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与养生保健
49551200000036

第36章 东西南北中与人体与疾病皆有密切关系

今日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古时称一年“天有四时,春秋冬夏”,按照中医科学其阴阳是自然界变化的根本规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与人体与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自然界中的东、西、南、北、中,与人体与疾病,与春夏秋冬一样,亦有着密切不可分离的关系。

那么,东西南北中,究竟其各自与人体与疾病,都有什么样的一些具体关系呢?《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就分别地论述了这个问题。

1.东方

用岐伯的原话来说,就是叫做: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有关东方与人体与疾病关系的一些具体内容意思,在本书里的《对人体的形态,应该如何认识》这篇文章中,已经说过了,这里就自然不必重复。

但是,这里可以将东西南北中,与人体与疾病的密切关系,古人有个总认识,先介绍一下,然后再说说南北中与人体与疾病的密切关系。

古人云:东方云风伤筋,酸伤筋;中央云湿伤肉,甘伤肉;南方云热伤气,苦伤气;北方云寒伤血,咸伤血;西方云热伤皮毛是被胜伤已,辛伤皮毛。

显然,不仅是东西南北中,与人体与疾病皆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并且随着东西南北中,而产生“五味”——酸、苦、辛、咸、甘,与人体与疾病,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南方

为什么南方与人体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呢?《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作了相当符合中医科学认识性的回答,指出:

南方产生热气,而热能生火;并且自然界中的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间有联系的。所以说:火产生苦,苦养心,心生血,而血生脾,又主舌。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则仍然是没有离开阴阳的这一自然界的根本规律,用古人的用语来说,就是叫做“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指出:阴阳莫测的变化,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情志为喜。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是狐立的。所以说:喜可以伤心,恐惧可以抑制喜乐;热能伤气,寒可以抑制热;苦味伤气,咸味又可抑制苦味。

总之,以上所说的一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为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3.中央

为什么中央与人体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呢?《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作了相当符合中医科学认识性的回答。指出:

中央生湿,湿生土;并且自然界中的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相互有联系的;所以说:土产生甘味,甘味养脾,脾生肉,肉能生肺,脾又主口。

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没有离开阴阳自然界的根本规律,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叫做“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指出:阴阳莫测的变化,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情志为思。

因为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的,所以说:思可以伤脾,怒可以抑制思;湿气能伤肉,风气可以抑制湿气;甘味可以伤肉,酸味又能抑制甘味。

总之,以上所说的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4.西方

西方与人体与疾病,有些什么关系呢?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指出:

西方产生燥气,燥气生金,并且自然界中的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有联系。所以说:金产生辛味,辛味滋养肺气,肺生皮毛,皮毛又能生肾,肺又主鼻。

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没有离开阴阳自然的根本规律,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叫做“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指出:阴阳莫测的变化,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情志为忧。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的。所以说:忧能伤肺,喜可以抑制忧;热能伤皮毛,寒可以胜热;辛味能伤皮毛,苦味可以抑制辛味。

总之,以上所说的一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5.北方

北方和东西南中一样,都会有人居住,并且亦是人们离不开的。

而北方和东西南中一样,为什么与人体与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呢?《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亦作了相当符合中医科学认识性的回答,指出:

北方产生寒气,寒能生水,并且自然界中的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有联系,所以说:水能产生咸味,咸味滋养肾气,肾生骨髓,髓又能生肝,肾又主耳。

从根本上来说,则仍然是没有离开阴阳自然界的根本规律,用古人的用语来说,就是叫做“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指出:阴阳莫测的变化,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情志为恐。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的。所以说:恐能伤肾,思可以抑制恐;寒能伤血,燥能胜寒;咸味能伤血,甘味又能抑制咸味。

总之,以上所说的一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为: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成,成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成。

6.自然事物五行归类表

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居住之地有东方、西方、中央、南方和北方;然而,这里说的所谓“东方、西方、中央、南方、北方”,实际上是指其季节——东——春;南——夏;中——长夏(农历六月);西——秋;北——冬。

而东西中南北,其事物不是孤立的,与别的事物亦是有联系的,例如与五行——金木水火土,就有密切不可分离的联系,所以,这里非常有必要将《黄帝内经素问校译》(上册)一书里,其“自然事物五行归类表”转引出来,以供您方便阅读,亦就会使您了解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