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0秒钟打造办事高手
49564200000012

第12章 办事要建立好人缘(1)

好人缘自然好办事

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在情商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情商是一种控制及分辨个人和他人感受及情绪的能力,并运用这些能力去指引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既然要控制及分辨他人的感受,那么,人际关系的管理,包括社交技巧及沟通能力就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人际关系很好,朋友很多;有的人则人际关系不良,朋友很少或根本没有朋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少量先天的影响因素外,和人们后天的生活习惯及性格关系最为密切。人际关系不良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心态:认为自己必须给人留下好印象,以赢得他们的尊敬和喜爱,不过又不知如何赢得他人的心意,越是想取悦他人,越会觉得得不偿失;认为别人都能洞察你的心事,并认为害羞和焦虑都是要不得的情绪,因此足不出户;害怕自己当众出丑,相信万一出丑,别人会拿你的事当作笑料;不会说不,也不会表达愤怒,当与别人发生矛盾,一味迁就和妥协,给人留下缺乏自信的印象;认为别人并不喜欢真实的你,一旦别人发现真实的你,就会觉得自己懦弱无能,一无是处;感到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大家都对你议论纷纷……

以上这些心态,相信很多人际关系不良的人都会有所感触。那么,如何克服呢?一些著名的心理治疗师认为通过行为疗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自我暴露技术

即将自己的不安及焦虑,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如意向别人和盘托出,这种技术是克服人际关系不良的一种有力的解毒剂。只要有足够的勇气暴露自我,坦然承认或公开表达出自己的不足,就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幻想害怕技术

有人担心用自我暴露技术会损害自己的名誉,或被人嘲笑,以致更加被看不起。实际上,他们的这种看法是毫无道理的,但又很难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改变,此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技术。幻想害怕技术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角色扮演,请一个朋友来扮演你,而你扮演嘲笑别人的人。请你的朋友自由作答,这样做的结果是,你会越来越发现你的朋友没有什么可嘲笑的,而你作为嘲笑者则显得很是无聊。这种技术能够使你逐步认识到,“自我暴露”有时并不会遭受别人的嘲笑。

羞辱攻击技术

这也是克服人际关系不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疗法。这种方法是让受人际困扰的人以一种大胆的方式直接面对忧虑,如在公众场合直接向大家暴露自己的弱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使你很清楚地看到,你的那些焦虑在旁人看来是多么微不足道,而你则把它看得那么严重。

应该承认,人际关系不良,除去那些由于性格导致的天性以外,多是由双方不信任引起的,克服和摆脱的方法在于以实际行动改善你同他人的关系。在社交场合,人们必须学会正视自己的各种情感。刚开始运用以上谈到的那些方法时,可能会引起焦虑,甚至恐慌,但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信心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发现人际关系不良的弱点不是那么难以克服和逾越的。

如何拥有好的人缘

吸引人的三大秘诀

某些人的人缘特别好,特别好办事,这到底有什么秘诀?

在我们所认识的朋友当中,有人会特别吸引朋友与顾客。对于这样的人,你不禁感叹地说:“他把人吸引到自己身边了!”

这真是一句妙词,一语而言中。

人并非强迫他喜欢谁,他就喜欢谁。

某人或许是我们直到目前为止见到过的最优秀的人,但是我们不见得会选他做个人的朋友。如果要问理由,那只有一个:他不是一个能够填饱我们饥饿精神状态的男人。我们和他在一起觉得不自在,因为他所散发出来的优秀气势,让我们感到自卑。不论这个人如何杰出,作为朋友,人们也会对他敬鬼神而远之。

下面列举的,是一般正常人所共同需要的三大基本渴望。利用这三种方法,就能获得友谊。

1.容纳

容纳是维生素剂。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完完全全地被接受,希望能够轻轻松松地与人相处。在一般情况下和人相处时,很少有人敢于完完全全地暴露自己的一切。所以,若是能让我轻松自在、毫无拘束,我们是极愿和他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和能够接受我们的人在一起。

