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49546300000001

第1章 读史知今读书知己

马云海

中华文明兼容并蓄源远流长,各种学说宛若星河璀璨夺目。科学发展观先进思想和共产主义高远理想,根植于优秀的中华文明中,筑造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复兴之路。读史知今,读书知己,在历史中看天下兴亡交替,在读书中陶冶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物质的诱惑,多一份淡定,面对人生得失,多一份从容。

习近平同志说:“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品格。总之,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理国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这段话有三层意思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层是读史知今。历史是今天的镜子,古往今来,多少春秋大事都成为一抔黄土,唯有精神食粮推动着民族不断进步。历史上和珅曾经风光一时,权倾朝野,一旦铅华退尽,落得千古骂名。原因就是贪赃枉法,鲸吞民脂民膏。而海瑞之所以千古流芳,精神永存,实质就是清廉为政,为民牟利,成为人们敬仰的典范。

回首看看我们的生活,盛世繁华,衣食无忧,多少先辈用鲜血和生命为之奋斗终生。珍惜自己的工作,承担应有的职责,尽心、竭力、清廉,就会一身正气,无愧于人民、国家、组织和家庭,就能够做好事做好人。

第二层是读书知己。肚中装有诗书,气质自然高雅。因为读书能够从中悟到古人的成败,总结出自己的得失。

知晓自己,就是要善于读书,培养自己高尚的爱好,坦荡地看待人生的际遇,坦然地面对事业的成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在别人的口舌中争高低,视工作为一个快乐的过程,视人生为一个感知的历程,把生活当成一种成熟自我的历练,这样一种高远的境界,赋予自身的一定是浩然之气。

时常听到一些人感叹世事沧桑,悲叹境遇凄凉,造化弄人。换一种心态看,一份比较安逸的工作,把多少世事的艰辛挡在了外面。闲暇之时,少一些不良嗜好,多一点读书时间,就多了一些鉴别是非、得知兴替的知识。

第三层是尊重家庭,善待家人。伦理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历史文化的基石。看到许多人因为一时的贪欲放纵,毁了一生的功名,从而造成家庭缺失,亲人离散,痛惜不已。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年迈的父母养育了我们,等待我们赡养尽孝,怎么可以让他们一生的寄托化为灰烬,把无限的悲伤带入生命的暮年?风雨同舟的夫妻,付出了多少心血,陪我们同甘苦共患难,怎么可以把一个残缺的家庭交给他们独自支撑?年幼的孩子视我们为榜样,怎么可以让他们的偶像瞬间坍塌,给他们的心灵留下永远的怆痛?

灵魂告诫我们,伦理关乎一个人的气节,不可掉以轻心。墨西哥有句民谚说:“有时候,人们需要停下脚步等等灵魂。”灵魂是人类的心灯,它能照亮人们的内心,使人敢于审视自己的良知。

那么,我们在追逐物质的同时,不妨放慢脚步,重建心灵的家园,让灵魂的高地弥漫圣洁的芳香。

一个人不论出身贵贱,地位高低,在灵魂上都是平等的,尊重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文明也许就是一个善意的理解、一次简单的帮助。“善虽小而为之,恶虽小而不为”,这看似简单,但是真正能够做到却需要极高的人生修养。

佛教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开示人们内心的困惑有着独到的作用。作者以入世的观点切入对《百喻经》的解读,通过对生活中一个个片段的感悟,开启心灵之门,扫除淤积在心中的迷茫,使生活充满了明媚的阳光,很好!

作者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用几年的时间专注于一本书,并有所得,这种精神值得肯定。作者邀请我为本书作序,写了上面这些话,视为序吧。

2010年5月28日

(作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第1章解脱自己是一种责任何金宝起初读《百喻经》,只是抱着一种休闲的心境,很轻松地看,很轻松地写心得,很轻松地与心交流。一些生活中的困惑在不经意间得到了解脱,似乎开启了一道解脱焦虑与苦闷的大门。一阵清风飘然而进,一片明媚的阳光照得通体舒泰,一种精神的温暖突然间让人感到了高尚是什么。心灵的平静和行为的和谐应该是高尚的最高境界吧。

人生是往两个方面发展的:一是事业,可以做得无限大,官至总统,钱如比尔·盖茨,对国家和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追捧,成为许多人实现理想的偶像,是横向的发展;一是内心,关注内心的感受,追求心灵的平静,如弘一法师(李叔同)、昌圣法师(李娜)、妙真法师(陈晓旭),在红尘如火的生活中,毅然放弃物质的丰富,把心灵置于无上的地位,感受内心的呼唤,让平静洋溢在修正自己的过程中,是纵向的发展。

当然,家国事业缠绕一生,以一种平常心境对待世俗生活,荣辱沉浮客观对待,也是一种修为。大千世界,百味人生,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就要选择一种赎渎自己的方法,把盛在心中的水以一种合适的方式释放出来,需要精神的寄托。

宗教是一种高尚的精神,道、儒、佛、基督和伊斯兰教,无一不是劝人向善的。

以感恩的心,忠孝的行为,回报国家、社会、家庭和亲人、朋友。家庭有灾有难,要像一堵墙一把伞,遮风挡雨;社会需要正义,要敢于挺身而出;国家有难,要义不容辞担起匹夫之责。

然而,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人性的享受,家庭的需求和个人的发展成为需求的主流。陈晓旭因为内心需要更高的慰藉,遁入佛门,是精神层面上的高尚境界的追求。只有自己的心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别人的妄自猜测是对妙真法师的不公,也是对自己灵魂的一种亵渎。

不要苛求别人与自己一样。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以一种精神的寄托,解脱生活中的压力是无可厚非的。也许,在你读了《百喻经》后,心会放在一个你认为最平静的地方,你会为此感觉到神清气爽。

2010年3月1日