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宝宝的健康检查
49560700000022

第22章 0~3岁宝宝心理发育全面呵护(3)

(2)放松帮助宝宝摆脱恐惧:家长应该以放松的方式让宝宝摆脱恐惧。因为宝宝在面对恐惧时,身体会做出一些自然的反应动作,如肌肉绷紧、牙根紧咬、双手紧紧攥拳等。这时家长就要鼓励宝宝放松肌肉,帮助宝宝放慢呼吸。此外,要使宝宝用自身的感受纠正对恐惧的种种错误印象。一旦宝宝因过度害怕而患了黑暗恐惧症,就要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使宝宝的身心健康能够正常发展。

(3)使用夜灯:宝宝在夜间出现恐惧的时间会多一些,因此家长要注意在房间放置一个小小的夜灯,或一个能在黑暗中发光的电插座,这样一个小小的灯光投影,足以使宝宝在夜间睡觉的时候安心了。但要注意的是,随着宝宝自信心的增长,他面对恐惧的心理也就会逐渐减弱,此时可以开始试着减少夜灯开着的时间,每晚切断几分钟夜灯,并将时间逐渐延长,直至宝宝完全不需要它。

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也是让宝宝摆脱恐惧的好方法。一旦宝宝被心中的恐惧所左右,家长可以给宝宝喝点饮料,吃点小点心,帮助他摆脱感觉恐惧的事物。此外,宝宝与陌生人呆在一起时,家长一定要陪伴在左右。而对于那些看起来不太友善的陌生人,最好对他们敬而远之。

9.面对陌生环境的心理呵护

很多家长会发现,宝宝在家里有说有笑,蹦蹦跳跳的,非常活泼,可只要家里来了个陌生的客人或是换了个环境,宝宝就表现得扭扭捏捏,让他喊“叔叔”或“阿姨”更是退到了爸爸妈妈的身后,甚至会出现大哭大闹的情景,这让家长很是尴尬。一般6个月大的宝宝就能分辨父母、家人和陌生人。当他处在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人或遇到新的没有经历过的事物出现时,往往就会不知所措,于是会通过哭泣和躲避来发泄自己害羞的情绪。此时家长对宝宝的心理呵护要注意:

(1)了解宝宝的个性差异:当宝宝面对陌生环境的时候,家长要清楚宝宝的个性。因为每个宝宝的个性气质都不相同,有的内向、害羞、退缩;有的则是活泼、大方。如果宝宝生性内向、害羞或胆小,这就必然会比较容易害怕陌生的环境。而父母本身天生个性属于内向、害羞,又缺少与其他邻居、朋友联系的机会,相对的,也会造成宝宝害羞、怕生的个性。所以家长在清楚了宝宝的个性之后,可以有意识的对宝宝的性格进行调整。

(2)培养宝宝与人交往的经验:现代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居住方式也是以独门独户为主,这样无形之中就减少了宝宝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再加上家长在宝宝婴幼儿时期,样样事情都帮宝宝安排好,事事为他代劳,以为这样就是最幸福的,这样又无形中减少了宝宝同外界交流的机会,从而就会导致宝宝害怕面对陌生的环境,有严重害羞的倾向。所以家长为了锻炼宝宝,平时就应该带宝宝到朋友家拜访,或是参加一些活动,以增加宝宝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3)戒掉宝宝的过分依赖感:不少宝宝都会对家长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这也是宝宝害怕面对陌生环境的原因。如果宝宝过分依赖家长,而家长又不注意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和影响他,这样就容易造成宝宝对生人产生畏缩,害怕陌生的环境,严重时还会间接影响宝宝日后与人相处的关系。不论宝宝的表现如何,家长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如果宝宝有怕生、害羞的情况时,家长不要当场给予难堪和指责,事后要不时地为宝宝打气,找出宝宝怕生、害羞的潜在原因,并耐心教导,多鼓励宝宝与人交流,增强自信心,但不能让宝宝过分依赖。

在生活中,家长不要勉强以及否定宝宝。当发现宝宝有害羞表现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宝宝引导,切不可勉强宝宝。如果家长未能及时给予引导,宝宝可能会因为这次经验,误以为逃避便能解决问题而越陷越深。

