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东,燃烧起世界的第一杯咖啡。一般人都相信世界上的第一杯咖啡是由阿拉伯人细心熬煮出来的。在16世纪末许多欧洲旅行者的口传文献中,叙述了阿拉伯人啜饮一种由黑种子煮成的黑色糖蜜,印证了远在欧洲人拥抱咖啡以前的13世纪,阿拉伯人早已知道如何烘烤咖啡。用火的烫痕,烙印芳香,从第一杯醇香的咖啡开始,历经200年时光流转,世界第一家咖啡屋,终于在中东的大马士革诞生……1615年,咖啡随着云游的威尼斯商人进驻欧洲,法国人、意大利人刹那间为之疯狂,他们为它作书、写诗,甚至打仗,正如维也纳谚语所说:欧洲人挡得住土耳其的弓刀,却挡不住土耳其的咖啡。1654年,威尼斯街头出现欧洲第一家咖啡馆。往后数十年间,释放香芬的咖啡屋招牌,纷纷在伦敦、巴黎、维也纳相继亮起,在Co鄄cochanel、Gianni Versace的流行神话还来不及侵犯改装欧洲橱窗以前,咖啡屋以一种最不招摇张狂的姿态,安安静静的席卷世界。从此,时尚的人们步入咖啡屋年代。
咖啡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故事之一是有关在马提尼克岛(Matinique)任职的一个法国海军军官德·克利。在他即将离开巴黎时,设法弄到了一些咖啡树,并决定把它们带回到马提尼克岛。那大约是在1720年或1723年。他也可能往返了两次,因为第一次带的树苗都没成活。可以确信的是,最终德·克利是带着一棵最好的并且一直都精心护理的树苗从南特(Nantes)起航的。树苗保存在甲板上的一个玻璃箱里,玻璃箱能防止海水冲溅并有保温作用。咖啡的诞生地为埃塞俄比亚的咖发(Jaffa),至于咖啡这个名称则是源自于阿拉伯语“Wahwah”,意即植物饮料,后来咖啡流传到世界各地,就采用其来源地“KAFFA”命名,直到公元8世纪才正式以“coffee”命名。
8.“万般滋味在心头”
提起咖啡,总让我联想到一种感情,一种令人无法兑现终生抱憾的感觉,像电影里的老咖啡店,有一种苦涩涩的回忆。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那就去品咖啡Cappuccino吧。
9.卡布季诺(Cappuccino)
Cappuccino这种著名的咖啡品牌,不远万里从地中海边的意大利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都市时尚阶层消磨时间。卡布季诺单是从音节上就有一种特别的味道。然而,卡布季诺真正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其表面上漂浮着的一层白色泡沫。这是一层神奇的泡沫,是卡布季诺的神圣光环。如果缺少了这白色的一层,卡布季诺的清誉将一落千丈,变为一杯普通的咖啡。卡布季诺不满足于只是一杯普普通通的咖啡,因此,它需要额外地加上一层白色的装饰物。因为酷似卡布季诺教团修士的服饰(深褐色的道袍上覆上一层白色的头巾),故而得名。由于这一层掩体的存在,使得咖啡这一平常的事物带有一定程度上的神秘感。一般而言,饮用卡布季诺咖啡并不是为了提神,为了追求咖啡因的刺激,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品味。发泡的牛奶形成的纯白色泡沫,使刺激性的咖啡变得更柔和了。这样,增加的就不仅是味觉的层次,也是对生活丰富多彩的感悟:在普通的苦涩上,添上了一份温柔的甜腻。因此,它也更适宜于时尚之士饮用。将一层白色的泡沫轻轻吹拂开来,就仿佛是在轻轻拂去心头的某些阴影,耐心使他们赢得了更多的乐趣,而且,像云开雾散似的更接近于所谓的“生活的本质意义”。
10.寻我老咖啡馆足迹
咖啡屋一定是找老的。那里有一种特别的氛围。有了咖啡屋,便仿佛接近了梦想。无论诗人、艺术家或者凡夫俗子,都不约而同聚集在这里,各自守着属于自己的桌子、灯火和心事,喝咖啡、谈人生、论理想,偶尔无所事事的嬉笑怒骂。
仿佛歌舞剧的序曲,咖啡屋不眠的灯光,投射着年轻人梦想的光晕,揭开一个个美好年代的布幔。因此,在欧洲遥远咖啡馆的一角,萨特坐过的椅子、卡缪写作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每天都牵引着不远千里而来朝圣的观光客,猜想他们做过的梦。
用咖啡来装饰一下你的生活、撩拨一下你的情感,抚慰一下你的伤痕。你可以根据心情,根据个人口味,选择你的所饮。我喜欢Cappuccino,因为饮它让我想起如流星一般的明星“道明寺”,虽然也曾无聊,但还是能想到那部青春剧。
品茶的情趣
1.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与内涵
茶是亚洲的文明,中国与日本都是茶叶大国。追寻中国茶文化的源头,首先要从中国茶叶的源起讲。唐代陆羽《茶经》里曾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断定神农氏的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前者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后者载:“茶茗久服,令人悦志。”这一传说一直流传到当代。神农时代是中华民族成长史中极为远古的时期。茶叶的发现及开始应用应看作是整个神农部落时代的历史活动。
有关研究表明: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茶文化的启蒙阶段。大量资料证实,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源产中心,更确切地说在云南省。但茶文化的起点却在四川,这是由于当时四川巴蜀的经济、文化要比云南发达。大约在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经饮茶,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人已用所产之茶作为“纳贞”珍品;西汉初期(公元前53年)到公元4世纪末期,由于对茶叶的崇拜,巴蜀已出现以茶命人名、以茶命地名的情况。可以说我国的巴蜀地区是人类饮茶、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盛行。而且,这一时期饮茶开始进入文学和精神领域,中国最早的茶诗在这一时期出现,其代表是西晋杜育所作的《茶赋》。到了唐代,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在这一时期,世界第一部茶叶、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它由唐代陆羽所著,成书于公元780年。《茶经》内容十分丰富,是一本茶叶百科全书。