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49546300000098

第98章 用心放纵自己

前天喝醉了,是对自己的一种放纵。人有时需要放纵一下自己,以缓解紧张的生活和心理压力。酒,以一种文化的因素承担起了这种义务,而人因为有了酒所具有的文化因素作为挡箭牌,以喝酒的名义放纵着自己的行为和心灵。

朋友中喝酒的人很多,在喝酒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心态流露得淋漓尽致,平时隐藏的生活状态在酒精的作用下以各种形式表露出来,豪爽的、优雅的、文静的,还有喋喋不休的,喝酒中的人是最真实最可爱的。

有一个女人,平时优雅文静,一次喝醉了酒,却大声地喊叫,疯狂地跳舞唱歌,最后醉倒在马路边,靠着树坐在地上,裙子翻了上来,雪白的大腿和精致的内裤裸露在外面也全然不顾,依然酣睡。倘若在平时,即便是以杀她作为要挟,她也不会如此。事后朋友说起她的“壮举”,她一脸无辜:“喝醉了嘛,发泄一下不可以啊!”

以醉酒的名义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其实,人在很多时候,寻找着各种各样的机会和理由为自己的心找出路。

心的出路在哪里?没有人能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它会有千百种不同的说法。回答这个问题,不在文化的高低,而在于对自己心灵的感悟。

农夫救蛇是善心的体现,而蛇误以为农夫加害于它,以怨报德。问题不是出在蛇的身上,而是农夫出了问题。作为一个农夫他不可能不知道蛇的危害,这是起码的常识,但他却违背了常规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同“与盗谋衣”有什么区别?

佛讲,修行的人做了许多许多功德,往往因为抵不住烦恼习气,丧失了善法,毁坏了功德。这样的人即使是一辈子都在反省自己,也不能清楚认识自己的内心究竟需要什么。

千百年来,人们在不停地诅咒着蛇,蛇又有何错之?毒蛇生来就是攻击别人的,它若不咬农夫就不是毒蛇了。见之,应该人人诛之,而不是悲天悯人去救它。

就像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样,总要发生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了,有果就有因,因为所以是符合辩证法的。要从自己的内心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因为行为是服从心智的。

今天的社会,竞争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使人心比较浮躁,这种浮华的情绪让情欲横流,私心膨胀。有人视道德和法律如儿戏,以各种不健康的形式发泄着心中的不满。社会究竟怎么了?人们拿什么救赎自己的心灵?

宗教作为一种精神的力量,能够化解人们内心的愤懑。高尚的宗教精神如清泉一样,慢慢地洗净你内心的不安,纯洁的心灵会转化成一种行为的力量,促使你的事业发达,人格完美。

不要怨天尤人和狂躁不安,抚慰自己的心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与盗谋衣

昔有二人为伴,共行旷野。一人被一领毳。中路为贼所剥,一人逃避,走入草中,其失毳者,先于毳头裹一金钱,便语贼言:“此衣适可值一枚金钱,我今求以一枚金钱而用赎之。”贼言:“金钱今何在?”即便毳头解取示之,而语贼言:“此是真金,若不信我语,今此草中有好金师,可往问之。”贼既见之,复取其衣。如是愚人,毳与金钱一切都失,自失其利,复使彼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