专门找人家错处而吹毛求疵的人,一定不是个好亲人、好朋友。请不要设定标准叫别人的行动合乎自己的准则,请给对方一个自我的权利,即使对方有某些出轨也无妨。

别要求对方完全符合自己的喜好,以及行动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要让你身旁的人轻松自在。

能接受任性、粗暴的人往往具有带动他人向上的最大力量。一个原本脾气暴躁、动作粗鲁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却变成了一个和善、可靠的市民,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的太太信赖我。她从不责备我,只是一味地相信我,使我不好意思不改变。”

某位心理学家说:“要改变一个任性或粗暴的人,除了对他表示好意,让他自己改变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

很多优秀的人,往往能影响本质善良的人,接受他们,使他们更好。但是对于任性、粗暴的人,他们往往束手无策。为什么呢?因为优秀的那群人根本不能接受粗暴的人,甚至于避之如蛇蝎。在感情上并不相通,怎么能想像对方变好呢?一位有名的精神科医生曾经谈到人际关系中的容纳问题,他说:“如果大家都有容纳的雅量,那我们就失业了!精神病治疗的真谛,在于医生们找出病人的优点,接受它们,也让病人们自己接受自己。每个人刚生下来,都很轻松自在,同时暴露出恐惧与羞耻心。医生们静静地听患者的心声,他们不会以惊讶、反感的道德式的说教来批判。所以患者敢把自己的一切讲出来,包括他们自己能够感到羞耻的事与自己的缺点。当他觉得有人能容纳、接受他时,他就会接受自己、有勇气迈向美好的人生大道。”

鲁斯·哈比博士指出,如果每对夫妻都能牢记结婚仪式上的誓言:“我不计较这个男人(或女人)的一切,我接受对方所有的行为。”就会挽回很多家庭的不和睦。

很多大企业家说:“我们要想提升某某人时,会先调查他的妻子。”

这并非调查他们的太太长得是否很漂亮,或者很会做菜。而是她是否能让她的先生充满自信。

某些企业的老板说:“做妻子要接受丈夫的一切。要让丈夫生活愉快,拥有满足感。当丈夫回到家里时,要替他装上自信的弹丸。这样做了丈夫就会想:‘她这样喜欢我,可见我在她心中有一定的位置,并非一文不值。’做妻子的若能爱丈夫,信任他,他就会拥有‘我一定能做好一切’的自信。所以当他第二天出门时,他不怕任何困难的考验,会充满自信地接受挑战。”

相反,丈夫回到家里以后,妻子只会唠叨、抱怨不停,那他的斗志就会完全消失。

一个能容纳自己丈夫的人,她必会得到丈夫的加倍怜爱。

人们愿意和喜欢自己的人和睦相处。假如是因为妻子的缘故,让丈夫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讨厌自己,那么,丈夫会随着自信心、自尊心的低落而对妻子不耐烦,彼此会因为吹毛求疵而感情破裂,这样的结局就太煞风景了。

2.承认

每个人的第二渴望就是承认。

承认比容纳更深一层。容纳,实际上是消极的作法。我们容纳对方的缺点与短处,伸出友谊的双手接受他们,这只是消极的作法。倘若是积极的做法,就是找出对方的长处,不光是停留在接受忍耐对方的缺点上。

人们都喜欢沐浴在承认的温馨之中,从这里也可发挥它的特性。

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自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孩子到心理学家那里去。那个孩子已经被严重灌输了自己没有用的观念。刚开始,他一语不发,怎样询问、启发,他也绝不开口。心理学家一时之间也真是无从着手。后来,心理学家从他父亲所介绍的情况和所说的话里找到了医治的线索。他的父亲坚持着说:

“这个孩子一点长处也没有,我看他是没指望,无可救药了!”

