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49546300000089

第89章 冬日的暖春

今天是冬至,是一年当中最短的一天,也是最冷的天气的开始。

上午的阳光透过封闭严密的玻璃,祝福我们依然可以安闲地坐在沙发上,慵懒地品着茶,看着电视,享受冬日的懒散带来的惬意。

而寒冷,只属于那些在凛冽的寒风中劳作的人们,此时,刺骨的寒冷和他们的生活一起挣扎在他们不懈地努力中。

突然感到了一种内疚,心中是一种莫名的惭愧,惭愧此时的闲适有些卑琐有些残酷。

这时,电视上正在播放电视剧《暖春》,一个经典的镜头定格了:满天的晚霞,绚丽的色彩下是深沉的田野,爷爷和小花背着土豆慢慢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生活的艰难同样可以幻化成如此的美丽,生活的希望同样可以诠释如此的悲凉。

《暖春》用爷爷柔软的爱和小花柔软的坚强,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特殊岁月中的一个柔软的故事。那个镜头记录一个时代里人性的光芒,它可以照亮那些黑暗的心,因为我们需要一盏明亮的心灯指引我们认识自己回归善良的路。

那段路途虽然坎坷,但是我们毕竟作出了正确的选择,选择了用温暖融化心中的冷漠,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别人的冷暖和艰辛。

就在冬至的前一天晚上,在一个餐厅,窗外是夜色萧飒,寒风呼啸,室内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因为共同的爱好坐在一起,气氛是温暖的,温暖得足可以消弭一切陌生的拘谨;气氛是融洽的,融洽得足可以化解一切生疏的距离;气氛是活跃的,活跃得足可以感动彼此的心灵。

宁夏博友圈,在冬日的寒冷中营造了久违的暖春。不知是繁忙的生活扰乱了心境,还是欲望的色彩迷幻了眼睛。曾到过贺兰山中的一个僻静的地方,看云绕山峦,听风过山谷,满眼的苍黄延伸了迷茫,山外是山,山的外面还是山,一座座山峰连绵不断,人只不过是一个渺小而卑微的过客。我们如何伟大,也无法超越祖先留下来的太阳光辉的照射,我们为了生活或者为了生存,曾经有豪情壮志也曾经有苟且偷生,和这山中的草木一样,枯荣中变换飞舞,不知道要飘零到哪里,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家园,也许自此和泥土一样,化做尘埃,随风飘荡,不知所终。

《百喻经》中“猕猴捡豆”说:一只猴子,抓了一把豆子,可是不小心把最初抓到的那颗豆子丢了,于是,它就扔了所有的豆子,去找最初的那颗豆子。

世人都在嘲笑猴子的愚笨,笑它以一毁十,得不偿失,不能理解佛法是不要因为一失之后而失去所有的业报。

其实,那是错了,错会了佛陀的本意,初心就是佛心。

人之初,性本善,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许多人在人生的苦难和辉煌之后,特别想念的是谆朴和善良。佛心,应该就是这种谆朴的善良——哪怕丢失了所有的豆子,也要找到那颗曾经焐热的豆子。

冬日的暖春,来源于善良的感知。因为凛冽的寒风中仍然有许多人在用劳动换取价值哺育儿女,赡养父母。

祝福所有善良的人在这个冬天安康、吉祥!阿米哪!

猕猴捡豆

昔有一猕猴,持一把豆,误落一豆在地,便舍手中豆,欲觅其一。未得一豆,先所舍者,鸡鸭尽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