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49555300000032

第32章 公共利益、民主与欧美广播电视的新自由主义化(5)

在电视节目出口国美国,市场化产生的则是另一番景象。一系列放松管制的措施使美国广播电视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活而不稳”的时代。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国际国内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各大媒体集团纷纷横向联合,纵向兼并,以加强实力,保证节目源和传播渠道。市场开放的结果是前所未有的大兼并行动和全球性超级传媒王国的出现。时代先与华纳合并,然后兼并了特纳公司。迪斯尼兼并了ABC,新闻公司兼并了FOX电影电视公司并建起了自己的FOX电视网,Viacom的派拉蒙影视公司在建自己的UPN网,华纳在建自己的WB网,NBC与微软公司合伙办起了MSNBC网,小的兼并个案更是接连不断。自从美国国会放宽对电台所有权的限制后,到1997年,就已经有2200多家电台易主,交易额超过150亿美元(Landler,1997)。与此同时,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和开发新技术,各国传媒集团纷纷与国内国际其他传媒集团和电讯公司建立各种各样的合作关系。

以世界最大的传媒王国、1997年营业额达250亿美元的时代华纳集团为例,它在传播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及在世界各个角落生意不断,不仅拥有杂志、出版、音乐、电影、电视制作、电视网、付费电视频道、有线电视网、游乐场、职业球队和与影视有关的文化产品零售商店,还与其他国内国际主要传媒、电讯集团保持多种合作关系。它的合作伙伴包括维亚康姆(Viacom),梯希爱(TCI),索尼(Sony),新闻集团(News Corp.),贝塔斯曼(Bertelsmann),全国广播公司(NBC),Circh,百代(EMI),Kinnevik,Trlbune,Cox,Hachette,United News&;Media,PBL,Comcast,US West,Bell South,Ameritech,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Oracle(Herman and McCheseny,1997:77—79)。

虽然某些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了,但由于各大新闻电视网都成了巨大的互相渗透的传媒集团或商业集团的一分子,它们在批评性报道中,对母公司、兄弟公司以及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便开始有所顾忌,这使得原来就已存在的传媒业产业结构与新闻自由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而娱乐业与新闻业、节目制作业与节目播出业的进一步融合,使各大传媒集团内部兄弟公司之间互相提携,进一步增加了在节目交易、播放以及新闻报道中违背客观公正、公平竞争原则的可能性。默多克的新闻公司拥有的《电视指南》杂志极力宣传兄弟公司FOX网上的电视剧,《时代》杂志在显著地位报道华纳公司刚刚推出的一部电影的原小说作者,NBC把自己拥有部分所有权的电视剧编排在最好的时段,迪斯尼以低价把节目卖给自己拥有的ABC网,各大电视网更多播放自己拥有的节目,减少购买独立制作人的节目等,这是美国近年来出现的各大媒体集团违背公平竞争和客观公正准则的例子。“多元化、多样性在消失,竞争在减少”,这是一位独立制片人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对1997年秋季各大电视网节目的评价(Sterngold,1997)。

第三,商业化竞争不仅使娱乐节目在整个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比重增加,而且使数量相对减少的新闻时事节目出现娱乐化和小报化的倾向,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娱乐”的发展。在英国,倘若以前的BBC/ITV式竞争机制防止了电视领域出现英国小报式新闻的话,随着商营领域各个频道对广告竞争的加剧,电视新闻小报化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了。ITV已减少了新闻时事节目,一些时事性节目被安排在非黄金时段播出,名牌新闻节目《十点钟新闻》1992年改版,虽然这一节目由于议员们和电视管理机构的反对还没有转移到别的时间,但严肃新闻的分量明显下降。比如,1990年至1995年之间,这一节目中的国际新闻比重从43%降至15%,娱乐和体育新闻从8.5%增加到17%(Franklin,1997:255)。在美国,如瓦尔特·克朗凯特所言,商业竞争和求生存的需要使电视网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愈演愈烈(Franklin,1997:259—260)。

倘若说以前三大网持有自己印钞票的执照的话,现在,三大网中只有NBC挤进了十大高赢利电视网排行榜。如上所述,以前各大电视网接受新闻是亏钱的部门这一事实,他们一般用内部交叉补贴的办法来维持新闻部门,以履行其对公众、对民主的义务。随着赢利性电影、体育等节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三大电视网也纷纷像其他国家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一样,在新闻部门大量裁员,将其当做必须赢利的部门来经营。1960至1970年代颇有影响的、有一定时长与深度的电视纪录片到了1980年代中期在三大网上已经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新闻杂志类节目(尽管这类节目中也有《60分钟》这样的名牌)。1980年代以来出现的这类新闻节目大多注重包装,内容偏重娱乐性,而且缺乏深度。主持人有时也不是名记者,而是外表怡人的各类节目明星,如CBS的新节目《公众之眼》就是由一名体育播音员主持。同时,1980年代后期,美国电视上开始出现了辛迪加娱乐节目,它们空有新闻杂志的形式,如《时事一桩》、《硬拷贝》、《内部版》等。这些节目与地方性和全国性新闻节目展开激烈竞争,并明显占据上风。

