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掌握面试的技巧。
对每个人来说,面试无疑是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才华、表现自己个性,进行自我推销的极好机会。参加求职面试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学会推销自己
在求职择业的自我推销过程中,要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基础上,全面地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不仅包括介绍自己的知识、技能、品德素质等方面现已达到的程度,已有的优点,还包括介绍自己的潜能和发展趋势,经过短期努力可能具备的才干。这样,用人单位就会对你的求职条件达到深入全面的了解,而不至于仅仅停留在“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等粗浅的了解上。
②形象很重要
在接受面试前,对自身形象要认真设计一下,使自己的衣着、言语行动都符合一个求职应试者应有的风貌,因为往往这也是一个用人单位选才的标准之一。要成功地推销自我,就必须从衣着上注意修饰自己的“形象”。首先衣着应与自己相适合。其次,装束打扮要注意与欲求的职业相称,珠宝店的求职者不同于炼钢厂的应征者;想当一个高级化妆品的推销员,在装束打扮上就不同于想当一个清洁工的人。
③说话讲技巧
在同用人单位主持录用工作人员交往时,应努力运用说话技巧去吸引主持人,学会有条不紊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这包括:选择适当的用语,安排妥当的说话内容和顺序;充分注意对方的反映,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话语;不要使用有可能伤害话语的影响威力的“不理想用语”,如无意义的“嗯”、“呢”、“这个”等,这些用语会破坏话语的连贯性,使对方感到焦躁;注意少用限定词“但是”、“不过”、“可能”、“大概”等等,这些限定词加上低头顺眉的体态语,容易伤害自身的信用度,降低发言价值;少用或不用容易使人产生疏离感的专门术语和容易得罪人的称呼,更不应该用开玩笑的口吻说正经事等等。这些不适当的用语会使对方觉得你“不实在”、“不可爱”,并最终影响录用。
在面试交谈过程中专心倾听也很重要。要把眼睛视线对着主持人面部表情的三角区,仔细地倾听对方说话,并不时地以微笑点头的方式或简单的言词表现自己的态度。如“对!”、“您说的很有道理。”“是吗?”等等,以表示自己是在用心倾听,并且是尊重对方的。
面试交谈时还要注意使用清晰动听的声音说话。说话的声音和语调代表了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和文化内涵。面对初次见面的人,说话的速度,声音的高低粗细,有时会比实际内容更能传达一个人的内心思想。因此,在最初见面交谈时,如果能用动听清晰的声音,并使语音。语调同谈话的内容妥贴地配合起来,那么,就会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充满自信和朝气的印象,这样被录取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④亮出你的风采
面试时在向用人单位主持人展示自己的知识、才能的同时,不要隐瞒自己对这份工作的极大热忱和兴趣。本来,求职者就应该是很诚恳的,因为无论哪一家公司的老板或经理用人的第一标准,都是能脚踏实地地竭诚为单位服务,而不单单是学历。一个普通的女人应聘教师职务,校长问她为什么当教师?她回答说:“小时候我曾有过一个梦想,那就是我要成为一个伟人。后来这个梦想没有实现。于是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梦想,就是我要成为伟人的妻子,然而这个梦想也破灭了。现在,我产生了第三个梦想,那就是我要作伟人的教师。”她当即被录取了。
在面试中,适当流露出自己对用人单位的赞赏也是十分必要的,有时还可以对该单位业务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要谈具体些,这样可表示出自己不仅对该单位很感兴趣,而且还有责任心。
⑤有礼貌地告辞
在临近面试结束时,仍应彬彬有礼地说出自己的直接感受,强调对这次面试机会和主持人的感谢,并有礼貌地告辞。如:“×处长,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向您当面请教,我很感激。”“非常感谢×主任的谈话,但愿不久的将来能被录用,为贵公司服务。”“您需要的补充材料,我回去后立即送过来,请您给我一个机会。”“我可以走了吗?再见!”还可在回家之后,马上再写一封短信给面试主持人,表达同样的感谢之意,以加深他的印象。
下岗可以换岗单干,不要一条蛇吊死在一颗树上
赵卫刚今年40岁了,他所在的厂子倒闭了,他失业了,40岁了还能干什么工作呢?太累的活不想干,轻松的活工资太低,薪金高的又干不了,做生意,没资金。这下可愁死个人了,实在没办法,他与妻子在附近摆了个小摊卖早点,他开始觉得挺丢面子,渐渐习惯了,生意还挺好。