如果宝宝不愿在客人面前说话,家长既不要勉强,也不要一口咬定“他就是这样害羞,见到客人总是别别扭扭”。因为宝宝听了这样的话,会以为自己个性就是内向、害羞,而视怕生为理所当然。

10.宝宝哭时的心理呵护

宝宝是伴随着一声啼哭诞生的。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哭声也时常伴随着宝宝,因为在宝宝还不会讲话之前,哭是宝宝重要的语言,是他同外界交往的主要途径。而家长们也要合理对待宝宝的啼哭,因为宝宝的哭声不仅关系到他的生理健康,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他的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首先要先判断造成宝宝啼哭的原因,尽快满足宝宝的不同需求,减少或停止宝宝的哭泣。可是有些家长会担心,宝宝一哭就哄他、抱他,会不会把他宠坏了。其实,半岁以内的宝宝一哭就抱,是不会惯坏的;相反,如果漠视宝宝的啼哭,会对他的身心发展不利,影响心理健康。

(1)宝宝生理性啼哭:宝宝正常的啼哭声音抑扬顿挫,很响亮,还有节奏感。

如果宝宝是哭而无泪,就表示宝宝进食、睡眠及玩耍都很好,这样的哭声一般很短,但每天会多次发生。这时只需要家长轻轻触摸他、对他笑,或把他的两只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晃两下,宝宝就会停止啼哭。宝宝正常的生理性啼哭是宝宝的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可以加大肺部活动量,吸进更多的新鲜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并且还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因而促进生长发育。

(2)进食时的哭声:宝宝在进食的时候,通常会哭闹,这时宝宝的心理主要包括:已经很饿了、口渴了以及吃得太饱了。宝宝饥饿性啼哭通常哭声带有乞求感,声音由小到大,也有节奏。这时只要家长用手触及宝宝面颊或嘴边,他会马上扭转头,张开小嘴做出找东西吃的样子,并有吸吮动作;如果家长把手拿开,没有给喂奶,宝宝就会哭得更厉害。所以听到宝宝的这种哭声,应该及时给宝宝喂奶。

宝宝口渴性的啼哭主要表现为嘴唇发干,时不时地用小舌头舔嘴唇,而且显得很烦躁,从而发出哭声。这时只要家长马上给宝宝喂水,喂了水后立刻就不哭了。宝宝吃得太饱也是会哭的。通常是在喂奶后,这时宝宝的哭声比较尖,同时乱蹬两条小腿,如果妈妈贴着他的小肚子抱起,宝宝会哭得更厉害,甚至出现呕吐。对于这类情况,家长不必急于哄宝宝,因为哭可以促进宝宝消化。

(3)身体不舒服时的哭声:有些时候,宝宝的哭声代表了身体不舒服。如宝宝尿布湿了的啼哭。这时的哭声不太大,且哭时没有眼泪,两条小腿一个劲地蹬被,大多发生在睡醒或吃奶后。所表达的意思是:我尿湿了,好不舒服,快给我换换。所以只要家长及时换了干净的尿布宝宝就不哭了。宝宝身体冷或热时也会发出哭声。宝宝冷时哭声不太响,较低沉但有节奏,哭时不怎么动身体,小手小脚摸上去有些凉,嘴唇有些发绀,这就需要给宝宝加被子、衣物,或是把他放在暖和的地方。宝宝身体热时哭声很大,神情不安,小胳膊和小腿直舞动,脖子上有很多汗。这时就需要给宝宝减掉衣或被,安放在凉爽的地方,宝宝也就安静下来了。此外,宝宝困倦时也会出现不耐烦的哭声,家长也需要注意帮助宝宝安睡。

宝宝的有些哭声也是在提示患病了。比如宝宝在夜间总醒,哭一会儿,睡一会儿,很不安宁,如同受了惊吓;并且哭时常呈睡状,闭着眼睛哭,同时肢体抖动。这表示宝宝可能缺钙,家长需要给宝宝补钙。如果宝宝突然剧烈地哭闹。这种哭闹非同寻常,一阵一阵的,怎么也哄不住,哭闹时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呈屈腿卧位;而过一会儿宝宝却能玩耍或安静入睡,但间隔一段时间又再次剧烈哭闹。这表示宝宝可能患上肠套叠,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而宝宝突发尖叫啼哭,脸阵阵青紫,四肢肌肉抖动时,可能有脑出血或缺血性脑病,必须立即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