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让自己放松
有位精神治疗专家曾说过:“要在你的心灵寻找出‘宁静房间’,这是任何人都需要的。”这里所谓的“宁静房间”,就是指要设法让自己尽量松弛。人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可以从事各种娱乐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放松。不管白天的精神压力如何,夜晚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保持心境平和,因为紧张会导致失眠,精神会因之更加紧张。
3.遇事要保持镇静
如果在工作、学习中遇到难题或必须完成的紧急任务,首先应该稳住自己的情绪,保持镇静,先不必紧张,也不要急于求成,以免乱了方寸。进而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并对困难作出冷静的分析,制定出必要的应对方案。
4.寻找新兴趣
美国心理学教授韩斯·施义博士说:“不要把事情看得太严重,更不要把小事情弄得紧张兮兮的,否则,一旦养这种习惯,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厉害了。”所以,为了避免总是处在紧张之中,最好再寻找一些新的兴趣,改变一下日常生活,这对于驱除紧张也是很有帮助的。
必须说明的是,焦虑紧张时,不要迁怒他人。没有什么事可以比迁怒他人更损害自己的。因为,这只会导致更严重的情绪紧张。
心理常识齐氏效应
心理学中所说的“齐氏效应”,是指人们因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它来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的一个实验——“困惑情境”实验。
齐加尼克找来一批被试者,并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然后要求他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因被打扰而未能完成任务;而对另一组,齐加尼克则毫不干预,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
实验结果是,虽然这两组被试者在接受任务时都呈现一种紧张状态,但是,那些顺利完成任务者的紧张状态却逐渐消失了;而那些未能完成任务者的紧张状态却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依然被那些尚未完成的事情困扰着。这后一种情况便被称为“齐氏效应”,也叫“齐加尼克效应”。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接受一项任务,就随之产生了一定的紧张心理,这种紧张心理只有在任务完成后才会彻底解除。倘若任务没有完成,则紧张心理将持续不变。
驱散飘忽的浮躁
在心灵深处,总有那么一种情愫使我们茫然不安,无法宁静,这就是浮躁。浮躁的特点有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是心神不宁,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不知所为,心中没底,恐慌得很,对前途无信心;焦躁不安,在情绪上表现出一种急躁心态,急功近利,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更显出一种焦虑不安的心情;盲动冒险,由于焦躁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互交织的心理现象。
浮躁的人对什么都浅尝即止。浮躁是一种相对的状态,再踏实的人,也有浮躁的时候。浮躁心理是人们做事目的与结果不一致的常见原因。具有浮躁心理的人,一味地追求效率和速度,做起事来往往既无准备,也无计划。而踏实是一种同浮躁相对应的状态,是一种跟浮躁比较起来能够深入分析和脚踏实地的状态。
有一个年轻人,人际关系很好,待人接物宽容豁达。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每当他发现别人,特别是同事小张超过自己时,就会耿耿于怀,怕被比下去,工作时总是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后来,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他觉得自己的争强好胜心理太强了,还有些嫉妒心,总是把得失、名誉看得太重,患得患失,工作时总是心有杂念,不能完全平静下来,致使内心越来越浮躁。
争强好胜、嫉妒这些都能使一个人情绪不稳定,摆脱不了杂念,就会使人心浮气躁,情绪飘摇不定。浮躁的人一般容易见异思迁,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恒心,不安分守己,总想投机取巧。人一旦浮躁,就会终日心神不宁,焦躁不安,长此以往,容易丧失收放自如的生命弹性。那么,如何才能驱走这种飘忽的浮躁呢?
1.比较时要知己知彼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较要得法,即“知己知彼”,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两人能力、知识、技能、投入是否一样,否则就无法去比,从而得出的结论就会是虚假的。有了这一条,人的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减低,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
2.要浇灭欲望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急需在心中添把火,以燃起某些希望;而在某些时候,我们需要在心中洒点水,习惯等待,以浇灭某些急于求成的欲望……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地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学习、工作,我们做得会比现在好得多。
3.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古人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重要秘诀就在于,他们将全部的精力、心力放在同一目标上。许多人虽然很聪明,但心存浮躁,做事不专一,缺乏意志与恒心,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4.凡事不能急于求成
“拔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那个农民为了让禾苗快一些长高,辛辛苦苦累了一天把禾苗都拔高了一节,可是再去看禾苗的时候,禾苗都枯萎了。急于求成是永远不会获得想要的效果的,只有循序渐进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任何事物都有它成长的自然规律,我们不可急于求成,要学会等待。
5.要懂得坚持
很多人做事都是半途而废,在开始的时候是一腔热血,然后是热情消退,最后完全放弃。是什么原因让人们放弃的呢?因为很多人都不能坚持,面对困难或者失败,不能静下心来找原因想办法解决问题,却因为浮躁心理,选择放弃。
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那就必须静下心来,驱散浮躁心理,脚踏实地,摆脱速成心理的牵制,看清人生最根本的目的,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心理常识糖果效应
著名心理学家萨勒对一群都是4岁的孩子说:“桌上放两块糖,如果谁能坚持20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糖就给谁。但若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只能得一块,现在就能得一块!”这对4岁的孩子来说,很难选择——每个孩子都想得两块糖,但又不想为此熬20分钟;而要想马上吃到嘴里,又只能吃一块。
实验结果:三分之二的孩子选择宁愿等20分钟得两块糖。当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少孩子只好闭起眼来傻等,以抵制糖的诱惑,或者用双臂抱头不看糖,或唱歌、跳舞。还有的孩子干脆躺下睡觉,为了熬过那20分钟。三分之一的孩子选择现在就吃一块糖。实验者一走,1秒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