下岗了怎么办?一是应该有新观念,二是必须有真本领。
再就业太难了,大批农民向城镇涌进,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可是,你也应该看到,一方面,有许多下岗职工待业在家,另一方面,社会上有许多工作岗位急等着人们去上岗。为什么?一些多少年来端铁饭碗已经习惯了的人们,在心理素质、思想观念上无法适应新的现实。
一是择业的主观要求脱离了社会的需求,“体面、钱多、舒适、离家近”,期望值太高了;二是受到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一全民,二集体……”抱着把职业分成若干等的偏见不放;三是仍然迷恋过去的就业观念,想再捧一个“铁饭碗”,缺乏对各种就业方式的认可,不愿意从事各种非正规的职业。下岗职工择业的失败常常是因为其错误的择业观。具体表现为下列几种情况:
第一,“工作不仅舒适而且还要多挣钱,不然的话,宁愿待业也不干”。这是选择职业的时候比较常见的误区之一。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考虑收入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要从整个社会经济收入水平和劳动能力水平考虑选择收入比较高的职业,不要只想收入高不高却不考虑个人的劳动能力,更不能宁可待业也不从事收入低的职业。
第二,“不符合兴趣、爱好的工作不干”。这是选择职业的时候另一个常见的误区。选择职业的时候不顾自己的劳动能力水平怎样,更不考虑自己感兴趣、爱好的职业所能提供的就业职位数量,只想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符合的就不干,就算工作也不认真,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幻想。
第三,“只要牌子响的单位做什么都行”。这是职业选择的另一个误区。其实单位的牌子响,在市场经济中,仅仅是该单位的工作效率高或者经济效益较好,企业的文化素质水平高、知名度高。去该单位就业的确很好,可是这样的单位对就业者的素质水平的要求往往很高。
第四,“不管什么职业,能够找离家近并且不累、能自由自在的单位就考虑。”择业的时候考虑家和单位的远近是正常的,但是随着城乡交通状况以及交通工具的改善,家和单位的距离已经不再成为择业的重要条件。最主要的就是要考虑所选择的单位是否能让你的劳动能力获得充分发挥。第五,“不管职业,只要能够干一辈子就行”。这是下岗职工选择职业的又一大误区。的确,选择职业的时候,考虑相对稳定是正常的,总不能在一个单位干几个星期就换个单位。可是,找一个做一辈子的单位的想法对于下岗职工来讲,太不明智了。在市场经济中,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几十年不变的职业岗位将愈来愈少。
就业靠的是竞争,上岗靠的是一个人的能耐。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外,再就业人员还应该具备适应市场变化和新职业要求的能力,具备不断进行自我开发、自我积累劳动技能的能力,这是真正重要的。现在,我国国有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职业技能以及竞争力,这种现状亟待改变。
再就业并不表示回到原单位或者相同的岗位,从事以前做过的工作。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已经有很多职工懂得了,“精一招,会两招,学三招”,他们以强烈的竞争意识,投身于技能储备和知识的学习热潮中去。
再就业是一次十分痛苦的磨炼,是一次新的选择。要想更好地生存,就必须就业。
职场上要瞧得起自己,敢于重新为自己估价
30岁的李明,是台湾一家本土银行的AO(业务员),工作5年了,但薪水总是在3万多块台币间徘徊。他常挖苦自己说,喜玛拉雅山珠穆朗玛峰每年因为板块运动,还会长高几厘米,而自己每年薪水的厚度,却总是一动也不动。他也曾鼓起勇气与老板谈过几次,但老板总是以公司的体制,以及日后公司发展将带给李明的美好前景为由,让李明“眼光放远点”,以大局为重。其实,李明工作很努力,也曾有多家外商银行要用更高的薪水和职位挖他,他也曾想过要再出国深造加强自己的金融专业。但年轻的他,总在老板不断地挽留下心软,选择继续坚守岗位。受最近一年台湾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杨宁业绩大幅滑落,原来老板对他“关爱”的眼神,也开始转为“不耐烦”。杨宁突然明白在市场经济的结构下,老板的心里才不管你过去立下多少汗马功劳,现在贡献不足的人,就是对公司的负债!李明觉得很气馁,便有了跳槽的打算,只是现在台湾的银行同业都在紧缩人事成本,遇缺不补。更让李明怨叹的是,昨天遇到同期进银行,后来跳槽到另外一家外商银行,目前已经升到副经理的老同事,他不禁跟这位同事大吐苦水。后来,这位老同事告诉他一件事,让李明心中久久无法释怀,之所以迟迟没有加薪升职的理由,竟然是他的老板认为:“现有的价格,已经足够让李明卖命了!”
