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49584700000013

第13章 职场心理学——踏上职场“心”路程,赢在职场(1)

心理学家指出,不管什么原因产生的心理波动,都会给我们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此,我们更需要一个平和的心态,沉着、冷静,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职场中的现象和问题。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职场人应该具备的成熟心理。

职场狼性心理

职场是一个同时存在光明、黑暗与灰色地带,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是一个既写满人性的光辉,又充斥人性的晦暗的大舞台。在这里,单纯的天真烂漫者,或单纯的愤世嫉俗者,可以生存,但无法得到满意的待遇与职位,更不用提从职员做到总裁。在职场中,我们要学会用一种健康的、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现实主义,甚至有时是实用主义的生存、发展策略,走上职场成功之路。

现代职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不知不觉中让别人掌握、控制着,扮演着“心理奴隶”的角色,他们从事自己憎恶的工作,生活在不喜欢的环境里,做着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这些人都是职场的奴隶。我们身在职场,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观点,掌握职场心理学,这会让你在职场上赢得成功。职场成功有没有捷径呢?有,也没有。要想在职场这个登山运动中胜出,你只需做到两点,就是走了捷径,第一是不要走弯路,第二是相同的路走得比别人快。

一般人都认为,在公司里只要尽心尽力,取得业务实绩,赢得上司的赏识和老总的欢心,加薪提升就指日可待了,而对那些一般行政人员,则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认为得到他们的协助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平日就对他们指手画脚,急躁起来,甚至会对他们颐指气使,拍桌瞪眼,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误区,也是缺乏危机意识的表现。

事实上,有些办公室人员的职位虽然不高,权力也不大,跟你也没什么直接的工作关系,但是,他们所处的地位却非常重要,他们的影响无处不在。他们的资历比你高,办公室的风浪经历比你多,要在你身上找点毛病、失误,实在是易如反掌。更不要小看那些平日不起眼的所谓“小人物”,他们的潜能会让你大吃一惊,甚至影响到你的业绩和升迁。所以,如果想在职场有所晋升,少走弯路,一定要重视自己的人际关系,谨防背后有人给自己穿小鞋,使绊子。

危机意识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之一。在自然界和社会中,一切生物的生存过程都是时刻在防范危机并与危机作斗争的过程。危机意识会激励一个人奋发图强,防微杜渐,想方设法,防患于未然。这样,即使危机发生了,也会挽狂澜,转危为安。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价值也会得到实现。

有位哲人曾说,人在风中,每个人都必须经受风的吹拂。现在有很多企业都以狼作为个人和团队精神和心灵世界的图腾。狼作为一种灵异的形象表达了某种卓越企业文化的精髓。每个置身职场的人,在经历过职场环境的熏陶之后,都应以狼为师,学狼之长。当我们拨开以往对狼误读的阴云,认识到狼性中无与伦比的内核时,我们会主动学习狼的优秀品质,像狼一样傲视一切,成为职场中真正的强者。

缺乏危机意识的人其生存意识越薄弱,变革的意愿就越小,创新的动力就越弱,也就越容易在竞争的洪流中遭受挫败。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一直沉溺于过去的辉煌,没有忧患意识和危机精神,顺境面前盲目乐观,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时间一长,就会被习惯性思维所控制,丧失锐气。

在这一点上,狼能带给我们许多启示。狼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它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因为危险时刻围绕在它们身边。只要稍微放松,就有可能被猎人打死或者被其他食肉动物吃掉。中国有一句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企业迟早会垮掉;一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必会遭到不可预测的灾难。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里都会遇到危机,有竞争的危机,也有失业的危机。脑子里要时刻绷紧这根弦,每天看看竞争对手的工作情况,早做准备,多做准备,才不会在危机来临之时抓瞎。中国历来就有技不压身的古训,同样的机会摆在面前,谁会得越多谁胜算越大。职场生涯没有一通到底的证书,经常充电是必须的。

人生之所以精彩纷呈,就是因为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充满了变数。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有危机意识,如果没有准备,光是心理受到的冲击,就会让你手足无措,在职场中碰得头破血流。在危机到来之前,使在心理上和行动上都有所准备,是自己能够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

心理常识破窗效应

所谓“破窗效应”,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破窗效应”理论是指: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破窗效应是来自一个实验,1969年,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破窗理论”不仅仅在社会管理中有所应用,而且也被用在了现代企业管理中。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矫正和补救。

求职,与职场的第一次心理交锋

走进人才市场,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人才济济”的含义。很多人就是在这里心里没了底气。有些应聘者在毕业时想要到怎样的企业工作,要拿多少的薪酬,后来觉得难度大,又想考研。考研竞争厉害又想托人找关系,关系没有就又会胡思乱想些别的,踏不下心来做事,到最后会是什么也做不好。对求职者来说,没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去应对,就不会有一个好的求职结果。

一个人在求职时内在心理的变化往往会在实际运作中体现出来。在某种程度上说,有怎样的心理,决定了一个人能找到怎样的工作。求职,其实也是一项工作,对于求职者来说,有健康的求职心理,并且能够把握好招聘人员的招聘心理是很重要的。那么做哪些准备,具备怎样的心理状态才能让求职胜算更大呢?

