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49546300000014

第14章 生了一堆气

日子总有不如意,生气就是家常便饭。

为小利繁杂生的气

昨天下午生气比较频繁,一是单位发了一小笔钱,钱拿到手里还是生气,按规定可以再多发几百元,为什么不发?不知道留着要干什么,有些想不通,所以生气。二是杂事比较多,忙起来没完没了,照顾家里少了。老婆偷工减料,不按时吃饭,病了,回家后一脑门子难受,说了几句,不高兴,惹得她气自己也气。

想想何必生气,发了总比不发好,不发又奈何?至于老婆的病,赶紧买药,药到病小,看来病在心里,最近关心老婆有些马虎,改了吧,以后少管闲事,没事待在家多好,不是没气生了吗。

古人说“天下长令万事平,匣中不惜万年死”。世事苍茫,过去多少乱世英雄,纷飞大事,都化做一黄土埋身骨,遗忘在棺匣之中,况乎一点小事。

习惯成自然,香树香气宜人,令人留恋,但是闻久了就会麻木,不辨香味。这也是人的弱点,习惯得到就觉得是应该得到,心生依恋,总有愤愤不平之感,细想利害相得益彰。

何苦要麻痹自己,为一点蝇头小利琐繁杂事生气,岂不可笑!

长短生气

闲聊,偶听人说自己一是非,表面上没生气,实际心里很生气,决定自此不理二人,一是说是非者,另一是传是非者。静思一会,觉得不对,还有听是非者,是理还是不理?顿觉汗颜。

《百喻经》中“说人喜嗔”的寓言讲:众人都说一人德行很好,交口赞誉。有一人说:他还有两个毛病,一是喜欢发怒,另一是做事冒失。说曹操曹操到,墙外有耳,那人正好路过,听到此话,大怒,进来抓住说他短处的人就要打。众人急忙相拦,他说谁让他说我爱发怒又冒失呢。众人说那你这是在做什么。他无言。

干嘛要听长短,怨恨别人,这气不该生,愚昧。当打!

不为生气才种花

养花弄草,闲情逸致。金代禅师喜爱兰花,在寺院里种了不少兰花,讲经布道之余侍弄花草,自得其乐。

一日禅师外出做法事,就把照料兰花的事情交给一个弟子,没想到弟子不小心打翻了花架,兰花尽毁。这下众徒弟都说那弟子闯祸了,弟子也非常害怕。等禅师回来以后主动认错,请求处罚。

禅师和颜悦色地说:我种兰花是为了用花香供奉佛祖,美化寺院,并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世间一切事物没有常态,不要执著于心境之中对世事难以割舍,那不是禅者的行径。

人生在世,拿起容易,许多拿起来的东西都认为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放下却很难,难的是到手的东西凭什么放下?

不为生气而活着

金代禅师说“不为生气才种花”,禅机幽深。

生了一堆气,明白了一个道理,克服心魔,就是学会放下,不为生气而活着,是渡己的菩提之心。

说人喜嗔

过去有人,共多人众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行极好,惟有二过:一者喜嗔,二者作事仓卒。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作是语,便生嗔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己愚恶之人,以手打扑。旁人问言:“何故打也?”其人答言:“我曾何时喜嗔喜仓卒?而此人道我喜嗔恚,作事仓卒,是故打之。”旁人语言:“汝喜嗔仓卒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