经过12年的追踪,凡熬过20分钟的孩子长大后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满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坚强,乐于接受挑战;而选择吃1块糖的孩子长大后则表现为犹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经质、好惹是非、任性,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这种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糖果效应”。
走出低落情绪的陷阱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说明,人的心境、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是很大的。轻松、愉快、兴奋等积极的情绪能增强大脑的功能状态,增强人的免疫功能,另外还可以缩短人际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紧张、愤怒、沮丧等消极情绪会降低大脑功能,使人的活动效率下降。同时,还易引起内分泌失调,也不利于人际关系。
小雪最近不知为什么总是打不起精神,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还经常为一些小事哭泣。睡眠也不好了,晚上睡不着,早晨很早就醒了。白天常感到疲惫,精力不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包括以前喜欢的事也不愿做了。回到家里也不愿和家人说话,做事总是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这一切,都让小雪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恐慌和畏惧,所以,情绪一直提不上去。
其实,人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当人处于低潮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总是想着那些伤心的事情。所以,要想摆脱这种情绪,首先应该让自己不要总是去想这些问题,转移注意力。然后,确定几件你认为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专心去做。
人情绪低落有时是因为一些不能改变的现实。对于某种不能改变的事实,那就全心地接受它。既然已经成为事实,就不要总想着如何再让它变为虚无,应该尝试去接受,去面对现实。一个人不可能改变全世界,事物不会因你而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适应这个世界。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这个意思。想让自己开心,首先就要让自己不那么极端,不去钻牛角尖。
在你跌入人生低谷、心情低落的时候,总会有人真心地对你说:要坚强,而且要快乐。坚强是绝对需要的,但是快乐,恐怕太为难了。毕竟,谁能在跌得头破血流的时候还觉得高兴?但是,你至少应该做到内心平静。内心的平静,能够让你的情绪稳定下来,这样你才能够理智地看待这件事,最后把该处理的事处理好,从而走出低落情绪。
人生是一条有无限多岔口的长路,不管你有什么样的心理,你永远都在不停地做选择。如果只是选择吃素炒面还是肉炒面,那么,你心里也不会有太大的抗争,不会过分的激动,或者伤心。但是,人生有很多的选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选择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结婚或不结婚、要不要孩子等等,每一个选择都影响深远,而不同的选择也必定造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作出了选择,就不要轻易后悔。因为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要说,如果当初如何,现在就不会这样那样。这种充满怅然的喃喃自语,并不能让你的心情有什么实质上的好转,只能让你更加怅然。每一个岔口的选择其实没有真正的好与坏,只要你去积极地看待。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要知道,你现在所承受的苦难,不是毫无意义的。痛苦可以让人颓废,也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关键是看你做出怎样的选择。
如果你会因情绪低落而导致抑郁,那么,你应该检查一下你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检查一下你是怎样消磨时间的。反复出现低落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你实际做的事情同你真正看重的事情不相称。这种不相称本身并没有明确表现出来,都表现为笼统的抑郁情绪,心情压抑的人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的。
有的人因思虑过多,而把自己的人生复杂化。明明是活在现在,却总是对过去念念不忘,对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坚持携带着过去、未来与现在同行,人生也总是拖泥带水。这样的人生也不可能轻松、积极和快乐。从心理学角度看,痛苦就是欲望受到了打击,之所以会产生心理疾病就是因为把自己的精力投错了地方,只有解放心灵才会变得轻松快乐。一个人想要掌控自己的情绪,就不要自设陷阱,不要画地为牢,不要作茧自缚,而要从自我心中走出情绪陷阱,走向自我发现。
心理常识期望效应
传说古希腊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年轻的王子,名叫皮革马利翁,他酷爱艺术,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雕塑了一尊女神像。对于自己的得意之作,他爱不释手,整天含情脉脉的注视着他。天长日久,女神终于神奇般地复活了,并乐意做他的妻子。这种现象称之为皮革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及其同事,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们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自从罗森塔尔宣布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之后,罗森塔尔就再也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现象为罗森塔尔效应。
以上两个故事都告诉人们:期待是一种力量,这种期待的力量引发的现象统称为期望效应。
给心中的怒气找一个出口
生活中,愤怒无处不在:夫妻间吵架拌嘴,进而越吵越激烈,引发一场夫妻大战;员工对老板的抱怨指责,满腹牢骚过后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接着就是员工对老板愤怒的报复;孩子顶撞父母,让父母很生气,控制不住,脾气会越来越暴躁,最后会愤怒地对孩子大打出手;父母责骂孩子,孩子生气不服,为了和父母斗气,愤怒地离家而出;甚至,下班路上的拥堵也会让一些人坐在车里一边愤怒地狂按喇叭,一边破口大骂……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过激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坏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虽然,从小到大我们就被一再告知,生气、脾气暴躁是不好的,那些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知道,发火的“破坏力”有多大——失去朋友、得罪亲人,或者丢掉饭碗。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