1.简历做得要详而简

对于一个求职者来说,简历是非常重要的。制作简历一定要把握好招聘者的心理。简历上一定要把很实际的东西展示出来,要充分地把自己的优势亮在台面上,这个时候就不用含蓄了。但是要记住,不用把一些很虚的东西一一点到,不能冗长,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再长了,除非你的简历有格外吸引人之处,否则简单些,才会有更多的用人单位的目光投注在其中。

2.面试时要沉稳镇静

简历为你赢得了面试的机会时,你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接受面试了。面试时,心理不能过紧张,说话要稳,心理也不能浮躁。有些招聘负责人反映,求职人员在竞聘时,尤其是一些应届生面试时,往往会让招聘人员感觉,那些应聘者说话时好像很激动,但又很做作,不自然,这样的面试经验也许在应聘学生会时管用,但是,到了用人单位,企业负责人会认为你没有社会基础,心理不够成熟,而不予以录用。

3.等候要有耐性

做什么事耐性都是很重要的。有时,你按约定时间去了,可能往往要等一段时间,如果是好工作,不要因为等得久而放弃。绝对不要用对方不守信或是效率太差为理由否决对方,这是很不成熟的学生气的表现。社会就是社会,你要有这种心理准备,一定要学会适应社会,社会是不会主动适应你的。

4.表现自己的优点,但不宜锋芒太露

大家都在应聘,如果条件没什么突出的,那么,你的谈吐及说话内容就要有与众不同之处,以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不要太另类,太哗众取宠,这样反而弄巧成拙。同时也不要锋芒毕露,毕竟这是应聘,锋芒太露,气势逼人会让招聘人员心有顾忌,反而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总的来说,只要你能把自己的长处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来,就有可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5.让人觉得你容易接近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纳特·史坦芬格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结果把所有求职者分成了四类人,第一类人:十分完美,毫无欠缺;第二类人:非常完美,略有欠缺;第三类人:欠缺,有小长处;第四类人:毫无长处。

表面上看来,似乎第一类人求职成功的几率应该更大,但现实的天平却常常倾向于第二类人。因为人毕竟还是现实的,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毛病,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同时,一个人如果锋芒毕露,会让老板觉得你华而不实,或者故意做作,甚至还担心浅水养不住你这条大鱼。所以,如果你是十分出色的人才,在求职时,大可不必去掩饰个人的一些小毛病,有意无意地卖点“傻”,学点笨,使人觉得亲近,更容易让人接受。

6.不轻言失败

求职过程中,被用人单位拒绝是很正常的。其原因不胜枚举:要么是你的学历不够,或者所学的专业不完全对口;要不就是受年龄、经验等其他因素所限。可以说,除非你是“量身定制”的专才,否则招聘单位对你一见钟情的概率会是少之又少的。在求职过程中要树立信心,不放弃任何一次可能成功的机会,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任何用人单位都欢迎那种做事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人才。

相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暂时的困难,找不到工作,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暂时的停顿,而不是失败。从心里就要相信自己,要克服悲观等心理障碍。要坚信自己,不轻易放弃,不轻易泄气,因为每一次努力都在靠近目标,持之以恒就有希望。如你要进入IT业,尽管现在可能没有很好的基础,但是只要你不断学习,往那个方向努力,相信你总会成为一个优秀的IT人士。

心理常识投射效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总是会把自己的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比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自己觉得自己不漂亮,就觉得别人看自己也不会漂亮;自己喜欢的人,认为别人也喜欢,有时就莫名其妙地吃醋……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

初入职场,心理要经得起考验

“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某企业CHO这样评价招收的一位应届研究生。而事实上,这种情况在职场新人身上并不少见。很多人认为自己天资聪明,能力非凡,而且过五关斩六将地成为了公司的一员,就认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肯定,就对职场的事务性工作不屑一顾,甚至认为自己应该在工作中发挥独当一面的作用。对此,有关部门发言人指出,这是一个误区,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心态。新人初入职场,虽然有着高涨的工作热情,但工作经验、实践能力、职场技能都欠缺很多,指望在开始时就承担重要工作是不切实际的。

从招聘者的角度来说,选拔出来的新人的素质都是很优秀的,但是,他们更希望新人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注重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进入职场,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调适好自己的心理,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踏踏实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

刚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人李旭,现在处于这样的工作尴尬之中:他被置于不受重视的部门,从事打杂的工作,李旭认为,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不能轻易就离职,但是,现在的工作环境,没有人给他必要指导和提携,工作内容也得不到领导的重视。真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这就是“蘑菇定律”。

所谓的“蘑菇定律”通常指企业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需要提醒职场新人注意的是:“蘑菇期”的经历对年轻人来说是成长必经的一步,也是必须要接受的心理上的锻炼。初入职场,心理上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所规划,没有计划等于是计划失败,所以要在充分而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计划,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越能达到预期目标。而这段“蘑菇期”,正好就是自我认知、认知企业的最佳时期。

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作驱动力的话,人们心理上是很容易对现状妥协的。

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有确实能够执行的生涯策略,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人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

要放低姿态。职场新人往往会期望着拥有一份挑战与乐趣并存且薪酬丰厚的工作,带着满腔热情,想要大干一番。当期望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便往往又会丧失信心和对工作的热情。因此,职场新人应调适心理,抱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态度,把刚开始的职场生活当成一种体验和学习的过程。

职场新人要主动融入商业社会,培养商业理念。虽然不能接触企业上层的经营管理理念,但是可以多留意和关注财经类的新闻和信息,在具体工作中观察资深人士的工作模式、交流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