融合新闻的单篇报道文章在写作特点上也与传统新闻写作有了较大不同。

首先,融合新闻的单篇报道普遍较短。原因有三:第一,网络受众在阅读网页时较阅读报纸杂志和看电视时更容易疲劳,所以短小的报道可以保证受众用较短的时间浏览新闻内容;第二,在融合新闻专题报道形式下,背景和相关事件并不需要在每篇报道文章中一一呈现,这些背景和相关报道在网页下方的“相关链接”或整个专题报道的其他链接中呈现,既节省了字数又避免了信息重复;第三,在一些图文并茂甚至包含了音频、视频信息的单篇报道中,文字只是用来对多媒体信息进行解释说明的,报道主体在于音视频文件,所以不需要过多文字。

除此以外,融合新闻的单篇报道还经常使用小标题。文章越来越短,为什么反而还要设小标题呢?其实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方便读者更快地阅读消息。在短篇幅报道中使用小标题是对文章各段落内容的概括总结,可以让读者在打开该网页的第一时间浏览到这些小标题,然后决定是精读还是泛读。

目前的网络融合新闻的不足之处

由于融合新闻还处于一个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方面还受技术的限制,所以目前的融合新闻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从外在形式上看,大部分新闻门户网站都能把新闻专题页做得精美有序,也非常注意从标题形式上把重要新闻和次要新闻区分开来。但是一旦进入新闻正文页面,字号、字体等便千篇一律没有区分了,有时甚至连小标题的字号、字体也不与正文有所区分,再加上经常插在正文当中的动态广告分散注意力,读者看起来反而更累。

从所表现内容看,经常浏览融合新闻的网民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只是平铺直叙地描述事件,让人觉得平淡无味,没有使人关注下去的欲望;还有一些新闻是所谓的“标题党”,即记者或编辑故意把标题写得很劲爆,但仔细阅读报道之后却发现标题言过其实,甚至标题和内容之间完全无关。而融合新闻中作者不明确、来源不清晰等问题也严重影响着融合新闻的良性发展。

从传播效果上看,融合新闻的传播效果并不好。一方面,一些新闻专题中的有效信息所占比例太低,标题和报道内容之间相去甚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受众信任度的磨损。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网络融合新闻中的视频和音频传送需要较长的时间,许多读者因为音频、视频信息无法像文字信息一样马上看到而放弃继续阅读。

总的来看,目前融合新闻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技术的突破也尚未完成,特别是如何能让立体式报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形式上的作用还没有定论,所以记者和编辑们也还在摸索当中。加之网媒记者和编辑们缺乏专业的求实精神和职业的新闻采写技能,最终导致了目前立体式报道的融合新闻中缺乏特别成功的案例。

网络融合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4G时代的来临,手机很有可能以融合互联网和广电网的方式,或者以自行形成网络的方式,成为下一个融合新闻呈现的重要平台。总的来看,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融合式新闻将突破原有的媒介属性,借助多重媒介的表现手段,获得受众的普遍欢迎。

首先,平台将更加多元。除了目前的网络平台,随着手机技术壁垒的突破和数字交互电视的出现,融合新闻将在更多的平台空间中实现,也将更加深刻地影响大众的生活。

其次,报道更加专业。随着技术的完善和观念的更新,将会有更多的新闻从业人员转到新媒体领域工作。目前,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许多学校非常重视网媒从业人员的输送。这些高层次的新闻人才将对融合新闻专业性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羽丹: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李智:博士,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