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0秒钟打造成功高手
49564800000021

第21章 成功需要丰富一生才学(2)

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在世界汽车行业堪称“大哥大”,其经营作风甚为严谨。然而,公司在拓展全球市场的过程中,由于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情了解不够透彻全面,缺乏知识背景,因此在广告宣传中弄巧成拙,出现两次大的失误。

如果丰田汽车公司的广告创意和设计人员具备足够丰富的知识,了解世界各地人们生活的习俗禁忌,又何至于出现这种难堪?

著名学者蔡元培是北京大学开一代新风的校长,他本人知识广博,先后掌握了日文、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等多种语言工具,通读各国思想家、文学家、史家大量书籍,成为一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成为一个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宽广的知识面不仅有助于人们进行专项研究,还可以增强人们的个人魅力,使交际面更加广泛,从容应付多样的生活问题。

犹太人被称为是“杂学博士”。与犹太人进餐时,他们的话题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等各个领域,即使认为与买卖没有多大关系的东西,犹太人也相当了解。广博的知识,不仅丰富了犹太人的话题和人生,而且对他们在做生意时作出正确的判断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为有着宽泛的知识面,犹太人才左右逢源,富可敌国。

掌握更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离不开学习这一途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更为丰富的知识,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学者们更是多才多艺。最典型的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他不但是大画家、大数学家和力学家,又是非常杰出的工程师,并且在很多领域都做出了伟大贡献。他认为,绘画必须是实体的精确再现,他坚信数学能帮助达到这一点。所以,数学就是他“绘画的舵轮和准绳”。正因为如此,后人称赞他是“科学上的艺术家,艺术上的科学家”。再以中国为例,多才多艺的学者也是比比皆是。中国汉代的张衡对天文、地理、数学、机械、文学、绘画都有很高的造诣。祖冲之是个闻名于世的数学家,但他对天文、文学、音乐也有着广泛兴趣,还曾对祖国历法做出重要贡献。明代李时珍在中外医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不仅对医学、药学,而且对文学也深有研究。

对普通人而言,拥有达芬奇的知识结构有没有现实意义。比尔盖茨的文学知识未必专深,音乐知识也仅限于能听懂爵士乐,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世界首富。可见,一个在现代生活的人终其一生,如果能在一个门类里,在二三个学科上有重大建树,那么就是大师、巨星了。现在是只出行业巨星和专业大师的时代。

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渠道越多,他的知识涵盖面就会越广。但是,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集于一身,那样的人即使在神话世界里也不可能出现。有才能的人必定是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人,面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财富,他知道选取自己最有用的东西,以武装自己,找到适合于自己做的事业并获得一定的成就。现在学校教育遭受抨击最大的一点就是:他们把所有可能的知识都塞给学生,而不注重按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建立合适的知识结构。

天下最可悲的,莫过于一个人不能发现自己一生所要从事的真正事业,或者发现自己随波逐流,从事不合志趣的职业。这一切,都源于他们没有在学校学习期间按自己的特长来发展自己,摄取知识。所以,学习的前提是先为自己规划合理的知识结构。

福尔摩斯虽然是个假想人物,但他的知识结构却是柯南道尔为19世纪侦探家精心设计的。这样一个知识结构,如果凭空摆在那里,就会使人感到不伦不类,但如果同某一特定的职业?穴侦探?雪联系起来,就会使人感到这是一个侦探家的最佳知识结构。

在这个知识结构中,侦探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正是这样一个知识结构,使得福尔摩斯创造性地侦破了许多案件。但同样是这个知识结构,如果换一个职业的话,不仅不是最佳的,而且根本不能胜任工作。所以,稳固精深的专业知识必须要围绕着一个中心建立。形成一个宝塔形的结构,既有平面,又有立体。

中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说:“专业是分工的结果,分工越细,专业越精,专精是需要的。专精不能孤立,专业越精,发生关系的方面也越多。如同建宝塔,塔越高,则塔的基础愈扩大。专精需要广博的知识。”

4博采众长方能成就大事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特别赞赏和偏爱爱因斯坦、费米与狄拉克三位物理大师的研究风格。在芝加哥大学直接接触费米之后,进一步深化了他在西南联大时对费米所做的判断。

到达美国之后,杨振宁从费米、泰勒等导师处又学到了另一种学习、研究方法,这就是归纳法,就是从物理现象引导出数学表示的方法。

杨振宁进而发现,费米以至整个美国的科学、教育界,从总体上来说,教学与研究的方法与中国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是让学生啃大量的书本,做大量的习题,学生学习很刻苦,基础打得比较扎实。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按部就班的方法,其内涵注重的是一种演绎的方法,从物理学来说,是从数学推演到物理的方法。

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取长补短、中西合璧的方式,可以在建树合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使自己尽可能地缩短在黑暗中摸索的时间,为早日实现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后来,杨振宁多次谈到,他很幸运地掌握了中国传统的学习、研究方法,又掌握了与中国传统完全不一样的西方学习、研究的方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在治学生涯中,杨振宁巧妙地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成功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中国新文学运动中一位重要人物——胡适,既无诗才,又写不出鲁迅《狂人日记》那样的小说,虽写过一部《终身大事》的剧本,但艺术水准极低。他初到北大任教时,常为那些学问高于自己的学生而提心吊胆。

但是,胡适的长处在于对各个具体领域都知之不深,但思路开阔,敢于创新,能适应变革时代的需要,去开辟新的领域,或者在旧的领域拓出一条新路,呈现一种新风貌。他对中国不同时代的专家了解甚少,但惟有他第一次写出了《白话文学史》和《中国哲学史大纲》;他的考据功夫决然达不到前辈的水平,但惟有他第一个知道怎样用考据这门工具去解决他自己从新的角度提出的新问题;他没有文学天赋,却是他第一个从欧洲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参悟到白话代替文言的必然性,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早于胡适半个多世纪的龚自珍,也曾用一句诗来概括自己的事业:“但开风气不为师。”胡适对这句诗可谓“深得吾意”。在20世纪初的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史上,略通中西的他,以广泛的兴趣和浅尝辄止的开创者风貌,在各个领域,都从凤尾反为鸡头,建树起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胡适把这套构建知识结构的宝典,即他标榜的“金针”,传给了他的学生们。这些学生又以他们远高于老师的素质、学养和天赋,以此“金针”开道,写下了现代文化史上一页又一页灿烂的篇章。

培根说过:“书并不以用处苦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观察什么呢?要认真观察成功者,更要注意观察失败者,观察别人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观察自己,认识自己。”

人们在知识海洋中吸取营养应该紧紧围绕着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目标。凡是与自己目标关系密切的,或关系比较大的知识要统统吸收,相反,那些与此无关的知识,则不必顾及,任他风流千百度,只堪冷笑一两声。

当你立志要像鲁迅一样广博时,你的知识结构就要以文学为中心,以生活、民俗学、社会学和人学为知识网络四大关节点,还要懂点武术、运动、绘画、科技、法律、美食什么的。总之,生活知识越丰富越好。

你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领域内,博采众长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你必然会成为那个领域内的出类拔萃的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