李明很后悔,当然自己在最红的时候,没有趁机跳槽,或出国学习,让自己有重新被估价的机会。
如果你已经为自己制定了个人身价的发展策略,并且去了解面对己身在职场竞争下各种险恶的因素。那么在面对“更上一层楼”的机会时,你是否有勇气让自己重新被估价?
把工作当成Mission
在英文单词里,可以代表工作意思的有三个字汇,分别是job、work和mission。job及work指的是一种长期性、稳定性的工作,mission则可能是一种阶段性的任务。
在现代社会中,终身雇用制的公司已经不多,即使是公务员,都可能会面临政府人事精简,被迫下岗的结局。所以,认为自己会长久做同样一份工作,最后领到退休金的年轻人也日渐稀少,再加上人们对长期性、稳定性的工作,往往也容易失去热忱及积极性,最后便恶性循环,丧失自己在职场上的上进心。
因此,我们鼓励把工作当成是一种mission,而不是job及work。如果人人都把工作当成是一种任务在执行,由于任务多半有时间限制的,每个人就会把握机会在工作中学习,努力把这个任务做好。同时,在面对下一个职场挑战时,就不会犹豫,因为上个阶段任务累积的经验与实力,往往就是为下一阶段的任务作准备。而且,试着把工作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可以提高工作的使命感与乐趣。
别让制度蒙蔽了进取心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有好心的长辈告诉我们,要我们不要随便辞职或者换工作,市场经济社会讲究“累积”,经常换公司的人容易被淘汰出局,俗话也说:“滚石不生苔。”
不过,当我们进入社会后,才发觉这句话是“有时效性的”。对一个刚出社会的年轻人而言,“工作”的确是一种累积自己经验与实力的过程,这时最需要的就是“边打仗边学习”,把从前在学校读书的理论,用最实务的经验来印证,这也是一个人进入社会工作后成长最快速的时期。不过,当一个人在现有岗位上工作了四五年,年纪到达35岁左右时,有一天突然发现,薪水调整每年就是3%。想轮到自己升经理,或许再等10年都很难有机会,自己的薪水和职位就是不上不下的,即使想跳槽,翻开各大媒体报纸求职栏一看,所有应征工作几乎都规定要35岁以下的,所以好像也没什么地方可以去。就算有机会,似乎也不会比现在更好。
而且更重要的是,长时间固守在一个位置上,容易让人“组织化”,变得害怕冒险,不想改变。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渴望改变与进取的心,只是被制度蒙蔽了。
当自己在一份工作上的贡献与学习,已经到了瓶颈时,就该勇于转换跑道,甚至发展自己的第二专长,把握自己重新被估价的机会,或许不能保证成功,但至少能保证一件事,那就是这样的人生起码会少点遗憾!
工资是敏感的话题,谈论薪资时不要急于求成
张宇排在应聘队伍的末尾,心里有点忐忑。这是最后一轮应试答辩了。公司将从剩下的十五个人中,选出五名。终于轮到张宇了。他做了个深呼吸,进了主考室,张宇顺利地答完了前几道题,心中暗喜。最后,主考人问:“那么,你认为公司应该给你开多少工资呢?”张宇的心开始狂跳,他想了想说:“我认为在工资方面,公司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员工,而且我相信,公司会让每个人付出的劳动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主考官的脸上露出非常满意的笑容说:“小伙子,祝贺你,你被录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