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与养生保健
49551200000044

第44章 从脉的搏动说起(2)

人的面色或曰脸的颜色,或曰气色,尽管是有色青、色白、色黄、色黑、色红,但是,仍有很大区别的。例如:

看是这样的颜色:只要不是“色青如死草,枯暗无华”,而是色青如翠鸟的羽毛。这里说所谓“翠鸟”,属于鸟类中的一种鸟,也叫做翡翠鸟,俗称“翠鸟”,它的羽色青而明润,所以说,不论是谁,如果面色或曰脸色,或曰气色,较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成了像翠鸟的羽毛一样:色青而明润,可断言没有事儿,是主生的。面色红,只要不是红如凝血,断言:没有事儿,看面色是怎样红?红如鸡冠的,有色有泽,主生。面色黄,看怎样黄,只要不是黄如枳实,没有事儿!黄如蟹腹的,是主生的表现。人的面色白,看怎样白?只要不是白如枯骨,没有事儿;面色自如猪脂有色有泽的,是主生存的。人的面色黑,看是怎样黑?只要不是黑烟灰以的,没有事儿!黑如乌鸦的毛羽,黑而光润,是主生存的。

人体内的“五脏”的强弱,亦反映或曰表现人的脸面的颜色上或曰气色上。

按照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五脏”中的心有生机,或曰比较强健,会使人的面色或曰脸的颜色,或曰气色,就像似薄绢裹着朱砂。尤其是年轻人,“五脏”中的肺有生机,或曰比较强健,会使人的面色或曰脸的颜色,或曰气色,就像似细白的薄绢裹着粉红色的丝绸。尤其是年轻人,“五脏”中的肝有生机,或曰比较强健,会使人的面色或曰脸的颜色,或曰气色,就像似细白的薄绢裹着天青色的丝绸。尤其是年轻人,“五脏”中的脾有生机,或曰比较强盛,会使人的面色或曰脸色或曰气色,就像似细白的薄绢裹着栝蒌实的果实一样的色正黄。尤其是年轻人,“五脏”中的肾有生机,或曰比较强盛,会使人的面色或曰脸色或气色,就像似细白的薄绢裹着紫色的丝绸,尤其是年轻人。

以上说的就是人体内的“五脏”,不论是哪一脏,只要是强盛,就会使人的面色或曰脸色或曰气色,就会是比较好的!这就是“五脏”生机的强盛,而显露于外——面色或曰脸色或曰气色的荣华。

总而言之,以上所说的这么多的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五脏生成篇第十里,归纳概括出的精确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虾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5.诊治疾病的大法内容

中医诊治疾病有大法。其内容是什么呢?

有一次,黄帝和岐伯,讨论医学就讨论到了这个问题。

开始,是黄帝先向岐伯提问说:朕愿意听您说一说关于诊治疾病的大法,或者换句话说,朕很想听您说说有关诊治疾病的重要道理。

岐伯回答说:“治病最重要的是不要诊错色脉;能准确地掌握对色脉的诊断,在实际应用时而不惑乱,这就是治病的大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

如果将色脉的逆从诊察颠倒,或曰给诊断错了,势必治起病来,亦随之亦就势必倒行逆施,这样,自然就会是使其诊治不能与病情吻合。如果用之治病,就会使其病人必亡其神。这里,亦可打个比喻:用之于治国,则必失其国。所以,作为一位中医先生来说,必须去掉陈旧的知识,接受新的医疗技术,使自己能够达到像“真人”一样的水平。

黄帝与岐伯二人讨论,黄帝说:我已经听夫子(对岐伯的一种尊称)讲过了关于治病的主要道理或曰大法,夫子说是离不开色(指观察面色)脉(诊脉),这些道理或曰大法,朕已经知道了。

岐伯听了,对黄帝说:治病的主要道理,或曰大法,可以总的归纳概括为一。黄帝立刻问道:什么叫做归纳概括为一呢?岐伯回答说:这个归纳概括为一,指的就是一个“神”,医生可以通过问诊得之。

黄帝说:怎样问法?

岐伯回答说:关闭门窗,医生要精神贯注,密切注视病人,反复多询问几次病情,顺从病人的志意,使其精神情志皆舒畅,使患者能够尽情叙述,医生能够诊察到其真实的病情,并且能够观察到患者的其真的神气的存亡。总的说:患者凡是神气旺盛的,病的预后良好;凡是神气丧失的,预后则多不良。

黄帝听了,说:好!

其实,上面所说的一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里,归纳概括出的精确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帝曰:愿闻要道。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岐伯曰:治之极于一。帝曰:何谓一?岐伯曰:一者因得之。帝曰:奈何?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帝曰:善。

6.色脉有说道

中医治病或曰看病,中医先生首先要进行诊脉,或曰切脉,同时认真观察患病者的面色(或曰脸的颜色,或简称之为气色)。因为色脉,确实都有一定的说道。

按照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疾病患者,其面五色的变化,出现于上下左右,应分别诊察其主病之深浅顺逆。

其具体的情形,如下:

①色浅的病,一般说病亦轻浅,用汤液治之,或曰用汤药(中药)治疗,使其病十天就可治愈。

②色深的病,一般说来病亦较重;虽然是这样,但是汤药(中药)治疗,使其病二十天就可以治好。

③若比较色深——色深重的病,当然病亦深重,需要用醪酒治之。所谓“醪酒”,就是指:用五谷酿成的浊酒。为什么用这种酒治呢?因为需要用醪酒以运行其营卫,通调其经脉,尽管病深重,但用醪酒进行治理,一般说来,约一百天左右就能治愈。

④凡是面色枯槁无神,面容瘦削的,其反映或曰表现出患者是:神气已去,不可治也,一般说来,一百天后死亡。

⑤凡是属于以下两种情形的:脉短而气欲绝的,为中虚阳脱,必死。温热病,而已经精血虚甚的,为阴竭,亦必死。

以上所说的有关色脉有说道的一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玉版论要篇第十五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按照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诊察患病者的面色(或曰脸的颜色等),其面色见于上下左右,应分别诊察其主病的浅深逆顺。一般说来,色向上移行的为逆;向下移行的为顺。

但是,女性和男性是有不同的:女子色见于右侧的为逆,见于左侧的为顺;而男子和女子相反,男子色见于左侧的为逆,见于右侧的为顺。

其色变更常道,反顺为逆,男子色见于右,是为重阳,重阳者死。女子色见于左,是为重阴,重阴者死。

总之,对这种阴阳相反的病,应衡量其病情,给予适当的治疗,调和阴阳平衡了,疾病是可以医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