它涉及生物学、栽培学、制茶学、分类学、生态学、数理学等;同时,还记载了唐代以前有关茶的不同神话、寓言、史籍、诗赋、传记、地理、数理等书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到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清末民初,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由于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清代基本形成现今的六大茶类,除最初的绿茶之外,出现了白茶、黄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茶种类的增多,使泡茶技艺也有所不同有别,又加上中国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使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纵观中国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概括地说,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的结构体系包括有关茶的本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茶文化的本质形态表现为茶的历史、遗迹、茶诗词、茶书画、茶歌舞、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饮茶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精神形态表现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性、茶禅相揉等;还有介于中间状态的表现形式,如茶政、茶法、茶礼规、茶习俗等属制度文化范畴的内容。
2.茶叶的“品位”
(1)茶叶的种类划分:
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6大类。
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几大类。
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茶叶可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5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一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类。
从产地划分则有川茶、浙茶、闽茶等几种,这种分类方法一般仅是俗称。另外还有一些“茶”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但是一般的在饮用方法上与一般的茶一样,故而人们常常以茶来命名之,例如虫茶、鱼茶等。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先说基本茶:
①绿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的眉茶和珠茶,向来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②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的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3大类。
③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为变红,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④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⑤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捂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县和名山县的蒙顶黄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广东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⑥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⑦再加工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伪茶称为再加工茶,包括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
⑧药茶——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午时茶”、“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等。
⑨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我国很受喜欢。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它根据茶叶容易吸收异味的特点,以香花窨料加工而成。所用的花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
2.名茶品种
中国是茶叶大国,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茶的品种特别多。现在全国能够叫得出名的茶叶就有1000多种。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茶叶中,不少是名气很大的。所谓十大名茶,也是各花入各眼,各有不同,包括:杭州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白毫银针,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普洱茶。
(1)日本茶文化的启迪
到了现代,我们所了解到的或是茶给我们最直接的印象是茶道和茶艺。中国人喝茶总是由茶壶里倒出来,一壶茶代表的是一家人或一帮工友,一伙庄稼汉。而日本却发明了袋茶,从此后,一根小绳一袋茶,随身携带,脱离了聚首一起的亲情,取而代之的是随意、自由、方便,到后来出现了茶会,演绎出茶道。
“释迦牟尼、孔子和老子曾经站在一坛子醋——生活的象征——面前,每个人都用手指蘸醋之后,放在嘴里品尝。注重事实的孔子说,醋是酸的;佛祖说,它是苦的;而老子说,它是甜的。”这是一个叫冈仓天心(1862-1913)的日本人,在他的著作《说茶》里写的一段叙述。这本书写于1906年,冈仓天心是日本著名的艺术评论家,1862年生于横滨。当时的横滨是外国人居住地,风气很开放。天心自幼学汉学,不到8岁就进入外国人开办的英语学校学英语,这给他以后的人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晚年,冈仓天心几次游历印度和中国,并远涉重洋,受聘于波士顿美术馆,任东方部主任。在此期间,他连续出版了《东洋的理想》、《日本的觉醒》、《说茶》等著作,向西方世界发出亚洲的声音。其中《说茶》是通过茶道的产生、流传、仪式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来解释东方日本的生活艺术和审美观的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