三大电视网1990年花在娱乐性新闻上的时间比前两年多出一倍(Calabrese,1998:276)。进入1990年代以后,美国电视新闻史更可以形容成一部小报式新闻崛起的历史,从妻子割掉丈夫生殖器案到花样滑冰运动员暗算风波,从在新加坡遭鞭刑的少年“电视明星”到辛普森审判案,从黛安娜之死到克林顿总统与白宫实习生的最新绯闻,小报式新闻一步一步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虽然说揭露总统的丑闻是民主和开放的一种表现,但连篇累牍,甚至捕风捉影则又是另一回事了。在追逐轰动效应的过程中,本来就不那么清楚的事实与非事实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职业道德成了牺牲品。1970年代报道水门事件时,记者们的报道十分慎重,若没有求证两方以上的材料便不会轻易传播。而这种求实精神现在已随商业化之风而淡化了。按某些人的说法,倘若关于克林顿的绯闻与某些政治利益,甚至与某些当事人极其狭隘的个人利益有关,那么这些为揭露而揭露的报道则进一步佐证了新闻机构独立性的减弱,以及为追求轰动效果而更易被某些利益集团所左右的可能性。在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如《纽约时报》最近一篇文章所言,虽然犯罪率在全国已呈下降趋势,犯罪和暴力新闻却越来越多(Winerip,1998)。同时,与英国的ITV一样,美国三大电视网的国际新闻也成了商业化的牺牲品。从1970年到1998年,国际新闻的时间从占整个节目时长的45%下降到了13.5%(Moisy,1997:82)。

这一发展与全球化的趋势形成了强烈反差。当然,CNN以及C-span这些专门报道新闻和时事节目的有线电视频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电视网对国际新闻报道的减少,但应该看到,CNN作为有线电视频道在美国的入户率没有无线电视高,随着其他广播频道和地方性有线电视频道的出现,观众群被更进一步细分,CNN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重要地位也已经被减弱。即使在1995年有关辛普森的新闻炙手可热的时候,CNN平均每天也只有70来万户观众。到了1997年,在几件重大新闻发生期间,收看CNN的家庭平均每天不到30万户,是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Landler,1997)。另外,CNN属于全球性的新闻机构,但它在1997年只有23个记者站,50名驻外记者。相比之下,路透社有139个驻外记者站,1040名驻外记者(Moisy,1997:80)。虽然CNN以突发事件的连续报道为其拳头产品,但它的报道缺乏深度。有人评论说,CNN的新闻虽然有全世界那么宽,但只有半英寸深(Landler,1997)。

至于C-span的观众规模就更小了。C-span 1995年的入户率在美国有线电视频道中排行第六。由于有线电视网的经营者没有转播C-span两个频道的法律义务,仅仅在1996年新《电信法》通过的前后两年多时间里,就有900万户家庭或部分或全部失去了收看C-span节目的机会(Rich,1997),其原因是有线电视经营者为追求经济效益,决定用原来转播C-span的频道来转播更能赢利的频道,更何况,财大气粗的默多克以高额奖金引诱有线电视经营者转播他的FOX新闻网。《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在美国新传播法通过一周年之际评论说:这一法律字面上鼓励竞争,以此带来低价格、高质量、多选择的有线电视,事实上,广播电视业更加集中,有线电视费率更高,内容选择更少。而更高质量意味着更多的默多克,更少的C-span(Rich,1997)。同样,追求利润使一些地方性电视台放弃了当年由于公众压力而不得不提供的时事类节目。

第四,在美国,由于“公正准则”被取消,执照期限延长,法律不再要求广播电台、电视台保持节目记录,这使得公众失去了干预执照延期过程的热情与依据,于是广播领域出现了大量谈话类节目,这些节目充斥着极端的价值取向,缺乏理性、平等和宽容精神。一些主持人利用极端的政治言论、粗俗脏话,以及在宗教、种族、性别等方面带有强烈的歧视和煽动性的内容来迎合和取悦部分观众。用美国著名的媒体批评家本·班格迪凯的话说:“广播谈话节目已成了势不可当的、极端保守的宣传机器”(Bagdikian,1997:xxix)。在这方面最有名、也是政治上最极端的全国性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是拉许·林宝(Rush Limbaugh)。他的谈话节目有1900万观众。加拿大蒙特利尔和多伦多的两家商业电台为提高收听率,于1997年9月从美国进口了另一政治上极端保守的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哈瓦特·史登(Howard Stern)的节目,结果史登一开始就出言不逊,不仅脏话连篇,大谈色情,还谩骂法裔加拿大人和各少数民族。一时间,加拿大舆论大哗,连魁北克议会也提出抗议。倘若说少数民族自办节目和一些非主流团体办的有线电视节目的出现,是市场化在政治和文化多元化这两方面之所得的话,那么,政治上极度保守、煽动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广播谈话节目的出现,则是市场化在这两方面之所失。而且,由于后一类节目在主流广播网播出,覆盖全国,观众更多,影响更大,得失未必相当。美国社会在种族、妇女,甚至在堕胎这样的议题上出现了愈发保守的社会潮流,这些广播节目对此难以逃脱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