心理学家开始应用承认的方法,找出他的长处——孩子不可能没有任何长处。他到底找到了这个孩子喜欢雕刻,甚至可以说在这方面具有聪颖的天赋,还颇有高手的意味。他家里的家具也被他刻伤,到处是刀痕,因而常常受到惩罚。心理学家买了一套雕刻工具送给他,还送他一块上等的木料,然后教给他正确的雕刻方法,不断地鼓励他:“孩子,你是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最会雕刻的一位。”

从此以后,他们接触得频繁起来。在接触中,心理学家继续慢慢地找出其他事项来承认他。有一天,这个孩子竟然不用别人吩咐,自动打扫房间。这个事情,使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心理学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孩子回答说:“我想让老师您高兴。”

人们都渴望着他人的承认,要满足这项欲望并不难。

你对擅长做股票生意的人夸他眼光好,夸他善于看穿行情,他可能不以为然,觉得你不过是在拍他的马屁而已,因为他并非只以一个成功的股票买卖者自居。不过,换一个角度,你夸他是一个烤牛排的专家,也许他会乐昏了头。称赞人的规则是:“夸奖别人还没有显现出来的长处,才能使人快乐。每一个人一定都拥有不大为人所知的优点,为什么我们不去发掘这些尚不为人知的方面呢?”

3.重视

人所需要的第三个欲望,是受人重视。

所谓的重视,就是提高价值。我们都要求别人能够重视自己的价值。

比恩·P·布鲁斯博士说:“我的保险公司成功的原因在于重视代理店,我们以此为座右铭。”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座右铭会造成那么大的奇迹呢?”

他指出:“重视的反面就是轻视。”

“我对我们公司的代理店给予很高的评价,并且让它们知道这个事实。我们知道,不管什么公司,它能成功的一大原因在于代理店能力的大小。在我的观念中,能力不论大小都很重要。我以我的代理店是同行业间最优秀的态度来接受它们。由于我重视的关系,使它们自己觉得对别人对社会有益和重要,所以就带来好的结果。”

请别忘记人是世界上最尊贵、最重要的。为了表示我们对人家的重视,请注意以下的四种方法:

(1)不要怠慢人。

(2)对于不能立刻会面的拜访者,应尽早约他会面。

(3)时时感谢别人。

(4)对人“特别”招待。

第四点尤为重要。

对人最消沉、轻视的态度就是“平等接待”。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个独特的个体,是“特别”的。所以我们要注意这点,承认每个人的独特的价值。

比恩·P·布鲁斯说:“我以前打算开分店时,曾对顾客做过问卷调查。刚开始时问卷上写着‘各位顾客’,结果回音很少。后来,改变了一下称呼,称××先生,××小姐,就改变了窘境,回信的数量、情况就很好了。”

人们讨厌被列入“各位主顾”、“大众”、“诸位”、“孩子们”、“已婚者们”等概括性的范围内。大家希望自己能作为并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请别把对方当作抽象的“顾客”们来对待,你是要和这个人、那个人交往,而不是和“人们”这种动物。

我们都喜欢到对待我们特别殷勤、周到的餐厅用饭。餐厅不一定是铺张的,只要侍者们叫着我们的名字说:

“约翰,今晚为你准备了烧羊肉。”

这就够了。

即使对小孩也可以应用这个秘诀。不要把他们当作“孩子们”,而以约翰、史密斯等个人式的方法对待。不要拿他和任何一个平常的小孩子比,这对他是一种轻视。

男人在向客人介绍家人时,常常把妻子当作个体来介绍,而介绍三个孩子时,情况就很不同了。手一指,“这是我的孩子们。”为什么要这样笼统地介绍呢?为什么不能和大人一样,一个一个地介绍呢?见到十岁的孩子时,请用和会见一位银行经理一样的方式吧!别光挥手说:“喔!”请握手说:“今天很荣幸和你见面。”

聪明的人不会跟人说自己更聪明

用若无其事的方式提醒别人。

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做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苏格拉底也在雅典一再地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

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这时,你即使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无济于事。

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看着吧!你会知道谁是谁非的。”这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实际上是一种挑战,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困难呢?

有一位年轻的纽约律师,他要参加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6年,对吗?”律师愣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说:“不,庭长,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这位律师后来说:“当时,法庭内立刻静默下来,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虽然我是对的,他错了,我也如实地指了出来,但他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边,但我却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